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铸新明-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穿过廊廓,行至总督衙门外厅,远远看见骆养性穿着飞鱼服,系着鸾带,挎着绣春刀,静静的坐在客厅。

    “下官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参见秦督。”

    脚步声惊醒正在沉思的骆养性,他站起身,上前两步作辑行礼,以示尊敬。

    弱势的凤凰不如鸡。

    过往,锦衣卫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虽说是正三品的指挥使,但对上正二品的总督心里并没有任何弱势。

    甚至,由于他们直接向天子负责,地方官员见到锦衣卫的人都是毕恭毕敬,一点不敢大意,称为钦差。

    奈何形势比人强,时过境迁,不提也罢!

    “骆指挥使客气,请上座。”

    秦浩明手一抬,语态甚恭。

    “使不得,秦督请!”

    骆养性摇摇手,自顾坐在下首位置。

    开玩笑,即使在权盛时,锦衣卫也要看人下饭,何况是现在。

    这位弱冠之龄的年轻总督可是简在帝心,炙手可热。

    连当初信王府的老人,极得今上信任的高起潜都斗不过他,确实需要他认真对待。

    秦浩明也不勉强,吩咐亲卫上茶,笑着说道:“不知骆指挥使此次出京,光临宣府有何贵干?竟要劳动大驾,本督着实好奇?”

    “实不相瞒,此趟专为缉拿高起潜而来,尚需秦督援手帮忙。”

    高起潜镇守宣府多年,手下自然有一套人马。虽然他应该不敢抗旨不尊,但出于稳妥起见,骆养性还是先找到总督衙门。

    当然,此举也不无卖好之意。

    秦浩明和高起潜的矛盾,随着双方密疏上奏,在高层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现如今胜负已分,骆养性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要如何做。

    “此事,本督义不容辞!却是不知今上是何意?”

    果然,一听此事,秦浩明也不矫揉做作,当场面露笑容立马表态。

    趁你病,要你命。

    官场斗争从来没有温情脉脉可言,特别是对于高起潜,秦浩明更是打起十万分小心。

    毕竟高起潜也不是易于之辈,屡战屡逃,却依旧深得崇祯信任。

    切莫打虎不成反被虎伤,要就一次打倒他,让他不得翻身,再次为祸。

    可是,崇祯的意思很关键,是小戒还是大惩?

    如此,他才好操作。

    “晋商和高起潜勾结,皇上是知道的。可是为了逃避审查,竟然杀人,皇上如何能够容忍?

    故而,让镇抚司派出几位刑讯高手,务必查清此事原委。”

    锦衣卫是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三司。

    当然,高起潜是崇祯奴才,根本不要经过内阁同意。

    秦浩明一听,查清原委?

    不行,此事尚有变数。

    崇祯对大臣狠辣,对太监,尤其是从信王府出来的太监,却多有宽仁。

    若是高起潜哭诉或者有其他人帮忙求情,怕是崇祯会心软也不无可能。

    “审讯高起潜,骆指挥使可有什么方略?”

    秦浩明沉吟片刻,方才盯着骆养性缓缓问道。

    要想置高起潜于死地,没有骆养性的配合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别的不说,单是崇祯的疑心就是阻碍他今后发展的制约因素。

    认真说起来,镇守中官是和他同一个层面的官员,有权监督、弹劾所在地区的文武官员。

    还可举荐、请留甚至奏罢地方长吏,只是没有升迁罢黜官员的权力,也没有考察官吏的职责。

    如果没有过硬的罪名或者非杀的理由,崇祯会如何想?

    “请秦督教我。”

    骆养性大喜,随即诚恳的说道:“高起潜长期担任宣府镇守中官,权高位重,极得圣眷。

    而锦衣卫这几年权微势弱,早已无复当年威风。无论如何,只要审查高起潜,这个怨算是就此结下,再无丝毫转圜的余地。

    既如此,只有彻底除掉他,骆某方能高枕无忧。”

    讲到这里,骆养性唏嘘不已,大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感。

    这几年,被压制得实在太狠,气焰全无。若不是高起潜身份特殊,皇命难违,他实在不想参与进来。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深知政治斗争的肮脏和残酷,和稀泥,墙头草的事情,在官场上基本不存在。

    因此,这也是他一到宣府,便立刻来找秦浩明的原因。

    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狠角色。

    “甚好,要想除掉他,单凭贪赃枉法、行事跋扈等空话恐怕不够,必须有足够的证据和事实。

    这些事,本督在你走之前会处理妥当。

    骆指挥使只要放开手脚,从高起潜身上挖出脏银上百万两即可。

    对了,本督的人会和你一起审讯,有问题吗?”

    秦浩明手指敲击着茶几台面,眼睛微闭,问道。

    若是骆养性愿意,双方算是走在同一条道上,今后或许有进一步的合作。

    残阳终究落幕,仅有的一点余晖抛洒在骆养性身上,恰如他此刻起伏的心情。

    不可否认,今日总督府的目的已经达到,甚至超乎他的预期,高起潜虽然是镇守中官,有权监军、随军出征。

    甚至根据需要调遣所在卫所官军,却不可单独领兵及擅提军职。

    故而,在真正的实权上,和朝廷任命的总督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今,秦浩明愿意和他联手除掉高起潜,事情基本无忧。

    可让他忌惮的是,经此一事,双方可谓是相互勾结,于他而言,却不知是好是坏?

    目前,依照自己的处境,对方是强势一方,可以肯定,话语权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后受到的制约怕是不少?

    “可!一切单凭秦督做主。”

    残阳落下,余晖不再,天色黯淡下来。

    骆养性反而做出决定,毅然决然说道。

    锦衣卫是沉沦还是东山再起,何妨一搏?(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四节 硕果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八,宣府镇守太监高起潜被锦衣卫骆养性指挥使亲自缉拿。

    初九日,宣府衙门张榜告示,欢迎宣府军民举报高起潜不法之事,但有冤屈,一定秉公处理。

    墙倒众人推,更何况高起潜这些年确实犯下许多罪行。

    一时之间,宣府、大同、山西等地民情汹涌。军户、边民争先恐后举报,好领取总督衙门五斗大米的奖励。

    秦浩明所作所为跟谦谦君子似乎不搭边,连诱之以利的方式都使用出来。

    初十,高起潜受刑不过,招供脏银计三百三十万两,房产五处,出乎众人意料。

    十二日,宣府衙门共处理民讼三百二十起,有实据一百五十起。总督衙门接受军事案件一百三十起,证实八十七起冤屈。

    十三日,大同、介休、太原陆续传来晋商招供,高起潜插手矿山经营。

    证据送呈总督府,秦浩明欣喜若狂,此乃大忌,可谓铁证如山。

    镇守中官有权在辖区替皇室采办土物贡品,同时乘机搜括敲剥,但非特命不得参与地方赋税钱粮的徵收及矿山的管理。

    至此,高起潜贪赃枉法、行事跋扈的初步罪证确凿,民愤极大。

    特别是各地边关重镇也传来当地镇守太监插手民事,更是令舆情哗然一片,热议纷纷。

    大明律令规定,镇守中官有权过问地方司法事务,并与抚按定期录囚,却不得自行受理讼事。

    大明诉讼由地方里老、县府、按司、巡按御史受理,按律不得越诉。

    但由于镇守中官有安民防寇之责,于官民军匠间恃强凌弱、起灭词讼之事皆得预闻,因而多有直接受理讼事、径自处置者。

    当日,五省总督秦浩明快马密疏崇祯皇帝:“词讼起于不平,听断各有所司。

    现各处镇守太监,不务固守城池,抚安军民,以尽其职。

    如高起潜之流,顾恃官高,往往滥受民讼,或嘱令枉断,或差人提取而骚扰官民。

    甚至视所赂之多寡而断所讼曲直,导致刑罚不公,善良被害。

    宣大非南直隶、京畿等繁华之地,民穷户困,生活不易。

    然高起潜彼一太监,无儿无女,在宣大任上,得银三百三十万两,房产五处,尽是豪宅大院,令臣惶恐汗颜。

    此皆民脂民膏,其数字后面,有多少百姓家毁人亡、妻离子散,臣不敢细思。

    因此,肯请今上移文各镇守太监等官,自后不许干预词讼,仍榜禁军民人等。

    果有不平,理应循序赴诉所辖官司,不得辄诉镇守官处,违者治罪。

    臣秦浩明叩首顿拜今上。”

    同时,附上高起潜的银票和房产地契,及所有的证人证词。

    但唯独没有咨询对高起潜和其他镇守中官的处理意见,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心中坦荡而无私。

    与此同时,宣大边镇随着高起潜的落马和晋商的事情,闹得下面军官和富户士绅四处奔走,打探接下来的时局发展。

    可是秦浩明和宋贤这两位宣大的最高军政长官,非常有默契的托病不见任何人。

    众人才意识到事情有些麻烦,没有宣大两位大佬的明言,他们一时间真不知如何自处?

    虽然他们在朝廷拥有着庞大的关系网,可这些平素里引以为豪的关系网,在一把把闪着寒光的钢刀和长枪面前,就像清倌人的那张膜,脆弱得一捅就破。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接近成熟的谷物热得弯下腰,低着头。

    蚱蜢多得像草叶,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天气越来越热,虽有兰州大水车昼夜不停汲水浇灌,但还是没有大自然的雨水来得那么普降甘露。

    靠近水源的田地庄稼长势喜人,远离的则麦穗空瘪,收成受到影响几成必然。

    大旱往往伴随蝗灾,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

    按照宣大目前的情景,委实不得不防。

    巡抚宋贤对于官场斗争避之如虎,但对于民事方面,应该说还是比较称职。

    “秦督,今年的蝗灾可以预见,不知您可有什么方法?”

    窗明几净的总督大厅,宋巡抚问道。

    对这个年纪比他小很多的总督,他现在可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

    纵观其所为,勇斗晋商,扳倒高起潜,整治宣大官员,其手段狠辣,行事稳健,作风严密,哪里像一个刚入官场的毛头小子?

    抱着能者无所不能的思想,现在连如何防范蝗虫也问计于他。

    秦浩明苦笑,他哪里知道如何防范?后世有农药,有飞机喷洒,方才解决问题,现在……

    不过这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从环境角度看,蝗灾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宋大人,组织百姓、富户大量喂养鸡鸭,每万亩田地饲养五千只,长大后,宣大总督府负责收购。

    甚至,对于有困难的百姓,可以由官府提供银两,事后再结算。

    至于其它的思路,本督暂时没有。”

    秦浩明思考许久,方才缓缓的说道。

    后世,他好像有看过一篇报道,说是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试验。

    将大量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两千只鸭子就能把四千亩土地里的蝗虫吃得干干净净。

    他不知道有没有用,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但农户饲养的鸡鸭,却可以当做将士的日常伙食,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他可以说是财大气粗,晋商的财物虽说尚未落袋,可是随着报过来的数据,仅粮食一项,五家就有近五千多万斤。

    至于现银,目前的数据有一千二百万,其他金银细软尚未统计完全。

    但这些银两,基本和他没有关系,他准备上交崇祯,免掉他管辖区域内的练饷,也算是造福五省百姓。

    当然,晋商的其他战略物资,他则有些想法。

    总不能清廉如水,别人吃肉,自己却连汤汤水水也捞不着,那跟着自己的将士们还有什么意思?

    “秦督,骆指挥使求见。”

    “快快有请。”

    骆养性现在可是合作伙伴,两人正处于蜜月期。而一旁的宋巡抚却告辞离去,明哲保身是他一贯的做法。

    ps:诸君,请大家看完顺手投票,谢谢大家一贯的支持!

    也请看盗版的朋友移步,帮忙投票。让数据上去,可以得到网站推荐。

    最近家里出点事,六月份请假一个月,所以会保证每天两更以上,希望大家看得痛快,真心感谢你们一路随行。

    故土难离敬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五十四节 国之利器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和骆养性随行的还有镇抚司的两个同僚,烈日炎炎之下,穿着轻便的飞鱼服,显得一丝不苟。

    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除了接受任务之外,还负责传递天子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皇宫大殿上的桩子。

    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

    “李维,宋志远,锦衣卫百户,都是老人了。如今锦衣卫一直在裁撤,极少有升迁,想让他们追随大人搏一份前程。”

    骆养性方坐下,开门见山,直接把两名手下介绍给秦浩明。

    两人合作时间虽短,可他却见识到秦浩明的手段和手腕,更明白双方之间的差距。

    故而,他现在有心交好双方关系,或许是今后一条出路。

    “感谢骆指挥使盛情,能得两位相助,本督心喜之。”

    秦浩明朝三人一一行礼,面面俱到。

    李维和宋志远连说不敢,同时亦有感动。

    以秦督今日之身份,和他们何止相差万里,然对他们以礼相待,实乃大将之风,心胸宽广之人。

    “秦督,骆某今日回京,临行之前可有交代?”

    高起潜的事情已经结束,估计问题不大。可是锦衣卫今后的困难依旧,便如灶台的上抹布,想起来用一用,难免让他哀叹。

    秦督虽然年幼,但是有大智慧,所以骆养性临走前求指点。

    “锦衣卫原本是天家耳目,朝廷鹰犬,与大明社稷江山大有裨益。

    然过往的凶名,更兼走错方向,对内多而对外少,故而让文武百官不喜,集体打压。

    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要想有所作为,骆指挥使不妨记住以上十二字,或许可以转变困局。”

    对于锦衣卫,秦浩明谈不上喜恶。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政权来讲,却是保证统治的基础。

    崇祯矫枉过正,裁汰锦衣卫欺之不用,便如自费武功,掩其耳目。最终,所有事情俱听文武大臣而言,那就免不了要被蒙蔽。

    特别是到了乱世,大明官员早已无任何操守可言,各种乱象纷呈,却得不到有效监督,国家分崩离析不可避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