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9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在儒家这一块,这可谓是思想领域的重要问题。若连个思想都统一不了,那如何统一人心,如何力往一处使呢。
“朕给你一点建议吧,对于那些喜欢上窜下跳的腐儒酸秀才们,也不要跟他们太客气,你把他们都送到边疆去,甚至是直接送到海外的殖民地去,让他们也发挥一下光和热,为我们大华的开拓做点贡献。实在不行,也还可以送到法兰克啊、罗马、信度等地去传播下我们大华的文明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25章 朕也不想杀承乾
治国就得现实一点。
像杨广那种为了面子,把树都缠上丝绸的做法就太愚蠢了。还有历来各朝都喜欢搞朝贡贸易,让那些蕃邦外国使团前来朝贡,不管进贡多少,反正朝廷就一定得赏赐的比他们进贡的多,要不然,岂不是让中原帝国没了脸面。
张超是不干这种事情的。
朝贡当然可以,贸易也行。
但一码归一码,你来朝贡,大华可以象征的收点地方特产做贡物,不要求多。如果多了,大华可以按市场价收购。
反正那种打着一个杜撰出来国名,然后冒充是使者前来朝贡,实为骗赏赐的商人,在大华这里是绝对混不过关的。
大华虽然一直在插手西方事务,但可不是瞎操心,也不是乱折腾。
与阿拉伯人的议和,让大华稳固了当初击败突厥,击败波斯人后占领的西域地区,稳定了西方的边境线,使得大华得以重新经营稳固西域地区,甚至是信度地区。
与罗马人的协议,也让大华的海上贸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出口势头,贸易顺差维持的很好。
现在与法兰克人的外交,也同样是大华外交战略的重要一步。
“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在非洲还安静吧?”
张超问锦衣卫指挥使柯雄发。
澳国公李治自杀,这个张超始料未及。李世民恼怒后中风,武媚主持美国大局,说服徐茂公和尉迟敬德接受大华的册封诏令,这同样让张超意外。
原本,张超认为李治毕竟年轻,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当他的使者到达澳洲公布中原的变故后,他会选择妥协。
但却料不到他会自刎而亡。
对李世民,他倒做好了李世民会反抗,然后他必须狠下心来除掉他的最坏打算。可一场中风,却让李世民避开了这一劫。
现在李治自杀澳国除,美洲李世民中风避过一劫,然后现在居然又好了。
倒是非洲这边,一直很安静。
一千多家被放逐的诸侯都在那边。
相比起李世民和李治,张超其实倒一直比较关注非洲这边。李世民毕竟老了,又遥远,有生之年也回不来。
可承乾还年轻,他是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弟子,虽然当初过于急了些,但经历挫折只怕会越挫越勇,越变越强。尤其是长孙无忌这个老阴人也还在那边,那边的诸侯又多,聚一起依然实力不小。
“锦衣卫一直盯着非洲诸侯,承乾自到南非之后,一直在与当地土著开战。他训练民兵,四处出击,征服了许多个部族,实力扩张很快,地盘也是越占越多,如今许多土著部落或被其击败征服,或者直接畏惧他的实力,臣服于他。承乾现在控制着近千里的地方,拥有着不下二十万人口。”
“那倒确实扩张的很快,看来朕当初教给他的那些,他还没全忘记。”
二十万人口,已经有不小的实力了。虽然承乾征服的许多部落都还处于原始部落,这些人虽多,但承乾也就是获得了一些劳力,他本身的其它各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增强。
南非还是很遥远的,承乾如果不能自己发展起造船厂,他也一样离不开那个广阔的大囚笼。
造船业,武器制造,这些都是限制着承乾的重要瓶颈。
张超比较担忧的还是承乾会联合放逐在非洲的那些诸侯,尤其是与长孙等联合,若是他们到时联合起来,那个实力还是不小的。
哪怕他们没有实力进攻大华在北非的殖民地、海外领,但也可能要叛乱自立,到时朝廷也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
最直接的损失,就是朝廷现在每年从非洲收上来的税收,以及在各诸侯那里通过交易换回来的各种物资。
税收是不多,但通过交易现在得到的这些资源可不少。各诸侯放逐到非洲,都没有什么加工制造的能力,都是靠朝廷这边的商品输入,拿他们当地的资源特产来交换。
“是时候开始往非洲再新建一些海外殖民地了。”张超道。
承乾在南非很老实,一心发展自己的领地,四处征服周边土著,但越是这样老实,张超越是感受到承乾在憋着一股劲。
“陛下,臣有句话不得不说。承乾绝不是甘愿之人,观他现在所为,只怕早晚有一天羽翼丰满之后就要叛乱的。与其等到那个时候,还不如现在动手。就如澳洲一样,除掉承乾,那么他的封地与人口,就能马上转为朝廷直辖的海外领。”
李治一死,澳国改为定南州,一切都很顺利,也为朝廷永除了一个后患。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张超摇头。
“而且朕也不想杀承乾。”
“可是他早晚是一个祸患啊。”
柯小八向皇帝提议,他们锦衣卫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承乾,可以让人看不出他是被杀死的,能伪装成一个看不出来的意外。
“朝廷在非洲有一千多个放逐的诸侯,难道朕要将他们全都弄成意外死亡?”张超笑着摇头,不说能不能做的到,就算真能做到,那也太过明显了。
朝廷真要这样做,只怕这些人就要鱼死网破了。
不说朝廷得费力去非洲平乱,可就算平定了,那又如何?
当初朝廷要放逐那些人过去,除了把他们赶离中原,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要让他们做前锋去开拓新大陆。
现在才这么点时间,一切才刚刚开始,朝廷派大军过去把他们灭了,那得到的除了一片蛮荒,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不是张超想要的。
虽然承乾他们也许会成为后患,将来也许会叛乱自立,但那只是最坏的情况下。
张超还有时间和机会,可以防止这些发生。
在非洲再建立一些殖民地就也是一个办法。
在那边建殖民地,在放逐诸侯间掺沙子。朝廷在澳洲和美洲就都这样做了,先让那些放逐者过去开基地打前锋,立稳脚跟了,朝廷的殖民公司跟进。
在有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这条航线握在大华手里,那么放逐诸侯所处的东非、南非,其实都不会成为什么商路。
不是重要的商路,那么发展就难。
“没有朕的旨意,不要去动承乾,别给朕弄出来什么意外。朕,并不喜欢意外,而且朕也能知道是不是意外。”
锦衣卫是张超的一个重要工具,这把剑很锋利,因此张超也格外的注意这把剑是不能能掌握的住。
如果这把剑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太危险了。
他现在警告柯雄发,别自作主张,如果他敢迈出这危险的一步,张超是绝不会手下留情的。
柯雄发感觉到一股杀气瞬间扫过,只觉得后颈一凉,汗毛都立起来了。
“臣不敢妄为。”
“那就好。”
“盯着他们就好。”
稍晚一些时候,张超与马周一起遛狗。说到此事,马周也赞成不动承乾他们,“陛下当初决定放他们一马,宽仁的安置他们,如今若是又出尔反尔,只会让天下人失望。”
“换句话说,承乾若真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真的做出了那样不可挽回的事情,其实对于朝廷来说,后发致人反而是最佳时机,而且朝廷就算后发致人,也一样可以收拾他们。”
“你说对。”
“陛下,四十万税警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招募和编制,基本上都是由退伍士兵招募组成,稍加训练整合,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很好,大华现在每年流失的税金至少有一个亿,有这四十万税警用来征税和缉私,朕希望能够有效果。朕也不定太高的目标,但减少一半损失这个目标应当要达成。”
一亿损失减少一半,那就是五千万贯。
五千万贯,对大华来说,这也是一笔巨款。
这么多钱,差不多能够维持大华六十八万正规军非战时一年的军费开支了。若是把这么多钱用来投入到交通运输、教育医疗这些基础中,那么更能修建数条国道、建设更多的医院和学校。
“扶桑那边,倭人旧贵族豪强陆续反叛了。”马周又禀报了一个消息。
扶桑被征服后,已经交给太子,做为他的太子采邑了。现在太子亲自坐镇扶桑,太子在扶桑实行的战后政策,推行收田令和清欠令,已经触怒了倭国的旧贵族豪强,这些本已经臣服的人,纷纷起来叛乱,可谓是满地烽烟。
张超听了不以为意。
倭人会反,这在意料之中,甚至肯定也是在太子的预料之内的。
“当年隋平南陈,平陈之后在南陈推行的均田令等政策,也是激起整个江南豪强的大叛乱,但那又如何?隋文帝只派出杨素和史万岁两员上将,就将燃遍江南的叛乱之火迅速扫灭。”
“不破不立,杨素和史万岁平定江南叛乱,然后由杨广镇守扬州,统领江南,江南才算是正式纳入了隋帝国的统治之中。这次倭国三月被踏平征灭,许多倭人本来就还心有不甘,这些人早晚还是要弄出点事情来的,这次正好来个引蛇出洞一网打尽,也算是一劳永逸,杜绝后患。”
马周问,“需不需要再调些兵马入扶桑?”
“不用了,若连这么点小事太子都搞不定,那也太让朕失望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26章 斯巴达训练营
“在西方,曾经有一个短暂霸占过整个希腊的城邦斯巴达。斯巴达人以其严酷纪律而闻名,斯巴达人的孩子更是从小开始严格的军事训练。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训练自己的孩子吗?”
河边的柳树下,铺开一张毯子,皇帝和帝国重臣们坐着闲聊。
马周身为帝国首相,对于扶桑的叛乱有些担忧。主要是担心皇太子,毕竟太子是帝国的继承人,所谓千金之躯坐不垂堂,而现在皇太子却面临着一个如火山喷火的扶桑。
皇太子手里的兵马也并不算多,除去四万倭兵,皇太子手里能用的也就两万帝国陆军和一万人的朝鲜舰队,还有一支两万人的辽东蕃部民兵。
马周认为应当向扶桑增派一些兵马,主要还是得防范那蕃人民兵,尤其是那四万倭兵,担心他们不可靠,会威及太子的安全。
张超并不担心,温室里可长不出参天大树。
让太子去扶桑,本就是要给他一个锻炼的天地,如果处处担忧他,不让他涉半点险,那又何必费力给他一块太子采邑呢。
“臣听说斯巴达是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斯巴达的原意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也就是中原西周建立的那个时代,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入侵了拉哥尼亚,他们毁掉了原来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贵族院长魏征倒是知道不少斯巴达的情况。
得益于张超推动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大华官府也在编修整理中原各朝史书同时,也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史书资料,甚至还汇编了西方历史,编纂了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等书。
这让许多中原人也眼界大开,知道了中原之外的这个世界,了解到原来除了中原的三皇五帝等华夏殷商早期文明之外,也还有信度古文明、埃及古文明甚至是美洲的玛雅古文明等,甚至是欧洲的希腊城邦文明等也都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如魏征这样喜欢研讨西方历史的大臣,甚至能够当皇帝说到斯巴达人时,就能说出斯巴达人的历史来。
张超点了点头。
“魏议长说的很对,斯巴达人其实就是一个入侵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这是一个天生好战的部族,他们在征服哥拉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后来,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十年的战争,最后将之征服,他们将那些美塞尼亚人也变成奴隶,一起并为希洛人。”
“那些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要将一半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斯巴达人经常打仗,对外侵略,因此时常征发这些希洛人做为先锋,让他们去打头阵,探明敌人虚实。”
“希洛人是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却可以任意伤害希洛人。因为这些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希洛人的起义反抗不断。为了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以及保证斯巴达人对外的征讨,斯巴达人整个社会都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从小就开始受军事训练。”
张超觉得斯巴达人是一个很奇特的部族,他们全民皆兵,充满了侵略性。
他们好像天生就是战士。
这些斯巴达人甚至为了防止内部贫富分化,而不允许斯巴达人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是用价值低廉的铁币。
所有的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
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社会就相当于是一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在张超看来,这是十分极端而且不可取的。
但在某些方面,斯巴达人还是有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比如斯巴达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就相当的严格。
比如他们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要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不健康,这个孩子就要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孩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
男孩七岁前,由父母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
七岁以后的男孩,就要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
他们被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
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斗殴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挞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却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甚至不许出声。
在军事训练的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甚至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直接屠杀希洛人。
而这些,是在他们未满十二岁前。
男孩到了十二岁,就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加严酷,不许穿鞋,不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这些草编是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并亲手编成的。
平时连食物都很少,却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可如果被人发现,回来却又要挨重打,因为这说明他们偷窃的本领不高明。
据说曾经有一个少年偷了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色,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二十岁,斯巴达青年正式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