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略-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武这才反应过来:“以师弟的身手及轻功,完全可以来此,助他们一臂之力。这地方都是他选的,看来是他有意而不为”。

    “好啊,原来你们瞒着我一人?若我们不敌吴风等人,岂不是要酿成大祸?”。

    宗武再次指着伤口:“那可就不是挨一掌的事儿了”。

    “这个师弟也想到了”。

    宗武一脸诧异:难道还有人相助我们?

    “还记得我们刚来此山时吗?就是制服吴氏兄弟二人后,我下山去……”。

    仲姝故作神秘:‘我已告知蠡县知县,一旦我们有难,沈捕头等便会率几十名衙役前来相助,他们就在不远处看着’。

    “那他们为何还是没有来?难道,就不怕被吴风发现吗?”。

    “你不要忘了,这里是蠡县,沈尘他们最熟悉不过,吴风等人只是顺着路标找来,并未留意每个细节。山中有林,林中有洞,藏几个人,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为何按兵不动嘛”,仲姝笑道:“师弟说了,这毕竟是我们凌云山的私事,周百户等人身经百战,但县衙的差役则不同,抓个贼还可以,对付如此高手,无异于以石几卵”。

    末了,她补充道:“县衙的人只是一种震慑,他们毕竟是衙门里的,若是吴风将他们杀掉,那无论他武功多高,这辈子都休想安宁”。

    经这么一说,宗武终于放心了:怪不得师弟要选在蠡县下手。

    现在好了。

    至少,师父不会再说:不谋而动了。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我们这便启程:回凌云山”。

    宗武心里很清楚:要说自己的伤势痊愈,那是不现实的,但行程赶路还是绰绰有余。

    “不,我们不回凌云山,直接回京城”。

    仲姝今日来连连‘作怪’,宗武都被捉弄好几次了。

    “我的好师妹,能否将话一次说完?”。

    “遵命,千户大人”。

    “昨日我们才与吴风对决,若此时去凌云山,一路之上,不免还有眼线,对方不是个简单的对手”。

    仲姝加快语速道:“还有,这段日子以来,先是师弟入狱,他由一个钦差副使被打入刑部,此时闹得沸沸扬扬,后来又是吴风的不请而来”。

    宗武立刻插话道:“你的意思是说,师父已经到京城了?”。

    仲姝轻轻拍拍手,如释重负道:“我保证,话全说完了,不会再卖关子”。

    “不用说,又是师弟的主意”,宗武抢先说道。

    仲姝则不以为然:“师弟是说过,不过我也想到啦”。

    *******************

    京城,若一当铺。

    “是有人到喜来客栈,打听过吴安、吴卫两兄弟,来人是个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多岁的年纪,个子很高”。

    罗英向仲姝说道:“后来,那个人去城中一处私宅,之后有几个陌生面孔走了出来,其中有一人,看着上了些年纪,不过精神矍铄,步伐轻快,像是习武之人”。

    说着,他将那处私宅的方位告知仲姝。

    看来,吴风在京城还有耳目,那处私宅便是他们落脚之地。

    仲姝心中再明白不过:此刻,吴风绝不会回无名山,更不会去那处私宅,况且他们来京城的时间已错可几日,不可能遇到。

    至于那处私宅,只能改日再去拜会了。

    否则,会打草惊蛇。

    “仲姝姐,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罗英不解道:“此事,是不是与仲大哥入狱有关?”。

    从蠡县到京城,罗英一直跟随仲逸。眼下,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将仲逸从牢中救出,更为重要事的了。

    “先不说这个,你先忙吧,逸儿那边一旦有消息,我立刻来通知你”。

    临走之时,仲姝叮嘱道:‘此事,不要向任何人提起’。

    罗英连连点头,将仲姝送出当铺,老姜头与小地瓜也跟了上来,仲逸入狱之事,他们同样牵挂,只是帮不上什么帮,只能安慰仲姝几句。

    回到京城后,宗武并未去见林姚姚,他匆匆来到千户所,对吴安、吴卫二人所接触过的人逐一核查一遍,尤其他们二人说过的话。

    仲姝亦没有回仲府,而是直接去了若一当铺。

    他们二人约定,晚饭在林府吃,这也是为给林姚姚一个惊喜。

    ……

    林府,林姚姚。

    “姝儿,你怎么才来?看看,谁来了?”。

    原本打算给林姚姚一个惊喜,不成想,她却向仲姝卖起关子来。

    “师父?卫叔叔?”。

    尽管早有准备,但仲姝还是惊喜道:“你们果真来了,真是太好了”。

    “弟子拜见师父,见过卫叔叔……”。

 第309章 一个问题

    “师父,弟子一时疏忽,未对吴风所言详加甄别,险些酿成大祸”。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见到凌云子后,宗武拜道:“请师父处罚”。

    “此事虽因你而起,但吴风毕竟冲着为师来的,况且至始至终,你并未说出为师的名字,更未提到凌云山”。

    “你师妹已将所有的事儿都说了”,凌云子轻轻挥挥羽扇,示意宗武坐下说话。

    关于自己的过去,凌云子很少向他人提起,其中也包括他的三个弟子。

    除此之外,关于兵书一事,也是如此,大多人都是听信传言,并未眼见,更未听凌云子本人说过。

    如今,吴风的突然出现,却使当年之事不得不再提起。

    其中,也包括他与凌云子之间的关系。

    宗武与仲姝心里很清楚:师父之所以从不提起往事,无非是不想他们知道的太多,而好多事,作为晚辈,知道了也于事无补。

    只是,今日凌云子恐怕要破例了。

    至少,关与吴风,还有兵书一事。

    “今日就你们二人在,逸儿还在牢中,不过,他也能理解为师的做法”。

    凌云子目视前方,长长叹口气,当年之事犹如一幅幅的画卷,即便今日,也不可能全部翻开。

    良久之后,他终于将羽扇放下,关于吴风,关于兵书一事,他娓娓道来。

    “当年,为师在军中做谋士,经历过几次恶仗之后,也算有些名气,一度风头盖过军中主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渐渐地,也就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凌云子叹口气:“后来,想辞去差事,远离纷争。但却得不到准许,真心想挽留之人,是为昔日的故交。刻意挽留之人,则是另有所图,甚至有人散布谣言,说我掌握重大军情,甚至,要投到敌营”。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若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即便是辞去差事,日后也可再找个机会回来,届时,照样是某些人的威胁”。

    “后来,为师决定:辞去所有差事,然后著述兵书,著书不同于军务,耗时颇久,下笔不定,云游四海似乎更合适”。

    凌云子继续道:“这个理由倒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一旦著书,耗时短则数年,中则十数年,长则数十年。到时,书完成了,人也老了,再也不会抢夺别人的功劳。

    同时,一部兵书对于将帅来说,抵得上黄金白银,一部《孙子兵法》造就多少名将良将,又打败多少外来之敌。

    为师不才,但毕竟倾注一辈子的心血,不少人还是想用此书,来博他们的荣华前程”。

    剩下的事儿就不用说了:恰巧当时在一次大战中,凌云子布局,却被戎一昶,也就是如今的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他授意当时执行此计的关键二人临阵倒戈,最后朝廷大军吃了败仗,凌云子也因此受到牵连。

    之后,凌云子便借机全身而退,先是离开京城找个僻静安身之处后来云游四海,江湖不再有他的传说。

    而从此,世上多了一座凌云山。

    说到吴风,凌云子不屑道:“此人也曾拜于高人门下,学过谋略之道,只是功利性太强,当年就对为师耿耿于怀。他曾频频易主,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此次冒险前来,也是为了兵书”。

    这时,一旁的卫缨补充道:“吴风在军中有些人脉,若能得到兵书,势必会得到重用,那样他的荣华富贵梦,就可以实现”。

    原来如此。

    宗武与仲姝终于听出大概,尤其说到兵书。

    莫说旷世之作《孙子兵法》,孙膑、诸葛亮等留下的兵法谋略之学,亦广为世代流传。

    就拿大明一朝来说,开国勋臣的刘伯温离世后,民间就有流传:他生前留下一部神秘之书,有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想得到。

    说起刘伯温,大明朝几乎无人不知:神机妙算、能掐会算,精通天文象纬、经史兵法。做过御史,另有其他著作。

    他所著之书,自然会有人膜拜,这没有什么意外的。

    而如今,师父凌云子的一部兵书却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更有像吴风这样的人,历经数年而一路寻来。

    真是不可思议。

    看来,师父当年的名望,远比想象的要高。

    “此事到此为止,至于城中那处私宅,还有已断左臂的吴风,你们无须理会”。

    凌云子叮嘱道:“他们要的是兵书,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我们有时间做准备”。

    “启儿、姝儿,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

    凌云子望望窗外,见林姚姚已在院中转悠了好几次,想必是饭菜都准备好了吧。

    凌云子笑道:“吃饭的时间快到了,你们每人只能问一个问题”。

    一个问题?

    宗武与仲姝对视一眼,之后便微微向对方点点头。

    在回京城的路上,他们就商量过了。

    “师父,他们说的那部兵书,到底有没有?”。

    作为师兄,宗武先开口:“要是有的话,就先传给弟子吧,弟子现在正想建功立业呢”。

    末了,他补充道:‘弟子这可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啊’

    哈哈。

    凌云子笑着对卫缨道:“看看,莫说外人了,就是我的弟子都着急了”。

    卫缨向宗武打趣起来:“著兵书,那有那么简单?我们还想听听你此次在北疆,刺探到鞑靼的军情呢,还有,上次鞑靼直逼京城的战事,都是素材”。

    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宗武急忙上前道:“请师父、卫叔叔责罚,弟子倒把这事给忘了,等一会用过饭菜,我一定细细说来”。

    哈哈哈……

    “师父,我就是想问您老人家的师父,是谁?”。

    仲姝望望宗武,这可是他们二人约定的:宗武问兵书之事,仲姝问师父的师父。

    凌云子笑道:‘姝儿啊,你师父的师父,与你师父我一样,不喜被人打听,他老人家有遗命:不得向任何人说起,就连他的徒孙也不行’。

    啊?怎么会这样?

    仲姝吐吐舌头,一脸笑道“师父,卫叔叔,那个,我阿嫂早就备好饭菜,我们……,还是先用饭吧”。

    不用说,仲姝此刻对他与师兄的约定,后悔不已:早知道,就由师兄问这个问题了。

    玩笑归玩笑,凌云山的规矩他们最熟悉不过,但师父既来到京城,必是有更重要的事。

    仲姝心中再清楚不过:不用说,师父定是为师弟入狱之事而来。

 第310章 终见晴日

    隆冬之季,北风呼啸,一年当中最寒冷时节到来,就连一向繁华的京城大街之上,行人也比往常少了许多。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这日傍晚,京城终于迎来一场大雪。

    雪势之大,持续之久,整整下了一个晚上,大街之上、庭院屋顶,皆是一片雪白之色。

    次日清晨,大雪骤停,朝阳东升,阳光再现,皑皑白雪之上,闪出道道亮光,别有一番景致。

    许久之后,屋檐树枝上,嘀嘀雪水融化,水滴连成一道流线,墙角石板间,尽是阵阵‘噼里啪啦’声。

    北方少雨,尤其冬日多风干燥,呼吸都觉得干涩,这场大雪可谓‘及时雨’:既湿润空气,又滋润田地。

    本年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但依旧不失为一场好雪。

    大快人心。

    对各家孩童而言,这些都不重要。

    一大早跑到雪地里打场雪仗或者堆个雪人之类的,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街之上,行人又比往常多了些,不少人正是冲着这口新鲜干净空气来的。

    不过,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外边终究还是冷了些,躲到屋里热闹一番却是真的。

    酒楼大厅,众人围着一个硕大的火炉,炉上放着大大的水壶,壶嘴冒着阵阵热气,此刻还不到饭点,围坐之人大多都是闲聊谈笑之人。

    “听说了吗?那个叫仇鸾的,好像贪墨了数万两的银子呢?”。

    “仇鸾是谁?”。

    “仇鸾你都不知道,就是当初鞑靼围京城时,朝廷派出的平虏大将军,好大的来头”。

    “仇鸾?那字,好像念chou吧?”。

    “滚一边去,不知道别瞎说,我可听说了,此人,好像与严阁老如父子,来头不小啊”。

    “什么父子,这二人年纪相差有那么大吗?怕是巴结吧?”。

    “还有,还有,当初被圣上问了死罪的兵部尚书丁汝夔,好像是立什么大功,或许能保得住那颗人头”。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七嘴八舌,说的不亦乐乎。

    这家酒楼在城中颇有名气,能来此处点桌酒菜,也非一般人能承受起,若非在衙门里挂点差事,便是在衙门里有个亲戚好友什么的。

    如此一说,他们所谓的闲聊也并非空穴来风,十有八九有些出处。

    当然,话也不能全信。

    否则,就不叫闲聊说笑了。

    各抒己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过有一点,倒是众人一致认可的:英明无过于圣上,有功当赏,有罪必罚。

    在大家的眼里:当初朝廷奖赏仇鸾,是因‘战功’,而之所以处罚丁汝夔,则因他消极应战。

    反之亦然:奖赏他们,也是因为有功。

    而这,又何尝不是某些人的看法?

    或者说,是某些人愿意让别人看到的想法?

    当然,在一般人看来,想法也好,看法也罢,也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罢了。

    ……

    “张公公,你怎么来这里了?”。

    刑部大牢,袁大头正大腿撬二腿,手中握着一只茶壶,刚溜一小口,却见迎面走来二人。

    这架势,这服饰,这腔调。

    不用说,是来传旨的。

    “张公公,不知此次,是给那位大人传旨的?”。

    袁大头经常见这样的场面,时间久了,自然与传旨的太监有些交情,他先打听一番。

    据多年的经验来看:但凡传旨之人愿意与你说上几句,且神情并不凝重,往往是好消息。

    反之,若板着一副面孔,或冷冷一句:这是你该打听的吗?

    不用说,定是有人要人头落地,至少,要加罪了。

    “袁大头,你这嘴可伸的够长的啊,什么事都想打听一番?”。

    袁大头一听这话,心里暗暗叫苦:看来今日,又有人倒霉了。

    熟料,张公公竟缓缓坐了下来,吩咐道:“去,叫原朝廷钦差副使、翰林院编修仲逸,准备准备,接旨了”。

    果真是仲老弟的旨意,终于下来了。

    袁大头急忙吩咐左右:“快,准备一盆清水,请仲大人洗脸祛尘、整理衣冠,准备接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