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税亩税二升,以田产多少定纳税数额,有多少田就纳多少地税粮。”

    末了,李超又对李世民加了一句,“无上限!”

    “地税之粮,不可以钱代纳,非灾荒之时,不得开仓取粮。”李超再加上一句。

    义仓原本就是为赈灾储粮,因此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是备粮防灾的,这些粮食属于战备救灾用粮,平时不能动用的。

    这次大灾,粮食储备上朝廷吃了大亏,因此上下都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李超提议把义仓粮直接改为地税,纳入朝廷的税收系统,就是为了把这些粮食的重要性提升。

    历史上,唐朝天宝年间,粮食储量大增,一度达到极可观的数字。

    史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天下储粮米9606万石,其中义仓6317万石,占了65%以上,地税的财政地位日益重要。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征地税后,用义仓赈济贫民达106次,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不过地税在唐朝历史上,一度都是有上限的,虽是按亩征收,但也曾经一度有个几石的上限,一般来说,一亩二升,百亩不过两石,上限五石,实际上就是两百五十亩地的上限。超过这个数字,其实是不用纳地税的。

    而李超打算一步到位,不设这个上限。

    有多少田,那就纳多少地税,其实一亩二升,这个税率很低,在唐历史上,后来这个地税额不断的升官,翻了几倍。

    李超家有田地数千顷,有几十万亩地,如果一亩二升地税,设上限的话,一年不过纳税五石。不设上限,却得纳地税几千近万石,这就是差别。

    到了唐代宗时期,地税粮已经不再是赈灾专用粮,而成了通用,粮食被大量挪用。甚至税率也大大增加,还分夏秋两次征收。丰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简略五升,下田亩税三升。

    从最开始的一亩二升,到了后来已经一亩近一斗了,翻了好几倍。

    天宝后期,地税粮一年达到一千二百余万石。

    如果现在朝廷开征地税,一年也能有千万石地税粮入仓,存储备战备荒,那么只要几年下来,仓中就有几千万石粮食,再有灾荒,也不用这么手忙脚乱了。

    李世民翻身坐起,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一个户税,年增收一千余万贯,一个地税,一年又能增收一千多万石粮食储备。

    这几个数字,让李世民无比的兴奋。可他也知道,户税开征,会得罪豪强地主们,甚至也会让普通百姓不满。而如果把原来的义仓粮改为正式的地税,还取消按亩征粮的上限后,越会的会得罪那些地主豪强们。

    可朝廷赤字这么大,处处要用钱,这笔税钱和税粮,真的让李世民很在意。

    “此事需从长计议。”

    考虑了半天之后,李世民终于开口。

    “先用盐的钱打完这一仗,等这仗打完,明年北方大灾过去,那时朝廷再推出税改,把户税和地税推出来。现在先不要透露风声,文远和朕一起多思虑思虑,拟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李世民握着拳头对李超郑重的道。

    眼下内忧外乱,此时搞税改,尤其是新税法还会触及地主豪强们利益,这不是个合适的时机。

    李超点头,表示明白。

    这些道理他非常清楚。

    推行新政,尤其是搞改革,越发的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要用强力的帝王,稳定的局势,君臣一心,才能搞改革。要不然,要去打破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圈子,会非常难。

    不过李超也没有太把那些人当一回事,只要朝廷真正下决心要推行,还是能推行下去的。地税、户税,历史上都是在初唐时就开始推行的。到了中唐时,更是直接推出了两税法。

    唐时的豪门士族虽然很强,但也没有强到盖过朝廷去的声势。一个武则天,都能把门阀打压的七零八散,何况还是李世民呢?

    李世民对于李超的这些理财手段很佩服,为了表示对李超的感谢,李世民让李超躺下。

    “朕帮你搓背。”

    李超表示不敢让皇帝搓背,李世民却二话不说。

    霸上硬上弓,把李超按倒,挽起毛巾就在李超背上搓了起来。李世民的手劲非常大,搓起澡来很猛。

    李超觉得后背有点疼,有点火辣的感觉,可辣过后又很爽。

    就好比盲人按摩一样,力大劲足,各种酸麻过后,就是舒爽。

    哎,能让皇帝帮着搓澡,李超估计自己也是头一人了。

    “文远啊,以后有什么好的想法,一定不要藏着掖着,朕也绝不会亏待你的。”李世民拍拍李超的背,又道,“朕想好了,朕要重重酬谢于你。嗯,这样吧,等你统兵北伐击败突厥后,朕就把后套平原狼山西北的三百里草原赐为你的封疆领地,许你子孙世代承袭,永为大唐屏藩。”

    狼山西北的草原,那不就是后世的乌拉特草原吗,东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三百里。

    北接漠北,南靠阴山山脉的狼山,西连阿拉善,东连包头,这可是一片好地方啊。

    李世民把这几百里地赐给自己了?还是世袭的封建领地?

    李超一时有点怔住,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消息,虽说是在阴山以外的草原上,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三百里的领地啊。

    封建诸侯?世袭罔替?

    三百里草原啊,这块领地的面积,都差不多是三个襄州大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

    李世民不知道李超激动个啥。

    不就是三百里的牧场吗?虽然听起来挺大的,但那是在阴山之外啊。那里可向来都是游牧民族的地盘,匈奴人、柔然人、鲜卑人、突厥人,汉人在阴山之外,是很难立足的。

    虽然他一张口,就把这几百里的地盘划做了李超的封地,但李世民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在他心里,那几百里地,其实一钱不值。

    把一块阴山外的飞地,一块现在还在突厥人手里的地,赏给李超,不会让他有半分心疼。那种地方,就算打下来了,朝廷也没有精力去控制啊。朝廷这次就算打败了突厥人,其实也顶多把实际控制线推到阴山一线而已,阴山以北,真的无力控制。

    李超为朝廷也算是呕心呖血了,在靠近后套平原的阴山外划一块地方给李超,算是对李超的赏赐,那块地方,李家也许能拿来做个牧场,放放牧养养牛马什么的。但这地方,可远不如陇右、朔方、河套,毕竟阴山外,就是辽阔的大草原,那是胡人的天下啊。

    “谢陛下赏赐!”

    李超确实很激动,激动的都难以掩饰。虽然这地,位置不算很好,但李世民真的封给自己,李超觉得还是非常珍贵的。

    那可是一块封地啊,诸侯领地,不是牧场,是领地。

    一块诸侯领,那可是一个家族的根基。在李世民眼里,也许那是一块遥远的飞地,遥远偏僻,荒凉,不值钱。

    但在李超眼里,那片几百里的草原上,其实也能开垦出不少耕地的,起码能开垦几十万亩农用耕地,牧场更是辽阔,南面狼山下搞种植,北面草原上放牧,养活个一二十万人口是毫无问题。

    一二十万人口啊,中世纪的欧洲,那些骑士们好多都只有一个小村子而已。一二十万人口,都能是一个公国的规模了。

    哪怕李世民把他封在那里,充当大唐边境上的屏藩,李超也觉得值。

    真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想怎么建设就怎么建设,背靠着河套平原,李超觉得,并不用太畏惧草原游牧民。不管突厥人也好,铁勒人也罢,如果大唐这次能击败突厥人,那么他敢说,阴山下起码有十年的太平。

    十年时间,李超自信能在阿拉特平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城池堡垒,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封地守卫部队了。

    “陛下,等臣击败突厥,定要在狼山北建一座受降城!”

    “受降城?”李世民惊讶,继而赞叹。

    “好,好一个受降城。”

    受降城历史上早已有之,在狼山西北的狼山山口,西汉就在这里建过受降城。西汉时,曾经在漠南建立过多座受降城,但唯有在那里建的受降城,是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匈奴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

    也是最北的一座受降城。

    那座受降城为汉时公孙敖所筑,在那里,更曾发生过连番惨烈的大战。

    当时突厥左大都尉欲杀新继位的单于降汉,派使者求汉朝派兵接应。于是公孙敖先在塞外筑受降城,驻兵准备接应,后事泄,左大都尉被杀,匈奴发兵八万围攻受降城,因城坚而不能下。

    但受降城孤悬塞外,是为一座孤城,经常为汉匈两方占有。

    到了北魏之时,受降城改称为比干城,成为北魏与草原上柔然汗国的边界之城,北魏几次北伐柔然,都曾在受降城中屯积粮草。

    虽然到如今,受降城早就没了,但受降城的意义李世民是知道的。

    西汉时筑受降城,后来汉武大帝连续对匈奴用兵,最终在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名将的北伐下,最终大破匈奴。

    汉武帝刘彻,也正是李世民最欣赏的一位帝王。

    “朕准了,李家若在狼山外重筑受降城,朝廷会选派工匠帮助筑城。”

    李超得寸进尺。

    “多谢陛下,臣打算筑三座受降城,分别为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三城沿狼山而筑,各距百里,呈品字形,为犄角之势,相互守望。以此形成堡垒链,避免被北虏围困而成为孤城。”

    既然打算以后在那里发展,李超当然得想办法增强防御。

    狼山外,那是漠南草原啊,辽阔平坦,那种地方,防守不易。尤其是对于机动性极强的突厥骑兵来说,更难防守。

    要守住这块封地,还想有所发展,就只有一个办法,建立城堡,还得是堡垒链,要不然,孤城一座,哪里守的住。

    取名受降城,也是意为代表大唐朝廷在塞北守边戍卫。

    有了李世民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城堡可以先建小点,以李家的财力倒不是问题的。先立起城堡来,可以先在那里发展下贸易,建商站,搞点跟突厥人的贸易,先把人气弄起来,然后再考虑开垦耕地,放牧养殖这些东西。

    小地主们有了钱,就想着买田买地,还要想尽办法,把零散的地连成片。大士族门阀,一样追求着家族壮大。

    如今李世民金口一开,赏一块地给李家,李超哪有不兴奋的道理,千载难逢啊。若不是这块地是塞北的飞地,同时他为朝廷弄到这么多钱,李世民估计也不会拿这块地给他的。

    没有朝廷的允许,哪怕李家真有实力跑到突厥抢块地,也不敢去抢啊。

    回到家,李超还是十分的兴奋。

    崔莺莺有些奇怪,问他。

    李超兴奋的拉着崔莺莺进书房,小声的跟她说明情况。

    “一块世袭领地?”

    崔莺莺惊呼。

    “诸侯封国?”

    “没有封国那么夸张,只是一块领地。”

    李超细说了下领地的定义,没有周和汉时的封地那么大权力,不能自己再往下分封,也没有税收、征兵、司法等权。

    但权力也不小,李家是领主,虽然领地内依然要遵照大唐的律令税制,但可以享有一半的税收,领主也就是朝廷在领地内最高的官员,还能建立一支自己的卫队。

    当然,征兵权是没有的,朝廷也可以在领地内驻兵等,朝廷还会派遣任命官员过来等。

    可不管怎么说,在如今中央集权越来越强的时候,臣子能有一块这样的世袭封地可是相当不容易,这比原来的世袭刺史强一万倍。

    世袭刺史仅仅是让后代袭个官职而已,还是那种被架空并没有什么实权的世封刺史职。但这块领地不同,这是块封臣领地啊。

    崔莺莺也非常高兴,“这是真的?”

    “当然了,陛下还已经准许我们家在那里建三座受降城。有了这三座城堡,那三百里地可就真正属于我们李家了。”

    “现在那里还是突厥人的呢,得先打败突厥人,咱们才能真正拥有那里。”说着,崔莺莺突然道。

    刚才只顾着高兴,还忘记了那里现在还在突厥人手里呢。

    而且这一次,突厥人的实力可比大唐强的多。

    李超依然是一脸兴奋之色,“突厥人不用怕,这次我们肯定能击败突厥人,这块封地,谁也别想抢占。”

    跟崔莺莺聊了会,李超便开始拿出纸笔,乘着这股高兴劲,开始绘制起城堡设计图来。

    三座城堡,选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样式的堡垒,大小形制等等,还得建立一些烽堠驿站等。

    还得准备招募卫队,李世民允许李超招募不超过一千人的领地卫队。

    数量有点少,但这一千人可以是常备军,只要训练好装备好,守卫城堡应当是可以的。毕竟,李世民到时也还会派驻朝廷的兵马在领地内的,那领地也还是大唐的疆土的。

    况且,还可以搞民兵啊。弄点什么马球队、大刀队、弓箭社、长枪社等名义,让领地内的青壮闲时受训,这样一旦有警,也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啊。

    不过,到时怎么吸引人过去,也是个问题啊。

    “分田授地,划分草场。只要肯过去的,都给他们圈地,让他们可以在那里建立农庄牧场,再减轻点税,相信总有在中原的贫穷百姓,愿意跑到塞北去找机会的。还可以发展一些畜牧加工业和工商矿业啊,手工商业等发展起来,就有人,有人当然就有税,一切也自然就有了。

    李超咬着笔头,越想越兴奋。

    很有一种玩那种建设游戏的感觉,拥有了五个农民开局,想着怎么布局,怎么采矿伐木,练兵升级。

    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李超的这股亢奋之情,才算是平息下来。

    一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吃饭,而且还是一张转桌,人多夹起菜来也不怕。夹起一筷子绿油油的炒油菜,李超问大家,以后愿不愿意搬去塞北生活。

    结果大家都摇脑袋。

    连崔莺莺都不愿意去,说是留在襄阳就不错,孩子现在小,肯定适应不了塞北的苦寒,等再长大些,到时就得开蒙读书了,还是这边条件好些,肯定要留在这里读书的。

    就连老爹也说打算向朝廷请辞,他打算回扬州老家生活,算是落叶归根。这事都和七娘商量过了,七娘也是支持的。

    郑婉言、郑红线、杜十娘等一群女人,也没有哪个愿意去那什么狼山外的塞北领地,她们觉得,那里派些管事过去就好,在那里弄点商馆,建几个牧场就好了,没必要真的费那么大精力去那里建什么三受降城,那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好发展的,人都找不到一个,怎么发展?

    众人的回答,让李超的热情又消退了不少。

    不过想了想后,这依然没有让李超打消经营领地的计划。女人们舍不得中原的繁华,不愿意带孩子去受罪吃苦,没关系,领地先发展,等以后起来了,她们总会愿意过去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48章 第二可汗

    给大家拜年了!

    在大唐的北方,自东向西绵延着一条千里长的山脉,阴山。

    它东与河北的山地衔接,西与贺兰山,狼山等相通,构成一条游牧民族与汉民族的天然边界线。

    这条山脉,成为屏护山前河套平原乃至河北平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