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就可以浪一点了,可以彻底撕下仁君的面具了。

    而李世民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他虚怀纳谏的品格,以及他和魏征的千古君臣的关系。其实也是能忍。

    魏征对李世民的劝谏虽然有一些金玉良言,但一个人在聪明也不可能一连说十七年的金玉良言,纵观魏征的谏言,其实大多数都是老生常谈,是前人说的不再说的话。李世民之所以耐着性子去听,除了他本人有戒惧之心,想让他的江山保持长久富贵以外,还是因为他的底子太黑了,他需要有人帮他洗白。而魏征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工具,李世民通过对魏征的逆耳忠言的虚心纳谏,成功的树立了一个从善如流的明君形象,都快让人忘了他的江山是怎么来的了。

    而魏征估计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积极配合着皇帝唱双簧,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共同谱写了一段明君贤臣的历史篇章。

    此刻,朱允炆终于下定了决心:削藩。因为他觉得,他的皇爷爷是错的,历朝历代凡是设置藩王的,都会发生内战,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和西晋,而那些没有设置藩王的朝代,却少了很多麻烦。因为皇位是人人都相当的,那些藩王一有了机会就会造反,这是人的劣根性的体现,任何人无法改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齐泰

    皇爷爷英明一世为什么就看不到这一点呢?这些都是历史书上明明白白记载的教训啊。看来都是他对儿子们的偏爱掩盖了他的英明,使得他做出了建立藩王这个错误的决定,对,是这样,一定是这样。

    朕就要革除这个弊政。朱允炆慢慢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双手负在身后,仰着头,用无比深邃和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屋子外的天空,脸上写满了豪情壮志。

    第二天,昨天一宿没有睡好的齐泰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朱允炆所在的大明紫禁城谨身殿。

    来到之后才发现他是最后一个到的,方孝孺和黄子澄都已经穿戴整齐正在和朱允炆讨论问题了。三人见齐泰过来,立即停止了交谈,齐刷刷地看向他,眼神中满身期许的目光,似乎默认了他昨天的差事办的很成功。

    齐泰见此情景,老脸红了一下,立即急走两步来到谨身殿中央,向朱允炆纳头便拜,道:“微臣参见皇上。”

    朱允炆见到自己的这个心腹心情还是很好的,身子从御座上坐直了一些,伸手虚扶了他一把,一脸温和地笑道:“齐爱卿快起来吧,长兴侯那边怎么说?”

    齐泰并没有站起来,跪直了身子,向朱允炆拱了拱手,十分惭愧地说道:“臣无能,有负圣恩。请皇上降罪。”

    朱允炆一时愕然,脑子一下子懵了,什么叫有负圣恩?难道耿炳文还想抗旨不成,眼睛瞪得老大,直直地看着齐泰,一脸疑惑地说道:“齐爱卿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长兴侯不愿意去?”

    齐泰微微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并非如此,长兴侯病了,怕是去不成了。”

    “病了?”方孝孺和黄子澄同时惊讶的说道,然后又互相对望了一眼,都是不信的表情,早不病,晚不病,怎么这个时候病了?

    朱允炆也是长叹一声,面无表情地坐在御座上,看不出他到底是信还是不信,道:“长兴侯年事已高,朕本来就不打算再麻烦他了。既然他病了,那就换个人去吧。”

    这下子轮到齐泰犯难了,因为他眼睛的余光看到方孝孺和黄子澄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他,目光里的意思分明是:兄弟,看好你哦。

    齐泰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朱允炆,发现这位刚刚登基的少年天子也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眼光中充满了期许,知道这一关自己是躲不过去了,于是硬着头皮向朱允炆拱手道:“启奏陛下,这个办法是微臣想出来的,既然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不如让微臣走一趟吧。”

    见齐泰如此勇于任事,为国分忧,朱允炆十分开心,脸上露出了他那标准的和蔼可亲的笑容,道:“齐爱卿果然是不辞艰险,忠君爱国之人,皇爷爷没有看错人,那就劳烦齐爱卿跑一趟肃国吧,我们之前谈好的条件没有变。”

    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齐泰干脆放开了心情,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想那么多干什么?再加上得到了君王的鼓励,他的内心还是很开心地,立时跪直了身子,慷慨激昂地说道:“多谢皇上的夸奖。臣受两代天子之恩,日夜思忖如何报效,如今有了这个机会,臣一定会竭尽全力将皇上的差事办好,纵然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好,好,好。齐爱卿快快请起,你能有如此忠心,朕心甚慰。”朱允炆十分高兴地向前倾了倾身子,伸手虚扶了一下齐泰,一脸笑意地说道。

    “齐大人真是忠勇可嘉啊,是社稷之福啊”“是啊,是啊。真乃我等楷模。”黄子澄和方孝孺也在一边不住地称赞道。

    齐泰心里蛮苦的,你们这两个逼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肃国是什么地方,那可是龙潭虎穴啊,虽然他已经做好了为朝廷牺牲的准备,但是不想这么白白地死啊,死之前最起码也要干出一番事业啊,这样的人生才是轰轰烈烈的啊。

    他虽然最后为朱允炆殉节而死,但那也不是他的本意啊,他是想着削藩成功,成为新朝代的大功臣,然后尽享荣华富贵,死后名垂青史的,谁知道碰上了猪队友,让朱棣打到了京城翻了盘,而他和黄子澄又是朱棣口中的头号奸臣,可以说,朱棣起兵借口就是杀他们两个,肯定不会招降的,这个时候不死也得死了。

    齐泰面对他们君臣三人的称赞,只能在脸上堆起笑容,十分难受而又尴尬地应付着。

    这个时候,朱允炆从桌子上拿出一份诏书,随手递给身边的太监,让他递给齐泰,道:“这是朕昨夜命方先生刚刚拟定的一封诏书,你将它带上,到了肃国,一并跟肃王去谈。”

    太监接到朱允炆递过来的诏书后,立即转到台阶下面,将它双手捧着,递给齐泰。齐泰同样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张开双手接过诏书一读,差点吓尿,一排冷汗从他的额头上直直地流淌了下来,猛然抬眼看了一下朱允炆,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一脸不可思议地说道:“将肃王改封为吴王?皇上,请问这是谁出的主意?这能行得通吗?”

    “是老夫出的主意。”只见方孝孺一脸得意地站在大殿上说出了这句话,一只手负在身后,另一只手不断地捋着胡须,脸上的表情十分自豪,显然是觉得自己出了一个锦囊妙计。

    这就是建文帝所倚重的方孝孺先生的谋略,他自以为是地认为用这种幼稚的,骗三岁小孩子的方法就能克服强敌,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建文三年的时候,燕军攻略邯郸大名府,朱棣听说朱允炆已经罢免了齐泰和黄子澄,就假意上书请求朝廷停止军事行动,这个时候方孝孺就给朱允炆出了两条计策,第一是假意答应他,并赦免他的罪,让他立刻撤军回北平,等他回军的时候,趁机偷袭他。

    第二是写了几道秘密诏书给出使燕军的使臣,让他在燕军中秘密散发,以祸乱燕军的军心。

    当然,朱棣最后没有听朝廷的命令,那位使者到了燕军大营之后,就将诏书藏匿了起来,不敢散发,他可不是傻子,就凭你两句话,那些跟朱棣一起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的人就会相信?就会跟你一起反朱棣?

    人都是有脑子的,你嘴上说既往不咎,等我们投降之后在算后账怎么办?更何况,建文三年的时候,朝廷对燕王形不成绝对的优势,他们跟着燕王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投降了朝廷就是低人一等的反贼,只能苟延残喘。人做选择的时候,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要素,若是让他们放弃跟着燕王的荣华富贵去投降朝廷做苟延残喘的反贼,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即朝廷已经对燕王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他们顺从就会死,朝廷若是没有实力将他们逼到无路可走,他们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还有一次也是建文三年的时候,燕兵攻略沛县,烧毁粮船,朝廷处于劣势。这时候方孝孺就向朱允炆建议,利用朱高炽和他弟弟的矛盾,策反朱高炽,许以封王,最后,朱高炽将看都没有看诏书,就将诏书和使者一齐绑来送给了朱棣。

    方孝孺能想出这种办法来御敌,实在是不知道他的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先不说朱允炆和朱高炽只是堂兄弟,论血统关系,怎么能比得上他和朱棣的父子关系?就拿当时的形势来说,明明是朝廷打了败仗,处于劣势,朱高炽是世子,就算朱棣打下了江山,就算朱棣不喜欢他,就算朱棣很喜欢朱高煦,那朱棣也不得不立朱高炽为太子。

    因为这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而朱棣起兵靖难所打出的旗帜就是恢复祖制,你连关于皇位继承法的这条最重要的祖制都不恢复,还谈什么靖难?还谈什么清君侧?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朱高炽放着十分有希望的太子之位不坐,非要背上一个背叛父亲的罪名去给你做一个藩王,那才叫脑子进水。

    更何况,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去背叛自己的父亲来换取荣华富贵,都是相当令人鄙视的,一辈子活在别人的鄙视与唾弃之中,就算是封了王又有什么意思?

    这就是方孝孺,他自认为读过几年书,就将史书中经书记载的那些所谓的锦囊妙计,三十六计都生搬硬套过来,用在不合时宜的地方。

    他不知道的是,那些令他心驰神往,崇拜万分的古人的神机妙算的智慧,大部分都是编出来的。不说别的,就说装疯装病装弱小这一招,在历史上出现了多少次了?孙膑用过,刘秀用过,司马懿用过,还有很多人用过,可问题是这些史书中的主角们一用就能成功,那些反派们在这一刻似乎都集体失忆,忘了之前的教训,智商都直线下降,乖乖地钻进了主角设置的很不高明的陷阱里。这不是编的是什么?

    方孝孺是读了不少书,但都是不带脑子读的,书上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丝毫不加怀疑,这样读书的人,肯定是要被那些编书的御用文人,以及以不可告人的目的写书的人带到沟里面去。

    史书也好,经书也罢,说到底都是别人讲给你听的,你没有亲眼见过,怎么能全都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尽信书,不如无书。方孝孺怎么就不好好想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齐泰看着方孝孺这趾高气扬,志得意满的神情,心里就恨得牙痒痒,怪不得先帝一直不重用你,你这出的都是什么馊主意,肃王好不容易独立建国,南面为君,打下了数千里广大的江山,岂会心甘情愿的跑到苏州来被你们给圈起来?

    先帝临终之前,明明已经对肃王进行了限制,令他的兵马不得过兰州一步,这基本上是杜绝了他争夺皇位的可能,在这个形势下,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就是燕王,朝廷不讲主要注意力集中到这个方向,反而去惹肃王,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齐爱卿,朕以为方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吴王是皇爷爷生前的爵位,不管对谁来说都是莫大的殊荣,朕想肃王是不会拒绝的,还请齐爱卿将这件事一并告知肃王。”朱允炆见到齐泰那副一脸震惊,额头冒汗的表情,心道他可能有所顾忌,于是就立即出言安慰道:“你放心,你是朕亲自任命的钦差大臣,不管怎么样,在这大明朝是没有人敢动你的。”

    齐泰内心深处的灵魂紧紧地闭上了双眼,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法挽回,他若是拒绝或者是提出反对意见,朱允炆肯定会认为他是贪生怕死,不敢为朝廷分忧,若是这样的话,那他的政、治生命也就终结了,这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齐泰来说,那简直是比死了都难受,最后只能面无表情地向朱允炆拱了拱手,硬着头皮说道:“臣遵旨,臣一定竭尽全力将皇上的差事办好。”

    见齐泰终于答应了下来,朱允炆很高兴,十分大气的对自己身边的太监说道:“传旨御膳房,好好摆一道丰盛的酒宴,朕要和三位爱卿好好痛饮几杯。”

    “多谢皇上。”“多谢皇上。”齐泰和黄子澄深感皇恩浩荡,十分感动地向朱允炆施礼道。

    方孝孺对君王的礼遇也是很感动,但出于骨子里的儒家风格,他还是忍不住地劝谏道:“皇上,我们随便吃一点就好了,切不可铺张浪费。”

    朱允炆微微一笑,十分礼貌地说道:“好,好,好。就依先生的话,随便吃点,不能浪费,不能浪费。”

    随即君臣三人吃了一顿十分和谐的酒宴,席间十分畅快的谈论了他们的儒家理想,这样朱允炆开心不已,不自觉地多喝了几杯酒,在他看来,人生最快意的事情莫过于此。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八十三章 迁都伊犁

    此时,遥远的西北,现在已经隶属于肃国的亦力把里城内,朱楧正在着急忙荒地进行搬家,回鹘的都城亦力把里已经被攻克了,他们的可汗黑的儿火者也已经死了,可以说,回鹘这个政权从此以后已经在地球上被彻底抹平了。

    虽然,目前回鹘境内,还有一些忠于黑的儿火者的零星武装在不断地反抗,时不时地制造一些恐怖、袭击,但已经完全成不了气候,当地的地方治安队完全可以搞定他们。

    他最喜爱的将军王虎臣和瞿能已经继续带兵向西进攻了,他要将回鹘所有的地盘都抢过来,而不只是止步于亦力把里。

    王虎臣向西北进兵,一直抵达了巴尔喀什湖这个外表像是月牙一般的半咸水半淡水的湖泊。巴尔喀什湖古中国称为夷播海,是古代中国地理位置的最西北端,汉唐时期都曾经统治过这一带,清朝时这里曾经是中国与俄国的分界线,只不过由于清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将这个湖泊分割出去了,这才成了外国的湖泊。

    瞿能则一直进兵到锡尔河也就是古代的药杀水的拐弯部才收住兵马,因为在往西走就会和帖木儿帝国接触了,肃国和帖木儿帝国名义上还算是盟国,他不敢随随便便高摩擦,要请示王上后才能定夺。

    这时的肃国,已经恢复了唐朝时的安西都护府的大部分地域,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已经不能够被任何人忽视了。

    朱楧正式下令将亦力把里改称为伊犁,并决定将都城迁到这里。之所以做这个决定,那是因为伊犁是个十分适合建都的地方,至少到目前为止,肃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替代它。

    伊犁地处伊犁河谷,伊犁河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河流,发源于天山,全长一千两百多公里,流域面积十五万多平方公里,水量及其充沛。

    除此之外,伊犁河谷境内还有包括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乌伦古河等大大小小两百零八条河流,不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及其丰富,灌溉十分方便,绝对不是一般人想象的荒漠地区。

    古代发展农业,最重要的两个条件就是河流和土地,这两点,伊犁河谷都得天独厚,来自后世的朱楧知道,伊犁河谷地区,可供农作物生长的土地面积超过一千七百万亩,其中能种粮食的超过一千万亩。此外,伊犁河谷地区还有十倍于此的天然草场可供放牧。

    真是无愧于它的西域湿地,塞上江南的美称。在后世,也是西北地区著名的粮仓,与河西走廊地区遥相呼应。

    另外,朱楧还曾经看过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