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姻谋天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日上,果然便见两路燕军又来牧野,远远地与魏军对峙起来。
打听清楚领兵的是何人时,周绎不禁吃惊他原以为燕国如今无人可用,太子又不能亲出,定是宁王领兵,哪曾料到来的是惠王。
“弟尝听闻惠王诡计多端,没想到竟也会带兵打仗呢。”周绰奇道。
“他会打个什么仗”周绎不屑道,“他那点本事,留着算计燕皇还行。我看他这次带兵,就是煞费苦心算计了旁人才得来的。”
实情便如周绎所料,武承思死后,惠王好容易挤兑了宁王,得以奉旨带兵。
然武岳也不全信惠王。听说武承训时常在家研读兵法,便召他入宫对答,虽有些不伦不类,却也胜过旁的武氏子侄许多了,虽不能出个破敌退敌的主意,让武承训谨慎看着,燕军也不至于送死。
宁王有意阻拦,遂请旨带兵出征,武岳愈发忌惮,自然更是不肯。武承肃数次谏言,惹得武岳十分不快,不禁驳了武承肃,甚至问他是否质疑自己这个君主无能。
武承肃不敢再说,满腹心事不知如何排遣,回到东宫也是寡言鲜语。
阳筠看了原想劝上两句,却因想起武承肃防她疑她之事,将想好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天下已然定了是魏国的,她劝上几句,好了几天,顷刻便都要丧命于此,又有何用呢
皇宫、东宫此时人人自危,世人均察觉这天下即将易主,只是宫外之人无论朝代更迭总能活命,他们这些入了宫、享了多年的福禄之人,怕是都要与燕国共存亡了。
于是,惠王为帅,武承训督军,领了七万人往牧野来。
说是迎战,其实更像是送死。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三五回 醉沙场
(全本小说网,。)
武承思与阳楌的死讯是同日传到临水的。
满街上都在议论二人之死,却略有不同。
对武承思,百姓大多惋惜;对毫无瓜葛的阳楌,他们却更觉伤感。
高阳国主都投了魏国,东宫里的“天女娘娘”可还有用场会不会因杀了阳楌,燕国因此惹上天怒,连累他们这些百姓都跟着受罚呢
武承思之死,未必不是上天报复。
如此的言论一传十,十传百,顷刻便传遍了临水。不到一月,大燕国上下也就都知道了。
对于武承训领兵出征一事,阳筱丝毫不放在心上。
她满心想的都是阳楌之死与阳筠的活路。
阳楌竟然就这样被周道昭算计死了。也不知他死前是否原谅了自己的任性与自私;不知他是不是因旧事有愧,难以面对高氏,这才甘心就死。
若如此说来,其实阳楌也是被她阳筱给逼死的罢。
阳筱苦笑半晌,泪一直簌簌地往下落,她却不肯哭出声来。
武承思也在这一役死了,燕国再无无良将可用。宁王还算是个猛将,可不知为何惹了燕皇猜忌,偏被拘在了府邸里,便是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也派不上用场。
何况他远不及武承思,即便派了他也无用。
如此一来,燕国倾覆,临水不保,姐姐怕也危险了。
周绎那边她倒是放心,想来是会回护姐姐周全,周道昭却难轻易放了她们,也不知如今的周绎是否斗得过周道昭。
一闪念念及周绰,阳筱立即强迫自己收心。想着不明朗的来日,她连苦笑也懒得笑了。
“世子夫人,正房里乱作一团,您快去看看吧”
阳筱正浑浑噩噩出着神,忽有婢女来报。她不及细问先出门,只路上问了两句,这才知道昨日宁王大醉尚且未醒,而方才马氏不知为何忽然倒下,婢女们怕出事,请她去做主看看。
“请了医官不曾”阳筱问道。
“已经派人去请了。”
阳筱便也不再多问,跟着往正房去。及到了房中,她便守在马氏身旁。
片刻后医官便到了。那医官是常往来府上的,倒也不太忌讳,阳筱因问马氏情形如何,这才得知先前马氏的病本就未痊愈,这些日子又时常忧心,如今因武承训出征,马氏心力交瘁,再支撑不住,这才倒下的。
阳筱又问了是否要紧、如何医治等话,嘱咐马氏房中诸婢好生照看,亲自看医官开了药方,着人跟着去拿药煎了,又服侍马氏吃药歇下,至晚才回自己房中。
马氏素来是个清明的,如今儿子出征便大病不起,想来不止是担忧之故,这武承训怕是回不来了。
宁王醉酒,也不知只是壮志未酬之故,还是也觉得儿子此行有去无回,自己却无可奈何的浇愁之举。
待到临水城破那日,自己也便罢了,姐姐如何才能有活路阳筱思来想去,愈发觉得自己当年太过幼稚,竟以为凭一己之力可以帮衬姐姐,哪想到如今毫无用处,反倒教阳筠为她操心生气。
正胡思乱想,忽听外头有些动静,因无婢女叫门,她便索性当做听不见。次日一早得知乃因宁王夜里酒醒,闻听马氏重病不起,又折腾了医官来瞧一回。
阳筱暗暗咬了咬牙,脸上不露声色,仍旧往正房去照料马氏去了。
武承训在往牧野行去,丝毫不知家中乱作一团。
他正为夙愿得偿而庆幸呢
待到了牧野,方才安顿下来,武承训便被惠王唤去,与众将士商讨攻敌良策。
出乎他意料的是,惠王竟主动询问他有何看法。
虽屡得惠王赞赏,此时已在阵前,又有这许多将军在,武承训又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哪里敢轻易开口他只分析了最粗浅的一些道理,又谦虚道自己不过是个督军,“于兵法只知皮毛,在布阵更无经历”,也便糊弄过了。
惠王也不逼他,似乎只为了给他个露脸的机会而已,待承训说完,依旧与众将领议事。
回到自己营帐中,武承训忙拿了纸笔,欲给家中写书信。
信才写到一半,他一路来的兴奋便消失了大半。
方才议事时他毫无作用,分明就是个闲置的摆设,就这点子破事,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如此想着,武承训竟连家书也懒怠写了,只把笔一丢,往榻上一仰,头枕着双手,双目瞪着天发呆。也是直到此时,他才知母亲一直的教导原有十分道理,承思的成就他也嫉妒不来。
然而人已经到了牧野,又顶着个督军的名头,再想回去也是晚了。
连承思都死了,他的下场又将如何
虽说魏军如今只有四万,其中一万还是燕国降军,自己这边足有七万人,武承训仍是没有一丝欢欣鼓舞,反倒担忧起来。
这些话他自然不敢说与旁人,在人前连一丝不快也不敢露。幸而他素日如此惯了,也无人疑心于他。
又三日,两军首次交战,各派出小部分兵力布阵试探,然魏军先锋一千死八百,燕军五百骑兵、三千步兵,却死伤大半。以三千五百人对阵千人,却是燕国输了。
众将虽尊重惠王,底下的士兵却未必。
他们都是一路流血过来的,管什么狗屁王爷,没有军功不会打仗就要为人瞧不起。不知何人起的头,武承训听说时,只知道军中已有不少人议论他和惠王。
之后几日两军相安无事。
这让武承训觉得十分奇怪。
按说魏军有周绎坐镇,又有好几员猛将,虽然人数少了些,要一举攻下他们这些不成器的燕军也并非难事,为何一直按兵不动呢莫非在想什么上佳的阵法对策还是说周绎等人果如传言一般,十分爱重手下将士性命,不肯硬攻,只愿智取
凭他什么好计策,还能兵不血刃不成
武承训才刚冷笑一声,脸便僵住了。
看这几日军中的议论,可不就是一个兵不血刃的法子
燕军本来人心不稳,偏惠王为主帅,他来督军,两个人一个不如一个,哪里压得住这些兵士
武承训登即翻身坐起,细细思索其中关窍,却越想越觉心惊。羊角篦子说很抱歉,因为要上班,还要留一个新书的缓冲期,顺便给新书存稿,所以现在这本会更新比较慢。每天23:00更新一章,更完开新书。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三六回 几人回
(全本小说网,。)
武承训脊背发凉。
他年少轻狂、毫无经验,不知如何对敌也便罢了,惠王却不是。
虽说惠王也从未打过仗,可其心机城府都是有的,没的说命也不要,偏想要带一次兵的。
而三千五百人在这七万大军里虽不算多,却堪堪败给了魏军仅一千人,如此打压士气的一仗,定是败在最初的布阵上。如今想来,当日那惠王怎就对阵法那般自信,岂不怪哉
他这位好伯父,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自是日起,武承训便小心提防起惠王来,惠王却似毫无察觉,依旧偶尔问他两句,并不见有何异常之举。
然而才数日,军中的传言便愈发盛了。
先是有人说之前魏军派出的一千人里有不少是降军,言魏军十分信任燕国降军,放心教他们打先锋不说,还让每日与燕队一同训练,待遇上并无半分不同,正因如此,那些降军才愿做先锋,不顾以少迎多,宁为魏军卖命。
后又有人说高阳国主、昆吾氏传人阳楌教燕国的武承思杀了,因此武承思也死在牧野,燕国早犯了天怒,灭国是迟早的事了。
武承训听着,愈发觉得不妥。
而就在方才,他的亲卫来报说,已经有人开始私下议论他了,言武承训对惠王等人的意见总模棱两可,于行军布阵非但不能献策,反而使惠王因其态度不明而时常掣肘。
这惠王分明是要将大燕江山送给魏国啊
武承训闻言,首先就想要跑,可冷静下来更知此事不可。
惠王未必会有什么行动,若他先跑了,回到临水也是死路一条。即便自己隐姓埋名,不回宁王府去,恐怕父母亲也要受他连累,不得善终。到时惠王即使倒戈,这扰乱军心的祸首也成了他武承训了。
可若是不跑,岂不是随时都要丧命么
军中明显有不少人暗中帮惠王布局,他不过一个人,一张嘴,又早被人说臭了,如今再要怎样也是难了。
武承训思来想去,竟只有留在这里,由着惠王算计。留下便止牺牲他一人,不至于连累父母亲一同获罪。
如此提心吊胆地过了两日,惠王果然又打了一场败仗,接着,军中便有人议论投降之事。
那些人将周道昭与周绎说得如神明一般,将武岳则贬得一文不值,又说太子虽好,却拗不过武岳,且如今连高阳国主也被燕国杀了,再不投降恐都要遭天谴。
惠王试图压制,无论是打板子,还是砍脑袋,竟毫无效用。此事愈演愈烈,军心彻底散了,惠王便召众人商议,说燕国气数已尽,问众人是愿几万人一同战死,还是顺应天意归向魏国。
竟有大半将军愿意战死殉国。
这令武承训十分意外。
他原以为军中多半将领都跟着惠王,岂料只有两三人附和,多数人觉得耻辱,不愿投降。
虽明知希望寥寥,武承训仍暗暗盼自己有望活着,他有心给惠王再添把火,跟着一同反对投降,却又怕因此教惠王忌惮,万一煽动兵变时,惠王会先拿他开刀。
然而任他如何缄口不言,祸事总归是临头了。
当日夜里就发生了“兵变”,士兵们将那些强烈反对投降的将领们斩杀,将他武承训也绑了起来,说是要献给魏军。
惠王来劝承训,让他跟着一同降魏,武承训自然不肯。
他倒并非有多少骨气,也不是要为大燕死而后已,只是不肯变了节,连累了都中亲人。
惠王一脸哀痛,大手一挥,让人将武承训也砍了,接着领着近五万兵马投降了魏军。
周绎命重新整编军队,略休整后一路往东,除魏国后续军队补充进来外,沿途更不断编入各小国汇聚来的兵士。不过二月间,将行至京畿一带时,竟有军二十六万余人。
惠王叛降的消息传到临水,武岳登时便吐了血,直接气昏了过去。
待他醒来,急忙就要点将,奈何众人见局势不妙,找尽理由不肯出这个头。因无人可用,虽担心宁王生了嫌隙,武岳却也只能再指望宁王。然而当他终于想要宁王去领兵,却只听到了宁王重病、不能起床的消息。
偌大一个燕国,此时竟连一个能打仗的也没了。
武承肃听说魏军一路壮大,情知大势已去,却怕刺激武岳,不敢将叛军人数告知。
钱皇后听得明白。
她也知燕国必灭,自己作为燕国皇后,断没有活着的道理。
可她尚有心愿未了。
因当年卫氏作祟,自己与夫君多年不合不说,更因阳筠之事与儿子生分了,这是钱皇后最为悔恨之事。钱氏毕竟是女子,如今局势这般不好,钱皇后竟有些幡然悔悟的意思,心说也不知哪日就到了头,若不能与丈夫、独子和好,倒不甘心就死了。
还没等她软下脸来去找武岳父子,却先听说福宁殿失火。
那福宁殿不是别处,正是崇政殿后侧一片宫殿,乃武岳休养时所居。
宫里登时乱作一团,不少人前去救火,也有人奋不顾身,浇了自己一身水便冲进去救人。
首先要救的自然是武岳。
待钱皇后赶到时,武岳已经被救出来了,暂时安置在偏殿了。
“陛下现下如何可宣了医官来看魏世杰都在做什么,怎么能让陛下宫里起火”钱皇后走得飞快,一句接着一句地问。
“回皇后娘娘,当值的医官已经到了,说陛下的伤势较重,如今正在医治,方才还打发奴才们请皇后娘娘来。”因出了天大的事,小内侍回话愈发战战兢兢,“魏世杰殁了,闻听是为了护住陛下,自己个儿被烧焦了”
钱皇后闻言脚下一软,险些跌倒。
许嘉慌忙扶住,才刚唤了钱氏一声“娘娘”,她自己的眼泪倒下来了,余下劝慰的话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了。
虽钱皇后与武岳失和多年,许嘉与魏世杰却是老交情,并未因主子的缘故就生嫌隙,如今听闻故人骤然离世,且死得如此凄惨,难免要伤心一回。
不知为何,钱皇后竟也流了泪,由着许嘉等人搀扶进了偏殿。羊角篦子说新书缓冲存稿期,现在这本每天23:00更新一章,更完开新书。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三七回 情浅深
(全本小说网,。)
武岳的头脸与胸背倒还无碍,四肢却没有一处好皮肉,被火烧焦,溃烂得不成样子。。
因大病未愈又受惊吓,武岳昏迷得更加厉害了,分明已经烧成了这样,却连呻吟也无,趴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只有医官清除其四肢焦肉时,武岳才偶尔哼上一声。
钱皇后心中爬过千百种滋味。
她先前恨极了武岳,如今才想要与他修好,不想武岳便遭大难。钱皇后深觉难忍,心中痛得厉害,便站在一旁落泪,不知哭的是武岳重伤,还是自己从前太过糊涂。
武岳四肢的焦肉清了大半时,武承肃与阳筠也匆忙赶到。
听说尚在清理创口,阳筠只在外间问了钱皇后的安,便站在厅中静等着。武承肃进到内室来,看见武岳这般模样,眼圈红了又红,终还是忍不住流了泪。
钱氏见儿子落泪,愈发心疼懊恼不已,拉了武承肃的手,无声地哭了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