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成立“欧洲联盟”或“欧洲共同体”,发行“欧洲马克”,不过是建立德国主导下的新秩序而已。
如荷兰、瑞典、挪威、丹麦甚至瑞士这些比较亲德的国家,是不会有太大抵触情绪的——毕竟德国主导的欧洲联盟是一个非常大的共同市场。
至于法国、比利时这两个被打败的国家,加入欧洲联盟和参与欧洲马克发行直接写进和平条约就是了。
而且,赫斯曼还会提出一个“欧洲殖民地共享计划”。法国和比利时的海外殖民地都会成为全欧共享共管的殖民地,将来被德国收回的非洲殖民地同样会成为欧洲共享殖民地。
“领袖,”赫斯曼最后说,“我们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在宣扬欧洲共同体的理念,想必是有许多人会赞成的。因为目前的欧洲正在失去世界霸权。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和东方的苏联,都是拥有几乎无限资源和潜力的‘洲际国家’,而欧洲所谓的列强,实际上都是一些‘中等强国’。
如果欧洲的‘中等强国’团结起来,那就是一个可以压倒美国、苏联,继续支配世界的超级强大的欧洲。反之,欧洲将会失去权力,随后就会失去所有的殖民地。昔日辉煌强大的殖民帝国都将不复存在,世界将会被美国、苏联这样的洲际大国支配。
所以我们现在要进行的不是毁灭欧洲的战争,而是将欧洲团结起来的斗争。德国要通过战争先成为欧洲的领袖,然后才能带领整个欧洲继续领导世界!”
赫斯曼现在所说的,其实是德国的战争目标,以及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有点类似于历史上的《霍斯巴赫备忘录》(这是希特勒在历史上的1937年11月提出的,在这个时空并没有这份备忘录),不过却要温和许多。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可以直接刊登在报纸上告诉欧洲人民的。因为德国的目标一旦实现,对绝大多数欧洲人(除了苏联人和英国人)而言,都是有利的。
希特勒静静的听着,直到赫斯曼将他的全部观点一一阐述完毕,才淡淡的问:“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呢?我是说在打败法国之前,我们有什么可做的?”
打败法国似乎没有那么快,德军在波兰战役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士兵需要加强训练,装备需要修理升级,军官还需要换思路,没有几个月准备看来是不行的。
“当然是让全欧洲的中立国都把我们当成好人,把英法当成坏人了!”赫斯曼笑了笑,说,“我想,‘确认中立’原则可以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英法的真面目。领袖,这件事情进行的还顺利吧?”
希特勒点了点头,笑道:“非常顺利,里宾特洛甫已经说服了荷兰人和意大利领袖,荷兰将扮演控诉者,意大利领袖将扮演仲裁者……这是他非常喜欢扮演的角色,而观众将是全世界!”
……
“巴甫洛夫同志,不要愁眉苦脸的,全世界劳动人民都在看着我们,伪社会主义者用12天就打败了波兰,我们用1个月把波兰再打败一次有什么问题?”
明斯克郊外,布列斯特快速集群的司令部里面,师级政治委员福米内赫正在给集群司令员巴甫洛夫加油打击。
“1个月……”虽然天气已经比较凉爽了,但是巴甫洛夫的大光头上却满是汗珠。
他本来是一个装甲集群的司令员,可是几天前一道命令,就成了一个什么“快速集群”的司令员。
说是快速集群,可是却有步兵第4军、步兵第16军、步兵第23军这三个根本不快的步兵军。另外,再加上骑兵第6军,坦克第6旅、坦克第22旅、坦克第25旅等四个独立坦克旅,以及临时拼凑的坦克第15军(3个坦克旅、1个摩步旅)和坦克第25军(编制和坦克第15军一样),组成了所谓的“布列斯特快速集群”。
比起原先配属给巴甫洛夫的兵力,他现在掌握的兵力增加了近3倍,多了3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军和2个坦克旅、1个骑兵师。兵力达到了20万人,坦克多达1300余辆,大炮1500余门。
不过那么多的兵力、坦克和大炮也不是白给的。根据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命令,布列斯特快速集群必须在1个月内推进350公里,并且拿下波军在布格河以东最大的据点布列斯特要塞!
这样的事情在8月份的时候还没有人敢想象——一个月走完350公里已经算快了,还要攻陷一座十几万人驻守的要塞。这怎么可能完成?
可是现在,德国人12天内就打败了拥有100多万军队的波兰,巴甫洛夫还有什么胆子说不可能?
巴甫洛夫叹了口气,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现在已经是莫斯科时间9月15日凌晨2点30分了。他点了点头:“差不多了,开始进攻吧!9月25日前,先头部队要推进到布列斯特……我们的时间很紧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98章 正义 五
“荷兰政府竟然向国际联盟控告我们,真是疯了!”
温斯顿。丘吉尔在9月16日的英国内阁会议上听到了一个让他难以置信的消息。
居然控告大英帝国,难道还想要集体制裁英国?
“他们还想让德国、法国和我们确认荷兰中立。”哈利法克斯子爵接着说。
“这个……”丘吉尔看了看帝国总参谋长艾恩塞德上将。“法国人还打算从荷兰进攻德国吗?”
“唔,还有这个计划,”艾恩塞德上将皱着眉头说,“甘末林上将计划于1941年…1942年借道荷兰、比利时向德国境内发起进攻。”
“1942年?”丘吉尔翻了翻眼皮,“真是瞎胡闹!”他看着首相张伯伦,“首先,我看法国人压根就不打算进攻。”
这是肯定的!德国花了12天就把“世界第二陆军强国”打趴下了,法国这个“世界第一陆军强国”怎么会不怕?波兰到底多强,别人不知道,法国还不知道?法国是波兰的“老师”啊。
“那么,我们不妨确认荷兰的中立。”丘吉尔建议说,“荷兰的控告不是什么事情,让国联组成调查团去慢慢查就是了。”
“另外,墨索里尼对‘确认中立’这事儿非常热心。”哈利法克斯子爵又说,“他表示意大利可以为荷兰的中立担保,还可以联合其他中立国,签署一个欧洲中立国互保条约。如果任何一个交战国敢于侵犯这些中立国,将会遭到所有中立国的集体制裁。”
“毫无意义!”丘吉尔毫不在意地一笑,“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还怕他们制裁?”
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可不是后世的英国法国,那是两个世界帝国!大英帝国拥有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亿5800万人口,法兰西帝国则拥有1289。8万平方公里和1。1亿人口。都是超级大国,根本不怕什么制裁,而且大英帝国是海上霸主,谁要敢制裁英法,就别想什么海外贸易了!
“墨索里尼是想扮演欧洲的仲裁者,”张伯伦想了想,笑道,“我们可以让他担保,反正我们现在也不打算破坏荷兰的中立了。不,我们现在不打算破坏任何一国的中立。如果瑞典、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也想要我们确认中立,统统可以同意。”
法国人要1942年再去进攻,英国人自然也不会考虑在1942年前单独去进攻——就英国那点陆军,去了也白给。既然不打算从荷兰过境,那么就该让荷兰等国继续中立。
“我们现在的战略就是封锁!”张伯伦说,“所以我们可以保证不再发生9月6日晚上那样的事情了。不过,我们还是要继续劝说比利时加入我们的同盟。”
比利时是防御德国从马奇诺防线北面突破的关键!而且德国和比利时的积怨很深——历史上威廉二世本打算拉拢比利时一起偷袭法国,可是比利时国王却转身把威廉二世的计划告诉了法国!而在战后,比利时又跟随法国一起入侵了莱茵区,还讹了德国许多赔款,拆了德国人很多机器。
这个时候,一个唐宁街10号的秘书推门走了进来,“首相先生,波兰大使馆刚刚打来电话,今天凌晨,苏联红军开始进攻波兰了!”
“好啦,这下波兰人只能一心一意依靠德国了!”温斯顿。丘吉尔用颇为幸灾乐祸的语调说,“没准苏联和德国这两个强盗会因为分赃不匀打起来……德国人好像多拿了一些地盘,是吗?”
“是的,”艾恩塞德上将说,“他们的占领区包括了整个沃伦省和罗夫诺省。”
这两个省的绝大部分地区不是奥属加利西亚的一部分,德国人拿下那里就违反了《布列斯特条约》,为此苏联方面还提出了抗议。
不过现在的“占领”并不是最终的“划界”,德国人占领那里或许只是为了在最后的划界谈判中多点筹码。另外,“占领”也可能只是一个保证——因为苏联在进攻波兰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越过布格河……波军在布格河东岸最大的据点布列斯特要塞就在河边,如果苏军不越过布格河,那就没有办法合围要塞。为了确保苏军在攻陷要塞后撤离,德国手里总要拿点什么的。
“这个可以期待一下,”张伯伦说,“不过可能性不是很大,毕竟苏德是20年的盟友,没有那么快翻脸。”
他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哈利法克斯子爵说,“我想我们应该考虑帮助波兰人建立流亡政府了。”
哈利法克斯子爵愣了下,“波兰流亡政府?可是波兰还没有灭亡啊。”
张伯伦耸耸肩,说:“如果波兰托庇于德国,我们则不能再视其为独立合法之政府!”
……
“元帅,留守平斯克的部队做好了随时撤到西乌克兰德占区境内的准备。而从巴拉诺维奇到布列斯特铁路线上所有的桥梁都炸毁了,铁路也尽可能予以破坏。”
很可能是隆美尔远房亲戚的尤利乌什。隆美尔中将,现在是波兰陆军副参谋长,同时也是雷兹…希米格维元帅在布列斯特总部的参谋长。
这位雷兹…希米格维元帅并没有返回华沙,而是“御驾亲征”担任了波军东线总指挥。亲自指挥二十多万波军在西白俄罗斯抵抗苏联红军!
不过这位雷兹…希米格维元帅的部署也很有意思,他既没有把部队沿边境线布置,也没有去守卫西白俄罗斯的几个重要城市。而是将绝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收缩于布列斯特要塞周围——这座要塞背后就是布格河,即便守住了要塞,西白俄罗斯99%的土地还是会被苏军夺取。
从军事上来看,他的部署似乎毫无意义,但是身为元帅的心腹,尤利乌什。隆美尔中将却非常理解雷兹…希米格维的战略——这是要维持“抵抗状态”。
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可以丢,实际上也守不住。但是波兰领导人绝不能听从英国人的建议,在割让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条约上签字。
这不是割让给德国的3万平方公里,而是将近40万平方公里!
谁要在割让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条约上签字,谁就是波兰有史以来最大的卖国贼,等着被波兰国内的民族主义怒火给烧焦吧!
而且通过恢复“1918年波德边界”,波兰的生存已经有了保障。苏联只要不想和德国开战,是不会渡过布格河进军华沙的。所以波兰政府连“卖国求荣”的必要都没有,谁要去签字,脑子一定是坏掉了。
但是波兰的政治家们也不敢真的和苏联大打出手,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本钱和苏联硬拼。在12天波德战争前,他们或许会有和苏联刚正面的想法。但是现在波兰的元帅和将军们都已经信心受挫,不敢再硬拼了。
因此雷兹…希米格维就想了一个“维持抵抗状态”的办法——就在布格河边上,波兰最大的要塞摆开战场,依托要塞,严防死守。这样一来波兰军队就算是在抵抗苏联红军,布格河以东的国土也没丢干净。
同时,再以武器和资金资助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去打游击,让乌克兰人去和俄罗斯人两败俱伤……
“把铁路破坏了就好!”雷兹…希米格维点了点头,“那么主要道路沿线的城镇、村庄都烧掉了吗?”
不仅要炸铁路,还要玩焦土!这一套都是俄罗斯人当年用来对付拿破仑的。雷兹…希米格维也都尽可能照着做了——其实相应的计划早就有了,雷兹…希米格维不过是下一道命令。
尤利乌什。隆美尔中将回答:“元帅,我们派出了骑兵,沿着铁路和主要公路烧毁了许多白俄罗斯人的村子和城镇。现在苏联人很难利用铁路线输送补给,也不大可能沿途征集到很多物资。他们只能拖着几百公里的后勤线来布列斯特了!”
雷兹…希米格维点点头,说:“也许他们根本就不会来……”
……
“总书记同志,报告您几个好消息,”斯大林一拿起电话,就听见伏罗希洛夫快要笑起来的语调,“乌克兰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开战不到12个小时,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就在车诺比、切尔卡瑟、克勒曼楚等三个方向上强渡突破了第聂伯河防线。
在白俄罗斯方向上,布列斯特快速集群和平斯克快速集群也都实现了快速突破。其中布列斯特快速集群推进了28公里,平斯克快速集群推进了22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9月1日时德军闪电战的推进速度了!”
“好,好!”斯大林满意地点点头,“好啊,开局非常顺利,工农红军打得很不错,希望可以再接再厉,尽快解放整个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99章 正义 六
1939年9月17日,乌克兰,切尔卡瑟渡口。四座可供坦克和卡车通过的浮桥已经搭建好了。乌克兰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鲍里索夫陪着乌克兰***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内务部第一副人民委员兼国家安全总局局长梅尔库洛夫一起,乘坐着一台嘎斯m…1军用版的轿车,摇摇晃晃地从其中一座浮桥上通过。
轿车旁边,正行进着大队大队的“蓝帽子”。他们由赫鲁晓夫和拥有三级国家安全委员级别(相当于中将)梅尔库洛夫共同控制的内卫部队。
为了执行斯大林“百分之几十”的肃反指标,赫鲁晓夫和梅尔库洛夫两人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修改肃反计划,调集更多的内卫部队。同时还要和负责每一个“解放州”的第一书记、内务部门负责人谈话。向他们交代“肃反工作的窍门”——这是很不容易的!相比历史上德国纳粹把犹太人送进死亡集中营消灭的粗糙办法,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肃反是一件非常细致和有艺术性的工作。
和历史上主要依靠党卫军系统进行的灭绝欧洲犹太人的工作不一样,在乌克兰的肃反是不能只依靠不到15万个“蓝帽子”进行的。
需要抓去古拉格的乌克兰人会有几百万,虽然依靠红军的力量去完成似乎也不困难,但那不是gc主义的路线。gc主义的路线是依靠人民,而不是依靠少数秘密警察。布尔什维克党的任何事业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哪怕是肃反。在乌克兰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必须要依靠乌克兰劳动群众,在资产阶级和地主乌克兰,他们是饱受压迫的奴隶,对他们而言,我们是解放者,是他们的希望。”
曾经主持过左岸乌克兰和莫斯科州肃反工作的赫鲁晓夫虽然不是内务部门的负责人,但是对肃反工作却非常有经验——肃反工作绝不是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