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铸新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象升双目炯炯看着二人,一脸的决绝,话语间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这是对他们和所有天雄军将领的承诺!
秦浩明和杨国柱对视一眼,心里沉甸甸的,并无半分惊喜。
卢象升话说到如此地步,相劝已然没有意义。现在只能看朝堂各位大佬和崇祯的意思,一切唯有寄托他们的良心。(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六节 疏忽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卢总督一心为国,世人有目共睹,今上也是看在眼里,必然不会妄下旨意,我等也不必杞人忧天。”
杨国柱看见情况有点悲凉,却是急忙上前劝慰。
只是说出来的话,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自信。
概因崇祯喜怒无常,加上目前把控朝局的又都是杨嗣昌等主和之人,一切皆有可能。
“谢过杨总兵,本督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今上如何决策,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倒是不宜妄自揣测。
此次大捷报功的塘报三日前已经递交朝廷,料来是道路为鞑子阻塞,误了时间,相信不日即有消息。
大同、宣府和天雄军原本为一家,塘报上本督自作主张,把你们也加进去,大同、宣府两部分别斩首四百余级。”
卢象升摇摇手,神色淡然,对于杨国柱的劝慰浑不在意,显然是早有心理准备。
同时顺便把大捷的战功分配说明清楚。
“多谢卢督美意,多谢秦秀才,杨某不胜感激!
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便立马赶赴宣府,调配物资,如何?”
天下掉战功,听闻卢象升斩首千五,给他们每人却有四百多首级,杨国柱自然是大喜过望。
没有丝毫推却,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也感谢秦浩明。
大明军功需要斩首截耳,并且由兵部文官检验后方才作数。
虽说还是有杀良冒功存在,但无疑从制度上遏制了此种行为。
至于说冒领鞑子首级军功,更是很少有人敢这样做,除非跟兵部文官串通。
可要说战场立功杀敌,却哪有这般容易?
大明对上鞑子基本败多胜少,谁都有些犯怵。
“相望守护,理应如此,不必客气。杨总兵请速速来回,本督盼眼欲穿。”
卢象升从军近二十载,自然深明其中的门道,所以提前把事情处理好。
这不,效果立竿见影。
“告辞!”
时间紧迫,杨国柱没有其他废话,拜别两人匆匆离去。
“此次大捷,浩明理应首功。
但考虑到你未有官职在身,骤然间报上去,恐怕在滔天大功下,有些宵小会惹是生非。
故老夫做了些手脚,言明三月前招募你为天雄军百户,如此就显得不会太突兀。
此举虽说有些瑕疵,使老夫私德有亏,但为国举才,有功于社稷黎民,却也顾不得许多。
况且以今时今日之国情,鞑虏肆虐,朝廷正需要你等勇敢善战之士。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卢欣荣、董长青、余佑汉,你们四人都是国之栋梁,老夫具有安排,望你们切莫辜负!”
目送杨国柱离去,卢象升转过身来,对秦浩明侃侃而谈,仿若自己子侄一般,悉心教诲。
“会不会多有不妥,好像……好像……”
秦浩明目瞪口呆,坑坑吃吃不知道说些什么。
天地良心,此次过来挽救卢象升,他从未有过升官发财的念头。
纯粹是有感于卢象升的忠义勇武,想为汉人留下一面抗清的旗帜而已。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大明朝廷的腐朽是厌恶的。
一个占人口百分之五的利益阶层,剥削压榨百人之九十五的劳苦大众,并且在国难当中毫无作为,甚至推波助澜加速民众苦难。
作为后世之人,你能说他不抵触吗?
现在卢象升居然邀请他参加利益阶层,说实话,他没有准备好。
潜意识当中,他的首个目标是驱逐鞑虏,之后看情况发展再做打算。
甚至有可能,他并不介意推翻大明王朝。
另外,他觉得自己未必忍受得了朝堂的勾心斗角和束缚,自己脾气不太好,这个他比谁都清楚。
“好像什么?莫非浩明有什么顾虑不成?还是说想在大比中进士及第?”
卢象升看见秦浩明并没有什么惊喜或者激动地表情,以为他看不上武职。
不过想想也情有可原,他是临浦案首,能文能武,学识才情不缺,高中进士的几率很大。
时人贱武重文,对他而言,自然是科举更有前途。
可惜时局艰难,需要有志之士力挽狂澜,否则大明危矣!
可是急切间,此话不知从何说起?
“卢总督,不若以后再说如何?还不知道朝廷什么意思呢?”
秦浩明看见卢象升面色忧虑,急忙搁置话题。
“是及是及,浩明好生考虑,以后再说。”
卢象升正在为难之际,看见有台阶可下,赶紧满口答应。
只要人留下来,有的是时间,慢慢再想其他法子便是,无论如何,必须把他留在天雄军。
“浩明,昨夜议事,你曾言及把鞑子首级铸成京观。
老夫看众将兴高采烈,便未当场制止,其实老夫内心是反对的,此事万万不可。”
卢象升今天叫秦浩明过来,便是要说这个事情。
“可这是最有效拖住鞑子的方法,况且鞑子凶残,正是振奋民心,报复鞑子的时候。”
秦浩明眼里掠过一丝疑惑,卢象升不会无的放矢,但他还依旧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再次阐明,看他如何说。
“此前军中将士仇视鞑子,双方都有使用过此种过激手段。所以对于你的方法,大家是认同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地点时机也不对。
你如果这样做,老夫知道朝廷必然容不了你,天下酸儒也会谴责你暴虐。
倘若鞑子以牙还牙,报复性的屠杀被掳的大明百姓,怕是天下之大,再也无浩明寸土容身。”
卢象升眼里满是关切,缓缓的诉说理由。
秦浩明喟然长叹默然无语,卢象升说的都是实情,他是真心对自己好。
在没有实力之前,这样的举动真的会毁了自己,不容与大明朝野。
除非投奔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可这不是自己愿意的。
自己凭着一腔热血,没有考虑后果,幸好有卢象升的提醒,否则不堪设想。
“不用灰心,年轻人考虑不周是常有的事情。这件事情你别管了,老夫来安排。
趁着尚有时间,老夫把杨陆凯调拨给你使用,和虎大威把城防建立起来。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你的攻,老夫已经见识了,你的守,尚需检验啊!”
看见秦浩明情绪稍显低落,卢象升笑语晏晏,拍着他的肩膀鼓励。
“诺!”
学着军中将士行礼,秦浩明调整情绪,微笑着说道:
“卢督,赵县要防守成功并且重创鞑虏,其实还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崇祯十一年冬,鞑虏围城,京畿戒严,入夜行人稀少。
顺天府崇文门东面五百余米,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的府邸便坐落在此。
整个杨府坐北朝南,东西长87米,南北宽60米,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
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门进出,北端进门设仪仗厅、接客厅。
甬道设五重门楼,全宅门额都嵌有石匾,匾额的枋檩柱头雕刻着各种精巧图案。
在门斗的石阶列一对抱鼓石,高三米,宽两米,鼓座雕着双狮戏球、云龙、花卉。
门墩墙基刻有荷墀托、莲裙座、竹节衬柱等精美图案。
杨嗣昌在亲兵的护卫下从兵部衙门回府,尚为脱下朝服,內府管家拿着拜帖,禀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新甲到访。
“准备酒席,快快有请!”
杨嗣昌消瘦的脸颊露出几分凝重和不惑,但嘴里却没有丝毫迟疑。
陈新甲和杨嗣昌相识于崇祯七年。
当时陈新甲为右佥都御史,接替焦源清巡抚宣府。
因为军备长期松弛,陈新甲上任后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走过前人足迹没到过的地方,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城堡倒塌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
然后几经上书向朝廷请求,对这些加以整顿,边防因此有了保障。
杨嗣昌当时担任总督,跟陈新甲一起共事,由此了解到他的才干。
崇祯九年五月,陈新甲母亲去世,他辞职回家守丧。
崇祯十一年九月,宣大总督卢象升父亲去世,辞职回家守丧。
经杨嗣昌推荐,崇祯帝诏令陈新甲回京任职,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
此次鞑虏入侵,天雄军的五千兵马便是由杨嗣昌上陈崇祯,最终划归陈新甲军中。
可这正是杨嗣昌感到不能理解的地方,陈新甲作为宣大总督,此时应该在宣府才是,缘何未经招征私自离开驻地?
若被御史言官知道并弹劾,按律当斩!
“文弱兄,可有清静地方,有急事相商?”
陈新甲身穿大明普通商贾直裰打扮,步履匆匆,才刚进大厅,不待杨嗣昌开口便只顾说道。
却是连基本礼仪也疏忽。
杨嗣昌心里一沉,陈新甲很有才干,晓习边事,文臣武将都有干过,算得上宦海沉浮多年,究竟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惊慌失措?
“陈总督切莫自乱阵脚,请到书房一叙。”
杨嗣昌动作优雅,双手一摊,作了一个请的姿势,自己在前头带路。
陈新甲老脸一红,想说点什么,终究长叹一声,无言紧随杨嗣昌身后。
杨嗣昌书房很大,装饰古色古香,颇符二品朝廷大员身份。
心腹仆从泡好茶,朝二人鞠躬行礼便转身退出去,并把房门拉上。
“没有其他人看见你吧!”
杨嗣昌端起热茶,轻轻吹拂几下,慢条斯理朝陈新甲问道。
“进城都是坐在马车,身边也都是心腹之人,守备一路护送过来,料来无妨。
实在事急从权,稍有违制,也顾不得许多。”
进了书房,陈新甲的心情反而平淡下来,喝了一口采自苏杭的上好龙井,不疾不徐说道。
“非常之时,尚望陈总督莫让政敌抓住把柄,以免遭遇不测。
老夫数月以来,大小事情不敢丝毫有错,可那些御史清流尚如蚊虫般盯着你,若不是圣上庇护,早已辞官回家。”
杨嗣昌自清兵入塞以后,就承受巨大压力,不仅李希沆、王志举等言官要求追究他的责任,他本人也屡次上疏引咎辞职。
崇祯帝贬斥了弹劾他的言官,并令他落职带冠视事,不久以叙功名义使其官复原职。
可以说,崇祯对杨嗣昌的眷顾始终如一,在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中堪称独一无二。
“唉,多事之秋,那班酸儒犹自假装清高,党争不已,难道真要大明灭亡了才甘心不成?
可惜今上不能乾坤独断,否则何至于此?
文弱兄的三条计策,均是平定朝廷内忧外患的良方,今上也非常赞同。
若有十年的生息休养,国内叛军和鞑子又何足道哉?”
陈新甲长叹一声,语气里有些说不出的落寞。
他是大明以文制武积习下的文官统帅,有魄力,有才能,但终究难挽狂澜。
陈新甲受到杨嗣昌的引用,他们的才能、理念、心术相似。
所以对于杨嗣昌的三计非常赞同并支持。
杨嗣昌的三条计策是: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
对于第一点,他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
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
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所以他主张先与清朝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
对于第二点,他建议增兵12万,其中步兵74000人,马兵36000人,并增加饷银280万两,采取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四个途径。
第三点便是发展民生民计。
于是崇祯在他的建议下先后向民众加派剿饷和练饷。
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三条计策都是好的。
无奈整个朝廷的局势糜烂,人浮于事,党争不断,而崇祯又没有魄力坚定执行。
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时,大明王朝已陷入内忧外患的泥潭中。清军多次入塞,威胁明朝京师安全。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几十万起义军在中原流动作战,更是明朝腹心之患。
杨嗣昌莅任前的崇祯九年七月,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黑水峪大破起义军,生擒高迎祥,局面有所好转。
杨嗣昌在守制时关心时局,因此在出任兵部尚书后,就已对明朝的未来有了详细的规划。
加上他熟悉典章故事,工于笔札,富有辩才,每次皇帝召见时,都能思如泉涌,侃侃而谈,与前任兵部尚书的呆滞木讷之状迥然不同。
因此崇祯帝每次召见他的时间都远远超过规定时间,对他几乎言听计从,甚至惊叹:“用卿恨晚!”
就在杨嗣昌紧锣密鼓地指挥围剿农民军的同时,亦开始筹划对清议和的事宜,以缓解明朝的外部压力。
崇祯十一年三月,杨嗣昌上疏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力主对清妥协,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盗”。
尽管多数朝臣反对此议,但崇祯帝却非常赏识,加上杨嗣昌无偏无党、勇于任事,崇祯对他更加信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八节 秘议
(全本小说网,。)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不是今上不能乾坤独断,而是东林党和卢建斗等人好虚名,置大明利益不顾,行那以卵击石之事,真真误国误民,罪该万死!”
杨嗣昌面色阴沉,敲打着上好花梨木茶盘,怒骂卢象升和朝廷清流人士。
当然,他和崇祯君臣两相宜,听不得任何人说崇祯的不是,包括陈新甲。
“最近陈总兵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兵部给事中弹劾你任用私人亲信,结交宦官,大部分给我压下了,其他的陛下没有追究。”
陈新甲有才干,但是不能以廉洁自持,所使用的人都是他欠了人情债的军官。
另外他还和宫廷中的宦官深相结交,引以为援。
其中与司礼王德化尤其亲近,所以言官御史弹劾他。
“多谢杨本兵照拂,刚到宣府,改编队伍、强化训练、整顿马政、演习火器、查禁贪占等事务,件件都是得罪人的事情,然不做又不行,真是为难!”
陈新甲心中暗自苦笑,这张大嘴多次惹祸,杨嗣昌是趁机敲打自己。
“不知你此次冒险潜入京城,所谓何事?”
陈新甲是自己的盟友,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看见他认错,杨嗣昌没有继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