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8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秋又是一个丰年,各地都要开始粮食收购。近些年,商品丰富,粮食也是大丰,粮价一直都是在持续走低。这过去是个好事,但现在来看,也不全是好事,谷贱伤农。”
近年,各种工商大兴,种桑种麻种棉种甘蔗种药材种香料种茶种豆种油菜等等,都有很好的经济效应,反倒是种粮食,粮价一直不高。
要不是这些年田赋不断降低,其实种粮很划不来的。
“宾王,朕觉得朝廷应当关注下这些粮农。今年的秋粮收购价格,理应当提升一点。”
在东南等粮食产区,粮食的收购价格非常的低,斗米不过五文。而刚晒好的新稻更便宜,麦、粟等价格也都很低。哪怕是经过运输、加工,运到了汉京、长安这样的大城,斗米也不过二十文左右,还是上等的大米。
持续低糜的粮价,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了。百姓也会算账的,种粮要是不赚钱,那还那么辛苦干什么。
种棉花种甘蔗种茶叶种桑种麻,甚至是种油菜种大豆种花生,许多收益还更高些。
但对于朝廷来说,粮食产量是必须保证的,这是国家最基本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高于一切。
张超记得他小时,外婆家在乡下,那个时候粮食是政府统购统销,甚至是规定了粮食的种植面积的。那时粮价低,有人想种植些其它的作物,结果上面就来人直接把种好的给拔掉毁掉,强令再种植粮食。
后来种烟草,也是如此,每家每户必须种植多少亩才行,达不到面积要罚款等等。
这种强制的行政命令,其实深得百姓的反感厌恶,还引发不少矛盾冲突。
张超既要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但又不能用这种手法。
唯一的可行办法,就是朝廷宏观调控了。
利用朝廷的调控手段,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那么百姓自然而然的就会愿意多种些粮食。
马周也知道谷贱伤农。
“但这几年朝廷各地的粮食产量确实很高,这些年来农业技术的大大提高,新式农具、肥料、以及耕牛挽马等数量的提高,再加上水利设施的大量修建,既减少了旱涝灾害,也保证了灌溉,加之朝廷开拓垦荒移民,我们现在不论是耕地面积,还是耕作技术,以及耕作工具,以及水利设施等,都是全面的提升,粮食的产量节节提高。”
为什么武德初粮价居高不下?
说到底一是粮食产量不足,二是土地荒芜多,三是运输调控不足,还有就是技术等不够。
市场缺粮,加上缺乏管理,商人囤积等,导致的就是各地粮食普遍紧缺,粮价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而在贞观后,情况好转,不论是管理方面,还是耕地面积,以及亩产等都全面提高,兼之朝廷对粮食调控做的好,基本上粮食供应已经相当充足了,这才有粮价的不断走低。
现在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其实是真实的市场反应。
朝廷确实能够提高收购价格,但这种干预市场的行为,其实并不算明智。
“陛下,如今粮食储备很充足,这个时候如果提高粮价,只怕会有人趁机倒卖粮食给朝廷,造成朝廷损失。”
张超倒不这么看。
“只要管理做的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我们要提高粮食收购价,但也得做好限制条件,例如,只从百姓手里收购的今秋新粮提价。”
“当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也不能一味的只种粮食,适当的根据地方情况,搞一些特色种植,种其它的经济作物等,增加百姓收益。”
不管是种果树还是种棉麻桑树,又或者是种大豆油菜花生这些榨油作物,都要讲究个效益。
“如今我们有玉米土豆等新作物,在一些不适合种植稻麦的地区,也要推广这些高产作物。这样,百姓可以在保证自己粮食产量的情况下,能有剩余的田地种些其它赚钱的作物。”
“朝廷收购来的粮食,也要做好调控。特别那些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必须得修建足够的粮仓,储藏好足够的粮食,不说多,三五年的粮食是必须的,甚至要向九年粮储努力。”
手里有粮,心中不懂啊。
如汉京、广州、扬州、登州这样上百万人口的大城,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在五六千石以上,粮食的需求是巨大的。
万一遇上什么洪水地震暴雨等等灾害,导致运输不及,那这些完全依靠买粮吃的大城百姓,可就会相当恐慌了。
大城储有数年粮食,不但能够稳定大城的粮食安全,也能保证在周边遇灾害等情况时,可以迅速的调拔转运粮食。
从隋朝修建了运河开始,就在运河沿线,修建许多能储存千万石以上粮食的巨大仓城,以为作粮食的战略转运中心。
而张超要求更高,十万人以上的大城,都得保证有三年以上的存粮,在东西运河,以及长江、淮河、黄河还有沿海一线,这些交通的干线上,必须要修建一系列的粮仓,这样就可以保证,不管哪里遇到什么灾害等情况,都能迅速的调剂转运粮食。
甚至再出现如贞观初那种百年一遇的大旱大蝗灾,以及贞观末那种南方大洪灾,也一样可以迅速的救援,将损害将至最低。
大灾之时,往往会饿死许多人,最重要的原因往往不是真的缺粮,而是有粮却运不过去。
“我们也得鼓励地方上的社仓和义仓,每个乡都得有社仓,每个县都得有义仓。百姓自己集粮,朝廷派人协助监管。社仓义仓里的粮食,负责救灾备荒,也对地方上的孤寡残疾等救济。”
对于粮仓里的粮食,每年都要更新。新粮入库,最旧的陈粮则出库,保证粮食储量的同时,也利用好旧粮,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旧粮可以出售给边地的诸侯,可以出售给那些食品加工厂,可以出售给那些酿酒厂之类的。
“什么时候,我们有了九年之积,百姓也有了九年之积,那就真正的进入了盛世之时。”
中原的各大城重镇要储存足够的粮食,而边地的各军事要塞堡垒,也一样得储存足够的粮食。
“有些规定还得重申,比如酿酒,鼓励用杂粮水果等酿酒。如果要用粮食酿酒,必须、只能向朝廷的粮食署购买粮食,买陈粮酿酒,禁止用新粮酿酒。”
过去朝廷也搞过统购统销,不过后来还是放开了,允许市场自由买卖。不过一直以来,朝廷都是最大的粮食采购和加工供应商。
“还有一条,朝廷收购粮食的时候,要尽量给予粮农们方便。有条件的,就下乡收粮,免百姓运输艰难。再其次,不得在买粮的时候,搞什么火耗。朕知道火耗肯定会有些,但那算是商业成本,不能摊加到百姓头上,克减斤两,加征火耗不行。”
“再有一个,一边购粮,一边付钱,这个粮款一定得及时,不能托欠百姓,也不能直接搞什么先扣税款。买粮和交税,这是两回事情,得分开。”
“朕知道,有些地方的粮站,听从地方官府的命令,克扣百姓的粮款,打白条,拿这些粮款挪作他用,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内阁应当下令各地纠查,并积极清欠,偿还兑付百姓手里的白条。”
老话说的好,天下乱不乱,其实是百姓说了算。
别看百姓力量渺小,可积小成众。要是闹出民怨沸腾,到时有人揭竿而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说,一般的民变,根本翻不了天,但破坏力却是惊人的。
千日建设,可能都不及一场民变带来的毁坏。
“稳定,才是发展的前提。帝国的将士们在外征战,帝国的诸侯们在四边开拓殖民,我们中原就更加不能乱。”
张超奉行的基本国策,其实就是中原本位制。
对外征服也好,诸侯分封四边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保证中原地区有一个安稳的大环境,能够全力的发展建设。
四边的诸侯地,张超不去管他们,随他们自己发展建设,他眼睛盯着的,还是中原地方。
中原安稳不乱,那大华帝国就乱不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429章 女王
张超亲自到汉京水门接了青鸾一行。
“灵儿都长成大姑娘了。”张超看着仿佛跟青鸾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女儿,忍不住叹道。女大十八变,真是越变越漂亮。
这个姑娘,长这么大,张超也只见过三回,这是第三回。上一次见她时,还是十年前。
那个时候丫头才七岁,粉嫩可爱。
而现在,她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十七岁的苏毗小女王。十七年前,张超在洮州与青鸾相遇时,她那时和现在的灵儿一样。
一样的美丽、大方。
若说她们母女有什么区别,就是那时的青鸾更野一点,更热烈奔放一些。而灵儿,明显继承了他张超的一些基因,要稍矜持一些。也许是张超以前派去的那些汉人女官们的教导,自小学习汉文化的灵儿,更像是一位深长于宫廷之中的皇家公主。
但又比公主们落落大方许多。
她下了船后,就是直接骑马。
骑马的姿势很帅。
同样骑着马的青鸾已经越来越有女王范,更加成熟美艳,她笑着说,“灵儿现在可是我的好帮手,苏毗内政,我都慢慢交由她负责了。她处置起事情来,可是相当有条理。”
“都是母上教导有方。”灵儿道。
青鸾对张超道,“这次灵儿来汉京,一来要来看看你这个当爹的,二来呢,也是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想,她要来挑一个夫婿。”
灵儿还是很有想法的,张超此前已经在青鸾送来的信里了解了一些情况。或许是自小接受汉家文化熏陶,也许是明白汉家势力的强大。
灵儿这几年慢慢学习理政,甚至有了自己的小女王府一班幕僚班子,她的小女王府,很多人都是汉人。她也学习父亲张超,在苏毗推行改革,主动进行汉化。
可以说,还是很成功的。
如今苏毗国虽是大华的一个自治领,但发展很快。
经营的西南商路,已经直接连通关内陇右河西、山南京畿、蜀中云南,以及通往了印度。
不过她的汉化改革,也还是受到了一些来自苏毗贵族们的反对。其实苏毗这几年扩张迅速,在高原上,已经是最强的势力,不少苏毗贵族不免有些膨胀,想要摆脱大华的种种干涉控制,甚至想趁着中原改朝换代而独立。
好在青鸾完全支持着灵儿的改革,青鸾这位女王在苏毗那也是威望极著。
这次灵儿来中原,一来见张超,希望得到父亲皇帝的支持。二来希望能够在中原找到一个丈夫,最后是一位比较有实力的中原豪门,为她的改革带去更多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十七岁,是时候找个丈夫了。”
张超笑笑,不过苏毗是母系社会,女人当家。灵儿来中原找丈夫,只能是上门女婿了。
中原的新贵豪门是不少,只怕愿意去当上门女婿的不多。
“相隔十年,这一路来,感觉变化好大。越往东行,越是繁华。道路通畅无比,尤其是那丹灞道的秦岭轨道,真让人大开眼界。在苏毗的时候,还觉得玉树这些年变化够大的,可想不到中原却还能有如此大的变化。”
玉树做为苏毗的国都,这些年确实也发展很快。成为西南商圈的一个核心点,人口也有超过十万人。
在高原上,这确实能够算的上是一个奇迹了。
可是往东过来,十万人的城,真是比比皆是。一踏入大唐的境内,是如此的繁华和安宁。
灵儿后面的是她弟弟雪狼,十来岁的一个小伙子,长的跟他舅舅黑豹有的一拼,不过眉眼里还是能看到张超的影子。
这小伙还是头回来到中原,一路早看花眼了。
“中华的兵将最威武,人人骑着高头大马,个个都有铠甲。”
张超说,“那要不你这次就别急着回去了,留在汉京呆几年。你可以到讲武堂里学军事,也可以在京师大旁听课程。京中勋戚将门子弟也多,你也多交几个同龄朋友,我再给你挑一批同龄少年做你的伙伴骑士,如何?”
雪狼听了大为心动。
相比起苏毗玉树,这汉京确实巍峨无比。
仅是那巨大的城墙,就高耸的如同他们的雪山一样。那护城河,根本就是一片湖。
到处都是人流,道路上往来进出京城的人是这么的多。
连中原的女子都这么温柔漂亮。
想到汉家女子,雪狼那有高原红的脸蛋更红了。
“既然心动,那就说定了,留下来。咱们爷俩也得好好亲近亲近!”
青鸾呵呵笑着道,“雪狼要不回去,黑豹可得急死,他还一心要把雪狼培养成苏毗国的大将军呢。”
“狼娃在苏毗练的确实不错,这身体够结实。不过让他在汉京呆几年,对他将来大有帮助,开阔眼界,多结交些朋友,也多学习些兵法战策。想当一个大将军,就得博学多识。汉京讲武堂,堪称当今世界最好的军校了。”
“你要把他留下,那是不是还要封他个爵呢?”青鸾笑问。
封个爵当然没问题,自己的儿子,哪怕是私生子,议会也是会承认的。毕竟她的母亲身份也不低,苏毗女王还是很有份量的。
“那就封狼娃为西昌国公如何?”
“才封个国公啊?皇帝的儿子不都是封国王吗?”青鸾打趣。
张超笑笑,“若狼娃让朕给他取个名字,朕当然可以给他封王。”
“那你就取撒。”
“叫张珷如何?”
“挺好的啊。”
雪狼对这个汉名似乎也挺喜欢,当下张超笑道,“既然你喜欢这个名字,那你以后就叫张珷,朕封你为西昌国王。”
西昌在剑南道的西面,横断山脉的东边,在玉树的南方。
位于后世藏川滇交汇之处。
川滇藏交汇的这片地区,朝廷现在还是有些鞭远莫及的,这里又偏偏是朝廷即将要改土归流的川滇前沿。
也是中原通往中南半岛骠国和印度诸国的一个重要通道。
分封自小在青藏高原上长大的张珷过去,背后依靠着苏毗和大华朝廷,相信能够更好的打开那边的局面。
“你说话可要算话,我们母子几个可都听到你说了要封狼娃为西昌王了。”
“朕金口御言,一言九鼎,当然说话算话。”
雪狼咧嘴大笑。
一下子就受封为王,这还是让他相当兴奋的。在苏毗国,女人为主,男人再厉害,也不当家,在部族里,男人虽然带兵打仗,但也顶多做到将军,是不可能为王的。
青鸾面带着微笑。
西昌,其实现在是苏毗的疆土,张超现在把西昌封给儿子为封地,这倒是慨苏毗之慷了,不过青鸾倒不在意这点。
苏毗本身现在也是大华的自治领地。
“你们娘几个一下子全都来了,苏毗没事吧?”张超与她们并辔而行,心情大好。
“家里有我母亲和我兄弟黑豹呢,不会有事。”青鸾这次娘三个一起来中原,对家里很放心。她母亲原是东女国的国王,但东女国和西山八国、白狼羌、多弥等小国、部落都并入了苏毗。
黑豹也是苏毗的大将。
每隔几年,青鸾都会来中原一趟,家里也一直是这样安排的,向来都无事。
“吐蕃人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