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略-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一旁的刑部王侍郎却微微笑道:“好了,我们就这样站着说话?还是先到你们知府衙门吧”。

    “下官失误,下官失误,二位大人这边请”。

    康祺急忙命人开道,自己则毕恭毕敬的跟在后面,心中却再次犯了嘀咕:这到底唱的是那出?

    莫非?是因大煤矿?在他治下,除了这件事儿,还真没有什么可怕的。

    想到这里,康祺却渐渐‘胆大’起来:若真因此事而来,我惧你作甚?即便刑部与都察院的,又如何?你们还未开始调查,恐怕京城就有人要跳出来了。

    我一个小小的四品知府,犯得着吗?大煤矿之事,不要挑我这个软柿子捏,身后个个都是‘硬头货’,就怕你拿不下。

    …………

    由于之前并未接到任何通知,知府衙门显得有些匆忙,好在前些日子为迎接翰林院侍读仲逸,府里上上下下已收拾过一遍,现在倒省不少事儿。

    早饭过后,仲逸与李序南再次外出,今日去的是南边一个叫清涧的县城。对二位钦差的到来,他们‘全然不知’。

    王侍郎与张御史突然来访,并无明确差事,而翰林院侍读仲逸来这里了解民情,却有朝廷的旨意,让李序南这个五品同知作陪,完全在情理之中。

    故此,康祺并未差人告知李序南,他的差事才是正经差事。

    毫无意外,程默、罗英,还有阿虎四兄弟,全部随行。

    因昨日马儿受惊的缘故,眼下正是春耕犁地之时,地下不少东西被翻腾出来,阿虎担心马儿误食来历不明之物,于是建议一路骑行,到地方后再关入马厩。

    这个提议,自然得到仲逸与李序南的准许,此去清涧县有三百余里,算上赶路时间,沿路走走停停,估计也得近十日的时间才能返回,路途较远,自是以骑行为主。

    清涧县衙的情景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榆林府怕是要热闹几天。这个场面,也只能由知府康祺、通判曹宁等人应付了。

    …………

    “二位大人,下官治下所有官吏,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啊”。

    回到知府衙门,行过大礼之后,退去闲杂人等,张御史却直言百姓伸冤之事:增加税赋名目、加重征税比例。

    康祺一听此言,简直脑袋炸锅:闹了半天二位钦差不是冲着大煤矿,更不是随意来此游山玩水,竟是为税赋之事而来。

    这一点,是他始料未及的。

    “康知府,照你这么说,是本官冤枉你了?”。

    刑部王侍郎笑道:“来的路上,我们已向部分签名的百姓核实,他们现在就在随行的马车上,随时可以作证”。

    这个?这……,怎么会这样……

    康祺一阵哆嗦,几次欲言又止,一旁的通判曹正也早已没了主意,连个欲言又止的举动都没有,干脆一言不发。

    “怎么样?康知府,还有什么要说的?若你觉得人证不够,我们随时可差人去其他县核实”。

    张御史不紧不慢道:“身为朝廷命官,若抱有侥幸心里,最后一番周折,罪证摆到面前,怕是躲不过要严惩了”。

    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若能主动交代,大家都省事、省心。

    能做到四品知府,自有过人之处,事已至此,康祺也开始暗暗思量:一个刑部侍郎,一个左副都御史,若没有真凭实据,他们断断不会随意行事。

    但此事事关地方府县,二位钦差只是恰巧遇到而已,若真要一查到底,还需朝廷另下旨意,重新派人前来。

    而他们此时突然来府城,也只是初步调查,核实无误后,再回去向朝廷禀报。

    换句话说,只要这两位钦差不说此事,去京城不做任何禀报,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可化解在这知府衙门里。

    天高皇帝远,只要他们不说,皇帝是不会知道的,朝廷自然也不会多此一举。

    先搞定眼前再说吧。

    “此事来的太突然,下官虽为知府,但底下那些知县到底做了什么,也无法一一掌握”。

    康祺话锋一转:“二位大人既已来到鄙府,何不多住几日?一路劳顿,下官总归是要尽些地主之谊的”。

    这时,一旁的曹通判立刻上前道:“府里已备好饭菜,请二位大人尝尝地方特色,还有当地酒家自酿的酒,甘甜、柔顺,不上头”。

    二人一唱一和,想必这位知府与通判,用同样的方法接待不少类似的客人。

    “康知府,曹通判,咱明人不说暗话,你们不要寄希望于大鱼大肉、美酒陈酿,或者书本里夹银票,特产埋些金银玉器之类”。

    看来,这位左副都御史不吃这一套,未等对方开口,自己竟一口气说完了。

    刑部王侍郎接过话茬儿,继续道:“是啊,三法司的人,平日里办案,这些门门道道倒见过不少,张大人既都说明了,本官就不需再重复了吧?”。

    康祺脸上一阵青来一阵白,他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无奈位卑言轻,身为一方知府,又不能不接待上差。

    “二位大人金玉良言,下官铭记在心,上任地方以来,只求一心办差,绝无大鱼大肉之事,更无金银玉器一说”。

    事已至此,康祺也不再回避,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榆林府之事,说到底,还是大煤矿最为要紧,即便税赋,最终也会查到大煤矿上来。

    牵扯到大煤矿,必然会牵扯到他身后之人。而身后之人,即便是刑部侍郎、左副都御史,恐怕也奈何不了。

    要死大家一起死,反正不止我一个。况且一旦事情闹大了,最终先死的,还不一定是谁呢。

    “好,康知府既然这样说,那我们也就公事公办”。

    台上的二位钦差对视一眼,而后张御史起身而立道:“马上通知下去,让各县衙的知县,全部来知府衙门,当面对质,如此我们也好向朝廷交差”。

    “下官马上差人去办”。

    康祺反倒少了一些慌乱:他属下的这些知县中,有人在京城人脉不错,六部甚至内阁,都能说的上话。

    若要把这些知县全办了,这些人岂会坐以待毙?

    呵呵,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第352章 都不容易

    连日以来,西北偏远之地的榆林府境内热闹非凡,各县知县纷纷从县衙赶往知府衙门,城中迎来送往频繁起来,相比往日,倒更像是忙着赶集会。(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由于每个县衙距离知府衙门的距离远近不一,赶到府城的时间自然不一样。除了城内,城外官道、山道上也比往常多了许多行人。

    果真是钦差大臣,说句话的力度够大,没有一个人敢懈怠。

    知府康祺想的没错,这些知县中,确实有人在京城人脉深厚,户部、礼部、吏部,甚至内阁中都有关系。

    这种背景之下,来做七品知县,也无非是来镀金,用不了几年,还会被调往京城。这样的人,岂会被随意查出?

    而在知府康淇看来,这些与他无关,只是现在两位钦差揪住这些不放,为了更多的人站在他这条战线上。

    这个道理很简单:反对钦差的人多了,自然帮他的人就多了,连同这些知县在京城的关系,即便是钦差,恐怕也不好对付。

    这日午后,所有知县终于齐聚一堂,在知府衙门难得聚起这么多人,不过他们心事重重,个个心里憋着劲。

    “诸位,我们榆林府当地百姓拦截了两位钦差大人的轿子,说是我们境内有增加赋税明目,加重征税比例”。

    知府康褀一手挑两头,一脸严肃加委屈的样子:“钦差王大人、张大人十分重视此事,专程叫大家来,各个县说各个县的情况,当面说清楚”。

    此言一出,底下立刻炸开了锅。

    “这是谁造的谣?为钦差大人添乱不说,还败坏了我们这些父母官的名声,真是人心险恶”。

    “钦差大人,只要你们发句话,我立刻拿人,就不信治不了这帮刁民”。

    知县们简直成了一帮怨妇:“钦差大人,你们不知道我们地方的苦,活多,还出力不讨好,做出成绩没人看,但凡有点失误,大家都盯着看”。

    “肃静,肃静”。

    康淇上前制止道:“两位钦差是路过我们府,临时有人喊冤,奔着解决问题而来,你们在这里个个叫屈,成何体统?”。

    一句成何体统,倒是起了不少作用,底下立刻安静许多。

    毕竟是钦差,能忍住这样的场面,没点城府,还真不行。

    不过,这样的忍耐,还是有限度的。

    咳咳,这时刑部王侍郎突然站起来,厉声喝道:“当官还当的委屈了?有委屈找吏部去啊,辞官啊,如果没有人要辞,再说”。

    “有没有?还有谁?要发牢骚的,站到这边来”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继续道:“堂堂朝廷命官成何体统”。

    此言一出,堂下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最后目光还是都聚集到了知府康祺身上!上承钦差下达各知县,这个话还是由他来说这个局还是由他来解

    “事已至此,我等悉听二位钦差大臣吩咐但又不从者或报有侥幸心理阳奉阴违者别怪本府翻脸不认账!”。

    其实,康淇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但场面上的事儿,该做还是要做的。

    “一切听从钦差大人差遣,绝无二心”。

    众知县齐声拜道,态度恭敬的不行。

    “既然百姓们有话要说,自然是要查的,既然诸位都洁身自好,并无半点问题,又有何惧?”。

    刑部王侍郎吩咐道:“从明日起,我们一起到下边的县看看,若果真没有问题,皆大欢喜”。

    “嗯……”,底下一阵唏嘘,没有应答,方才还信心满满,现在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这时,都察院张御史补充道:“当然,若是查出罪证来,别怪王法无情”。

    这个?那……

    康淇面露难色,也只得硬着头皮上:“启禀二位大人,府下县颇多,距离太远,若是一一查看,难免耗时,能否……”。

    又是这招,无非是选出其中一两个县作为典范,查出来便罢,查不出来,也就那么回事了。

    “好,那就挑选其中两个县,先去看看”。

    都察院张御史竟然爽快的答应了:“至于是那两个县,就由你们知府衙门定夺,明日清晨出发”。

    两个县?还要我亲自定夺?

    康淇心中不由暗喜:看来此事或许还有转机。

    …………

    正在忙于另外一件差事的仲逸与李序南,已抵达清涧县衙,知县去了知府衙门,县衙里暂时就由县丞负责,主簿、典史等就是一起拿事的人。

    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与知府衙门的阵势差远了,不过在这个小小县城,已经算很不错了。

    对仲逸来说,这次的差事还是:到处走走、看看,只是了解民意,并无其他具体差事,相比二位钦差的剑拔弩张紧张气氛,他已经是很柔和的了。

    对于榆林府衙发生的事儿,他自然是知道的,李序南更是清楚,来这里做五品同知有些日子了,这一点,自然不难做到。

    对于他们二人来说,费尽心思将二位钦差大人请到,为的就是借助他们的声势,将这件事情推到一个无法收拾的地步。

    到时,自然会有人站出来说话,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管。

    “仲大哥,我们什么时候动手?都快憋死了”。

    县衙客堂里,罗英早就按奈不住了,来的路上,仲逸已向他们说了此次计划的全部内容。

    相比罗英,程默还是不太熟悉,毕竟从蠡县到京城,罗英都是一直跟着仲逸与李序南,也算是元老级的心腹,而程默则是在翰林院之后的交情。

    “现在门口还有阿虎四兄弟,我们若轻举妄动,他们必定会将这一切告知康知府,到时马儿受惊、拦截钦差大人的轿子,就都会怀疑到我们头上”。

    李序南下意识望望窗外,压低声音道:“得要想个法子,把他们四人支开”。

    “要不,我干脆给他们酒里放点迷药,直接放到,让他们睡个三天三夜,回头他们早就把事情办完了”。

    罗英迫不及待:“东西我随身就带着,一会就放进去”。

    仲逸与李序南面无表情,皆不言语,显然这个主意行不通。

    “这样似有不妥。我们八人一起喝酒,偏偏他们四个倒下,这不是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嘛”。

    程默似乎看出了端倪,一番思考,很有“智慧”的说道:“要不就委屈一下二位大人,还有罗英兄弟,你们也一起陪醉,我一个人去就行”。

    呵呵,李序南不由的笑了。

    “不行。不行,这样一来。好差事都落到你一个人头上了,那要我何用?”。

    罗英话锋一转,好像有了主意:“要不你陪二位大人,我一个人去,就给我一次机会吧,来一趟西北不容易,不然又要回京城的若一当铺了”。

    所谓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不过有的时候,这句话还真不准。

    “好了,就你们这样的主意,想想可以,真要去做,还是免了吧”。

    李序南微微摇摇头,向仲逸说道:“我们还是听听仲大人有何高见?”。

    仲逸沉思良久,众人的目光全聚在他这边,似乎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

    “我们照常在这里办差,明日开始,该去什么地方转转、看看,就去什么地方,一切照旧”。

    仲逸说道:“大家不必为此事担心,更不可让阿虎他们察觉出异常,我自有安排”。

    末了,他补充道:“放心,到时有你们办差的机会,谁也不会落下”。

    “好,有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罗英与程默击掌称赞,似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李序南欲言又止,他知道,仲逸绝不会随意说这么一句,但具体是如何运作,只能他们私下再议了。

 第353章 出手(上)

    夜幕下,清涧县衙。(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县丞、主簿等精心备好一桌酒席,盛情款待李序南与仲逸。

    对这些人而言,李序南是知府衙门同知,即便他们知县在,也要按照上差来接待。

    至于仲逸,就更不用说了:他虽为翰林院六品侍读,但知县才是七品,县衙岂能与翰林院相比?

    而他此次来县衙,又是奉了朝廷旨意,谁敢怠慢?

    莫说给你穿小鞋,到了京城之后,仲逸能为那个州县说句好话,那才是真正的实惠。

    “仲大人,李大人,邓知县去了知府衙门,临走之时,特意吩咐下官们:一定要招呼好二位大人,但凡有所差遣,必定全力以赴”。

    知县不在,县丞为大,他起身而立,举杯提议:“下官先干为敬,望二位大人在鄙县办差顺利”。

    此言一出,一旁的主簿、典史纷纷凑了过来,李序南与仲逸也只得举起酒杯,碰了过去。

    看这架势,没个两三坛的量,怕是结束不了。

    主屋一侧,罗英、程默也与阿虎四兄弟喝的正欢,桌上酒菜虽算不得精致,但喝酒助兴气氛十足、热闹异常。

    “咱们兄弟一起随护二位大人,也算有缘一场,只是不知我随仲大人回到京城后,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

    酒过五巡,程默已微微有些醉意:“故此,今晚大家务必要喝的尽兴,人各一坛,不许匀给别人半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