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灭明-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探听天命军的讯息,他给李自成派出信使,责问李自成为何背信弃义,陈兵陇山。
李自成接过信使手的信件,顿时乐了,洪承畴数万大军,不是想着战斗,却是给自己写信,难道信件能平息盗贼?
这次与戴君恩的战斗,并非天命军单方面背信弃义,妄图改变双方在边界的现状。实际,洪承畴与自己,几乎是同时起兵的,也是说,双方都没有遵守在固关达成的协议!
李自成也是在出兵之后,方才得到王安平传回的讯息,彼此彼此而已。
这样的黑锅,李自成自然要甩给洪承畴。
他立即给洪承畴修书一封,驳斥了洪承畴的指责,反而诘问洪承畴,为何让戴君恩攻打兰州,妄图挤压天命军的生存空间。
洪承畴接到回信,心长叹一声,看来自己是搬起石头砸了脚,偷鸡不成蚀把米,也许不该捅李自成这个马蜂窝!
但李自成一口气拿下靖虏卫后,又拿下了西安所,是可忍孰不可忍,自己已经集了八万大军,还有马世龙的援军,一旦部署完毕,必须一战而解决天命军,永除后患!
洪承畴越来越感觉到,天命军久必成气候,与其它盗贼流寇相,李自成更加可怕,天命军的战斗力更加强悍,自己这次未必能彻彻底底将天命根除。
可现在是铲除天命军的机会,也许是唯一的机会!
洪承畴一面加紧军队的部署,一面给李自成回了信,让他撤回兰州,恢复双方战争之前的边界。
李自成接到回信,不觉微微冷笑,洪承畴违背协议,连个道歉的意思都没有,反而让自己撤军,这是将自己当做孩童来耍?
西安所倒是可以放弃,但靖虏卫已经改为靖远县,连同它东面的打拉池堡、干盐池堡,他是绝对不会放手的,哪怕是为此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也是在所不惜!
李自成一面在降兵的指引下,封锁了各个路口,一面将李绩部、巴达西部集至西安所附近,以西安所为依托,加快修筑工事,连山地炮、火药包都用了,随时准备与洪承畴大战。
信件只能拖延时间,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实力!
一切安排妥当了,李自成方才派出信使,告诉洪承畴:做错了事,不能一推了之,总要受些惩罚,靖虏卫和西安所,天命军绝对不会归还,当是对他这个三边总督背信弃义的惩罚了!
洪承畴看过李自成的信件,气得面色煞白,坚硬的胡须一根根抖动起来。
无论如何,西安所必须收回来,否则,天命军便有了许多条通道可以东进,随时威胁着固原镇下属的各个卫所,他打发了信使,预备明日便进军,先拿下西安所再说。
“督军大人,兵部急讯!”
洪承畴一惊,这个时候,兵部会有什么事?难道兵部知道了天命军的事?
不可能!他随即否定了,李自成出兵靖虏卫的事,他也是刚刚知道,兵部远在京师,不可能这么快得到讯息。
他打开兵部的书,顿时像是在珠峰洗澡,霎时从头凉到脚。
原来盗贼的主力进入山西后,在曹诏、左良玉、贺人龙的围攻下,立脚不住,逐渐转向北直隶,威胁京师,京营派出总兵官王朴出兵拦截,盗贼战败,调转峰头,折向西南,有逃向陕西之势。
兵部命令洪承畴,立即组织军队拦截,务必将盗贼阻挡在黄河以东。
洪承畴不禁大骂兵部尚书张凤翼,他这个三边总督,主要的目标,乃是北地的蒙古人,如今在西安所征剿李自成,已经额外的军务了,陕西不是还有巡抚陈瑜吗?
但骂归骂,兵部的军令,他还不敢违抗。
洪承畴实在是冤枉了张凤翼。
张凤翼也是没有办法,才下令征调陕西军,盗贼屡扑不灭,崇祯将他召进宫,很是一番批评,给事周纯修、御史葛征等又以战事不利为由,弹劾张凤翼溺职。
张凤翼数次以“年老体弱、不胜朝堂公务”为由,数次请辞,崇祯不允,他被迫做做样子,在北方各地抽调军力,围剿盗贼主力,做出全面出击的态势。
洪承畴还在犹豫,要不要趁着陕西军主力集的机会,和李自成打一仗,至少要让李自成吐出西安所,消停一段时间。
两个时辰后,山西巡抚许鼎臣着人传讯:盗贼在山西军队的全力围剿下,伤亡极为惨重,但其主力折而向西,请求督军大人出兵阻击,合力消灭盗贼。
洪承畴不禁大骂,如果盗贼伤亡惨重,又何来主力一说?多半是山西军将盗贼驱走了事……
失望的讯息还未结束,不久之后,宁夏总兵马世龙着人送来讯息:河套外的蒙古人逡巡不退,大军实在不敢内迁!
洪承畴脑袋都大了,兵部的命令、山西的请求,让他感觉到,盗贼的形式又危急起来,陕西尚未清静,再要迎来盗贼的主力,他这个三边总督,恐怕要落得前任杨鹤的下场了。
作为主力后援的马世龙,却是不敢擅离职守……河套的情形,洪承畴是知道,在蒙古人的猛烈攻击下,原总兵贺虎臣战死,朝廷不得已起用了赋闲在家的马世龙,该死的蒙古人……
李自成在对面,怎么办?
想要与李自成打一仗,恐怕不现实了,先不说胜负,如果士兵伤亡过大,还怎的拦截东面的盗贼?惹恼了李自成,战斗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平息的。
想到天命军的战斗力,他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固关城下,是他永远的痛!
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加兵力、补给充分,他有信心消灭天命军,然而,盗贼不止李自成这一伙,除了西面,东面盗贼的流窜性、影响力更大,当前最需要解决的,还是高迎祥、张献忠他们!
洪承畴长长叹了口气,五万大军集结起来……这次恐怕要便宜李自成了。
唯一的法子,是像固关那样,达成一份停战协议,维持现状,暂时稳住李自成,等到高迎祥他们消停了,再回头收拾李自成不迟。
洪承畴立即让亲卫磨墨伺候,给李自成去了一封长信。
在信,他首先回顾了双方在固关达成的共识,陕西军与天命军一样,都是维护一方安稳,保障属地内政令畅通。
双方根本谈不友谊,但到了洪承畴的笔下,竟然成了志同道合、友谊深厚的同盟。
最后,洪承畴提出,只要天命军撤回兰州,双方可以避免干戈,属下的兄弟们也不用再流血牺牲,双方可以继续和睦相处。
李自成看了洪承畴的长信,不禁哈哈大笑,大明官,竟然无耻到这种地步,官兵与盗贼如果能和睦相处,那猫和老鼠、天使与魔鬼,也能和睦相处了。
不过,洪承畴提出和睦相处的建议,正合乎李自成的心思,唯一的不同,便是条件。
李自成在回信,完全同意洪承畴和睦相处、互不侵犯的建议,只要双方能达成协议,维持现有的地盘,天命军不会再惦记着东面的满剌都营,更不会伤害平凉府的安王和韩王。
洪承畴接到回信,顿时吃了一惊,李自成表面同意了他的大部分主张,却是在书信竭尽威胁之能事。
他原本期望,李自成即便不吐出靖虏卫,也该吐出靠近满剌都营的西安所,然而,李自成却是拿安王和韩王的事,实实在在要挟他。
明知是要挟,洪承畴却无计可施,安王和韩王都是宗室,一旦出现不测,他这个三边总督,是掉了脑袋,也无法熄灭皇的怒火。
这个李自成,真是不简单,等高迎祥他们消停了,一定要好好会会他。
洪承畴知道,李自成能写出这种绵里藏针的书信,军一定有高人,再要多说,也是无益,况且,军情不会给他充足的时间!
他立即给李自成回了信,双方在战斗形成友谊,实属不易,看在双方以前合作的基础,他完全同意李自成的建议,双方维持现状,互不进犯,若是出现险情,也需互相协助。
这一次,李自成也是痛痛快快同意了洪承畴的所有建议,自固关之后,双方在北线亦是达成停战协议。
与正式的协议不同,陕西军有天命军之间,并没有一份专门的协议,双方也没有约定执行的方式,一切,靠着双方的自制力。
如果说,这是一份协议,不如说是一份微妙的平衡。
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
李自成起初还担心,洪承畴是假意撤军,待得天命军主力去得远了,然后转回头攻打西安所,所以他一面缓缓撤军,一面让王安平全力打探洪承畴的动态,直到洪承畴的大军回到固原,他才放下心来。(全本小说网,https://。)
他只是怪,洪承畴的八万大军都来到海剌都营了,为何不打一仗匆匆撤军,难道是其余的地方出现了问题?
一定是盗贼!
天命军在陕西的游骑,数量并不大,无法打探出详细的讯息,只能靠猜测了,不过,对李自成来说,只要洪承畴撤军足够了,什么原因无所谓。
李自成回到靖远县,潘府东主潘神、新任知县潘章联合为他接风,李自成原本不想参加这种宴会,但考虑到这是天命军的新地,需要他们父子治理民政,便接受了邀请。
宴席,说起今后的靖远县,知县潘章道:“大都督,这几日时间,属下熟读了天命都督府的四大律法,预备在靖远县全面实施……”
李自成思索片刻,道:“《土地律》是天命军的基础,为了实现让所有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的目标,这是势在必行,不过,本都督一路走来,发现靖远县的耕地并不多,大半又是垄地,种植小麦,产量恐怕不会太高。”
“大都督说得是,所以,百姓的人口并不多,多半还是军户,实际,朝廷在原来的靖虏卫,实行的还是军屯,但土地贫瘠,勉强养家糊口都不够,一旦朝廷的粮饷接济不,无论是士兵,还是他们的家眷,要挨饿,所以军心一直不太稳定。”
李自成点点头,道:“潘知县,以前靖虏卫属于朝廷,本都督管不着,现在的靖远县,已经是天命军的属地,必须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的目标,百姓的温饱解决了,局面也稳当了!”
“属下谨记大都督的教诲,”潘章盘算了一下,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实在有些困难,便将目光投向潘绅,“爹,要不,咱们家出些钱粮,先帮助百姓对付一段时间?”
潘绅尚不及回答,李自成却是笑道:“潘知县刚刚任,俸禄尚未到手,还要自行掏腰包帮助百姓,有这份心,真是靖远县百姓之福!不过,如果人人都如此为官,恐怕也不会长远,在天命都督府,只要心,都会有路可走,本都督绝对不会强人所难,有问题,咱们共同解决。”
“大都督……”潘绅原本都同意了儿子的看法,潘章直接晋升知县,明面说,是天命军对他们潘家的信任,谁知道是不是冲着潘家的财富?次要劳军,李自成拒绝了,谁知道他是不是装模作样,明着不要,却是换一种方式来取……李自成让潘章担任靖远知县,也许要这方面的意思。
“潘东主、潘知县,你们先不要急,”李自成淡淡笑道:“西宁地区十万人口,兰州地区更是有百万人口,天命都督府都解决了粮食问题,一个靖远县,还难不倒本都督。”
潘章道:“难道大都督已经有了办法?”
“在西宁、兰州,有几种外来的作物,谓之‘红薯、土豆、玉米’,亩产都能达到千斤以,又可以生长在沙土地、山旮旯等边角之地,对水源的要求又不高……”
“真要这样的作物?”潘绅已经按耐不住了,“大都督……草民怎的从未听说过……”
李自成笑道:“现在知道也不晚,这些作物,虽然只是粗粮,不得白面馒头,但好歹不会让百姓挨饿,如果再搭一些小麦,两位,只要给百姓分配合适的土地,生存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潘章忙掏出一个蓝皮记事本,记下了李自成的话,“大都督,属下会立即派人,不,属下亲自去兰州购买种子!”
李自成点点头,这个潘章,不像是富商家的公子,自己当日看重他的,也是他的实干精神,经验欠缺没关心,关键是用心,“谁说纨绔无伟男”?
想了想,又道:“《工商律》的问题,次边和潘东主商讨过了,今后的靖远县,商户必须纳税,无论是谁,没有例外。”
潘绅明白,天命军刚刚崛起,与朝廷不同,如果没有铁的纪律,那等同于流寇了,他是靖远县最大的商户,自然会有人盯着他,好在李自成和他说过,并不对家产征税,只是对未来的收入征税,损失不算太大,便点点头,算是认可了。
李自成唯恐潘章拿鸡毛当令箭,将靖远县弄得乌烟瘴气,遂道:“当然,根据《工商律》,若是下层小民跑跑腿,挣个日常茶饭钱,不用征税了,总得给人家活路不是?《工商律》有相关的条款,潘知县不妨仔细看看。”
潘章忙拱手道:“属下明白,属下会依律办事!”
“这话说得好,”李自成伸出大拇指夸赞了一把,“在天命军的属地,都是依律办事,那个《税率》,说白了,是人人要依率纳税,连本都督也不例外!”
“大都督要纳税?”潘章没有他爹沉稳,话一出口,便被潘绅瞪了一眼,忙低下头,想找出话题遮掩过去。
“潘知县说得是,”李自成坦然地笑笑,道:“不瞒两位,若论商人,本都督便是西宁、兰州两地最大的商人。”
“最大的商人?”潘绅也是沉不住气了。
“潘东主可还记得,次本都督对你说过,本都督不但不会为难商人,还会帮助商人发展,只要他正常纳税,”李自成冲潘绅点头示意,“本都督虽然每年的收入不少,但都充做军士的粮饷了,手头实际倒没几个钱。”
“大都督,”潘绅忽地站起身,向着李自成深深一揖,方道:“恕草民愚昧,天命都督府都是大都督的,大都督为何还要纳税……”
“不一样,”李自成摇摇头,却是端起酒盏,自顾一口干了,“本都督要纳税,是告诉天下人,天命都督府,不是本都督的私产,而是兄弟们共同打下和维持的。”
潘绅若有所思,点点头,道:“草民明白了!”
“潘东主不会这么快明白的,”李自成夹了口青菜吞下,方道:“不仅天命都督府,即便将来能打下半壁江山,这个江山,也不是本都督的私产,而是属于天命都督府属地的所有百姓。”
“所有百姓?”潘绅父子都是一脸茫然。
“这么说吧,未来的江山,属于天命军属地的所有人共有,本都督不过的临时掌管而已,”李自成眯起双目,缓缓道:“那时,天下没有‘士农工商兵’等级的划分,所有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身份是平等的,处事必须依据律法,这也是本都督坚持人人纳税的原因。”
“平等?像我等商人出生,也是……”潘绅小声道?
“商人只是所有行业的一个而已,与别人没什么区别,”李自成忽地张开眼,笑道:“像潘知县,原本是商人出生,如今不是跨入仕林了?”
“大都督说得是,草民受教了!”潘绅又是长身一揖,冲着潘章道:“遇大都督,是潘某平生最大的福分。”
“潘东主不用客道,”李自成笑道:“未来的社会,谁都没有特权,像潘东主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