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铸新明-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变蛟沉默了一会儿,端起酒杯与祖大寿碰了一杯,他道:“我只愿多收家丁,练成强兵,以报督师大人重用信赖之恩。”

    祖大寿一本正经的道:“本将也是要多练家丁,以报国恩。”

    谈完了正事,祖大寿轻松很多,祖家的收入来源很多,但主要来源是在土地和吃空额及贪污军饷上头。

    这些事一年有个几万两就算不错了,而收入的大半部份主要用来养育家丁。

    毕竟祖家曾经投降过建奴,之所以到目前为止不仅平安无事,还愈发被朝廷重视,祖家保留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象李成梁晚年时,贪污享乐,李家诸子在李如松死后也只顾享乐,无人顾及军务。李府家丁,烟消云散。

    结果李如柏打了场败仗,被朝野攻击,落个被迫自杀的下场。

    如果李家还有几千家丁,朝廷里就算人人喊杀又如何,难道朝廷敢冒着逼反李家的风险真的降罪?

    看明白这一点之后,祖大寿增强自家实力的想法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怎样,祖家一定要保持现在的地位。

    为了这一点,不管是土地还是白银,还有对敢死之士的招募恩养,祖家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就在前几年,祖大寿担心建虏来攻,同时也有政治投机的原故,对重修宁远阴奉阳违,后来被迫臣服于孙承宗后,修筑宁远城的大半工程都是祖大寿负责。

    到那时祖大寿才渐渐明白,朝廷对辽东的策略已经彻底变了!

    寥寥无已的土地和丁口,只剩下几座城池的辽西之地,朝廷一年拨给的银两就超过了三百万两!

    这么多银子要怎么用?

    老孙头用银子无非就是打造兵器,练兵屯田,开垦土地建造房舍,然而花钱的最大头还是筑城!

    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祖大寿恨不得抽死自己。

    当初居然那么糊涂,抗拒筑城之事。

    需知筑一城便是要动员数万人乃至十几万人,光是虚报损耗开销这一块,在宁远一城他就赚了十几万两。

    直接把整箱的拨银带回家,祖大寿也不止干了一回,修筑宁远一城,祖家就最少捞了二十万两以上。

    如果按孙承宗的计划,修筑几十个军堡和若干座重要的城池,祖大寿有把握最少捞到百万两以上,甚至更多。

    祖大寿和曹变蛟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一席酒吃到午末时分才结束,等他坐着轿子回到祖家在宁远的住宅之后,两眼中的酒意已经荡然无存。

    几个家丁把守大门,见到家主回来都躬身行礼。祖大寿岩石般的面孔毫无表情,只是瞟了一眼,见家丁们腰背挺直,这才转回目光。

    祖家已经拿定主意要以实力进取,祖大寿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包括家丁都是管束甚严,祖家的实力也在缓步提升中。

    外间的院落很大,也有诸多武器,过百个随祖大寿的家丁正在苦练,他们都是十分健壮的汉子。

    年纪在二十多到三十多岁之间,有一些老资格的家丁也只有四十余岁,年纪再大的便是退出家丁队伍。

    或是成为祖大寿所领军队的小军官,或是到祖家的庄园里管庄养老。

    一旦成为家丁,多半人都会选择改姓,他们会成为祖家的一份子,与祖家荣辱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武艺就是他们吃饭的本钱,没有人敢放松懈怠。

    祖大寿下了轿,在庭院中看了一会,见家丁们练的都十分辛苦。

    天气已经炎热,下午时分太阳光最为炽热,人就算不动也会晒的冒汗,而家丁们都是满头大汗,不停的训练着刀牌和马上刺杀的技巧。

    也有人在练习体能,每人都打着赤膊,身上的腱子肉十分结实,冒着油汗,家丁们的体格相对于大明的普通男子来说已经健壮了太多。

    庭院一角,吴三桂正在整理武器装备,这都是保命的东西,还真不好假手他人,不放心。

    祖大寿刚刚看到家丁和子侄训练时还无动于衷,看到吴三桂时,一直板着的脸上却是显露出明显的笑容。

    吴三桂从小就受到祖大寿的青睐,特意加以培养。

    而他年也十分争气,不愧是山海关到宁远都知名的少年将种,谈起兵书来侃侃而谈,练武的长进也很快。

    公允的说,祖家的家风颇为严厉,对子侄的训练严格之处不在家丁之下,比起辽西将门子弟的养尊处优,在祖家苦练的吴三桂,也真无愧于他的名声。

    “见过舅父大人。”吴三桂看到祖大寿过来,满脸欢喜的跑过来给祖大寿见礼。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出身中后所的将门世家,祖上是扬州商人。

    吴襄青年时期也做过商人,后来因为骑射功夫还过的去,考中了武进士,又和祖家结了亲,迎娶了祖大寿的妹子。

    有祖大寿这条粗大腿可抱,吴三桂父子也就一心在军中展了。

    吴三桂对祖大寿十分仰慕,他一生发展如此顺利,舅父功不可没。

    “准备得如何?”祖大寿笑眯眯的问了一句,指着场上训练的家丁说道:“把他们都带走,争取立功。

    祖宽那里舅父会吩咐他,一切以你为主。”

    “谢谢舅父。”

    第二天,祖大寿、祖宽和吴三桂从宁远赶往锦州,准备随着卢欣荣的船队踏往辽东半岛。(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四十四节 鸟枪换大炮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这次,为了打出关宁铁骑的威风,吴三桂和祖宽几乎带上了全部精锐的家丁和三千将士。

    他们的部下胡汉掺杂,有蒙古人也有汉人。这在辽东也是很正常的情形,祖大寿自己的家丁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蒙古人在其中。

    明末时的辽东局面错踪复杂,蒙古,大明,建奴,三方互相厮杀,也有互相合作。

    而蒙古人既有人在后金的锅里捞饭吃,也有在大明这边领着俸禄的。

    有很多流落到辽东土地上的蒙古人是有奶就是娘,这些人的忠诚十分有限。

    然而凭着过人的骑射本事在将领麾下混饭吃,在辽镇的将门之中,对收用蒙古人几乎没有什么忌惮。

    祖大寿和曹变蛟护送他们前行,沿途有大片开垦好的农田,农家掩映在阡陌中。

    在宁远到锦州的地界安置了五六十万人左右,加上原本的居民应该接近百万了,这么一点地方拥有了大量的户丁口,在大明北方是很罕见的情形。

    各家将门都在急着瓜分丁口和土地,祖大寿也不瞒曹变蛟,指着锦州城四周的大片土地道:“不瞒曹将军,这一片万把亩地都是我祖家的地。”

    祖大寿道:“另外在宁远那一片还有数万亩,山海关到永平府也还有万把亩。”

    曹变蛟哼了一声,说道:“我知道复宇兄是宁远世家,恐怕所说的还不止吧?”

    祖大寿含笑不语,他主要是和曹变蛟先说清楚,他这种外来的将门肯定也要大量土地来养育家丁。

    这边的熟地不仅是祖家,还有另外的辽西将门世家都占的差不多了,曹变蛟要地,只能自己想办法开垦。

    另外就是军户丁口,按大明惯例将领是可以把军户当佃农,嘉靖到万历年间,特别是万历年间为了解决卫所无用的痼疾,特别给将领很多优惠。

    包括赏给大量世田,把将领侵占的田亩合法化,但对将领侵占军户却一直没有办法。

    到了张居正之后,各种重建的法度加快崩坏,到现在祖家在辽西一带最少有十万亩以上的土地。

    光是替他家种地的军户就有过万人,如果没有这些土地和丁口,祖大寿是怎么也养不活那几千家丁的。

    说话间他们已经看到松山卫城,这座城池修筑极早,被损毁后又在重新修筑。

    现在城东南这里正在修角台和魁星楼,城门被两边的角台包在里头。

    一旦遇敌两边角台可以射箭和放炮,可以把城门保护的很好,蚁附攻城的话,会叫攻城者承受不起强攻的代价。

    角台虽然还没有彻底修完,两边已经明显放置了好多门大炮,而且都是五千斤重级别的代表大明铸炮最高水平的红夷炮。

    明朝的火器铸造虽然走了歪路,把战舰的舰炮当要塞炮和野战炮来铸,除了守城之外几乎没什么用处。

    建奴在皇太极手里收了三顺王和大量的铸炮人才,到多尔衮入关为了攻潼关坚城出动了炮队。

    结果从京城走到潼关用了大量人手,还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后来的战事中清廷也把大炮拉到了江南,但用处已经不大。

    眼前的几乎要修筑完成了,城墙从墙基到城楼全部条石和城砖,城楼还在修筑,周长大约是六里左右。

    在内地来说是一个大县和小型州城的规模,比起动辄十来里长甚至二三十里的大型名城,松山城规模当然小的多。

    不过考虑到这是一座军事要塞,就是锦州的卫城,它的规模已经很不小了。

    “前面是登州水军。”

    祖大寿发现松山码头外聚集了不少人,多半是衣衫褴褛的农民和军户,他们应该是在服劳役。

    夏天这个时候刚刚收获过,田亩也翻过了,暂时除了给农田除草外没有太多的事。

    修筑城墙和相应各堡的事多半是从辽民中抽劳役,在这里是军事区域,徭役也是地方税赋的一种。

    如果承平无事,官府当然不会没事就叫百姓出力,但在蓟辽这种前敌地方,百姓也知道不修好城的话,建虏来了躲都没处躲,倒也没有人因此而不满。

    况且就算不满也没有用,稍有实力的都在广宁之战甚至沈阳和辽阳一役时就躲到山海关里去了。

    在人群中有一群拿着仪仗的卫兵,也有一些穿着青袍和蓝袍戴着乌纱帽的低品文官,还有不少穿着吏服的小吏。

    人群正中最显眼的就是个穿红袍的矮瘦官员,不用问也是蓟辽锦州巡抚林克生。

    文官的地位在武将之上,不过文官一般也不会随意杀害武夫,毕竟人命关天。

    在军中引起不满的话也会影响到文官驾驭军队的能力,况且大明也不是没有兵变的传统。

    天启、崇祯年间巡抚都被乱兵给打了,总兵一样有被乱兵逼着跳墙逃跑的,杀人这事,看起来简单,真的是要有一定的胆量才干的出来。

    几千骑兵自官道一路飞驰向前,路边有不少树木带来遮阴的阴影,两边的农田还荒芜着,有一些重新翻过了。

    再过一阵子会种上高粱或是豆料,也有一些土地种了苜蓿,现在辽西的军马数目极多,就算朝廷有豆料补充也很紧张。

    不少地方都种了苜蓿,辽西已经不是辽镇当年,现在兵马几乎都是被总兵控制,步兵还是炮灰兼奴隶。

    骑兵几乎都是将领直接掌握,不会再有人敢私吞豆料把马养疲瘦了。

    连续的干燥天气使路面浮尘很多,地面也是坑洼不平,骑马们小心的在道路上奔驰,大多数骑兵穿着火红色的军袍。

    或是披着大红的斗篷和披风,最前头的骑兵手举大红色的军旗,整支骑兵队伍象红色的怒潮,直扑松山城下。

    当然松山城那边也早就现了这支骑兵队伍,并且已经确定了骑兵们的身份,否则的话城门上早就示警,城门也早就关闭了。

    等赶到蓟辽巡抚林克生所在的地方时,曹变蛟和祖大寿一起下马,然后抱拳行礼道:“末将见过老大人。”

    林克生的年纪才三十来岁,并不足称老,称“老大人”是下属对上官的一种尊称。

    在大明,简单的只称呼对方大人是需要亲近的关系,否则的话就要加上很多敬称和官称,比如称巡抚为军门大人。

    也可以象曹变蛟和祖大寿这样称呼一声老大人就可以。

    两个武将的礼数十分恭谨,林克生的黑脸上露出笑容,他伸了下手,还了一个半揖,然后笑道:“两位将军请起。”

    “谢老大人。”

    林克生对曹变蛟道:“本官已经在接到督师大人的快马,对督师大人的安排本官十分高兴,锦州城日后有曹将军和祖将军两位,可算是稳若泰山了。”

    曹变蛟答道:“末将在老大人治下,一定听从军令行事。”

    林克生深深看了曹变蛟一眼,才移过目光说:

    “登州水师来了好几百人,说是来打前站。这事情两位去处理一下吧,毕竟带兵前往的是两位将军的人马。”

    “是,谨遵巡抚大人均令。”两个武将毕恭毕敬的答应下来。

    总督府的人就在松山码头上,从宁远一路松山塔山杏山和大凌河堡,偏西一些就是锦州。

    这里是狭长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地势都是十分要紧。

    “好雄壮威武的战舰,不意登州卫竟然发展至斯?”

    祖大寿和吴三桂等人奔驰到码头,望见巍巍耸立的大明海师,那黑黝黝硕大的炮口布满船舷,忍不住发出惊叹!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登州水师,但那是几年前。自从觉华岛被毁,粮食改为陆运,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水师。

    停留在他们记忆中的,不过是比漕船稍大点的几百料破烂海船。

    现在,展现他们面前的是最新的大福船,由郑家造船厂生产,登州船厂监制,已然是鸟枪换大炮。(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

    (全本小说网,。)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荡漾的碧波上,海水翻滚起伏。

    松山码头的附近海域,战舰随着波涛有节奏的上下起伏。可其中几艘两千料的大福船,却稳如泰山。

    尤其是刚下水的一艘三千料旗舰战船,被海军大都督、原来的登州卫郎中卢欣荣命名为灭奴号,更是纹丝不动。

    随着船体加大,吨位增加,岸边的小风小浪还不足以影响它分毫。

    十几丈高的舵手室里,卢欣荣举着单筒望远镜眺望着下方的动静,旁边一个绝色妖娆相伴,正是不知他用何种手段夺得的侍妾陈圆圆。

    按理,军中不许带女人,尤其是海军。

    但今非昔比,作为最早追随秦浩明左膀右臂的卢欣荣,如今已然成长为总督府的二三号人物,位高而权重。

    可以说,登州卫海军发展至今,有大小船只三百多艘,水手、舵手、海军陆战队合计两万余人,且在快速的发展中。

    其固然是秦浩明提供大量资源倾斜的缘故,但卢欣荣作为真正执行者,这其中的功劳和苦功不是其他人所能知晓。

    当然,也不是说他就以此为凭仗,现在开始就目无法纪,无视军规。

    而是这趟充其量只是把关宁铁骑运往辽东半岛,属于比较悠闲的差事。

    更何况,以卢欣荣今日的身份地位,这种特权还是有的,军情室的人也不可能把这种小事上报。

    “走,下去见识见识关宁铁骑的威风。”卢欣荣把单筒望远镜递给身边的亲卫,朝海军陆战队千户赵老三叫道。

    “诺,大人!”

    刚刚升迁为试千户的赵老三俯身行礼,转身下去安排,怎么也不能被蓟辽的军将们比下去不是?

    “登州卫海军大都督卢大人到。”

    柳小五带着一个百户小队下船,迅速清理出空地,手按腰刀威风禀禀的叫道。

    “海军大都督?”

    正在码头观看情形的祖大寿、吴三桂等人愣住了,大明海军有大都督吗?

    大明初年,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