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爹反过来安慰张超,“我这次可是要跟着秦王去打仗,秦王虽年轻,可论统兵却是卫青霍去病级别的,上次中原大战,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家人马,地广兵多,还是主场作战,可还不是被秦王大败。此次河北顶多三五个月,明年夏天之前,我就回来了。”
“老爹,出征之前,还要做什么准备?”
“准备刀枪铠甲,弓矢长矛,还得备好马骡和干食等。”
大唐的府兵是要自备装备的,大多数的装备都得自备。朝廷给了田,免了租庸,换取的就是府兵得自备装备上战场。
对于府兵自备的装备,军府是有严格的标准的。若是无法达标,是要受罚的。
因为府兵主要是以中等户以上的富户子弟点选充任,因此隋唐时的府兵其实装备都还是普遍不错的,并不是明清那些卫所和绿营兵可比。
按规定,府兵需要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以及一个箭囊,还要配横刀一把。横刀和箭矢,就是府兵最基本的装备,人人都装备。
除此外,还要自备后勤装备,包括磨刀石、毡帽、毡袋及行李箱各一。
另外出征时,每人还要准备九斗麦饭、米二斗。
而朝廷则为出征士兵准备长枪、和铠甲。
若是条件好的士兵,也可以自备铠甲、长枪。
另外,最新的规定,每伙府兵出征,还得自备骡马六匹以驮装备。
这六头骡子,主要是用来驮装备的,府兵除了个人装备,每伙十人还要共同的装备。包括十人共用的帐篷,铁马盂、凿子、萝筐、斧头、钳子等各两件,另还有锅子、火钻、盐袋、碓各一件,马疆绳三件。
铁马盂就是铁制的饭盒,能容三升,还有保温功能,冬天能吃热饭。
除了士兵自备的那几斗干粮外,朝廷提供的粮食有时是就地夺取的,可能还未脱皮,因此上前线,还得带上舂米的碓,以备不需。
至于火钻,不是取火工具,而是一种开口。打仗的时候,火钻上浇油、点火,然后直接往敌阵上扔。
另外,每个还要配一把捶子,是个工具,可以开箱撬锁。
总之,唐朝府兵的装备是相当丰富的。
府兵们接到军令兵到军府集结,然后再到州与本州其它受召府兵集合,最后到达京城或者指点地点汇合。
汇合后,所有的士兵还得重新整编,指派将领。
每支部队,除战斗兵种外,还会按七比三的比例配备后勤辅助兵员。而战斗部队,往往又会分出骑兵、步兵。步兵里还会分出弓弩手、刀盾手等。
因为是开国之初,府兵们都分到了田,打仗也能得到功勋,苛捐杂税也少,而府兵又都是点的富人子弟,因此唐初卫府军的装备普遍很好,战斗力普遍很强。
不但骑兵数量不少,而且就算是步兵,也都拥有很多马骡以驮动辎重装备,有很强的机动性。在单兵装备上,横刀和弓箭是标配,朝廷提供的长枪大盾比率也很高,就连明光甲这样的铁甲,都能达到六成以上。
“蒸点麦饭吧,其它都是现成的。”老爹笑着道。
求订阅和月票啊,高订三千多了,但均订还差三百多,兄弟们加个油,我们一起冲精品!我也表示一下,以两千六百均为限,每涨一百均,我就加更一张,另外月票每涨一百,我依然加更一张,兄弟们,只要你们能支持,我拼命也要更出来的!
日常荐书:大明1629,明末的历史,非常有意思的一段历史,读这段史总忍不住让人拍案,想哭想笑,有空的可以去看看。
再推一本学霸妹子写的书:《回到史前霸四方》据说有英雄救美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6章 行军粮
麦饭,府兵的干粮。
这个麦饭是军用干粮,而不是后世的陕西特色小吃。后世的麦饭,张超常吃,用各种菜蔬和以干面粉蒸成,最好吃的是用槐花和野菜做的,常用的则是芹菜做的。
五月槐花香的时候,做槐花麦饭,而到了榆钱丰盛的时候,做一盘榆钱麦饭也非常香甜。甚至到了夏季蔬菜多的时候,茄子、香芹等都能用来做麦饭。
不过老爹说的麦饭,却是府兵出征时携带的干粮。军府规定,遇战事出征,府兵要自备九斗麦饭和二斗米。
这个麦饭,就是纯粹的字面意思,麦子蒸成的麦饭。
在唐初,北方最主要的粮食种植是粟,这时期的麦子还远不及粟米的地位。在征收税赋时,米专指粟米,而麦是归入杂粮,稻米则称为稻米。
隋唐时出兵打仗,特别是关中的府兵出征打仗,军粮便往往就是麦米为主。麦饭就是用最简单的蒸煮之法,把麦子煮成饭,有的时候,麦饭也不仅指麦子蒸成的饭,也指粟米蒸的饭。
这种直接简单蒸煮出来的麦饭,是相当粗糙和难以下咽的。蒸的时候会先煮半熟,然后拿出来冲水,凉后再蒸一遍。这样的双蒸饭会很散不会结块粘结,饭粒看起来也大,但却绝对的味同嚼腊。
甚至有史书记载,南北朝时,齐梁交战,南方人组成的梁军就因为吃麦饭而导致士气不振,战斗力大降的记载,而后来梁军转败为胜的诀窍也非常简单,大米饭外加炖鸭肉,立即让梁军士气恢复,军心大振,并一举转败为胜。
为什么不把麦子磨成面粉?
一来磨面比较麻烦,二来麦饭不仅是加工方便,加工好的麦饭还容易保存。
这种用来做干粮的麦饭做法也是很特别的,把麦子去壳后直接蒸,蒸半熟冲凉水,然后再蒸一次,蒸熟之后再晒干。这样麦饭就能保存很久,吃的方法也简单。直接烧水泡着就能吃。不过味道嘛,那是非常糟糕的。
一个府兵,出征时得自备蒸好的九斗麦饭,另外再带二斗米。
这些粮食不是府兵出征打仗的粮食,只是他们自备的干粮。得大军全部集结之后,才能得到朝廷的粮食供给。
“爹,这麦饭太难吃了,我给你准备点其它的吧。”
“馍馍包子这些可不行,既占地还不放不了太久。冷了后硬梆梆的跟个石头一样,要吃可不容易,还是麦饭方便些,就算是行军路上,烧点水一泡就好了。”
而且馍馍这些明显比麦饭成本要高的多的,军队里面最讲究的就是性价比,越便宜越好。
“放心吧,我给你准备几样既易保存不容易坏,还方便吃,还美味的干粮。”
“还有这样的干粮?”
“嗯,成本还不高呢。”
张超的脑子里早闪过好多种性价比很高的干粮了,比如炒米,炒面,锅盔,都比这个什么麦饭好千百倍。
炒米制作也很简单,蒸、炒、碾三道工序。
把糜子不去壳用水浸泡后,上锅闷蒸,然后在炒锅上炒熟,冷却,碾去外壳,就成了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的炒米。
这样的炒米能够保存很久时间而不会霉坏变质,还便携带。要吃的时候,加点水浸泡就可心,没热水时直接用冷水泡食都可,十分的方便。
不过空口无凭,张超直接让栓子去拿了一袋糜子过来。这是还没有去壳的糜子,倒入水中洗净,然后浸泡,再上锅煮炒碾,一道道工序。
最后当一盆黄晶晶的炒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老爹面前时,老爹惊讶的吸了吸鼻子。
“这个看起来不错。”
“你试试。”
老爹直接抓了一把放进嘴里,嘎嘣嘎嘣的脆响。
“好吃。”
“炒米已经是蒸熟并炒干的,直接吃也行。若是行军打仗之时,没空做饭,可以直接抓一把吃,立即就能充饥。当然,若是宿营或者有空的时候,能够生火烧水,那么拿铁马盂装点开水一泡,立即就变成了热乎美味的热食了。”
张超边说,连拿碗装了些炒粮在里面,然后打了勺开水倒进碗里。热水注入,蒸汽升腾,炒米迅速的在膨胀,那股香味越加的弥漫开来。
“若是能往里面再加入一块醋布,就全了。”
张超听的直翻白眼,什么叫加块醋布就全了。醋布他也知道,军队中使用的一种调味料。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把布用盐和醋反复浸泡,然后晒干,就得到了一项特色调色料,醋布。
出兵打仗,每个士兵发一块醋布,然后在吃饭的时候,割一块布条下来,扔进开水里,便有了醋和盐了。
张超想想,就觉得这醋布非常******。
原来大唐人把这醋布当成方便面调味包了,张超想起了后世的一个凶恶的诅咒,祝你吃方便面永远没有调味包。
“老爹,咱直接在炒米去壳后再加点盐炒下就是,根本不用醋布。”
“倒也是啊。”老爹大口的吹着碗里的炒米粥热气,等炒米稍凉些,立即迫不急待的舀起一勺送入嘴中。
“好吃。”
老爹似乎只有这个形容词,但他那只独眼都在放光,表明这确实是他内心的真实评价。
张超让秋月、冬晴两丫头接过自己的大勺,让两丫头按照自己刚才的做法,继续制作炒米。然后他又把莲娘叫过来,“帮哥做个干粮袋。”
“长筒形的,能斜背在背上,得便于行军和打仗,大小能装十斤干粮。”
这样的干粮袋,就是红军的干粮袋,张超觉得这种干粮袋不错,携带方便,不太影响行军训打仗,而且关键是使用方便。饿了,能直接解开抓一把吃。
等老爹出征,背几斤干粮在身上,其余的干粮就放在骡子上驮着,另外战马上也放点,这样就不愁饿着了。
老爹坐在那里正呼噜噜的喝着炒米粥,一碗吃完还砸巴着嘴,一脸回味无穷模样。
吃完一碗,老爹忍不住又打了一碗,然后又招呼赵叔等人一起吃。
“哎哟,以前怎么就没人知道这样做呢。天啊,我们以前吃的那麦饭都是什么玩意啊。跟这个一比,简直猪食都不如。”赵叔也是个老府兵,吃惯了麦饭,现在一吃炒米,忍不住直拍桌子。
王叔也是连连点头,“真想不到,多炒了一下,结果就这么好吃。麦饭完全咽不下去,而这个去好吃的差点把舌头都给咬掉了。”
张超满意的笑着,“其实还能再改进一下,比如炒后碾壳后再加点盐炒,更有味,也还能再加点油炒。”
相对起炒面来说,炒米成本更低,也更简单些。
当然,炒面也可以简单些。
核桃、芝麻等都不用加,直接就炒的微黄就可,也可以再加点油炒匀。吃的时候,主要不是冲泡。
张超觉得,还是炒米更方便实惠好吃。
“再带点腊肉和腊肠、火腿,最适合了,不用担心坏,而且生吃都行。”张超很是为老爹出征担心。
老爹却心满意足的拍着肚子,“有这个炒米就足够了。”
赵叔王叔也忙道,“有炒米足够了,制作简单方便,还好携带易贮存,还好吃。”
炒米跟麦饭都差不多,材料都是麦、粟,只是麦饭是把饭蒸熟然后晒干。而炒米却是连壳蒸,然后再炒,再去壳。改变了一下烹制方式,但结果却千差万别。
麦饭是粗糙的难以下咽,全无味道,而炒米却是香喷喷的嘎嘣脆,既能干吃也能泡着吃,怎么吃都好吃。
张超还向老爹推荐锅盔、穿孔烧饼等,可老爹他们却都看不上眼了,现在只觉得炒米千好万好。
得,既然老爹这么喜欢炒米,那就做炒米吧。
军府规定是每人要准备九斗麦饭和二斗米,张超直接让秋月两丫头给老爹做十二斗炒米。
想想这时代的府兵也是苦逼,装备自备不说,出去打仗,居然连路上的口粮还得自备。一次自备十一斗,得一百多斤啊。
怪不得军府要求每伙得配六头骡,没有骡子,这一个府兵光挑自己的这百来斤口粮也得累死在路上啊。
可有了坐骑和驮骡后,却又还得给牲畜准备饲料。因此唐军打仗,动员府兵出征,又还得动员壮丁去做民夫搞运输。
哎,打个仗,真是艰难啊。
七娘接到消息后,忍不住落下眼泪,眼看着过两月就要成亲了,结果老爹这个时候却要听令出征。今年是很难回来了,“天这么冷,怎么这个时候出征。”
“军情如火,军令如山,哪有挑日子的。”老爹安慰着赶来的七娘。
“这么冷出去打仗,太遭罪了。冰天雪地,挨寒受冻的。”
“有你给我缝的夹袄呢。”
张超看着这一幕也挺感动的,虽是半路夫妻,可感情却是真诚的。
“爹,还是买几件皮裘吧,河北可是很冷的,不能给冻着了。”
正说着,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什么东西,这么香。张三郎,你又在做什么好吃的了?”
一听这声音,张超就知道,程咬金来了。
“程叔,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啊。”
“小子,别给我打岔,你还没给我说,又做什么好吃的呢。我老程这个鼻子可是最灵的,你可骗不了我,一定又是整什么好吃的新花样了,快如实招来。”
“程叔你这鼻子真灵,刚做了点炒米,你要不要偿偿鲜?”
“炒米,什么玩意,快拿来给我试试,这么香,肯定好吃!”程咬金迫不急待的道。
日常推书:给林冲说水浒,给武松讲潘金莲,睡大宋公主,跟赵佶讲他会冻死五国城,一切精彩尽在《大宋说书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7章 怂货 (第三更)
(第三更送到,这是过两千七均的加更,现在是199张月票,若今天过二百张,肯定还会有第四更,兄弟们,看你们的了。谢谢踏血如焚兄弟的万赏!)
抓起一把还温热的炒米,程咬金直接塞进了嘴里,嘎嘣嘎嘣的嚼了起来。
“嗯,别说,这玩意老远就闻的香,吃起来也非常不错,是个好东西。”程咬金眉头舒坦,眼睛放光。说着,又抓了一把往嘴里塞。
“叔宝,你们也偿偿,真不错。”
秦叔宝也抓了一小撮偿了偿,点头道,“确实不错。”
“何止不错啊,比起麦饭来,那是好吃千万倍啊。”牛进达吃了一点后,也立即跟程咬金一样,大把的往嘴里塞。
“哎哟,我算看出来了,你小子脑子里尽是各种吃的玩意,你上辈子肯定是个厨子。”程咬金一巴掌重重的拍在张超肩膀上,差点把张超拍坐地上。
张超无奈的苦笑,让几位国公爷上炕。
秦琼和程咬金几个老兄弟已经得了李世民的将领,被选为先锋八总管。朝廷平叛大军还要过段时间出征,但前锋却马上就要出京了。
“铁枪哥,我想把你调到我身边来,不知你可否愿意。”秦琼问老爹。
这是好意,秦琼虽被点为先锋总管,但他这个级别的将领,打仗并不太需要亲自冲锋陷阵的。而老爹原是队副,这次秦琼帮他提了个队正。但队正这个级别的武官,在大唐的军队中,做战的时候,却是得排在全队之首的。
起码得当到旅帅这个级别,才不再需要冲锋在前。
秦琼记挂着老爹年纪大了,便想把他调到他身边去,给他当个亲卫队长之类的,这样跟在他身边,就不需要冲锋在前,也会安全的多。
老爹有些犹豫。
张超忙在一边道,“老爹当然愿意的,多谢义父,我代老爹谢过了。”
老爹嘴动了动,最后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