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略-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也……
主帅营房,议事。
俞大猷、戚继光、林宗武、石成、仲逸,及其他部分将领。
“此次抗倭大捷,本将明日就上奏章,向朝廷奏明战况实情,为诸位请功,为所有将士们请功”。
俞大猷笑道:“在朝廷旨意没有下来之前,诸位还得继续在福建留守啊”。
这是朝廷的规制,自然无人异议。
在坐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单独向朝廷上奏的权利,只是抗倭大捷为大家共同奋战的结果,还得一个所有人联名的奏章。
既然是联名上奏,署名之人自然都要说说自己的看法了。
参与此次抗倭的,除俞大猷本部外,还有从浙江来的戚家军,从京城来的英勇千户所、锦衣卫北镇抚司。
就个人而言,还有翰林院侍读、监军协理仲逸。
如今战事结束,仅是调动各路人马、赏罚军中将士两项,就颇为棘手,没有朝廷旨意,是断断不行的。
看来,没个十天半月的,旨意是下不来。
如此也好,来福建这段时日,只顾着与倭贼对决,也该轻松几日了。
长途跋涉的,来一趟不容易。
众人说笑之际,戚继光特意提到两个人的名字,一是张大奎,一个是陶朔,要单独为他们二人请功。
张大奎本就是俞大猷麾下的一名小旗,按照军功奖赏即可,一出苦肉计,为倭贼‘带路’,最终在乌龙岭上‘骂阵’,多次涉险,身负重伤,这份功劳,理应归他。
“至于这个小桃子,就是陶家庄的陶朔,他家并非军户,不过他这次功劳确实不小”。
戚继光满意的笑道:“当初,那条从凤凰山通往南山的密道,就是他发现的,引流周围水源到大水库、东桥安放炸药,这小子也出力不小”。
众人纷纷点头,陶朔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若非那条密道,戚家军很难轻而易举绕到倭贼主力身后,且还不被倭贼察觉。
当然,至于陶朔到底是怎么发现那条密道的,只能说他的运气好了极点。
“关于这个陶朔,我们就以协助战事有功,军民联合抗倭,向朝廷请功?如何?”。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俞大猷的赞同:“就这么办,这小子有胆识,人也机灵,是块好料,就是从了军,也能派上用场”。
众人一致好评,若是这番话让陶朔的老爹陶老头知道,该有多么的欣慰?
谁说只有读书中榜这一条路可走?换个思路,换一种活法,或许更出彩。
除俞大猷与戚继光各部外,剩下的,自然是英勇千户所和锦衣卫北镇抚司了。
林宗武与石成这两位千户,都是从京城而来,甚至于都是由皇帝直接指派,只需如实奏明他们在抗倭战事中的实情即可。
关于对他们的封赏,自然还是由皇帝亲自下旨了。
“来,大家再干了这一碗”。
俞大猷提议,众人一饮而尽。
“要我说,此次抗倭,年纪最小、功劳最大的,当属我们翰林院的侍读、监军协理——仲大人了”。
俞大猷与戚继光笑道:“我们的大军师啊”。
二位将军如此一说,身为仲逸师兄的林宗武、与仲逸有生死之交的石成,自然不会有半点异议。
石成更是打趣道:“翰林院仲侍读,诱敌深入、双重炮台、可攻可守;炸东桥、水库决堤;凤凰山、密道伏兵;乌龙岭、前后夹击”。
林宗武也补充了一句:“海岸边,倭船,炸一条、留一条,借尸还魂”。
仲逸急忙上前制止:“石千户、林千户,你们都赶上桥头说书的了”。
哈哈哈……
说归说,笑归笑,正事却不能含糊。
仲逸起身而立,毕恭毕敬举杯道:“二位将军所言,下官实不敢当,承蒙诸位不弃,采纳建议,初涉军务,难免有疏漏,下官绝不言功,只为抗倭出份力”。
末了,他特意说道:“向朝廷的奏章之中,下官自会禀明,只说与监军协理有关的差事”。
仲逸此言,绝非自谦:尽管之前多番部署,但最后倭贼登岸之时,突然分兵两处,小北口的井上三郎,若没有俞大猷的当机立断,后果不堪设想。
而戚继光在得知浙江有小股倭贼扰乱时,立刻提出佯装北上浙江助战,给戚家军一个出走大营的合适理由,在乌龙岭一战中,将士的骁勇才是制胜关键所在。
而对于此次部署,大胆采用仲逸的建议,是俞大猷与戚继光过人的胆识、胸怀,更是多次权衡的结果。
对二位德高望重的将军,作为晚辈的仲逸,是由衷钦佩的。
对师兄与石成的鼎力相助,就更不用说了。
这一杯,先干为敬。
与有肝胆者共事,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
出了营帐,林宗武与仲逸、石成道别,回了英勇千户所的驻地。
他的心里很清楚,至少在明面上,他们二人是绝不能以师兄弟相称的。
“仲兄弟,那个人……,抓到了”。
石成特意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自信满满的向仲逸说道:“我敢保证,关于兵书的流言,绝对是这三人干的好事”。
“三人?”。
仲逸脱口而出,却又不由得加了一句:“怎么才三人?三个人竟能将消息传得这么快?”。
石成微微摇摇头,有些醉意道:“那,我就不知道的了,反正我的任务是:查办通倭之人,剩下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他饶有兴致的说道:“要不,现在就去审审他们?那个老头,简直狂妄的不行,竟敢对锦衣卫不敬”。
仲逸摆摆手,一脸的疲惫状:“不急,我们还要等朝廷的旨意,有的是时间,先歇息吧”。
天空一轮明月升起,一如往日的皎洁……
第464章 难得半天闲
次日午后,驻军大营。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俞大猷与戚继光带着各自属下,正忙于海岸一带巡查与修筑新的炮台两项军务,留守在大营的将士则负责休整兵器、战甲、马匹、粮草等。
倭贼早已退去,但军中并无懈怠之情,时刻备战、立足于随时能战,才是良将所为。
英勇千户所驻地,林宗武准备练兵,一如京城那般,对他们而言,此次与倭贼交战,既是任务,也是机会。
“兄弟们,此次抗倭,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倭贼的作战手法只有一个字‘杀’,而我大明的将士,则要懂得文韬与武略共存、忠勇与智慧并举,既要‘能战’,更要‘巧战’,这才是英勇千户所”。
一块硕大的空地,林宗武稳稳立于中间的木台之上,一如当年在校场比武,每次练兵,如同实战。
末了,他特意提到:“此次抗倭,兄弟们皆与倭贼交过手,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日后再遇到倭贼,该怎么出手,想必就不要我再重复了吧?”。
一番训话之后,英勇千户所副千户谭辽上前一步:“弟兄们,朝廷让我们回京的旨意还没有下来,千户大人决定:从即日起,一如往常操练,任何人不得懈怠”。
“得令”。
众将士一阵高呼,片刻之后,空地地上,摆开阵势。
“杀……”。
武将备战自不用说,然而对于文官而言,大战之后,则消停了许多。
仲逸起的很晚,当然醒来的也晚了些,只是睁开双眼后,他一个人还懒懒的躺在铺上,看着营外的日头渐渐升高,就是不愿动弹。
抗倭大捷了,但眼下还有两件事亟待解决。
身为严士蕃的重要幕僚,罗龙文掌握严家的秘密太多,而此人被锦衣卫北镇抚司秘密抓捕之后,一直由石成监管,如不出意外,他必定会被带到京城。
这些日子以来,严士蕃没有派人来解救他,或是因路途遥远,罗龙文又是被锦衣卫的人抓捕,他严士蕃也不好轻易插手,弄不好很快就会引火上身。
当然,锦衣卫办差向来隐蔽,或许,罗龙文被秘密抓捕的消息还并未传开,外人无从知晓,但这期间并不排除严士蕃派人去找过他。
此刻,他们远在东南福建一带,严家势力再大,毕竟还是有个范围的。
一旦将罗龙文押到京城,无论严嵩还是严士蕃,必定会设法周旋,若是说将罗龙文从锦衣卫的诏狱的营救出去,那是断断不可能的。
不过严家势力盘根错节,要见到罗龙文,或是通过其他人向他递个话,还是可以做到。
如此一来,就不能排除一种可能:罗龙文将所有的事情全部担下来,无论与严家有关的,还是通倭的。
当然,前提是他能够担下来的,他无法担下的,则完全可以说一句:“此事,我不知道,该说的我都已经招供了”。
若果真如此,通过罗龙文来引出严士蕃的计划,便会落空。
严氏父子皆在京城,而京城上下对此事是何看法,就不得而知了。
比如裕王殿下、比如徐阶、高拱等,他们是否也有意借此次通倭之事来扳倒严氏,就不得而知。
仲逸仔细回想着,他在穿越的那段时间,所了解到东西:严士蕃是怎么死的,严嵩是怎么死的?
即便知道这个结果,仲逸还是想通过自己的方法将严士蕃除掉,至少,自己能在其中起到一个特殊的作用。
毕竟,追踪严氏多年,就这么将严士蕃送上断头台,岂不是太便宜了他?
……
院外,程默将一壶刚刚烧开的水,提了进来,但并没有立刻使出他的拿手好戏——泡茶。
不知什么时候起,他的仲大人有了一个新的习惯:早饭不品茶,也就是说,早晨刚起床不饮茶,晚饭后就寝前,也不饮茶。
同时,程默还发现,仲逸特别在意早饭的水准,在他看来:仲大人早餐吃的是最好的,午餐也算讲究,至于晚餐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简单了许多。
相比往常,他们一般都是在晚上叫些酒菜,尤其酒肉两样几乎必不可少,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少了很多。
起初,程默对此是不太理解的,在他看来,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吃早餐,其他人,就像他一样,早餐完全是多余的,即便偶尔外出,需要增补能量,也只是凑合而已。
“不管怎么说,仲大人肯定是对的”。
这一点,程默深信不疑,他心中默默的重复着:自从跟了仲大人,见识了很多之前从未见识过的大场面,听他的准没错。
回到房中后,程默见仲逸依旧躺在哪里,他熟练的将一杯清水递上:“仲大人,先喝杯水,看你连日劳累,也没有打搅,不过,今日这顿早餐,怕是要变成午餐了”。
仲逸再次望望外面的阳光,不由的摇摇头,微微笑道:“那就早饭、午饭一起用呗”。
用饭还是在大伙房,所有的人平等,只是战事之后,仲逸这位翰林院的侍读,连同其它文职,还是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房间。
当然,饭菜都是一样的,只是环境安静了些,这是俞大猷吩咐过的。
文人嘛,喜欢清静……
“默大哥,记得提醒,今日要向浙江的监军文大人去封书信”。
来到院中,仲逸抬头仰望,明亮的阳光照得有些刺眼。
不过,这种感觉很舒服。
何时回京,是由朝廷说了算,但何时回浙江,则还需听从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大人的。
毕竟,人家才是正经的监军,自己这个监军协理,岂有不听从差遣的道理?
自从离开京城,一路之上,德高望重的文大人,对自己这个小小的六品侍读还是挺不错的,是时候问候他老人家一声了。
“吆,是仲大人啊,快里边请,您今儿个来的可够晚的”。
伙房的大师傅见到仲逸,急忙迎了上来,这些日子下来,都是熟门熟路,自然是是熟人了。
当然,最为将士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个顺口溜:仲侍读,诱敌深入有妙计:双炮台、攻守自如;炸东桥、水库决堤;凤凰山、密道伏兵;乌龙岭、前后夹击;海岸边、炸倭船、借尸还魂。
名声这种东西啊,一言难尽……
“来半碗菜粥、一个馒头”。
仲逸端起碗筷,笑着对伙房大师傅说了一句:“可不敢这么说,都是将士们的功劳的”。
如此一说,其他几位师傅立刻围了上来:“仲大人,你快讲讲,当时,倭贼是何反应……”。
微微摇摇头,仲逸将饭菜端在手里,向众人说道:“战事开始后,大部分时间,我都留守大营,阵前的情景,你们还是问他吧”。
啊?程默微微一愣,立刻露出两排牙齿:“对对对,大家听我说,那晚,我们就在东桥,只见那倭贼黑压压一片……只听‘轰隆’一声,炸的那叫一个四分五裂……”。
将饭菜放在桌上,不知为何,仲逸却没了胃口。
此刻,师姐还在英勇千户所,陪他吃饭是不可能了,而洛儿、袁若筠远在京城,还有穆一虹,她们的诚信堂,生意如何?
初次远行多日,又逢阵前杀敌,竟有些想家了……
“仲大人,原来你在这里啊”。
一阵短促的声音打断了片刻的沉思,仲逸循声望去,却是英勇千户的王小旗。
此人是师兄林宗武的心腹,他见到仲逸后只是附耳说了一句:“我们千户大人请你过去,说是关于散布兵书流言的事儿”。
仲逸微微点点头,再看看桌上的饭菜,怕是要‘浪费’了。
“这些都归你了,我一口未动”。
仲逸将饭菜递到程默手中:慢慢吃吧,我去去就来”。
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
第465章 接过这盘菜
话说仲逸从英勇千户所驻地离开后,径直去找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而林宗武与仲姝已备好战马,嘱咐属下一番后,便匆匆出了大营。(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军营中,一处十分隐蔽的院落,门口由锦衣卫校尉把守,在押的皆是涉嫌通倭之人,如不出意外,这些人大多将被带往京城。
被关押的人当中,有罗龙文,有当地衙门的官吏,也有那日在大街之上对锦衣卫大言不惭的老者,连同那两名年轻男子。
不用说,这些人还是有些区别的:老者连同那两名男子,正是散布关于凌云子兵书谣言之人。至于他们通过军中何人将此事继续扩大,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锦衣卫以往的做法,这批在押之人,还得继续审。只要用刑到位,几乎没有不招的。
锦衣卫,无论在京城,还是远在各处地方衙门,只要他们出马,总归会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东南的福建也不例外。
院落外,石成正来回踱步,心事重重的样子,一旁的守卫个个表情肃穆、沉默不语,看样子,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若换到平日里,石成偶尔也会与他们玩笑几句。
“仲老弟,这边,快……”。
见到仲逸朝这边走来,石成便快步上前,二人来到一处更为僻静之处。
“仲老弟,朝廷来了旨意,我们明日就要回京,可旨意里并未提到抓捕起来的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锦衣卫终究是锦衣卫,其他人的旨意还未到,他们便要回京了。
不难看出,石成是向仲逸讨教应对之策的:“两件事,这些人是否全部带回京?还有,那散布兵书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