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丞相保重-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军阵脚虽乱,可也只是落入了下风。蔡通要跑,我们的兵力不足以对他形成绝对的压制。”

    “那怎么办?”

    杨羡站了起来,手中羽扇指着两百丈外战场之中蔡通的大纛。

    “看到了么?”

    佟鼓当即明白了杨羡的意思,哈哈大笑,拿出了自己的长弓。

    弯弓搭箭,气势如虹。肉眼可见,一股有形的气劲正漫上了羽箭之上。

    弓如满月,一箭如风。佟鼓一箭射出,越过漫长的距离,正中那大纛,射断了楚军的大旗。

    战场之上,一时大乱。蔡通登高,正见远处四轮车旁,有人持弓而立。

    “杨羡麾下,居然有如此勇士?”

    更可惧的是,秦风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个机会。趁着楚军的军心丧乱,他策马扬鞭,带着八百骠骑直向蔡通而来。

    “拦住他!”

    蔡通大喝一声,左右前往。若是被秦风冲了过来,那他蔡通可真是进退无路了。

    蔡通身边的近卫阻击拦截,他们能够在蔡通身边,乃是楚军精锐之中的精锐。可是秦风却是怡然不惧,对手越强,他战意越高。

    八百西凉骠骑,冲入战阵,左右皆有数千楚军来袭,前面又有蔡通近卫拦截。可这八百西凉骠骑,硬是与这楚军站作一团,不落一点下风,甚至还占有优势。

    正在此时,佟鼓又有一箭而至。蔡通身边的近卫将领正在与秦风对峙,冷不防这一箭,射穿了他的臂铠,直刺血肉。

    这近卫将领冷哼一声,被秦风瞅准机会,驾马撞翻了他。

    “不好!”

    近卫将领从泥土上爬了起来,口中溢血,心中更是焦急。这近卫军是最后一道防线。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秦风带着十余骑杀穿了防线,直向蔡通而去。

    蔡通外罩甲胄,露出了内里的布衣,冷面含霜。

    看着直向自己而来的秦风,他面上不露一丝慌乱。血杀之气扑面而来,秦风和他身后十几骑未至,蔡通便可以感觉到自己身体内的灵炁在被这血杀之气磨噬。他修为很高,便是秦风这等勇将,他自忖也能够应付。

    不过好在对方人不多,只有十余骑,还不能对蔡通的修为产生压倒性的影响。

    战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蔡通现在所虑是怎么脱身?

    正在他心念翻转之际,又有一箭从远方射来。蔡通大惊,急忙躲避,身体跃动,虽然躲过了那刁钻的暗箭,那盘桓于心中的危险感并没有消退。

    一声马鸣,震彻耳际。秦风驾马而至,一槊而下,将蔡通跃至空中的身体又重新打了下去。

    半空之中的蔡通,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秦风坐骑那呼喘白气的大鼻子。

    从泥土之中爬出来的时候,蔡通形容狼狈,脖颈处被秦风的长槊架住,动弹不得。

    “称王作侯,不过粪土。当擒汝辈,献于吾主!”

    大笑声起,秦风与身后十余骑,无不快意。

    万人之中,一声暴喝。

    “蔡通已被我所擒,楚军还不归降,更待何时!”

    战火暂熄,楚军与蜀军开始缓缓分割。精锐之所以是精锐,便是楚军在此刻败境,仍然有着聚众而战的勇气和能力。

    楚军各个将领率领着部众,眼看着秦风将蔡通绑缚到了杨羡的面前,却不敢采取过激的行动。

    嬉笑之声起,蔡通看着杨羡周围范庆旧部那奚落的眼神,更觉心中愤怒。

    “杨羡,要杀要剐,我蔡通绝无二话。”

    “侯爷哪里的话?羡身为蜀国丞相,大周之臣,又怎么会擅杀朝廷重臣。这种事情,可只有桓武那种目无君上的乱臣才会做啊!”

    杨羡当然不能杀蔡通。一来秦风骁勇,擒住了蔡通,却没能打乱楚军的建制。此刻近万楚军,与蜀军对峙,仍有一战之力。若是蔡通死了,这些人怕是会有决死之意。

    二来一个死去的蔡通,对杨羡一点好处都没有,得便宜只会是桓武。只有蔡通活着,他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蔡通刚才受辱,心中怒意鼎沸,现在冷静下来,也回过了味。杀了自己,对杨羡有什么好处?

    蔡通恢复了一代王侯的仪表、风度乃至智商,眼中精光一闪。

    “丞相何意?”

    “桓贼挟制天子,威福自专。暴行施虐,天人共愤。侯爷乃是大周之臣,楚国亦是大周属国,自当不能容忍桓贼所为。羡欲与侯爷修好,两家共抗桓贼,如何?”

    蔡通看着自己满是泥土的盔甲,再联想自己现在的处境,心中苦笑,杨羡是想要将他当做筹码啊!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兴功除暴

    平陵。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三万楚军,遥视这江边城寨,却不敢有一丝的动静。

    黑虎山上,大战刚熄,那近万楚军精锐眼看着蜀军挟持着蔡通远去,却始终不敢有所动作。最终,他们与平陵城下的文卿大军汇聚,合成一股。

    此刻楚军进退不得,谁也不知道杨羡想要做什么?本在武宁郡城调度后勤的蔡允听说讯大惊,也跑了过来。

    相比于蔡通,蔡允的年纪并不大。蔡通前几个儿子都在乱世之中战死,此时唯剩下了这么一个长子,还有一个尚在蹒跚学步的幼儿。

    蔡允三十上下,一身衣冠,看起来风采翩翩。只是,与他平静的外表并不相称,蔡允心中焦急无比。

    楚国这大局,只有蔡通才能够执掌。若是杨羡真的不怕撕破脸皮,那么楚国顷刻便会大乱。虽说蔡允是蔡通的继承人,可蔡通若是不测,他并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安然地度过权利过渡这段时光,更不要说接下来面对北面的梁军。

    远方一声马蹄,大将文卿驾马而来。

    蔡允疾步而下,握住了刚刚下马的文卿的双手。

    “文将军,父亲怎么样了?”

    文卿刚刚从平陵赶了过来,还有些气喘。文卿心中也是十分着急,比蔡允丝毫不让。不过,相比有些六神无主的蔡允,文卿的气度要从容的多。

    “少主放心,主公说,他在蜀军做客。除了主公的近卫,所有兵马都返回郢城。”

    “做客?”

    文卿乃是蔡通的心腹大将,他说的话蔡允自然相信。不过若是说做客,那么证明双方还没有撕破脸皮。甚至于关于这次黑虎山之战,蔡通都想要轻轻地揭过去。

    毕竟,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别人俘虏,这可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蔡通是想要将这件事情低调处理,不过他此刻身在平陵,这其中也少不了蔡允的运作。

    “父亲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这才是蔡允此时最想要知道的事情,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楚国大大小小的事情还需要蔡通去处理。

    蔡允虽然是世子,但要想代掌国是,手段还差了点。

    “那就要看杨羡的意思了。”

    文卿无奈说道。不管表面上说的再好听,不管这三万楚军能不能闭口不言,堂堂楚侯在万军从中被人俘虏这件事情,肯定还是会传出去。

    文卿看了一眼天空,阴沉沉地下起了小雨。远望那于烟水缭绕之中的平陵主城,文卿的心中很是沉重,幽幽叹了一声。

    但愿杨羡不要与楚国为敌吧!

    江边小筑。

    雨轻轻地打在屋檐之上,噼啪作响。筑中火炉燃烧着红色的焰火,喝一口杯中茶水,观远方江景,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屋中静谧,蔡通跪坐在火炉之旁,放下了手中茶杯。

    “楚军得了我的命令,此刻已经陆续返回,丞相还想要什么?”

    蔡通表面虽然平静,可是内心却是不安。他不知道杨羡想要将他扣到什么时候?但一定不会太长。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若是楚国内政不稳,只会白白让桓武得便宜。蔡通不愿意见此,杨羡更加不愿意。

    “楚侯若是答应本相三件事,那么便可以离开了。”

    杨羡便站在窗前,看着远方川流不息的江水,缓缓而道。

    江水湍急,雨势疾下,江上却还有未归巢的倦鸟,在风雨之中穿行,着急归家。

    此处无人,杨羡也不客气。蔡通心里早有准备,随开口问道:“请说。”

    “范庆旧部两、三万人,本相打算将之迁徙到西庸郡,还望楚侯能够提供方便。”

    西庸郡与楚国边境接壤,往西便是蜀国的周南郡。不过西庸郡虽在蜀国,可若是从蜀地走,却是要绕一个很大的圈,这两三万人扶老携幼,一年半载也未必能够到。可是若是往楚地走,那么便快上了很多,快得话只要数月。

    与土地广大肥沃的周南郡不同,西庸郡与平陵这边地势很像,庸水穿流,山势险要。虽有郡名,可是境内只有三座较大的县城。三十年前天下大乱,西庸郡那边的人跑了许多,如今那里更是地多人少。

    最为重要的是,西庸郡地处梁、楚、蜀三方交界,情势复杂。便是桓武攻蜀,也从来没有想过从西庸郡这条路进攻。某种程度上说,梁军在西庸郡的处境和蔡通一样。

    “可以!”

    蔡通心中惊讶异常,但是面色不显,只淡淡说了两个字。之后,他拿起了茶杯,缓缓喝上一口。

    “一应粮草物资都可以由我楚军提供。”

    杨羡一笑,接着说道。

    “第二件事情,我想要让侯爷赦了荆州的承天道徒。”

    “可以!”

    这些日子以来,荆州的承天道徒一直有着异动。蔡通一直在猜测他们想要做什么,现在看来是与杨羡有关。

    “第三件事情是什么?”

    不知为何,蔡通总感觉这第三件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我想要让侯爷将丹口附近百里水域划归西庸郡治下。”

    此时蔡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终于明白了杨羡的意图。

    “看来这宛地这场乱局,丞相也有兴趣插上一手啊!”

    蔡通并没有立刻同意,或者说他刚刚一直低估了杨羡的野心,此刻心中却是惊骇难以应对。南阳郡本是荆州辖地,富庶得很。可是因为梁军攻伐,那里变得十分混乱。

    梁楚两军的兵力相持于南阳郡城宛城一线,正处在僵局之中。丹口便在南阳以西,名义上是荆州治下,实际上却是三不管地带。

    杨羡这分明是想要在南阳插上一手,目标自然不可能是楚军了。

    蔡允面色舒缓,大笑一声。

    “桓贼暴虐,天下无不愤恨。丞相既有兴功除暴之心,本侯自当鞍前马后。”

    杨羡缓缓回身,看向了蔡通,对方也正看向他。

    “侯爷不愧是大周忠臣,本相敬佩之至。”

    “丞相亦为大周肱骨,本侯岂有不从之理。”

    便在这风雨小筑之中,两人互相笑了一声,随后却是变得寂静。

    忠义不过是托词,相互利用,自然能够同流合污。

 第一百二十二章 居心险恶

    神都,梁侯府。(全本小说网,https://。)

    桓武看着摆在自己面前一前一后两份奏报,眉头都快拧成川了。

    这两份奏报就隔了一日,从南阳郡前线送了过来。前脚桓武还在幸灾乐祸,蔡通和杨羡小儿打了起来,后脚这两人就握手言和了,蔡通还将丹口给了杨羡。

    这什么和什么呀?

    “你们都说说,杨羡小儿想要做什么?”

    桓武只将府中几个亲信招到了自己面前,商议着这件事情。

    南阳郡之所以重要,不但因为那里是梁、蜀、楚三方的交界,更因为这里一旦有失,那么关中和神都都会震动,位置太过重要。

    桓武的目光从身前的谋士身上一个个看过,最后落在了孟清的身上。

    “宗石,你说说看。”

    孟清眉目清秀,身姿风度,具是不凡,可谓翩翩美男。被桓武点名,孟清显然有些诧异。

    这桓武府中的谋士,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十多位,尽管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在外,但也轮不到他第一个说话啊!

    “禀主公,前线的情报显示,杨羡为了清水郡范庆的旧部与蔡通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黑虎山大战一场,可是旋即又和好了。据闻,杨羡曾一度擒住了蔡通,可是却没有把他怎么样。这两人心思各异,却有共同的一点,他们都视主公为敌。”

    桓武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又听孟清继续说了下去。

    “丹口在南阳郡,西接西庸郡,那里水泽密布。因为战乱,如今少有人烟。杨羡想要此地,怕是想要一个战略上的支点。”

    “支点?”

    “杨羡若要出蜀,一则跨百里蜀道入雍州,一则经大江入荆。前者不易,后者难取。如今杨羡又与朱梓联盟,剩下的一个办法便是通庸水入南阳,侧袭关中。”

    在场的谋士都摇了摇头,觉得有些异想天开,赵业说道:“西庸郡人口稀少,田地荒芜。益州虽说富庶,可是杨羡想要经略西庸,怕是困难。更不要说用它做跳板,进入南阳。”

    桓武的目光从赵业又转到孟清身上,似乎期望他继续说下去。

    孟清向赵业拱了拱手,说道:“短时间内,杨羡的确没有这个能力在南阳对我军造成威胁,可若是他能够训练一支水军。到时候,杨羡在周南郡屯集的数万大军,便能够从庸水上流直至丹口,不过十日。”

    “水军?”

    在场之人都有些惊讶,梁军虽说这十几年来纵横南北,可是对于水军,真的是一点不熟。梁军之中多是陆战之将,可是水上的骁将,还真是没有几个。

    军中一脉通晓水战的将领都在吴楚两国,蔡通的大将文卿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梁军无论在南阳取得多少的优势,最终都被文卿在水上又扳了回来。

    桓武一双眸子眯了起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若是有一支水军,杨羡固然能够做到像是孟清所说的一样。可是,水军是这么容易训练的么?

    便是以桓武的财大气粗,多年来建造战船,训练水师,可要与吴楚对战,还是胜少负多,徒损钱粮。

    “宗石,水师难练,这点你应该知道。杨羡能够这么轻易的训练么?”

    “启禀主公,臣以为若要训练一支精良的水军,首在得人。这天下通晓水战的大将都在吴楚,然而有一人却是例外。”

    “谁?”

    “昔年承天道教首袁诚座下八真之一唐大福。此人虽承星之一脉,但是却是水战高手。杨羡让蔡通赦免了在荆州的承天道徒,有恩于承天道,更加叶东阳、王耀先在侧,此人很可能为杨羡说动。”

    桓武面色一变,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仍然说道:“此人的确厉害,不但精善水战,更是圆滑无比。”

    “臣以为,无论杨羡能不能说动唐大福,这丹口是断不可让杨羡得去的。楚军不善陆战,可是杨羡手下的军队却不同。若是两者联合,叩关北上,南阳难守,关中震动,中原板荡,神都不安。”

    “杨羡小儿,居心如此险恶。”

    真如孟清所言,情势恶化到那等地步,桓武将不得不把这神都附近的二十万大军都压往中原。到时候,他身边将没有一支可以动用的力量。

    这场会议结束之后,桓武将孟清独留了下来。他挥了挥手,将孟清招至近前,小声吩咐着。

    “宗石,我有一件事情想要你去做。”

    西南郡,金狮港。

    海港空地之上,数百人围拢在造船厂中,见证着西南郡第三艘战船下海。随着战船顺利从船坞进入港湾之中,欢呼声响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