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本是当年高皇帝刘邦用于安置随其一同进入关中坐天下的山东老兄弟的地方。
但是,几十年下来,山东老兄弟们死的死,残的残,如今还活着的也没几个了,那些活着的,也几乎都是被汉室当成国宝一样供着,哪里还会住在这里?
所以,此处也就渐渐变成了流民安置点。
此次夏胭脂嫁来长安,陪嫁的骑兵与奴隶,有一部分就被安置在这里。
刘彻的御驾进入此处,上林苑的驻军自然也立刻前来参与保卫工作。
一两千全副武装的汉军,足以保证刘彻的安全无虞。
但他也没有下车,只是让夏胭脂下去与那些奴隶和骑兵的首领交谈。
而他自己则坐在銮车中,掀开车帘的一角,看着那些被人墙隔开的各色人种。
出乎刘彻的预料,匈奴人陪嫁送来的骑兵与奴隶,精气神都不错,而且身体状态也都很好。
基本上,男人都是身体强壮能干粗活的壮汉,女的也是腰粗屁股大能生养的好女奴。
尤其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后,这些奴隶与骑兵都有些焕然一新的状态。
只是,当刘彻看到几十个穿着直锯深衣,系着头巾,一副标准汉室农民打扮的白人时,有些忍俊不禁的嗤笑了一声。
但与后世刘彻见过的那些自信、傲慢以及自大的洋大人不同。
这些沦为奴隶被当成货物送来汉室的白人,神情畏缩,眼神躲躲藏藏,几乎是用着一种仰视的目光来看刘彻的车驾和随行的汉军卫士。
看着这个场面,刘彻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想一两百年前,亚历山大帝东征之时,古马其顿帝国何等嚣张。
今天呢?
亚历山大东征军的后代,却变成了奴隶,匈奴人马蹄下苟且偷生的奴才。
再过几百年,历史将彻底埋葬他们的一切,有关希腊城邦在中亚曾经存在的历史,只能从考古学家的发现以及传说中寻觅。
再过千年,甚至连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将湮灭。
绿绿与十字教以及犹太教,将把这些古老文明的一切彻底毁灭。
整个欧罗巴陷入黑暗的中世纪。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唏嘘。(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二节 狗腿子(2)
过了大概一刻钟,夏胭脂回到銮车之上。
跟着夏胭脂一同回来的,还有三个大概是头目的男子。
“奴才们拜见皇帝陛下!”这三个男子诚惶诚恐的匍匐在刘彻撵车前的土地上,几乎是用着颤抖般的鸟语说着。
好在,刘彻身边就有翻译,这些人的话,自然被准确的翻译了过来。
“问问他们,都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刘彻对身旁的侍女吩咐了一句。
很快,刘彻就得到了答案。
这三人,分别来自月氏、乌恒以及鲜卑三个部落,不出所料,他们本来都是各自部落的首领。
基本上,被安置在这个营地的奴隶和骑兵,都属于他们的部下。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月氏人:合曼,鲜卑人:科里亚,乌恒人:西木。
刘彻掀开撵车的车帘,在夏胭脂的搀扶下,走下撵车。
这三人立刻就将头深深的埋进地里,连抬头的胆子都不敢生出来。
刘彻对这三人的表现很满意。
这才是他心目中合格的狗腿子嘛!
虽然是穿越者,但有了前世的经历后,刘彻现在的脑子里,连半分的所谓‘自由平等人权’的观念都没有。
自然不会圣母到跟前世的小猪一样,对那些外族的奴隶和俘虏大加恩赏,甚至做出释放这些奴隶自由的操蛋事情来。
这是因为刘彻知道,在这个时代,全世界的主旋律和普世价值就是压迫和剥削其他人。
在这个时代,不管在哪里,人都是有等级的!
尤其是游牧民族,等级制度的严苛,更是令人发指!
收买下层的牧民和奴隶,确实可以让刘彻达到自己的目标。
但,那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和时间。
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与之相比,眼前的这三个人。刘彻甚至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只要肯定他们的地位,给予嘉奖,感激涕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的估计达不到,但兢兢业业,以皮鞭和唾骂来帮刘彻管理好这些骑兵和奴隶却是简单的事情。
既然如此,刘彻为何要去关心那些奴隶与骑兵的死活?
那些人又不是刘彻的爹!
因此。刘彻此刻看着这三个穿着汉服的异族人的态度,有些类似后世旧中国的洋人看待那些在他们面前西装革履,摇尾乞怜的买办一样。
“告诉他们,中国自有中国制度,什么合曼、西木一类的夷名不可以再在中国使用了,让他们抓紧时间,取个汉名,另外,把汉话学好,半年后。朕将再来巡视,倘若到时候,还有人没有汉名,不会讲汉话,那朕就撸了他们!让有汉名,会将汉话的人来坐这个位置!”刘彻淡淡的吩咐了一声。
听完了翻译后的话,那三个奴隶头子,吓得半死,在地上拼了命的磕头,额头都磕破了。
对于奴隶主来说。死不是最可怕的,变成奴隶才是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情。
看着这三个人咿咿呀呀的说着听不懂的鸟语,刘彻摆摆手,阻止了身边侍中的翻译。
刘彻可不打算听这些家伙的借口。
他又不缺卖命的狗腿子!
半年时间一到。不懂汉话,没有汉名的人,刘彻就只能默认这些人抗拒民族融合,统统送去蜀郡挖矿,就是他们的下场!
更何况,可能对这些家伙来说。保持距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更能让他们敬畏。
刘彻向前踱了两步,看着人墙外的那些异族奴隶和骑兵,刘彻的眼睛,从那些骑兵跨下的战马扫过。
随即,他失望的摇了摇头。
这些人骑着的马都是很普通的战马,跟汉室大多数的马匹没有太多不同。甚至,多数根本算不上战马,只能算是普通的驽马,勉强能骑人,想要奔袭运动,那就是做梦了!
想了想,刘彻也觉得这样才合理。
匈奴又不蠢,肯定不会给刘彻送来三千匹优秀的战马来帮助汉室骑兵的发展。
倒是放牧在山林间的牛羊引起了刘彻的兴趣。
匈奴人当然没那么好心,给刘彻送来膘肥体壮的牲畜。
这些牛羊多数都是些卖相不那么好的牲畜。
然而……
刘彻看着牲畜,嘴角微微一笑,有了这批牲畜,将来的农业畜力化就多了些把握了。
这么想着,刘彻就回头对夏胭脂问道:“爱妃,你说,朕若是向军臣提出购买牲畜和奴隶,军臣会怎么回答?”
这是刘彻忽然想到的一个事情。
现在的汉室,需要大量的耕牛耕马以及廉价的一次性劳动力。
假如匈奴人愿意出售这些,那刘彻就赚大了!
要知道,后世的米帝,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啊!
假如说米帝的农业,是用黑奴的血肉铸就的,那么,米帝的铁路,就是用华工的尸骨堆砌起来的,而米帝的强大,则是以印第安人的头皮装饰起来的。
只是,在这个方面,刘彻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果不其然,只见夏胭脂微微恭身,以不太熟练的汉室宫廷礼仪行礼,然后,身旁的侍中就为刘彻翻译了起来:“陛下,夫人说,奴隶是匈奴的命根子,绝对不会向我汉家出售的!”
“至于牲畜,是部落的口粮,错非有多余的,匈奴也不会买卖!”
刘彻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头多少有些失落。
不过这很正常。
奴隶对匈奴人来说,跟汉人对待黄金的态度一样。
但凡只要日子还过的下去,没有人会愿意出卖奴隶(黄金)。
但,刘彻的话经过侍中的翻译,那侍中虽然声音压低了一些,但还是被人听到了。
“%#&*#……”那三人中的一人忽然就一边磕头,一边情绪激动的说了起来。
刘彻觉得有些奇怪,这人脑残了,还是怎么了?
难道他不知道,随便插话,是要死人的吗?
尤其他插话的对象是汉室的天子,四海的共主!
但刘彻决定,听听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再决定他的命运。
刘彻于是看向身旁的侍中,问道:“他刚刚在说什么?”
那侍中和夏胭脂的神色都有些古怪,过了一会,那侍中才道:“回禀陛下,这奴婢说可以为陛下弄到奴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四节 冬小麦(1)
事实上,有关冬小麦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早在去年,刘彻让人编纂《新农书》时,就已经让人做好了这方面的技术准备。
但,当时时机还不成熟。
冬小麦能成为主食,那是因为后世磨坊技术的发展,使得百姓可以借助畜力或者水力,将小麦磨成粉,然后制成面条、包子、馍馍等食品。
但,当时,水力磨坊连个影子都没有。
强行推广冬小麦,唯一的结果,就是——老百姓们怨声载道。
汉室关中的农民,尤其是底层的自耕农,可是非常彪悍的!
惹毛了他们,皇帝也照骂不误!
譬如,历史上小猪就曾经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发作不得!
但现在水车出现,并且得到了刘彻的大力推广。
目前刘彻流经上林苑的多条河道旁边,像立桩子一样,大规模的铺建水车,用于提取河水,灌溉上林苑中的土地。
到现在为止,少府已经在上林苑中铺设了三百多台大小水车,灌溉接近一万顷的土地。
被水车灌溉的农田和没有水车灌溉的农田,那粮食产量,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尤其是对于许多土地肥力已经耗尽,土地开始盐碱化的农田来说,水车的灌溉+人畜肥料以及挖河泥等措施的推行,一下子就将这些本来已经沦为下田的土地,重新变成了上田,看着田里茁壮成长的粟苗,租种上林苑土地的农民,嘴巴都笑的合不拢了。
对刘彻来说,水车既然已经铺设好了,那么,只拿来提水,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一些临近皇庄的水车旁边。刘彻让人做了几个简单的水力磨坊,借助水力,将小麦磨成粉。
这个技术,并非是什么高科技。
墨家的科学家们。只用三天就搞定了。
现在,在少府的库房中,已经堆积了数百斤刚刚磨出来的面粉。
少府的厨令衙门中的数百位厨师,正奉着刘彻的命令,日以继夜的研究。怎么把面粉变成面条、包子、馍馍甚至饺子。
这些暂时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
但一点都不妨碍,刘彻准备推行冬小麦种植的决心。
毕竟,比起粟米来,麦子是前途更光明的作物。
粟米的产量,在农业社会时代的极限,已经快要到达。
而小麦则潜力无限!
同样一亩土地,即使是在如今,小麦的产量也比粟米高!
更何况,麦子比粟米,对水的需求要低。
当然相对的。小麦需要更加科学的种植规划以及照料。
想跟种粟米一样,一个家庭五口人就能照料百亩土地,几乎不太可能。
这也是西汉以后,中国再也没有谁提什么‘一夫五口治百田’模式的原因。
只是,相对于目前来说,想要推广冬小麦,对于刘彻以及汉室政权,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摆在刘彻面前的难题就是:老百姓拒绝接受小麦成为主食。
在这个时代的关中,粮食是分等级的。
第一等的是高粱米,只有贵族以及官员才能常常吃到。寻常百姓,只能在过节时吃上一点。
第二等就是粟米,是百姓的主食。
第三等的是小麦,愿意吃小麦饭的人。在关中只有最穷的农民。
其他人,但凡日子能过的下去,是不愿意吃小麦饭的。
第三等的,则是大豆。
大豆在这个时代,一般是作为饲料使用的……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基本上没有百姓会愿意大规模种植小麦。
现在关中种植小麦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那些下田以及盐碱地。
大抵属于类似废物利用的一种心态。
回宫以后,刘彻就召开了一次推广冬小麦种植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基本都是内朝的官员以及刘彻的心腹。
这个会议,基本上也是一个任务分配的会议。
因为刘彻心里面以及制定好了怎么推广冬小麦种植面积的计划。
因此,在会议一开始,刘彻就开明宗义的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虽然有些偏颇,但朕以为,颇有可取之处!”
“推广冬小麦种植,就要用此话来推行!”
一开始,刘彻就以强硬的姿态,为冬小麦的推广定下基调。
因为他深知,别说是老百姓了,就是下面的臣子,恐怕也不会理解他执意推广冬小麦的态度。
因为,现在的汉室,不是那个被小猪搞的天下疲惫,民生艰难的汉室。
现在的汉室,阶级矛盾还很缓和,土地问题还不突出。
假如说天下歌舞升平,人人安居乐业,是在吹牛逼,但,民众生活大体还能过下去,破产的农民也没有占据社会主流,这却是事实。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皇帝忽然要推广向来被视为杂粮,只是一般民众在青黄不接的时节用来填肚子的小麦,臣子们都会感到匪夷所思,甚至觉得异想天开。
但刘彻此话,却一棍子将臣子们劝谏的话都给堵在喉咙里了。
他用这个态度向大臣们说明:冬小麦,朕意已决。
而与会的大臣,基本不是内朝的侍中、尚书、郎中,就是刘彻的心腹亲信,如义纵、颜异等人。
大家的节操,在这半年的官场磨砺下来,已经少了很多了。
自然不会跟个愣头青一样出头。
即使反对的人,也觉得应该先听听天子的思路再说。
刘彻却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直接道:“朕决定了,今年开始,粮食保护价,将纳入小麦,每石小麦价格将与粟米看齐!”
顿了顿,刘彻补充了一句:“少府有司,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收购小麦,更不可有压价、抽成等行为,朕将命兰台御史监督!”
在这个时候,刘彻就不得不感激他的祖父和父亲,给他留下了殷实的家底。
少府府库中积蓄的上百亿的钱财,足够刘彻继续这样大手大脚的挥霍好几年了。
而新的五铢钱的全面流通,加之吴王刘濞的败亡,也使得刘彻掌握了金融的大权。
所以,刘彻完全不需要担心,钱不够了这种问题。
他的个人小金库中,每年还会源源不断的有着巨额的资金进入。
只要他不学小猪,乱造宫殿,全国巡视,散财,求仙问道,这些钱,他估计起码能支撑到他完成整个社会和军事改革。
比起被钱逼死的崇祯,刘彻无疑要幸运得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五节 冬小麦(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