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要什么?”赫斯曼问。

    斯大林一笑,“我听说你们在波罗的共和国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军事演习,动用了数百辆坦克和大量的飞机。我想知道这场军事演习的详细情况,还需要德国最新式的坦克样品和图纸。包括二号和即将开始生产的三号。”

    苏联和德国一样,都是非常重视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国家!

    就在德国…波罗的共和国联合举行“铁拳…1935”军事演习前的1934年,苏联还在白俄罗斯举行了一场规模和目的都非常相似的军事演习。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18章 希特勒的老乡

    奥地利的“小独裁者”,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忧心忡忡地钻出汽车,抬头看了眼德国大使馆前肃立的戴着钢盔的德国士兵——现在的德国拥有90万到100万这样的武装人员,还拥有至少3000架飞机,可能还有相同数量的坦克,赫然已经是欧洲五大列强之一了。

    在国际上,德国也早就摆脱了虚弱的形象,处处以欧洲大国的面目示人,不仅取得了国联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还获得了193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而他领导的奥地利现在仍然只有区区3万人的军队,不能拥有坦克和飞机,连机关枪和大炮都受到限制……英国、法国、意大利这样的列强,一方面要求奥地利遵守《圣日耳曼条约》,不得同德国合并;一方面又严令奥地利不得违反《圣日耳曼条约》中的军控条款。

    这些列强,难道要让奥地利用3万连大炮和机关枪都很缺乏的军队,去抵抗100万用飞机、坦克武装起来的敌人吗?

    而且那3万奥地利军队在德国入侵的时候多半不会抵抗,而是会欢呼着迎接他们盼望已久的“德意志亲人”……

    因为德国这几年的经济表现得实在太好了,1934年他们生产出来的煤炭、钢铁、电力、汽车都远远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的总和!失业和饥饿也完全消失,据说德国的工人很快就能坐上邮轮和飞机出国旅游了,甚至可能拥有汽车——德国总理希特勒在不久之前宣布要开办一家专门生产廉价汽车卖给工人、农民的“国民汽车厂”(就是大众汽车)。

    而奥地利人现在有什么?除了生活中的苦难,就是对协约国的仇恨,以及对兄弟之邦德意志帝国强大的羡慕……现在德国驻奥地利的使馆,每天都能接到数百上千份移民申请。如果奥地利的形势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或许再过个十年八年,那里将空无一人。

    “总理先生,我们进去吧,希特勒总理在会议室等候。”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的声音在小独裁者陶尔斐斯耳畔响起。

    居然在会议室等候,而不是出来迎接!

    陶尔斐斯很有一种扭头就走的冲动——他怎么说也是一个欧洲国家的总理啊!

    “走吧。”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这时也从汽车里面出来了,“我们去大使馆里见希特勒吧……现在德意志还是德意志,奥地利却不再是奥地利了。”

    陶尔斐斯叹了口气,奥地利总统说的是一句在奥地利非常流行的“谚语”。德意志帝国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强大。而昔日的奥地利帝国却不知道在哪里了?

    ……

    “欢迎你们,我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站在一间会议室的门口,说着一口纯正的奥地利德语,同来访的奥地利总统和总理握了手,然后是热情地拥抱。

    “请。请进吧。”拥抱之后,希特勒就拉着陶尔斐斯的手,大步往会议室里走去。

    刚走进会议室,陶尔斐斯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幅让他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的地图——一幅巨大的奥匈帝国1913年版地图,就挂在正对着门口的墙壁上面。

    “这是……”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愣了一下。

    “这是我们的家园!1300万奥地利德意志人曾经的家园!”阿道夫。希特勒站在了巨大的地图前面,用非常深情的语调说,“我曾经也是这1300万奥地利德意志人中的一员……米克拉斯先生,陶尔斐斯先生,你们是不是1300万奥地利德意志同胞的一员?”

    希特勒要干什么?

    奥地利总统和总理互相看了看对方,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们本来以为希特勒会和他们谈德奥合并的问题——奥地利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一直以来都在宣传“合并”的好处。

    而米克拉斯和陶尔斐斯也想好了反对合并的理由——奥地利必须遵守条约。八百万奥地利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奥地利无力对抗法国和意大利……

    可是希特勒绝口不提合并,反而让人挂出了奥匈帝国的地图。

    陶尔斐斯说:“希特勒先生,我们曾经是1300万奥地利德意志人的一分子,但是现在,我们是奥地利共和国的公民!而且身为奥地利总理,我只对800万奥地利公民负责。”

    “你呢?米克拉斯总统,你曾经是帝国议会议员吧?你已经忘记那个你曾经为之奋斗的祖国了吗?”希特勒看着非常高大,也很有风度的奥地利总统。

    “希特勒总理,”米克拉斯总统摇摇头。用无奈的语气说,“我们曾经的祖国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战败了!”

    “祖国没有了,人民呢?”希特勒追问,“1300万奥地利德意志人中有多少现在生活在奥地利?”

    “不到800万……”

    “还有500万。至少还有500人呐!”希特勒痛心地看着米克拉斯和陶尔斐斯。“你们不管他们了?你们知道他们现在有多苦吗?你们知道那些捷克人、波兰人、意大利人是怎么欺负他们的吗?他们没有尊严,没有一点尊严,像奴隶一样生活!你们基督教社会党就这样抛弃他们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大战前还给你们投票呢!你们现在是总统和总理,而他们却饱受欺压,整天以泪洗面!”

    陶尔斐斯脸色难看,“这有什么办法?奥地利能有什么办法?”

    希特勒以尖锐、严肃的声调说:“怎么会没有办法?是你们从来没有想过办法。你们从来没有替那些被斯拉夫人压迫,屈辱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德意志同胞着想,从来都没有想过!你们,抛弃了他们、背叛了他们!”

    “希特勒先生!”陶尔斐斯不甘示弱地说,“奥地利不是德意志,我们没有100万军队,没有几千架飞机和坦克……”

    “胡说!”希特勒突然猛地一挥手,打断了奥地利总理,然后就用有点歇斯底里的口气大声说,“这是飞机和坦克的问题吗?你有了飞机和坦克就能去拯救捷克斯洛伐克的同胞吗?”

    不等陶尔斐斯回答,希特勒就大喊一声:“赫斯曼步上将!”

    “在!”赫斯曼一直就在这间会议室里看希特勒表演,却没有想到自己也要上场表演。

    “我命令,”希特勒尖叫着说,“在3个月内给奥地利人5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

    啊?这样也行啊?

    赫斯曼吃了一惊,立即就明白希特勒还是在做戏,马上啪的一个立正,“好的,总理先生!”

    “好了!”希特勒立即对两个目瞪口呆的奥地利人说,“飞机有了,坦克也有了……这对德国不是问题,我们的工厂可以很快生产出足够多的飞机和坦克,要多少有多少!”

    他看着眼睛瞪得很铜铃一样大的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先生,在得到飞机和坦克以后,你们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准备什么?

    “希特勒先生,你要我们准备什么……”陶尔斐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政治家。

    “去战斗!去战斗!去战斗!”希特勒吼叫着挥舞手臂,“去拯救350万受压迫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去恢复奥地利帝国昔日的荣耀,去撕碎践踏奥地利德意志人尊严的《圣日耳曼条约》,撕碎,完完全全的撕碎!”

    这个家伙……疯了吗?

    奥地利总理结结巴巴地说:“可是我们,我们奥地利只有800万人口,我们抵挡不住意大利人……”

    “但是德意志有7000万人,”希特勒的语调突然变得异常冷静,“我们还有全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实力。所以我们可以撕碎《凡尔赛条约》,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奥地利兄弟撕碎《圣日耳曼条约》。只要你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

    “废除《圣日耳曼条约》对我们来说没有一点难度,”赫斯曼开始替希特勒帮腔,“关键是你们到底信不信任我们。”

    他说的一点不错!只要奥地利和德国签订一个《互助条约》,《圣日耳曼条约》中所有约束奥地利的条款就算统统作废了。

    但是让所有奥地利人憎恨的《圣日耳曼条约》,同时也是保护奥地利不受德国“侵犯”的唯一武器。

    一旦该条约作废,奥地利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就会变得无比高昂,希特勒就会成为奥地利人的偶像。而且法国和意大利也会认为奥地利已经完全倒向德国,从而放弃对奥地利的保护……实际上他们也保护不了奥地利。

    因为法国根本不可能出兵,它和奥地利不接壤。而意大利军队马上就要进攻阿比尼西亚,墨索里尼绝不会为了奥地利而放弃阿比尼西亚的。而且就算墨索里尼吃错了药,肯定也打不过德国的机械化军队!

    希特勒目光炯炯地看着陶尔斐斯,“800万奥地利是愿意接受7000万德意志兄弟无私的援助,还是愿意去当意大利人的奴仆?”

    听到这个问题,陶尔斐斯知道自己别无选择!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19章 我们的国联

    “什么?奥地利倒向德国了?这是怎么回事?”

    刚刚从一架象征着意大利航空工业最先进技术的“驼背飞机”——萨伏亚…马切蒂飞机公司生产的三发8卧铺客机s。m。79型客机上下来的墨索里尼,就从他的女婿齐亚诺口中听到了一件让他啼笑皆非的事情。

    那个需要他保护以抵抗德国的奥地利共和国,已经投入了德国的怀抱,现在靠德国老大哥保护了。

    “消息可靠吗?”墨索里尼又问了一句。

    “非常可靠!”齐亚诺说,“德国总理希特勒和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刚刚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声明说奥地利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奥地利共和国同德意志帝国的关系是亲密的兄弟关系。”

    “他们是兄弟,意大利是就外人了?”墨索里尼嘟囔了一句,“该死的德国佬,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是违反《圣日耳曼条约》的行为,意大利必须要做出反应!”

    就在墨索里尼琢磨着要派几个师去布伦纳山口(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处)示威的时候,齐亚诺说:“德国人派了个副总参谋长来向您解释情况,他就在机场的候机楼里。”

    “副总参谋长?是谁?”

    “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伯爵。”

    “是他。”墨索里尼想了想,说,“好吧,我去见他,就在机场和他见面吧,我要听他的解释!”

    华沙的飞机场很小很破,一点没有欧洲大国的气派,连专供大人物使用的贵宾候机室也寒酸得很,只有几张松松垮垮的皮沙发和几张茶几。墨索里尼抵达那里的时候,赫斯曼正和娜塔莉。列辛斯卡雅一起站在门口迎候。

    “领袖,很高兴在波兰和您会面。”赫斯曼上去就和墨索里尼握手拥抱,他们俩其实挺熟的。因为德国和意大利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有军工技术合作,所以赫斯曼常去意大利。而墨索里尼则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除了废话有点多,还喜欢做一些夸张的动作、表情,有点好色之外,打仗的手艺也比较差之外。基本上还算是个好人。

    “我也是,”意大利领袖发现了赫斯曼身边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这位是……”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国家社会党国际的秘书长,她是波兰国社党的成员。”赫斯曼介绍说。“这次回波兰是参加毕苏斯基葬礼的。”

    “哦,”领袖吻了娜塔莉的手,然后安慰着说,“您请节哀,波兰虽然失去了一位好父亲,但她还有不计其数的好儿女。”

    “谢谢您的鼓励。”娜塔莉礼貌地用意大利语回答。

    意大利领袖朝娜塔莉温和笑了笑,然后又板着面孔对赫斯曼说:“奥地利是怎么回事?”

    “没有什么,”赫斯曼说,“已经解决了,我们和奥地利人是兄弟……这是我们德意志人自家的事情。不劳意大利插手。”

    “可是意大利却被人羞辱了!”意大利领袖显得很不高兴,他一向把奥地利看成意大利的势力范围。

    “不,这不是什么羞辱,”赫斯曼说,“这是欧洲在恢复正常的国际秩序,德意志从来就是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主宰,从查理曼大帝开始就是如此。而意大利应该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就像罗马帝国一样,德国对此完全赞成!”

    意大利领袖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但还是很生气。他说:“我知道,奥地利接受德国保护是德奥合并的第一步,奥地利人现在很怀念昔日的荣光,他们想回到过去。可奥匈帝国回不来了。可以选择的只有德意志。可是意大利还是反对德奥合并,法国和英国也会反对的!”

    “实际上英法没空反对,”赫斯曼停顿了一下,用非常认真的口吻对墨索里尼说,“因为你们意大利很快就要入侵阿比尼西亚了……领袖,您不会真的相信英国和法国会袖手旁观吧?”

    意大利领袖冷冷地看着赫斯曼。“你想说什么?”

    “可靠消息,等到意大利和阿比尼西亚开战后,会有国际联盟集体经济制裁意大利的决定。”

    “什么?”意大利领袖怔了一下,有些怀疑地看了看赫斯曼,然后又看着自己的女婿。

    意大利可不比实力强大,而且还有苏联这个经济合作伙伴的德国。墨索里尼领导的只是一个外强中干,工业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石油、煤炭、铁矿石这些最基础的工业资源都依赖进口,而且进口的渠道都被英国和法国控制!

    而英法当然不想看到意大利王国升级成罗马帝国,所以是不会真心实意支持意大利去对付阿比尼西亚的。特别阿比尼西亚紧挨着英国控制的中东,还靠近红海出海口。

    一旦被意大利夺取,那么意属索马里、意属厄立特里亚和意属阿比尼西亚就会连成一片,变成一个控扼红海和亚丁湾的意属东非帝国。

    而红海正好通往苏伊士运河这么一个关系到大英帝国存亡的咽喉要道——如果历史上占领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和阿比尼西亚的不是意大利面条兵而是德国佬,大英帝国很有可能在1940年就被打散架。

    不过就算换成意大利人来捏大英帝国的咽喉,英国人不会感到高兴的。所以英国对意大利征服阿比尼西亚的野心还是非常警惕的,而且在历史上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的战争实际上也成为了英意关系逆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联盟在战争期间对意大利的制裁,还有战后英法对意大利石油进口的控制,以及意大利在阿比尼西亚的巨大花费——仅在1936年到1940年期间,意大利就在阿比尼西亚花费了近80亿里拉(包括军费和建设费用)——都严重影响了意大利的战争准备工作,实际上意大利后来是在完全没有准备,也没有财力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即将上任的法国总理赖伐尔先生亲口向我保证不会干预,而且也会劝说英国采取旁观政策。”意大利领袖此时还不知道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