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开淡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会这样?墨池想不通原因,但她知道,自己的梦境预示了墨家的未来,也预示了大陈朝的未来。
梦境中,两三年后宜阳有了朝廷的驻军,军队的进入使宜阳彻底变成了人间炼狱。
孤寂的父亲、饿死的弟弟、遭受凌辱的母亲,他们都是自己要保护的家人。
只有在战乱开始前离开宜阳,去江南,才能躲开梦境中既定的命运。
但是,怎样才能说服父亲?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墨池两年。
当时,她告诉父亲母亲小本儿里的内容和自己的梦境,却吓得母亲以为她中了邪,父亲听了她的话呆愣了半响,看她的眼神复杂深沉。
之后便一再警告她不得乱议政事、胡思乱想,再后来她的言语差点儿为全家招来了大祸。
从此后她犹如醍醐灌顶,闭了嘴再不谈此事,只暗自寻找契机去说动父亲能将全家搬去江南。
现在是建安三年,离小本儿里提到的动荡始因,‘安修之乱’还有两年。
她还有两年的时间。
“第一位,曹雨梅。”外间响起了大童高亢的声音,他提醒着诊室内的父女俩,今日的第一位病人即将进来看诊。
墨池这两年一直帮父亲记录医案。听见曹雨梅这个名字,她的小手不由得抓紧了手中的笔。
在梦境中,因为自己对这个人的信任,竟愚蠢的将那件事告诉了这个大自己四岁,待自己貌似很亲厚的女子。
结果曹玉梅把那件事情宣扬的满城皆知,导致这个或许能大事化小的无妄之灾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父母离了心,张绣掌最后也得了绝症。
更可恨的是,那件事令墨溪极度叛逆、对父亲和家人也很失望,这个曹玉梅竟利用她的皮相和所谓的温柔,对墨溪做下了一件龌龊事,差点儿酿成大错,毁了墨溪的一生。
墨若璧发现女儿瞬间挺直了身体,那是紧张或怒气涌起的表现。他不明所以,但下一位病人已经掀帘进来了。
没时间多问,他便拍拍女儿的肩膀,关切的看了看墨池。
墨池歉意的回看了父亲一眼,她不应该让已经很操劳的父亲再担心的。
曹玉梅掀帘进来,在墨若璧对面的木椅上坐下,她的五官只算清秀,但细嫩白腻的皮肤使她看上去也算是个美人。
彼时墨池没发现过,曹玉梅的温柔娇柔中透着很重的矫揉做作。
曹玉梅与墨若璧打了招呼,伸出右手,准备让墨若璧帮她把脉,又看看墨池,寒暄道:
“好久没见妹妹,妹妹越发漂亮了呢。我们诗社后日有一次聚会,妹妹有时间的话也去看看啊!”
墨池甜甜一笑,道:“好啊,还是老时间吧,后日我一定去。”
曹玉梅听言便有些诧异。
这两年墨池的性子变得十分古怪,只闭门研究医书药理,从未参加过诗社的活动。
且这两年里墨池与她也很疏远,她去了几次墨家,墨池都十分冷淡疏离。
若不是想在儒雅俊秀的墨大夫面前,保持自己有礼温柔的好形象,她才不会搭理墨池。
这会儿墨池却答应了。曹玉梅诧异之余也很高兴,毕竟墨池是她们这些闺阁女子中有名的才女,诗社有了墨池才更加名正言顺。
待曹玉梅诊完病,又告诉了墨池后日诗社的主题和要求,便扭着身子出去了。
墨池看着曹玉梅的背影,心中想:有些人就像厨房里的臭虫,你若心有怜悯,她总有一日又会蹦跶出来。
因此,只有一巴掌拍死它才能一劳永逸。
她不会再让任何人伤害到自己的家人。
墨若璧却不知道女儿的心思。
他出生自医术世家,本想让墨溪子承父业,但墨溪不喜读书,性格又跳脱淘气,反而墨池从三岁起就是他的小跟班,性格又沉静稳重。
女儿尤其有一点异于常人,她的嗅觉灵敏异常,大童抓药靠识别,墨池却在七岁时就能做到,只依靠嗅觉便准确的辨别药材。
而且她记忆力也极佳,看过的书往往很容易便能记下来,而后做到触类旁通。
学医的人接触药物千千万万,有了灵敏的嗅觉和超强的记忆力,墨池的先决条件就比别人好。
大陈朝民风开放,对女子的约束相对较少。他是个惜才的人,因此就想让墨池来继承衣钵。
怎奈女儿却借口学医,要整日面对那些死气沉沉之人,又要忍受污浊恶臭,一直不愿学,好在她对药理还有些兴趣,偶尔会主动帮大童抓药捡药。
直到两年前,女儿病了一场,说了些惊世骇俗的话,整个人也好像悟道的人突然开悟一般,变得懂事体贴,性格越来越宽厚豁达。
说话处事却不再像个小孩子,女儿主动要求跟着他学医,说女子需有一技之长,今后才能庇护家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章 往事如烟
(全本小说网,。)
小本儿是他当年从长安一路带来的宜阳。
那年年少,因父亲做了一件违背祖训、违背天道的龌龊事,从小把父亲当做心中榜样的他,怒不可遏又无可奈何,当时心内的失望几乎让他万念俱灰。
那时因心中郁结难解,旧友为开解他,戏言陪他一起去终南山寻仙访道。
在山中,他们遇到了那个看似玩世不恭,实际睿智豁达的老和尚。
老和尚指点他,医者应悲悯天下。大千世界天道循环,因果业报生生不息。
后来,他无意中知道了父亲做那件事情的原因,又在父亲的要求之下,无可奈何的离开了长安。
他不是信佛之人,但信了那老和尚的因果之说,离开长安后便决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百姓。
父亲用医技害了人,他便用医技救人为父亲积福。
就在当时,那老和尚给了他这个小本儿,说这个空无一字的本子,遇到有缘人自会有它的用处。
他当时不以为然,只是因为感念老和尚,为当时空洞迷茫的自己,指点了一条明理正性的路,所以收下了这个本子。
又因为遗忘将它一路带来了宜阳,多年来这个本子便一直放在书房最上层的书架上。
不曾想女儿却看到了它。
女儿就是老和尚所说的有缘人吗?
还有那老和尚扬长而去时神神叨叨扔下的那几句词:
“二陈弱,北渐衰,女遇君,盛天下。”
当时他与旧友面面相觑,旧友更是取笑他道:
“子敬,若有一天你遇到那有缘人,可莫忘了来信告知如今一同遇仙的道友啊!”
但老友不知道的是,几日后他去国子监递交‘辞学书’,又在少府监魏丛玉那儿见到了老和尚。
那日老和尚却换了一副板正慈爱的大师面孔,又告诉自己一句话:
“施主切记万事顺缘。来也是迟,往也是迟,一来一往,淡墨花开。“
他本不信老和尚的言语,却因为魏少府追出门来叮嘱的一番话开始动摇。魏少府说:
“本院不知老和尚跟你说了什么,但老和尚是悟道的高人,。
朝廷几番有意请他出任国师,老和尚都以,方外之人闲云野鹤般惯了、受不得约束为由婉拒。
你与老和尚有些机缘,他才会如此这般叮咛与你,望你好自为之。”
老和尚的话他可以不信,但魏少府身为国子监三长官之一,多年来刚正博学,与尚书令安又杰、户部尚书幕刚正并称为‘长安三老’。
他对魏少府极为尊敬。但这些年来始终对那些话半信半疑。
墨若璧回忆往昔左思右想,辗转一夜未得其解,决意一切顺其自然。天亮后便答应了墨池的要求。
这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带着墨池一起坐诊,倾力将自己一身医技传授给女儿。
墨池和父亲忙了一早,父亲诊脉,墨池负责记录医案,再将医方交给大童抓药,一上午很快便过去了。
看完上午最后一位病患,墨池正准备挂出中午停诊的牌子,一个灰衣小厮闯了进来,对着墨若璧飞快的鞠了一躬,急急的说道:
“墨大夫,请您快去看看我家四郎君,他突然晕倒了。”
墨池认得这是元县令家的小厮,县令家的四郎君自小身子骨弱,元夫人带着这位四郎君来看过几次诊。
但父亲说过,元四郎君身体只是普通的虚寒之症,不算康健却也并无大碍,怎么会晕倒?
墨若璧一把抓起案桌上的‘九针’(中医针灸器具),对着小厮说道:
“池儿去拿药箱,速速将你家郎君的症状说来,边走边说”。
“爹,女儿与您同去。”墨池背起药箱,坚定的看着父亲。
她小小的身子背着大大的药箱,显得有点儿滑稽。
因觉得墨池还小,墨若璧从未带她出过诊。此时他迅速的斟酌一番,觉得女儿始终要继承他的衣钵,出诊也是迟早的事。
便点头答应了墨池的请求。小厮很有眼色的接过药箱,一行三人快步朝着县令府走去。
所幸元府就在紫府大街,距离墨池家所在的闽家路只几个路口,三人疾步快行,不到一刻钟就到了元府后院。
元誉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满头冷汗,人已是半昏半醒。
元县令心急火燎坐立不安,元夫人坐在床前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几个侍妾和伺候的丫鬟婆子,在旁边七嘴八舌的安慰元夫人。
墨池和父亲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般乱哄哄的场景。
元县令看见墨若璧,慌忙迎了上来,声音颤抖着抓住他的胳膊道:
“墨大夫,你快些看看,我儿食完午膳后突然昏厥,如今怎么也叫不醒!你快看看!”
墨若璧安抚性的回应了一句,又将众人全部遣散了出去,只留元县令夫妇留在房内。
墨若璧询问了元誉发病时的症状。加上一路上小厮的描述,他基本已心中了然。
墨池看着父亲拿出九针,在膻中、合谷、璇玑、关门几个穴位逐一撵揉,不多时,躺在床上的少年头上虚汗少了很多,苍白的脸色也和缓了少许。
她见父亲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急忙掏出怀里的丝绢,心疼的为父亲细细擦拭。
待墨若璧收了针便示意元县令夫妇一起去了外间,他皱眉道:
“四郎君体质本就虚寒,不适宜进补过于猛力的补品,否则身体虚不受补,反而容易造成气血逆行。
且大补之物又与阴寒食物搭配,四郎君本就胃寒,阴寒之物又导致胃部痉挛,所以才会昏厥。我已施了金针,一个时辰内他会醒过来。”
元夫人抬手用丝绢擦了眼角的泪,道:“都怪妾身,妾身娘家送来两只百年人参,便让厨房和老鸭一起炖了给誉儿补一补,不成想反而害了我儿。”
墨若璧不再多说,只开了药方,又交代了服侍的丫鬟一些注意事宜。
墨池默默的收拾好金针和药箱,这种因不懂药理胡乱进补导致的病情,她这两年随着父亲已见了很多。
这边元县令与夫人交换一个眼神,元县令便道:“墨大夫与这位女公子还未食午膳吧,不如在我府上食完午膳再走不迟。”(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章 墨家小弟
(全本小说网,。)
完墨若璧自然推辞,医诊下午还有病人候诊,一般他食完午膳直接看诊。
今日已然晚了,妻子肯定留了饭在家中等候,如在元府食午膳必然会耽搁更久。
元县令道:“不瞒墨大夫,本官还有一事相请,还请墨大夫不要推辞。”
传言这个墨若璧本是有些背景的高门郎君,却因某件事情名节尽毁,被家族驱赶才到了宜阳县。
他医术精湛,为人宽厚,又生的儒雅俊秀,在宜阳很有些声望。
因此元县令一向对墨若璧礼让有加。
墨若璧不明所以,但他向来与人为善,便回答道:“元大人请讲,但凡鄙人力所能及之事定不会推让。”
元县令哈哈一笑道:“必不会令墨大夫为难,只是想请墨大夫帮忙为小儿调理些膳食,避免再发生这种因饮食不当导致的昏厥之事。”
墨若璧展眉,道:“这倒不是难事,只是调理药膳,可有比鄙人更擅长之人啊!”
“哦,墨大夫医术堪比再世华佗,宜阳还有比你医术更精湛的大夫吗?”
元县令好奇道,此时在内间看顾儿子的元夫人正好出来,也是满脸期待的看着墨若璧。
“医术好不代表对膳食和药物搭配就精通啊!”说到这儿,墨若璧有些自豪的看了看墨池,
“不瞒大人,小女对药补很有些心得,倒可以帮小公子调理调理。”
刚才一通闹哄哄,元县令夫妇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墨若璧和儿子的身上。
这会儿听墨若璧一说,这才注意到他今日带来的小姑娘竟是一个如此精灵剔透的人儿。
只见她年若金钗,穿一袭碧绿的翠烟衫,水绿百褶裙,梳着垂鬓分肖鬓,粉嫩嫩的小脸儿能掐出水来。
一双灵动的凤眼仿佛在诉说着千言万语。红红的小嘴唇此时正嘟起来看着父亲。
显然有些惊讶。
父亲居然推荐她帮病人调理药膳,也就是说,她在药理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这让她很高兴,也有些自豪。
两年来她非常用心的随着父亲看诊辨药,父亲说她在药理方面的确有些天赋。
但学医是个单调而漫长的事情,她年纪太小,学医时间也短,因此从未让她诊过病,她也从未单独接触过病人。
未来变数太多,想要立足于动荡的乱世,就必须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否则怎能护着自己、护着家人。
元县令夫妇觉得小姑娘长得倒是灵动可爱,再大些一定是个小美人。
但现在为儿子调养药膳是大事,对墨若璧推荐一个小姑娘很是不以为意。
元县令认为墨若璧有些敷衍自己,转念一想觉得小姑娘虽然年纪小,有墨若璧在傍边指点着,也不会差的太多。
本着聊胜于无的心态,便说好让墨池每三天来一次元府,指点厨娘调理元誉的膳食。
又说好报酬,定下十日后开始。便让管家送上这次出诊的诊金后送墨若璧父女出去了。
墨池和父亲进了家门,柳顺娘摆上了一直煨着的饭菜,墨溪吵着刚才没吃饱,也和父亲姐姐一起坐了下来。
墨若璧和妻子说了元家小公子的病情,柳顺娘感叹:
“听说这元家四郎君生的面如冠玉,学业也好。可惜身子太不济事,要不说不定还能考取个功名呢!”
墨若璧看看妻子兴奋的脸。墨溪是个一刻也不愿安静的孩子,学业是指不上了。
妻子性子好强,但凡看见别人家孩子学业好就羡慕不已。
但在他看来,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子虽然好动顽皮,天性却善良醇厚,又是个有担当讲义气的孩子,以后又怎知不会有一番作为。
他笑笑说道:“元家有四个儿子,倒不指望这个最小的光宗耀祖,看元县令夫妇有把这个小儿子一直留在身边的打算。
且四郎君虽然身体略有不足之症,只要好好调养一生也无大碍。”
又说了让墨池帮元誉调养膳食的事情,柳顺娘听的眉眼带笑,女儿这么小就能挣钱养家还在其次,能为县令家的公子调养膳食,就是得到了县令夫妇的认可。
虽说大陈朝民风相对开放,但女儿继承父业,以后总是抛头露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