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教父-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廖沙刚想接着说下去,但是却被下面的掌声打断了,掌声持续了足有一分多钟。谢廖沙面带微笑的等待着掌声结束之后,继续说道。
“此时此刻,在欧亚天然气管道的工地上,一百万苏联工人正在辛勤的工作着,我不知道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问题有多少是它们所关心的。如果我们所谈论的事情,离他们的生活过于遥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资格代表他们。我希望大家把精力放在人民正关心的问题上,至于其他的问题,我想我们再晚几年讨论甚至不讨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谢廖沙所完了自己想说的话,径自走下了讲台,他甚至没有对后面的掌声做出任何的回应。直到最后选举新一届政治局委员的时候,谢廖沙忽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外经贸系统的乌里杨诺夫同志当选苏共中央书记处第二书记,请乌里杨诺夫同志到主席台就座……”
这一瞬间,谢廖沙忽然觉得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五十七章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谢廖沙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居然可以进入政治局,成为党的领导者。但是现在这个时刻,担任政治局委员真的可以挽救苏联吗?看看这一届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名单上,所有加盟共和国党委的一二把手全都进入了政治局,光是总人数就已经成为了苏共的历史之最了,这样的政治局虽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是人数的增多也会造成效率的降低。
除此之外,这一次二十八大在讨论党、苏维埃和社会政治组织这一问题的时候,已经确立了最高苏维埃才是苏联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就是说今天的这次选举仅仅意味着大家在党内的地位,而在政府的地位则会在不久之后,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到时候,苏共的候选人将和那些无党派人士,以及在这次党内选举中计划落空的民主纲领派同台竞技,而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结果出来之前,苏共的统治危机并没有被解除。
虽然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但是以谢廖沙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跻身苏共的最高领导层,这已经创造历史了。当谢廖沙离开自己在台下的座位,昂首阔步向主席台走去的时候。全场的掌声让谢廖沙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主席台背景上巨幅的列宁画像让谢廖沙心潮澎湃。
“恭喜你乌里扬诺夫同志!”当谢廖沙来到主席台之后,有人走到了他的面前友好的伸出了手向他表示祝贺,谢廖沙习惯性的同对方握手,抬头一看,居然是利加乔夫。
“谢谢您,利加乔夫书记!”谢廖沙赶紧回答道。
“我已经不是书记处书记了!对了我刚才投了你的票!”利加乔夫面带微笑神情和蔼的向谢廖沙说道。就在刚才的选举中,利加乔夫落选了,而他所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派基本上也大多失去了领导职位。党内最忠诚于列宁与斯大林主义的派别丧失了对党的领导。而获胜者则是雅科夫列夫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以及谢廖沙为代表的中间路线。耶利钦和索布恰克成为了政治局候补委员,而纳斯佳,高曼,普加乔夫等列宁格勒干部全都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不管谢廖沙愿意还是不愿意,苏共的党员代表们让列宁格勒干部彻底成为了党内的一个重要派别。
“我没投您的票!”谢廖沙认真地回应道。
“没关系,请珍惜这个国家!”利加乔夫说完这句话,就松开了手,然后落寞的离开了主席台。谢廖沙望着利加乔夫的背影,感触良多。
当苏共二十八大会议闭幕之后,谢廖沙和耶利钦等人连夜赶回了列宁格勒市,为即将到来的今年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为什么一年之内会召开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呢?这还得从立陶宛宣布独立开始说起。就在波罗的海之路活动举行之后不久,苏联举行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并非全部来自苏联共产党,而是按照比例从社会各阶层推选出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问题是决定是否赞成苏联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保留在一起,投票的结果显示,七成的代表们都认为苏联应该作为一个完成的国家继续存在。从那是开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就成为了一个可以被各方接受的协商渠道保留了下来。
就在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之后没几个月,为了探讨苏联是否继续保留一党制的问题,就召开了第二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苏共被迫放弃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且还规定了国家即政府的首脑要通过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进行选举,这就为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定下了时间。而这一次的苏共二十八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而召开的,所以才有了修改党章,以及重新选举党内领导人的步骤。原本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计划在明年召开的,但是国内政治活动不断,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已经丧失殆尽了,所以情势逼迫的戈尔巴乔夫只能提前召开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了。
谢廖沙本来对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是没有那么热心的,他只希望保住自己外经贸部的位子和在列宁格勒地区的政治影响力。而原本定下的计划是耶利钦和索布恰克将会参选列宁格勒市的市长和最高苏维埃主席。但是现在苏共二十八大的结果让谢廖沙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实力,他觉得如果有自己的支持,耶利钦和索布恰克干嘛不到更大的平台上去一展身手呢?耶利钦可以去竞选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而索布恰克则可以参选列宁格勒市长的位子。只要拿下了这两个关键的职位,整个俄罗斯共和国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鲍里斯大哥,你觉得如果我们去参加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胜算大不大?”谢廖沙和耶利钦同坐一车,在回程的路上谢廖沙突然的问道。
“怎么,你想离开外经贸部系统了吗?”耶利钦感到谢廖沙的问题有些突然,他从没有听说谢廖沙有参加选举的打算,事实上谢廖沙根本不用参加选举,因为无论谁参加苏联总统的选举并且获胜,谢廖沙都是外经贸部最佳的人选,因为内阁是由总统直接任命的。谢廖沙根本不用自己出来选。而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选举,不确定性其实更大。
“我说的是你,如果你去参加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选举,胜算有多大?”谢廖沙认真的问道。
“三成吧,我恐怕戈尔巴乔夫不会提名我参加俄罗斯共和国的选举的,如果是你要参选,我想成功率差不多能有六成!”耶利钦同样认真的回答道。
“鲍里斯大哥,你只管去参选吧,戈尔巴乔夫的问题我来搞定!”谢廖沙回答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东欧中央银行
颜色革命之后的匈牙利和波兰,虽然摆脱了苏联在政治上的指导,同时也丧失了苏联对两国的经济援助,而美国人并不比苏联大方到那里去。面对巨额的外债,崩溃的国内市场,两国都迫切需要新的拯救者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引导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为第一个接受哥伦比亚银行接管的国家,波兰的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成效,可是匈牙利,因为本身就不具备发达的工业,所以情况要比波兰糟糕的多。除此之外捷克斯洛伐克虽然工业发达,但是因为地处内陆,缺乏产品的销售国,在颜色革命之后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斯洛伐克地区,情况甚至比匈牙利还要糟糕。
在这种情况之下,抱团取暖不失为一条明智的道路。所以自从和匈牙利签署了托管中央一行的协议之后,米哈伊尔就一直在游说两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匈牙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本身工业并不发达,除了农产品,葡萄酒,铝矾土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特色的经济亮点了,再加上匈牙利是个内陆国家,更是让匈牙利的出口变得更加的困难了。而另一方面,虽然波兰的工业也不是很发达,可是毕竟要比匈牙利完善得多,除此之外,波兰在波罗的海还有一个著名的港口——格但斯克港,这就让波兰对外出口产品要比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方便得多。
在这种现实环境之下,米哈伊尔开始按照谢廖沙的指示,向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国家兜售统一市场的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在美苏都放弃了这三个国家的情况下,让三个国家的市场连接成一个整体,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抵御债务和经济下行风险。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三国在世界贸易当中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三个国家形成的市场将会更加稳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给自足的效果。
于是在米哈伊尔的反复游说之下,匈牙利和波兰政府终于同意坐在一起,就统一市场的问题进行会晤,而捷克以及斯洛伐克各自派出自己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参与到统一市场的计划当中。
谈判的地点被安排在了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为了避免在达成协议之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参与谈判的四方都没有向外界透露任何的消息。莱赫·瓦文萨以其他名义出访到匈牙利,和匈牙利新当选的总统根茨·阿尔巴德等人举行会晤。
无论是匈牙利,还是波兰,又或者是捷克斯洛伐克,早在米哈伊尔的计划刚刚提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认识到了统一的市场将会给各国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不过在某些问题上,各国还是有着一定的分歧。因为按照哥伦比比亚银行的主张,统一的市场一个大前提就是大家要把关税降到零的水平,而且还要使用统一的货币。这样的计划在历史上并没有任何的先例,虽然匈牙利和波兰的中央银行已经到了哥伦比亚银行的手中,发钞权早就被哥伦比亚银行所控制,但是要让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适应同一种货币,这简直是太疯狂了。
“尊敬的阿尔巴德总统,瓦文萨总理,以及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们,说到统一货币,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让我们三个国家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gdp来估算,基本上和奥地利差不多了,我想不用我再哆嗦什么,大家也知道如果这个计划顺利的实施,我们的gdp绝对不只是三国现有gdp的总和这种程度。我们今天在这里做出的决定将会惠及三国六千万人口……”米哈伊尔麦坏期待的劝说道。
阿尔巴德和瓦文萨听到了米哈伊尔的这番话,不由得频频点头,两国的经济互补性非产的强,一旦统一了货币,匈牙利就不用花费大量珍贵的外汇去进口一些波兰就能够生产的汽车和机电产品了,而波兰也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货币购买匈牙利生产的农产品。但是夹在两国之间的捷克斯洛伐克还没有点头,因此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意见对于统一市场计划至关重要。
米哈伊尔看到捷克斯洛伐克方面始终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所以主动开口说道:“我知道我们当中,论工业发展水平,捷克斯洛伐克确实有独到之处。但是在斯洛伐克地区,有着和匈牙利差不多的市场环境。而在发达的捷克地区,虽然斯柯达工厂非常的优秀,可是我们都知道,两德的统一将会不可避免,而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绝对会把我们这些国家当作产品倾销地,到时候,我不认为捷克的工业可以承受来自德国的冲击。捷克斯洛伐克需要像波兰和匈牙利这样的市场,一旦我们是用一种货币,那么无论再怎么竞争,德国产品在关税和汇率的影响下绝对不可能是捷克的对手……”
三国代表在布达佩斯会谈期间,经过几番的交锋之后,最后终于一致通过了哥伦比亚银行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波兰和匈牙利的中央银行将会合二为一,成为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由哥伦比亚银行负责管理,而捷克斯洛伐克地区会随后加入统一市场计划,协议签署之后,三国之间的关税自动降为零。而三国的货币发放将由新成立的这家中央银行负责。
米哈伊尔乐观的表示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东欧国家加入我们的统一市场计划,所以建议这家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就叫做东欧中央银行,至于新发行的统一货币,就叫做东欧元。东欧元的反面采用统一的票面样式,而正面则由各国自行负责设计。
就在东欧统一市场的协议签署之后的第二天,三国政府同时向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无论是西欧,还是北美,又或者东亚的发达国家都没有想到,在没落的东欧,居然会形成了一个前所未见的统一市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五十九章 《布达佩斯协议》
三个主权国家在一夜之间忽然宣布使用同种货币,互免关税,甚至连人员和货物都可以自由的出入边境而不会受到边检人员的检查。这种存在于人类理想当中的情景居然第一次出现在了人类的社会之中,这又怎么能不吸引眼球呢?
对于缔约的三国来说,接受哥伦比亚银行的计划实属无奈,无论是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还是匈牙利,巨额的外债和gdp的比例已经到了让政府无力回天的地步了。放眼全球,能够拯救他们的只有哥伦比亚银行。至于放手交出发钞权,更是三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因为如果没有哥伦比亚银行的信用担保,三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根本就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在东欧三个落后的小国发生的这一幕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东欧那些刚刚脱离苏联的控制就陷入了经济危机的国家,更是对东欧中央银行非常的关心。就在三国在布达佩斯签署了有关东欧统一市场的《布达佩斯协议》之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对《布达佩斯协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两国中央银行的代表主动到华沙同哥伦比亚银行进行接触,商讨加入《布达佩斯协议》的问题。
米哈伊尔深知在东欧地区陷入困境的时候,签署类似于《布达佩斯协议》这样的条约其实对各国来收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为了避免独门生意惹人眼红,也为了让哥伦比亚银行在东欧的生意能够经营的长久,所以在《布达佩斯协议》当中保留了一条特殊的条款,那就是等到各国政府完全偿还完自己的债务之后,可以从哥伦比亚银行赎回自己的货币发行权,关税权等正常的权益。这个条约是米哈伊尔主动提出来的。这也让缔约的三国代表对米哈伊尔和哥伦比亚银行更加信任。但是其实这个条款能够触发的机会简直是微乎其微。谢廖沙和米哈伊尔不过是在拿这个条款去封堵三国反对派的嘴罢了。只要看看美英这样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会明白,他们的债务只会越来越多,多到他们永远都还不起。
债务永远是国际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权的有力武器,美国的政治之所以能够被大财团操纵和控制,并非是因为大财团为竞选者提供了大笔的选举资金,而是因为竞选者在选举过程中对就业,社会保障,甚至经济作出的承诺,都需要财团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而政府花掉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中央银行发行的国债,如果大财团不为政府的国债进行信用担保,那么政府就不可能有钱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无论这个政府是军队政变建立起来的,还是民主选举而来的,又或者是某个独裁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