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被后世的那个半岛民族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甚至就连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的明军也被他们极力丑化,因为不这样做根本没办法凸显出他们的那位英雄在壬辰战争中的卑微作用。
就算是后世,日本殖民朝鲜,朝鲜人的抗日烈度也低得可笑,反倒是更加踊跃的加入日军。像是那几个朝鲜官员所说的什么各地已然烽火四起,鞑子在朝鲜损失惨重,差的只是王师的致命一击云云,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陈文是不会相信。
当然,设身处地,亡国之臣竭力救亡,哪怕是利用欺骗的手段来求取到大国的助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他又不是朝鲜人,自然还是要顾着江浙明军自身的利益,总是要分得清轻重缓急才是。
“末将前往朝鲜,小野则在日本搜集在日朝鲜人的情报。现在得到的情报汇总表明,鞑子在完成对朝鲜的灭国之战后,很快就建立起了对朝鲜的统治。”
“早期,鞑子借着反清拥明的罪名,杀了一大批朝鲜朝臣,将宗室也都押到了京城,威吓住了文武两班的余下之人,没了领头的,朝鲜人也就闹不起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靠着给招募来的蒙古驻军和邦子分地,以及组建所谓高丽八旗和开科取士,朝鲜一国就轻而易举的变成了鞑子的两个行省,根本没费什么气力。”
所谓邦子,即是朝鲜的贱民阶级,中国明清以来乃至后世的那个高丽棒子的蔑称也是从朝鲜向中国派出的使者的那些贱民仆从身上来的。
对于朝鲜人是个什么尿性,陈文早有预料,听了郑奇的粗略讲述,他对朝鲜的现状也有了一个基本上的了解。细节的东西在情报汇总里有,陈文在召见他们前来之前也详细的看过了,有几个问题却还是要向他们做出问询的。
“本王看过报告,鞑子在朝鲜没有竭泽而渔,反倒是用了类似于汉地的统治方式。本王记得那个朝鲜官员说过,朝鲜一年的岁入只有二十万石,鞑子这么统治,如何补充江南丢失后的漕粮断绝问题?”
八旗从满清入关之后就已然是趴在华夏这棵参天大树上吸食营养的蛀虫,现在满清对八旗的优待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但是漕粮断绝,八旗军的粮草也会成为问题。满清此前进攻朝鲜,为的就是重新获取一片产粮区。奈何江南区可不是江南,就凭这点儿岁入,满清还没有竭泽而渔,实在是奇怪得紧。
“回大王的话,朝鲜的粮食产量其实没有那么少,都是那些东西两班的文武大肆兼并普通百姓的土地,而他们有不缴纳税赋,才落到这般田地。鞑子在攻破汉城之后,狠狠的杀了一批文武两班的官员,把他们的家产和土地都没收了,土地除了分给驻军和邦子以外,还分给了不少的无土平民,让他们自行屯田,收入的具体数字还不清楚,但是两百万石左右还是有的。”
岁入二十万石这个数字,这对于朝鲜这么一个千万人口级别,全国不下两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而言,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同时代的明朝,一个中等的府也有十几二十几万石粮食的岁入,而且这还是在明朝那么奇葩的税收制度之下产生的。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在壬辰战争时的计算显示,朝鲜的岁入应该是八百万到一千两百万石之间。这个数字,夸大是肯定的,但是和那个二十万石的差距也实在太大了。而这里面的差距,就来自于朝鲜的文武两班。
“鞑子收上税来,是要供应京城的八旗军的。按照你们的报告上显示,那些粮食其中的一部分用以供应驻军,大部分则取道海路,用朝鲜的粮船运往天津,再行转陆路运往京城,可是如此?”
陈文的问题问在了点子上,郑奇也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回大王的话,正是如此。末将以为,当设法拦截鞑子粮船,就算是无法缴获,将其击沉或是焚毁当也可以削弱鞑子的实力。”
有此一问,陈文要的就是这句话。不过嘛,具体的东西,陈文还需要拿到联席会议上进行会商,现在却也不是着急的时候。
点了点头,陈文不再继续与郑奇问及朝鲜的事情,而是转向了小野一郎,问起了此前他让船队给日本送去的那些东西。
“回大王的话,卑职亲自带着东西去见了天皇和幕府将军,也将其交给了长州、萨摩等各藩的大名,他们对上面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其中萨摩藩在私下与卑职表示,如果幕府横加干涉的话,可以在琉球展开合作。”
“琉球?这狐狸尾巴不藏着了?”
说出了这话,陈文也哈哈大笑了起来。继而又问及了小野一郎准备入汉籍的事情,表示此番事了就会同意他的申请,又是引来了一番千恩万谢。
对于朝鲜和日本,陈文有了计划,但却还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实行。不过这份力量其实已然存在于江浙明军,差的只是如何展开而已。
接到新军击败吴三桂的消息没几天,陈文便启程出发,赶往南京上游的太平府。那里的马鞍山铁矿早已开始了挖掘,如今更是已然形成了规模,江浙明军军工司工坊搬迁之后,所使用的铁料也都是在那里的炼铁工坊生产出来的,此前陈文曾多次前往视察,不过这一次却是有着更新鲜的东西。
“大王,这就是《科学》杂志上刊登的那个轨道。”
看到了游标卡尺,陈文干脆以当年与李渔相交时用过的那个鲁迅的笔名向《科学》杂志投稿,只说是在河南的山区里看到过,据当地乡民说是秦人制造用来运输货物的。
此时此刻,呈现在陈文的眼前的正是一条从远处的矿洞绵延而来的铁轨,上面正有一只健骡拉着几车的铁矿石向远处的炼铁工坊的库房驶去。
坚实的夯土地基上是较软的枕木,枕木上面则是两道铁轨并排而来。光看那几车铁矿石,怎么也该是一两只牛才能拉得动的,可是现在一只骡子都够了,谁说非要有了火车才能用上铁轨。
“本王也看过杂志上的文章,说是铁轨上摩擦力较小,所以能够拉很多货物。”
“大王博学多闻,下官钦佩。”
苦瓜脸排起了马屁,陈文也笑着摇了摇头,继而对这位军工司的主事说道:“这东西成本如何,损坏率还过得去吗?”
“回大王的话,损坏是常有的,主要是铁轨的用料,硬度和韧度上现在还在继续实验。不过,这东西确实是派上了大用场,平常都是那些矿工靠着人力背出矿洞的,现在矿洞可以挖的大一些,光靠着这一条轨道就能节省很多人力,矿山的产量也直线攀升。”
马鞍山的矿场里面,多有各种各样的机械,虽然挖矿的矿工还都是那些被俘的八旗和绿营,尤其是前者更是消耗的对象,但是陈文关心的是产量,为了确保产量矿场的管理方——军工司也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如今看上去也是颇为喜人。
铁矿产量倍增,炼铁工坊也大量使用了从明时现有技术和欧洲传来的技术。陈文对此了解不多,也将以前在网上看过的那个排气口和进气口并排以提前加热空气的办法拿了出来,此外照着以前的惯例,炼铁炼钢都要使用焦炭以确保质量。新技术和旧传统交织,如今的炼铁工坊也享受到了技术的福利,钢铁产量也在逐步提升。
“不出意外的话,到了明年,这里的钢铁产量就可以支应其他方面了,光是一个军工司工坊已经吃不下这么大的产量了。”
产量倍增,徐毅这个主管官员可谓是深有感触。当年他接手军工司工坊的时候,那还是个金华府城里的用高墙围起来的作坊群,后来由于大量使用水力机械,工坊搬到了城外,但是生产能力提高了,他也陷入到了每天为原料发愁的境地。记得那时候,有能力从鞑子占领区运来原料的商人,他都是客客气气的,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甚至就连当地的地方官也是如此。可是再看看现在,原材料的产量已经超出了用度,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下官这些日子琢磨了,等钢铁产量继续攀升,或许可以考虑在南京城里修一条环城轨道,这样无论是百姓,还是驻军在城内也都要方便许多。”
南京城面积甚大,从一地到另一地,哪怕都是在城内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路途上面。徐毅的提议引起了陈文的思索,环城铁路提前上马,虽然有些超前了,甚至可以说能有这份创意显然是徐毅已经发愁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这总是好事,不是吗?
“这个提议有些意思,慢慢来,还是先顾着既有的各个方面,产量富裕到了那个地步,莫说是南京环城轨道,就算是从南京修到杭州也不是不可能的。”
陈文的这话着实的吓了徐毅一跳,两地之间不下五百里,这得多少铁轨。但是在陈文看来,清末第一条中国人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也有四百里的长度,詹公在清末的环境之下还修建起了这么一条铁路出来,等到“宁杭轨道”上马,大抵也已是天下抵定的时候了,一条五百里长的铁路好像也不为过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十八章 伟力(中)
马鞍山钢铁军工联合企业,嗯,应该是军工司下设的马鞍山采矿场、马鞍山炼铁工坊和武器防具加工场实现了作为武器加工最为重要的原材料——铁矿石从矿山挖掘,到炼制成钢铁,再被制造成为武器、防具的一系列工序全部在这片被数千驻军包围下的区域中完成。
为此,陈文在这片重工业区修建了专门的轨道、官道、驿站以及兵站、军营,甚至是堡垒和港口,更是修建了炮台和围墙用以保护这片工业区不受外来的破坏。
钢铁的产量还在提升,不只是矿山和炼铁工坊的规模在扩大,更是技术上在不断提升所致。到了现在,光是一个军工司工坊,产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过剩。只可惜,陈文此来也正是来打断徐毅关于那些“环城铁路”之类的遐思的。
“大军即将展开新一轮的扩编,这也是北伐前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军,你们军工司的任务很重,但是本王却不想听到什么就算是不眠不休也会完成任务的话。别的不说,这些年本王在军工司投入的资源,光看着这片工业区,要是连扩军和新装备的研发生产都完不成,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呢。”
话语一出,陈文与徐毅相视一笑。武器甲胄,若是靠着工匠一手一脚的打出来,耗时耗力不说,也不可能及时的完成任务。
但是从金华的水力工坊开始,依靠机械来实现快速生产,在军工司已然是极为成熟的了。各种武器、防具的生产流程已然实现基本的标准化和流水线,虽然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来精加工才能实现零件的装配,但却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下能够达到的最为高效的生产方式了。如果连这样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么恐怕就连欧洲的那些大型军工厂也未必能做得到了。
具体的扩编计划,徐毅并不太清楚,但是所需装备的订单已然送交到军工司,其中的一些现在甚至已经开始了制造工作。
其实,最近的两年,虽然江浙明军的野战部队的扩充幅度较小,但是由于占领区的急剧扩大,地方驻军的数量却是在呈现着直线攀升的态势。江南、淮南、福建、广东以及刚刚分成了湖北和湖南的湖广以及广西的东部和北部,各处都是需要大量的地方驻军来维持地方稳定。
军工司工坊从金华搬迁到太平府的马鞍山地区,虽然机械、厂房什么的都没有搬走,全部在金华府分批转为民用,但是生产如许多的机械,产能必然受到影响。可就算是如此,地方驻军的扩编工作也从来没有因此而耽误过,武器装备总是能够先一步完成,绝不会出现人员等武器装备的现象。
“大王请放心,公文下官已经仔细看过了,也与军工司下属各院进行过会商,各院皆表示一定能够如期完成生产任务。”
“嗯,本王也相信军工司能够完成任务。”
看过了那些矿山的坑坑洞洞,看过了那些冒着黑烟的烟筒,也看过了那些在河畔、江边日夜转动的水轮,陈文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再去感受那份机械之美,而是随着徐毅来到了军工司的试验场。
“大王,这两把分别是军工司近期完成研发工作的甲、乙、丙三个型号的燧发火铳,都是按照您的要求进行研发的。”
三把燧发火铳,铁制的枪杆、木制的枪托,配上精巧的燧发枪机和一同摆在盒子里的套筒式铳剑。三把火铳,两长一短,前两把较长的在形制看上去并无二致,但是仔细看去,这两把火铳却还是有着细微,但却至关重要的差别的。
陈文没有理会铳剑,抄起了徐毅口中的那把甲型火铳,细细的打量了一番枪机,左手边在枪管上摩挲了一番,又摸了摸铳口,感受了一番内外径的尺寸,继而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待他拿起第二把的时候,先是举铳做了一个瞄准的动作,接下来则是做了一个看上去极其危险的动作,将铳口对准了自己的一只眼睛。
“产量如何?”
“回大王的话,甲型火铳少了几步工序,生产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乙型火铳,加工时有一定的残次率,而且使用时也多有问题,不过产量还是跟得上的,工坊里已经制造了专门用来加工的机械,满足军中所需当是没有问题。”
甲型燧发火铳和乙型燧发火铳将会是军中的制式燧发枪,需求量上面,前者更高,后者较少,但总体数量可不低。陈文看过了这件样品,关心的更多的则还是产量问题,此番有了徐毅的保证,也算是放下了心来。
燧发枪从诞生到普及,走过了一段极其漫长的时间,在这场一百多年的普及化过程之中,燧发枪的枪机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其中问题多多。燧石、弹簧钢,甚至是颗粒化火药,都会导致激发率降低,比之技术上已然成熟的火绳枪,燧发枪的不稳定以及造价的昂贵,都会影响到更新换代。
造价更高,陈文不在乎,明白发展趋势的他从来没有吝啬过这里面的投入,其他的方面,这几年的时间,随着材料学的经验积累,靠着不断的实验,现在也总算是有了一个量产化的可能。只是激发率上,百分之百却还是一个梦,不过凭着这种前装滑膛燧发枪的射速,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容忍的。
放下了乙型燧发枪,陈文又拿起了丙型燧发枪。前两把燧发枪,其长度都是在五尺,而这一把却只有四尺而已。枪管较短不说,其枪托的流线也与前两者稍有不同。
“这种火铳的实验效果如何?”
“实验效果还可以,只是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具体如何还很难说。”
听到这话,陈文点了点头,继而将火铳放回到了盒子里面。能看到这些东西,此番也是不虚此行,其实在南京他一样可以看到,只是来到此间,亲眼看看铁矿石是如何一步步的变成了这等犀利的武器,其感受自是不同。
陈文欣喜的不只是军工司在此的军工、钢铁联合的巨大产能,欣喜的则是军工司的研发能力——在此之前,江浙明军的武器不是想鲁密铳、斑鸠脚铳那样在书册中已有前人记载过的,就是如擎电手铳那样稍作改良后的产品,如今只需要他将要求送到,军工司的研发团队就可以按照军队的实际需求进行研发,并且实现量产,这里面的意义称得上是非同寻常。
陈文在此待了两日,重点视察了钢铁生产和武器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