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华记-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垩Я艘槐椤
“涵儿,既然大家都认为我篡位,不如我就把这皇位传给咱儿子,说实在的,这皇位要换个人坐我还真有些担心咱儿子将来的命运。”朱泓看着谢涵说道。
朱济是他的好兄弟不假,可朱济的儿子就一定会和安安交好吗?就一定会尊重他这个王叔吗?
万一到时他也来一个反攻清算,安安岂不只能是任由宰割了?
不行,他是决计不能把安安放在那种危险中,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坐实了这个罪名,篡位就篡位吧,左右他已经背负了这个骂名。
“好,我说过,上刀山下火海,我陪着夫君,只求夫君不放开我的手。”谢涵钻进了朱泓的怀里。
事实上她想的更远,朱泓杀了顾琰,肯定也得罪了这些世家,如果若干年后朱济的孩子继位,谁敢保证他的后宫没有顾家或这些世家的女孩?到那时枕边风一吹,安只怕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上天入地,我们夫妻一体。”朱泓揽住了谢涵,豪气地说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七十一章、指证
因着顾铄的示弱和默认,也因着朱泓的强势和咄咄逼人,朝堂上为顾琰求情的声音少多了,偶尔有人一两句话带过,朱泓也不以为意了。
另一边,涂斌加紧了对云彩、梁茵等人的审问,梁茵见顾钰死了朱淳残了,就连曾经她最忌惮的顾老婆子和顾琰也被送进了大牢,她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因此,她把当年她父亲梁铭在顾诺和顾霖的威逼下倒卖军粮、以次充好、虚报兵员人数吃空饷以及截留挪用军费的种种罪行一一交代了,除了一些当年他们往来的旧信件,梁茵还交出了两本旧账本。
此外,梁茵还把当年榆关失守的实情还原了一遍,李尧当时明明派人向顾霖求救了,可顾霖判断失误没有及时发兵,结果导致了榆关失守,这个黑锅李尧背了快三十年,实在是太憋屈了。
云彩那边进展倒不大,最后还是朱泓亲自上阵,告诉云彩顾琰和顾老婆子都进了大牢,顾钰死了朱淳残了皇上病倒了,如今是太子执政他监政,换句话说,现在的朝堂是他朱泓说了算。
云彩思考了一个晚上,最后把她知道的事情全说了出来。
云彩除了交代她父亲和丈夫是如何伙同顾霖一起倒卖粮食之外,也交代了当年顾霖是如何胁迫她父亲和丈夫把事情扛下来,还交代了这些年她是如何游走在鞑靼和幽州之间,除了替徐氏做生意挣钱,也替顾霖做了几件事,一是收集些鞑靼的军事情报;二是在顾霖和徐氏之间牵线;三是那年劫持谢涵;四是刺杀朱泓。
据云彩交代,她一共接到了四次追杀朱泓的指令,两次是徐氏发出来的,一次是顾老婆子发出来的,还有一次是顾琰发出来的。
可惜,四次她都没有成功,为此,她没少被埋怨,尤其是徐氏,甚至一度怀疑起她的忠心。
为此,徐氏交给了她另一项任务,就是陪着于媗进蜀中,伺机把大皇子朱渂毒死。
云彩跟着于媗进入蜀王府之后,于媗迟迟不敢下手,最后没法,她亲自布了一个局让朱渂中毒了,随后,趁着朱渂还没有发觉自己的异样,她向于媗请辞了,在锦城附近找了一家尼姑庵留下来,一方面是等待朱渂毒发身亡,另一方面是从蜀王府偷点值钱物件出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朱渂死了后,云彩没敢立即回去复命,而是等风波过去一年了才离开。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她刚回到京城没多久,徐氏出事了,
云彩察觉到危险的临近,于是她去向顾琰讨一个主意,顾琰得知她曾经在蜀中待过一段时间,便命她继续回蜀中,毕竟那个地方天高皇帝远,肯定没有人能认出云彩来。
只是千算万算,没想到会碰上谢涵,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朱泓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他想知道的是云彩替顾霖和徐氏牵线搭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云彩听了这话沉默了好一会,这才说道:“是谋逆,徐氏早有二心,一直想拉拢老国公爷,老国公爷一开始似是有意和徐氏合作,可后来因为徐氏和鞑靼勾结,老国公爷才拒绝了她,可能就因为这个缘故,老国公爷才被那个女人害死了。”
“你有证据吗?”朱泓问道。
云彩摇摇头,“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有会明证?有什么话都是我在中间传的。其实,徐氏一开始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等赵王,我指的是你父亲朱枍,就是想等朱枍成事后顾家和沈家可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们,可惜后来战事爆发了,打乱了徐氏的部署,于是,徐氏和鞑靼勾结,想让老国公爷把皇上诳去幽州,这个条件老国公爷没有答应。”
朱泓见这些事情都是指向顾霖的,便问起了顾琰。
可惜,云彩和顾琰接触不多,一开始她是和顾霖身边的一名侍卫联系,顾琰倒是也知晓这件事,只是没有和云彩接触过,顾霖死后,顾琰才接管了这件事。
而顾老婆子则早就从林采芝的身上知道了云彩的存在,因此,顾霖死后,她也曾经通过那个侍卫给云彩发过一道指令追杀朱泓。
由于他们之间联系都是口口相传,因而也就没有留下所谓的什么物证。
饶是如此,朱泓也把云彩和梁茵交代的罪证都拿去给朱栩看过了,朱栩对这几份供词并不意外,因为那年徐氏事发后便牵扯出了顾霖和云家的关系,而通过杜郎中一事,朱栩也得知了梁铭的死因。
只是朱栩没想到的是,据这几份供词交代,顾家竟然敛了百万两银子,再联想起当年何昶和谢纾的那笔糊涂账,朱栩不得不相信了云彩的供词,顾家确实有二心哇。
普通的官宦之家再怎么贪财,贪一个几万或者是几十万两银子已经是极限了,可顾家一个武将世家竟然搜刮了好几百万两银子,如果不是有二心,顾家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你打算什么时候处决顾琰?”朱栩问道。
“目前还不行,这几份证词虽有证人,可并没有关键的证据,我担心拿到朝堂上会有人指责她们是我故意安排的,这几天就好几个人弹劾我在公报私仇呢。”
“你的意思是你还有别的证据?”朱栩问完很快想到了一件事,“你找到了谢纾当年的那笔银子?”
朱泓不得不佩服起朱栩来,到底是皇上,揣摩了二十多年的人心,这么快就猜到了他的意图。
得知朱泓已经打发人去扬州找寻当年的那笔银两,朱栩明白他还是被谢涵蒙骗了。
“皇上叔叔,你别怪涵儿,这件事她真不是有意瞒你,是那年在蜀中明远大师给了我们几句暗示。事实上,这笔银子如今还在不在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把握。”朱泓撒了个谎。
他倒也不是有心欺瞒朱栩,而是想让对方心里好过些,毕竟这件事也怨不得谢涵,那种情形下,谁敢说实话?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七十二章、大白
朱栩之所以想见顾琰,目的有两个,一来是想问个为什么,他自觉这些年并没有亏待过顾家,顾家为什么要联合起徐氏来推翻他?从感情上说,朱栩实在不能接受这一点;二来他说想送顾琰最后一程,毕竟这些年他们君臣之间的情分还是有几分的。
朱泓拒绝了朱栩,他可不想节外生枝,谁知道这两人见面后会整出什么动静来?
说实在的,除了日常的看守和刑部的几位官员,他挡住了任何人对顾琰的探视,就连顾铄求了他好几次都没准。
至于朱栩说的想问个为什么,朱泓直接回答了他,肯定是为了替当年的顾霏讨一个公道,就连周太医一个外人都因为这件事做了很多不应该的错事和恶事,顾家又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
朱泓的话令朱栩陷入了回忆里,顾霏死的时候他刚生下来,肯定不记事,但他知道他母妃当年为了争宠的确使了很多不入流的手段,而那个顾霏在不在其中他就不得而知了。
因着这件事,朱栩的心情低落了好几天,病情自然又加重了,他也开始思考起因果报应来。
半个月之后,李福从幽州回来了,拿来了谢涵父母的牌位,谢涵当着朱泓的面打开了母亲的牌位,取出了里面的二百万两银票和那封信。
至于这银票是谢纾自己贪墨的还是何昶贪墨的,谢涵就不得而知了。
又半个月后,朱泓收到了高升托扬州知府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信函,说是找到了当年谢纾埋藏的那笔银两,已经清点完毕,一共有金锭十万两,银锭三百万两,此外,在当年陈氏他们住的院子里挖出了一个盒子,里面有信函八封,银票二十万两。
随着这封加急信函送来的,还有那八封信函,朱泓自己看过之后,拿回去给谢涵看了一眼,紧接着便是送到了朱栩面前。
朱栩此时已经十分消瘦了,这段时间尽管没间断他的治疗,可他的心情不好,再加上接二连三的打击,他的身子也亏空得差不多了,据杜廉说他之所以一直撑着,多半是心里还有什么事情未了。
朱泓不清楚是不是这笔银子的下落,故而拿到高升送来的加急信函他便去见了朱栩。
这八封信函有一封是谢纾留给谢涵的,信里先是回顾了他这些年的经历,从他少年求学到他蟾宫折桂再到他被榜下捉婿,原本以为他的人生就此改写,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国为民做些实事,毕竟他是从最底层的农村走出来的,肯定比一般的官员能更体谅百姓们的不易,因此他也的确向皇上提了不少建议。
而他那些治国的理念又多半是从明远大师那学来的,因而皇上听了自是耳目一新。
有皇上的欣赏,又有顾家的扶植,谢纾的仕途不是一般的顺畅。
可谁知就在他春风得意放松警惕的时候,顾家开始索要回报了,一步步的,他步入了顾家的陷阱,他不是没想过抗争,可说白了他只是一个书生,不管是拼武力还是拼计谋,他都不是顾家的对手,因而,他的抗争也就显得那么的苍白和可笑。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顾珏的落胎和病死,他明知道这一切可能是顾家做的局,可他什么也做不了,非但如此,他连自己最宝贝的女儿都从顾家带不出来!
因此,预感自己时日不多的谢纾留言,若是谢涵有幸长大成人,有幸看到这封信,就请她一定远离顾家。
此外,还有一封信是谢纾写给皇上的,信里他也坦承了这些年他做过的错事。
其实,正经说起来,一开始谢纾也无非是在顾家的授意下贪墨了些银两,提拔了几个顾家的门生,算不上是大过,真正错的离谱的是那次顾家不仅向他开出了二百万两银票的天价,同时还让他把何昶贪墨的那笔银子想法换成银票送回京城,这对他来说太难了。
同时,这笔数目也太大了,实在是拷问他的良知,可如果他不照做的话,不但他,连他一家子都逃不出顾家的手掌心,于是,他和何昶商量了一下,然后给顾霖回复了,说是最后一笔,为此,他和顾霖讨价还价,一手交银票一手交顾霖的手书,可惜,还没等到他把那些银锭换成银票,何昶出事了。
何昶一出事,谢纾也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他觉得自己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唯一放不下的便是谢涵,故而在信的末尾恳求皇上放过谢涵,说她还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幼年失怙失恃就够可怜了,能不能平安长大都不好说,因此求皇上看在他们君臣往日的情分上对谢涵网开一面,这些银两他全部上缴。
其他的六封书信有顾霖和谢纾的,还有何昶和谢纾的,何昶给谢纾的信里比较直白些,直接提到这笔银子如今送往扬州,也提到这笔银子有一百万是他自己预留的,希望谢纾换好之后直接送回杭州。
而顾霖的信则含蓄些,催问事情办的如何,嘱咐他如何小心应对上面的盘查,提点他官场的人脉关系,同时也给他介绍了几个熟人,其中也提到了手书。
不过顾霖有一封信很直接,那是何昶出事后,顾霖直接问那笔银子是否已经兑换好,让他把兑换好的尽快送到京城,没有兑换好的一定要找个妥善的地方埋好。
至于这些银子要做何用,这些信里一个字都没有提。
不过看到谢纾给谢涵留的那封信,朱栩倒是相信了一点,谢涵应该是不知情的,否则的话谢纾不会给她留这样的一封信。
这个问题朱泓倒是也和谢涵探讨过,谢涵猜到了父亲的深远用心,一来是怕他见不到谢涵最后一面;二来即便见到了,谢涵也才六岁,肯定不足以承担起这么大的一个秘密,一个弄不好,肯定会被顾家灭了口。
因此,谢纾只能留下这封信,叮嘱陈氏等谢涵成年后再交给她,同时为了引开别人的视线,特地准许了陈氏改嫁。
不得不说,谢纾此举也是相当的冒险,幸好,他托对了人,陈氏没有辜负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七十三章、撞上来(一)
高升是在四月初的时候进京的,随着他一同进京的还有那二百万两的银锭和十万两的金锭。
由于朱泓想把谢纾从这次的贪墨案中摘出来,故而幽州带来的那二百万两银票朱泓便没拿出来。
如此一来,谢纾的罪过便是替顾家倒换这些银锭,又因为这件事谢纾没有做成,且又有谢纾与何昶、谢纾与顾霖之间的书信为证,因此谢纾的罪名定性为包庇和窝藏,他包庇了顾家包庇了何昶,同时也窝藏了何昶和顾家贪墨的罪证,而包庇罪和窝藏罪显然比贪墨罪要轻多了。
有这几百万两银子的实证,再加上谢纾留下来的那几封信函,朱泓命人把顾琰从大牢里接了出来,他要当着这些群臣们的面公开审理顾琰,一来是不想落人口实;二来也是给大家一个交代;三来是立威;四来就是顺便收拾一下沈家。
因着朱泓事先公告了要审讯顾琰,因此除了正常参加朝会的大臣外,朱泓还特邀了朱氏、顾琦、顾珉、顾玡、沈琛、顾瑜等一干人参加,就连顾老婆子也暂时从牢里放了出来带到了大殿。
“今天朝会的第一个议题是公开审理定国公顾琰犯罪一事,各位勋贵大臣们曾经不止一次问过小王,顾大人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关了这么长时间还没审判,甚至有不少人以为小王是在公报私仇排除异己。今天,我们就一件件一桩桩地扒开看一看,顾琰到底犯了什么罪。”说完,朱泓看了身边的太监一眼。
太监见此尖着嗓子喊道:“带人犯顾琰。”
话音刚落,几名侍卫押着顾琰进殿了。
因为顾琰被关押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一直不让亲友探视,故此,顾琰也不清楚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过有一点很肯定,这两个多月对他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而且他被关了这么久皇上都没有什么旨意,因此顾琰也预感到这一次他是凶多吉少了。
换句话说,这两个多月的监牢生活几乎把顾琰的生存意志完全摧毁了,因此,站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位形容枯槁、面色青灰的老人,之所以说老人是因为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
尽管如此,顾琰进殿时的脊梁还是挺直了,眼神也逐渐清明并犀利起来,他知道,最后的博弈来了。
只是当他看到龙椅上坐着的依旧是小小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