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铸新明-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浩明从怀中取出一小册子,随意递给了骆养性。

    骆养性接过低头一看,厚厚一本册子,没有封皮。

    看了秦浩明一眼,翻看书皮,第一页竟是密密麻麻的人名目录,每一行字迹后都对应着书页数,工笔所书,一目了然。

    骆养性深吸一口气,盯着秦浩明问道:“东林党人目录名册?”

    “是!”秦浩明阴笑道:“东林党干员名册,还有科举以后为官疏漏,以及其家族亲属之斑斑劣迹,阴私丑闻!”

    骆养性闻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着风度翩翩却彷如凶神厉鬼的秦浩明,骇然惊呼:“秦督,好狠的手段!”

    秦浩明冷笑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身死名灭!”

    骆养性浑身直抖,只想远远避开秦浩明,可是想着日后的权势富贵,咬牙坚持问道:“如何用之?”

    秦浩明笑道:“为人总有其过,做事总有其错!

    纵然当真无措,亦难保家人不肖,即便家人贤良,也难保家族亲友仁善,骆指挥使还用本督教么?”

    骆养性深吸了口冷气,压着心中的恐惧躬身而拜,和声说道:“还请秦督勿念末将以往,日后愿与秦督共进退!”

    月夜下,秦浩明身形显得有些落寞,横了一眼有些惊悚的骆养性,感叹道:“你又何必警惕讶然,装模作样认输?

    这手段对付不了你,自然也对付不了本督。

    若非东林党得寸进尺,误国误民,本督何须如此?

    而且,本督方才不是说了么,锦衣卫不仅用错了方法,还找错了人。你的盟友不是本督,而是齐楚浙党。”

    瞧着骆养性不明所以,秦浩明叹了口气说道:“东林皆言锦衣卫是祸害,此何等可笑也?

    锦衣卫身负天子隆恩,代天行事,巡视天下百官,为国为民,何错之有?

    东林从掌权开始,便罢斥诸党,驱离朝野,早已犯了众怒。

    锦衣卫旦肯礼贤下士,以功名权势相邀,又何愁势单力弱,左右无人乎?”

    骆养性站立不安,呼吸急促,手足无措,良久不能平静,盯着秦浩明的目光更是忌惮无比。

    见骆养性如此,秦浩明笑笑道:“好了,就说到这里,否则把骆指挥使吓坏了,本督可担不起。

    但你放心,本督之志在四海,只要本督不回中枢,你不赴万里,便无纠葛。

    你我之间,既非挚友,亦非死敌,仅合作矣,不必多想。

    但你谨记,你效忠的是天子,是国家,是天下万民,万勿祸害百姓,否则……”

    骆养性俯身低头,连连称是,谨遵秦督教诲!

    可以说,秦浩明的凄厉手段和阴狠毒辣,已经让骆养性深深恐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百二十四节 秦爱卿坏着呢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夜色蔼蔼,皇宫内灯火通明。

    得益于秦浩明的查抄盘剥,如今皇室内帑充足,宫廷用度也宽松许多。

    又兼春节即将来临,周皇后也不再是如往常般节俭抠搜,特意让内廷把皇宫点缀修饰一番,总算恢复皇室稍许应有的尊严。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推窗而立,凝望皇宫中星光点点,王承恩躬身在旁,偌大的房间内,唯有二人,寂静无声。

    崇祯脸色神采奕奕,嘴角含笑,凝立许久,忽然说道:“这么说,朝臣对秦爱卿的弹劾,皆是伪言攻讦了?”

    王承恩急忙答道:“若论及其他,奴婢不敢妄言,若只谈此次辽东大战,奴婢敢以人头担保。”

    崇祯思索片刻,长呼一口气问道:“听闻秦爱卿死战诱敌?”

    王承恩点头严肃道:“建奴十九出兵,二十过河,二十三围攻瓦房店,激战几近一个月却无能为力,不得已而退兵。”

    崇祯忽然回身,盯着王承恩问道:“定南军战力如何?”

    王承恩竖起大拇指,高声赞道:“称之为大明第一强军不为过也!

    不说秦督定策之神妙,指挥之高超,仅定南军来说,强军之势就力压九边强兵。

    骑兵营一人三骑,敢孤军千里,擅长奔袭冲阵,一日疾驰北上,不仅也建奴野战,还追逐建奴铁骑四处逃窜。

    步兵营如狼似虎,擅长火器,可穿三重重甲,敢于争锋厮杀。

    骑兵营千人疾驰千里,一战横扫辽东半岛,建奴伤痕累累。三千五百人死守营寨,敢面对奴酋十万狼军。

    瓦房店上万铁甲,领着训练才一年半的定南军,让建奴损兵折将。

    亲王、贝勒、文臣武将枭首瓦房店城头,何等壮观?

    皇爷,建奴虽被秦督打得措手不及,但他们可是人人皆兵啊!就凭这份敢战之勇,定南军就在九边之上!”

    崇祯听了连连点头称赞,脸上笑容俨然,又向王承恩问道:“定南军比之鞑虏又如何?”

    王承恩脸色肃然,沉思片刻方才俯身说道:“建奴崛起经年,纵横辽西大地无敌手,可见鞑虏的战力不容小视。

    若非秦督布局在先,鼓动郑芝龙仰兵牵制,又是避实击虚偷袭,想来定南军军亦难建功。”

    崇祯点头叹道:“秦爱卿用兵如神,真乃天纵奇才也。

    朕对其寄望极深,原以为定南军北上,可一战恢复辽东,至少亦可保住辽西,不想还是力不可持啊。”

    王承恩低眉顺耳苦笑道:“秦督再能,可惜定南军成军太短,而且兵源太杂,兵力太少啊。

    皇爷您想想,凭着骑兵营几千人,还有一万多步兵营,几万辎兵民夫,能打到如今的份上,已是阿弥陀佛了。”

    崇祯点点头,忽然想到什么,洒然失笑着问道:“秦爱卿都到两天了,因何还不进城?

    朕让他从容而来,他却偏偏急急赴京,如今到了西山大营,却又为何屯兵不入?”

    王承恩笑道:“秦督跟奴婢说,天子宽仁,虽允从容,但臣子不可持宠而娇,自当急急应命。

    即至京师,已表忠心,自当谨守圣意,当从容而入。”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这又是什么道理?”

    王承恩低声浅笑,“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对天子忠,自当急急赴京,对臣子恨,自当奉旨从容入城。

    依奴婢之见,还不是因为怨愤朝臣弹劾,一片污蔑谩骂,所以赌气不愿进京。

    毕竟,秦督乃少年心性,免不了心高气傲。”

    崇祯再次哈哈大笑,摇摇手对王承恩说道:“你还是不了解他,秦爱卿一肚子花花肠子,他才不在乎什么流言蜚语?

    此人虽是惊才绝艳,唯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朕料其必有诡计,希望别让朝臣太过难堪啊?”

    “可不是这样!”

    王承恩笑道:“这两日来,定南军已是京中一景,万众瞩目。

    秦督一掷万金,将永定门外数里之地尽皆租下,聘万余工匠民夫搭建军营楼台,调各风月场所琴娘闭门排戏。

    遣定边军铁骑纵横四城校场阅兵,展建奴亲王贝勒头颅于永定门示众。

    如今京师百姓人人侧目,个个关心。

    奴婢也是好奇得很,可惜却不得窥其虚实啊。”

    崇祯苦笑道:“那小子……秦爱卿坏着呢,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大伴要多留意才是?”

    说完,眉头又不自觉的皱起来。

    近一年来,虽然朝堂还是一路磕磕碰碰,但对崇祯来讲,已经皆是无足轻重小事。

    愁眉不展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却唯独对秦浩明的事情无比上心。

    王承恩观察得很仔细,见到天子的愁眉,忍不住苦笑说道:“启禀皇爷,秦督藏得严实,至今不漏丝毫风声。

    老奴虽厂卫齐出,内外打探,两日来消息虽多,却猜不着具体虚实。

    对于秦督,奴婢又不好真的做出什么举措,也因此……”

    崇祯皇帝挥挥手,点头轻声说道:“大伴做得很好,秦爱卿于国于民有大功焉,是不可轻易让人寒心。

    只是……”

    崇祯沉吟片刻,觉得不能让秦浩明和群臣激化,否则不知会闹成什么样?

    想到这里,崇祯抬头毅然说道:“大伴,你去安排,朕微服走一趟。

    这天下朕是走不了,可这京畿还是可以的。”

    想到秦浩明昔日奏疏,言天下风光之美,作为天子,理应巡查四方。

    如此,既可领略大明江山之美,也可知民间疾苦,更可知地方官府之龌龊,有利于自己执政。

    但崇祯知道,天子出行,哪里有秦爱卿说得这般简单?

    不过,自己没机会,他必须坐镇中枢,方能镇压各地妖魔鬼怪。

    可秦爱卿言之有理,为了大明江山永固,太子烺儿似乎应该趁着年轻,多多历练,多走多看,方能才大器。

    否则,如自己这般,终生被禁锢皇城中,犹如井底之蛙,仅听朝臣片面之言,时常被蒙蔽而不自知。

    ps:感谢书友把盏龙血热打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百二十五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翌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行车马悄悄出了皇城,顺着御道南下,缓缓驶向正阳门而出。

    堂堂司礼监秉笔兼东厂太监,当今天子心腹,巨宦王公公出城,自是一路畅通,无人敢阻。

    百骑随扈左右,三辆舒适朴素的马车依次而行,出正阳门入外城,出永定门至南郊,终于停在灯火通明的定南军军营外。

    此时,闽粤总督秦浩明绯袍着身,率领左右心腹将校,早已恭候多时。

    小太监上前打开车门,王承恩率先下了马车,朝秦浩明点点头,左右观望四周,方回身亲自为天子开门。

    秦浩明疾步上前,正要行礼参见崇祯皇帝,却被王承恩所阻,快速低声说道:

    “军营内皆是民夫歌女,人多嘴杂难保密,不可公然亮出天子名号,以防言官弹劾,再传播与众,有损天子名声。”

    秦浩明点点头,对刚下马车的崇祯皇帝躬身行礼。

    久未出宫的崇祯皇帝,一身富家翁打扮,携着秦浩明把手前行,微笑着说道:

    “今日不论君臣,只论挚友,见而不跪,请秦爱卿遵守。”

    秦浩明自然应诺。

    其他人留在军营外,有限的几人随着秦浩明跨过沟壑,越过工棚,穿过帷幕,停在一大片冷清的工地上。

    望着工地上高低起伏的形状,众人不由纷纷目瞪口呆。

    只见方圆两里的平地上,到处都是人工搭建的造型,虽然尚未完工,可能够看出雏形,竟是一副实景地图。

    一处处高山峡谷,一处处河流海洋,一处处森林城池,一处处丘陵平原,仿佛众神用无上法力,将千里江山浓缩,让人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崇祯指着工地,双目炯炯,对秦浩明问道:“这堪舆莫非是……?”

    其他几人也盯着秦浩明露出疑问的目光,后者仰头哈哈一笑,坚定说道:“正是辽东!”

    王承恩倒吸一口凉气,好大的手笔。

    面对众人神色各异,秦浩明手指前方说道:“北至赫图阿拉,南至旅顺双岛,西至朝鲜鸭绿江,东至万里草原,当然还有辽西、山海关、京师以北诸城!”

    王承恩疑惑问道:“秦督这是何意?”

    秦浩明仰头傲然笑道:“谣言止于智者!可是百姓愚昧,文人酸腐,百官无耻,这世上又哪有那么多的智者?

    自古眼见为实,为正本清源,还我定南军公道,本督干脆造个辽东给天下百姓看看,到底是谁谎言污蔑,别有居心?

    又是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崇祯皇帝深吸一口气,忽然回头说道:“大伴,等秦督用完,就把这里给朕……给我保护起来,此后这里便是大明的讲武堂!”

    不等王承恩点头应诺,崇祯转头对秦浩明问道:“你意欲何为?”

    秦浩明俯身肃然说道:“公示于众,配上士子解说,任由天下士子百姓参观学习。

    将建奴崛起,抚顺失陷、萨尔浒之败、辽沈大战、辽东大战等一一展示,如此,将辽东变局、庸臣之误、天子之冤、定南军之功表白天下!”

    王承恩瞧了崇祯一眼,连连摆手说道:“秦督,不可!

    此图乃军国重器,兵略乃朝廷机密,重臣乃国体脸面,不可轻示与众!”

    “脸面?”秦浩明毫无顾忌冷笑道:“辽东地理山川,皆在奴酋心中,何谈军国重器?兵略皆已过时,何谈机密不传?

    重臣为一党之力,揽功于己,诿过于天子,若不驳斥,丢得就是天子的脸!

    川浙军、九边勇士、土司精锐、定南军为天子为国家,浴血辽东,却为群臣所误,身死名灭。

    若不使之含笑九泉,若不使之名垂千古,若不使之载誉而归,日后还有何人,愿为天子效死沙场,愿为大明流血牺牲?”

    热血在崇祯心头涌起,再也顾不得露出破绽,决然大声喝道:“好,就公示于众!

    让天下万民,好好看看他们的嘴脸,瞧瞧到底是朕昏庸,还是他们无能?”

    王承恩看看热血沸腾的崇祯皇帝,摇头劝说秦浩明,“让天子与朝臣对立,诉不平于百姓,终是有些不妥啊。”

    秦浩明转身朝王承恩俯身行礼,诚恳的说道:“王公公,你可知道,自隆武皇帝之后,皇权不张,臣权高涨,皆历代天子宽仁所至。

    诸党文人不念天子恩德,不思自身无能,反而鸡蛋里挑骨头,抓住天子些许疏漏,以奏疏谩骂于上,以文章达于天下,何曾想过不妥二字?

    而且若让百姓知晓辽东局势,对朝廷还有一大利也。”

    崇祯皇帝心情大慰,哈哈笑道:“朕就是你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有何好处,快快说来。”

    秦浩明突然变得非常严肃,沉声说道:“辽东大变,全辽尽失,朝臣争于朝,士人贬于文,百姓骂于野,群情汹汹。

    若通观辽东形势。当知辽东既失,则山海关危及,则华北危及,则京师危及,则大明危矣!

    鞑虏铁骑南下之日,即是覆顶之灾之时!

    所以,微臣不惜花费巨资巨力,造此舆图。

    目的便是警醒民众,当关切自身,人人奋力,与天子国家,共度此难关!”

    崇祯摇头不以为然说道:“百姓哪里理会朝廷边关大事。”

    秦浩明眉头微皱,肃容道:“百姓之力岂可轻忽?

    若非蒙元肆虐,残暴不仁。以致民怨沸腾,揭竿四起,太祖高皇帝何以扫平天下,驱除鞑虏?

    抚顺初陷,辽沈、辽南、辽右、辽西,百姓皆漠不关心,孰会毁家离乡,一死反抗?

    可是此时,皇上不见金州、旅顺数万百姓,正枕戈待旦。蓄势而发乎?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皇上不应忽视民众力量!”

    秦浩明之言,崇祯听在耳里,突然叹道:“自万历年间平定倭寇,抗倭援朝,天下承平已久,士子不识兵凶战危,虽可激昂热血,却难免空谈误国。

    朕亦恐百姓安居百年,早已没了血气,忘了罹难之苦,失了警惕之心,只顾斗米油盐,谁会与国同气?”

    “这正是我们要改变的。”

    秦浩明坚定的说道。

    他知道崇祯皇帝没有说错,历史上,大明百姓正是不管不顾建奴,只知道一味躲避,漠不关心国事,等到建奴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