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华记-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纪氏倒也识趣,知道张氏心里的这口气肯定没有消,每次把东西放门房叮嘱守门的小厮几句便主动离开了。
而张氏渐渐的对纪氏送来的东西也见怪不怪了,倒是仍旧没有原谅她的意思。
随着冬天的第一场雪下来,家家户户忙着储备过冬的食物时,顾琰突然带了上千的士兵出城了,紧接着府城的大门又关闭了,然后便是海宁被困的消息传来,说是鞑靼人单方面撕毁了停战半年的协议,这次他们准备了上百抬的投石机来攻打海宁城,而顾琰便是去解海宁之困的。
如此一来,人心又开始慌了。
这一次城门关的时间很长,也幸好是冬天,家家户户多少储备了点过冬的粮食,饶是这样,据说每天仍是有冻死饿死的人。
谢涵倒有心想去施舍一点粥米,可她的粮食大部分捐给军队了,剩下的粮食也只够自己一家三年的口粮,她不敢轻易动。
此外,张氏也不赞成她施粥,她经历过这种战乱,知道这个时候的人是没有什么人性可言的,如果知道谢涵家里还有富余的粮食,只怕全城所有的流民都会聚集在她家门口,到时损失的可不就是一点米粮了,整个家都得被祸害了。
因此,谢涵只能歇了这个念头。
不过令张氏和谢涵意外的是,纪氏这段时日竟然没断了往谢家送东西,多半是干货或冰冻的肉类,每次不多,倒也够谢涵一家子吃两天。
当然,这一家子是指主子,不包括下人。
这日,谢涵正和张氏讨论是不是把纪氏送来的吃食退回去或者是回送她点什么时,尹嬷嬷上门来了。
尹嬷嬷也是在家里坐不住,这次城门关的时日太长,说明海宁那边的战事吃紧,因此,她很担心朱泓的安危。
其实,谢涵心里的忧心一点不比尹嬷嬷少,由于这场战事是在她预料之外的,因此她也不知道海宁那边准备得如何,也不清楚这场战事能不能赢,因此,她每天也在焦灼中等待前方的消息。
“王府那边有消息吗?大王子那边有什么动静?”谢涵见祖母出去了,屋子里只剩下她们两个,便拉着尹嬷嬷问起外面的战况来。
她觉得既然军队有可以传书的飞鸽,以赵王的亲王之尊,说不定也偷偷地驯养了,否则,京城那边有个风吹草动如何能及时地传到他耳朵里?
因此,王府应该知道点外面的情形。
果然,尹嬷嬷没有让谢涵失望。
“大王子那边倒是没有什么消息,我只知道王爷把府里的侍卫都集中起来了,做弓箭的做弓箭,做火药的做火药,做投石机的做投石机。看来,情形不太好。那个女人倒是提议过想把她的孩子偷偷送走,王爷没答应,说是这个时候送人走肯定会惊动府城的百姓,到时肯定会闹起更大的慌乱来。”
谢涵听了这话倒是想起了一件事,上一世幽州被困时赵王就把他家的侍卫借出来一同守城了,从这一点说,赵王倒是一条真汉子,有大局观念。
“对了,尹嬷嬷,我有一个问题,能不能问问你们是哪一年来府城的?”谢涵忽然想起了那次在青莲寺打探到的关于明远大师的一个谜团。
尹嬷嬷凝神想了想,“应该是兆元二十三年,我们刚到幽州才半年先皇便薨了,就因为这事王爷怨恨了一辈子,说是如果他当时在京城的话这皇位还不定谁坐呢!当然,这话现在说起来有点大不敬,你听听也就罢了。”
尹嬷嬷跟谢涵也打了好几年的交道,知道谢涵是个有分寸的人,且她还知道这么问肯定是有缘故的,因此才会知无不言。
“这样啊,难怪大王子的年岁不大。”
不用再问下去谢涵也知道因为赵王要守丧三年,所以这段时间内不能生子。
如此一来,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明远大师会在天正五年离开了,有五六年的时间,足够他和徐氏相认了。
“对了,尹嬷嬷,你有没有听说过当年城外的观音庙,也就是青莲寺有一位医术很高超的僧人。”
谢涵把她在寺庙外打听的传闻告诉了尹嬷嬷,只不过谢涵没有提明远大师和徐氏的渊源,因为这只是她的猜测,她怕尹嬷嬷知道后会惊动徐氏。
尹嬷嬷想了想,摇头道:“一开始因为那个女人喜欢去青莲寺,我们王妃怕和她碰上,一般都是去城里的净慈庵,也就是后来二王子进京了,我们王妃听说青莲寺的观音灵验,便去那边许了个愿,这么着才碰上那位高人,他倒没说他的名号。”
原来真是这样。
答案呼之欲出了,徐氏和明远大师果然有渊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六十九章、府城被围
原来真是这样。
答案似乎要呼之欲出了,徐氏和明远大师果然有渊源。
只是谢涵好奇的是,这位明远大师出家前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因为徐氏是在宫里长大的,如果没有显赫的出身,他们两个是没有机会认识彼此的。
还有一点,明远大师出手救治夏王妃时究竟清不清楚夏王妃的身份?
“尹嬷嬷,那位高人当时清楚王妃的身份吗?”谢涵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问题,因为她知道第一个问题尹嬷嬷肯定也没有答案。
“这个,应该是清楚的吧?因为我们王妃后来还在青莲寺做了点善事,是以王府的名义做的。”尹嬷嬷不是很肯定地回道。
这话倒是和那位农妇对上了,可谢涵心里的疑团却越来越大了。
明远大师的真正身份究竟是什么?
和徐氏有旧,又一心向善,对父亲有恩,对谢涵应该也算是有恩,对夏王妃和夏贵妃都有恩,到底该怎么定位他这个人呢?
是敌还是友?
谢涵困惑了。
好在谢涵的困惑并没有坚持多久,因为府城被围了,她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思考别的了。
这一次府城被围很突然,和上一世不一样。
上一世是海宁失守导致府城被围,这个结果在顾琰的意料之中,因此海宁失守后他便开始着手布置府城的防御工程。
可这一次却没有收到海宁失守的消息,且顾琰也没在府城坐镇,全城的百姓都看见他带了不少人马出城去支援海宁,并把城外兵营的人马也带走了,因此,府城被围,几乎全城的百姓都以为海宁失守以为顾琰被抓所以鞑靼人才腾出人手来围攻府城。
海宁没保住,顾琰也不见了,城外的兵营也空了,府城还能保住吗?
因此,府城乱了,确切地说,是府城的百姓乱了,人心惶惶的,街上随处可见哭泣的声音和惊慌的身影,人人都在谈论这场即将到来的死亡。
谢家也不例外。
得知府城被围的第一时间郑氏就带着她一家大小住进了谢涵家,抱怨说不该搬到府城来,应该搬到京城去,又不是没有条件,为什么要在这等死云云。
“你们说,这可如何是好,我家三个小子都在这,要真有个什么,我们这一股岂不绝后了?”郑氏哭丧着喊道。
“闭嘴,我还没死呢,你嚎什么丧?当初是我们逼你来的吗?”张氏喝住了她。
“就是,娘,大家心里都不好过,你就别哭了,再说了,也没说府城守不住吧?大不了一会我也去城墙上帮忙。”谢泽说道。
他已经十七岁了,比朱泓还大一岁呢,人家朱泓都立了这么多军功,他就不信自己真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就是,一会我们都去,捡点石头去,万一能砸中一个呢?”十二岁的谢潇忿忿说道。
“对,我们都去,我拎两桶热水去,烫不死这些鞑靼猪。”十四岁的谢鸿咬牙切齿骂道。
“你看看,你看看,孩子们都比懂事。”张氏摇了摇头。
当然,她倒并不是赞成孩子们都出去帮忙,谢潇和谢鸿都小,人多挺乱的,他们去了未必能帮上忙。
“他们小孩子知道什么,他们什么都没经历过,哪里知道这些鞑靼兵是怎么回事?”郑氏依旧哭哭啼啼的。
谢涵嫌恶地看了她一眼,刚要开口,只见门帘一掀,吴氏也慌手慌脚地进来了。
“你们知道吗?鞑靼人打上门来了,这可如何是好?早知道,我们还不如去投奔大郎他们。”吴氏进门便拍手说道。
“大伯娘放心,府城肯定能守住的,我听尹嬷嬷说过,王府的侍卫前些日子一直在做弓箭和火药,再说了,我大舅虽然带了一些人马出城,可他也肯定安排好了后路。”谢涵是怕两位伯娘的抱怨会加重祖母的病情,便安慰大家道。
她的话倒也不全是撒谎,凭她对顾琰的了解,对顾家军的了解,她觉得顾家不会这样轻易败了。
“就是,你们一个个都闭嘴,都出去,吵得我脑瓜仁疼。”张氏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说道。
一个郑氏就够让她头疼的,这会又来一个吴氏,她觉得自己的脑门子突突的,胸口也闷闷的。
吴氏郑氏倒是立即闭嘴了,不过却没离开。
谢涵见此只得上前替张氏揉捏起来,一边揉一边说起朱泓那几次立的大功,说他第一次是如何用鞭炮把抢粮的鞑靼人赶走,说他第二次是如何用点燃的松油枝当箭烧了鞑靼人的营帐,说他第三次是如何和高升伪装成商人从鞑靼那边逃脱的,说他第四次是如何学野鸡和野兔叫把鞑靼人引进山林杀了他们然后换上他们的衣服装成鞑靼兵烧了他们的营帐和粮草,也活捉了他们的将军。
张氏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不光张氏,其他人也都是第一次听说,见小小年纪的朱泓有这么厉害,都瞪大了眼睛拉着谢涵问起了详情。
不管怎么说,谢涵的话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好在这天下午,高升便带来了一个消息,说赵王站了出来,他亲自带着王府的侍卫上了城墙,和顾琰的两个副将站在了一起,稳住了府城的人心。
说还有一个人也撑着一条残腿走出了家门也上了城墙,他就是李尧。
李尧做了二十年的千户长,在幽州守了这么多年,两位副将对他自然熟识,见他主动请缨,便给他调配了五百人守北门。
府城的百姓见一条腿的李尧和府城最尊贵的王爷都上了城墙,守城的将士们也都在城墙上应敌,于是,便也有些年轻力壮的自发地出来了,帮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灭火、抬伤员、收集松油枝、大石块、做稻草人等。
因为对方的火箭和石弹没少落在城墙上,城墙根下的房子有不少遭殃的,也有少量的百姓受伤了。
不过奇怪的是,每次鞑靼人的进攻都不超过一个时辰,然后很快分散着退避开来了,退到了投石机达不到的距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七十章、不负使命
连着两天对方都是如此,李尧和几位将士坐下来商议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对方围攻幽州是假,牵制住幽州的兵力才是真。
而对方牵制住幽州的兵力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不想让他们出兵救援海宁,另外一个,应该是为了粮草。
估计是这场战事超出了鞑靼的预期,他们带的粮草不够了,而海宁附近基本被他们洗劫一空了,所以他们把主意打到了府城附近,毕竟这边的村庄富裕些,人口要密集一些,粮食自然也就多一些。
知道对方的意图后,李尧的意思是想带兵出城痛击他们,可问题是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而王爷也不敢冒这个险。
两位副将也不敢做这个主,毕竟顾琰走时有交代,他们的任务就是守住府城。
谢涵知道这个消息后却有些坐不住了。
听高升说,新买的几个大庄子都在府城附近,尽管那几个庄子都修了村墙,也听从谢涵的意思在村墙外围种了不少荆棘埋了不少倒插的箭头,可这点小伎俩能挡住庞大的鞑靼兵?
她倒不是担心这些鞑靼兵进庄之后能抢到多少粮食,事实上绝大部分的粮食她都捐出去当军粮了,庄里只有一点口粮和种子,但她担心这些鞑靼兵进庄后会把壮劳力杀死,把女人和孩子掳走,这么多无辜的生命要毁在这些可恶的鞑靼兵手里,怎么能让她安心?
饶是她读了这么多的兵法书,这一刻的谢涵也是一筹莫展,只能听天由命。
好在三天过后总算有消息传来,说是城外有一支队伍和鞑靼兵干上了,且李尧认出了是朱泓带的人马,李榆也在。
赵王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面,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虽然他无权调动守城的兵力,但他可以调动王府的侍卫,以及王府的侍卫准备的那些火箭、火药和投石机。
副将倒是也默许了他这一行为,开了城门把他的人马放了出去。
谢涵知道这个消息后,亲自带着陈武、高升等人去城墙上见赵王,她向赵王出了一个主意,把府城的这些大户人家的侍卫都召集起来。这些侍卫们虽然没有打仗的经历,但武功不弱,骑术也不弱,完全可以上前去杀敌。
王爷听从了谢涵的建议,一面命自己的贴身侍卫拿着他的帖子挨家挨户地借人,一面站在城墙上的台阶上开始游说众人。
还别说,有赵王的面子,一个下午便借到了五百来侍卫,副将见此,干脆也点了一支千人的队伍带着这五百人出城了。
其实,此时的朱泓真有点吃力了,他一共就带了一千人马来,而攻城的鞑靼兵至少有三千人,另外还有两千人分散进村去抢粮去了,否则的话朱泓根本支撑不了这么长时间。
不过打仗打的就是一股士气,王府出来的这二百侍卫身手都不凡,加之他们又带了不少弓箭和火药,因此,着实也帮了朱泓不少忙,再加上后来出来的这一千五百人,朱泓很快扭转了劣势。
把这三千人逼退后,朱泓则带着他的人马去附近的村子围堵那些抢粮的鞑靼兵,而守城的副将则带着他的人马进城了,同时还带进来不少伤兵,谢沁便是其中的一个。
谢沁是被别人的流箭射中从马上落了下来,随后又被马蹄踩了几脚,所以伤势还比较重,可不管怎么说,命是保住了。
从他嘴里谢涵得知了些前线的战事,这次鞑靼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攻城的,出兵八万,把海宁城围得水泄不通,扬言要报前三次铩羽之仇。
还别说,三天后海宁城真有两处城门被鞑靼的投石机攻破了,好在顾琰带着他的两万人马及时赶到,帮着解了一下围,否则,这次海宁城肯定落到对方手里了。
可惜也仅仅只是解围,并没有把鞑靼兵逼退,两边的人马依旧对峙着。
由于双方都有投石机和火药,因此这次两边的人员伤亡都比较大,还有许多无辜的百姓也遭受了池鱼之殃。
这一场战事足足打了一个来月,显然在鞑靼人计划之外,所以他们的粮草不够了。
可惜,海宁城附近的村庄几乎没有什么人烟了,于是,他们便想了这么一个主意,佯攻幽州府城,牵制府城的兵力,其他的人去抢粮草。
顾琰虽不清楚对方的真正意图,但他敏锐地发现了对方有少部分人马往府城方向去了,于是,他命朱泓带着他的人马去堵截他们。
他知道朱泓有不少歪点子,且府城那边又是朱泓的地盘,应该可以应付得来的。
事实上朱泓的确也没有让他失望,不但把这些鞑靼人赶走了,且还把对方抢劫来的粮草留下来了。
因此,顾琰又给他派了一个新任务,命他带人埋伏在边境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