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令朱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还是知道了,毕竟这是京城,是他统治力量最强的地方,虽然锦衣卫被废除了,但是但他眼线还是很多,可以说是遍布京城,这些日子以来,朱楧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向他报告。
这一天上午,朱元璋召朱楧前来觐见。朱楧穿戴整齐走到谨身殿,向他纳头便拜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劳模朱元璋还在批改奏折,见到朱楧来了,将手边的奏折往桌子旁边一放,道:“起来吧。这几天玩的怎么样?”
朱楧缓缓地站起来,嘿嘿一笑道:“承蒙父皇关照,儿臣在京城里玩的很开心。到底是我大明的都城,其繁华程度不是其他的地方可以比的。”
朱元璋微微一笑,斜靠在龙椅上,看着像是漫不经心,但说出去的话听着却很严肃,道:“听说你又纳了一房妾,还见了一个读书人?”
朱楧顿感浑身一冷,老朱的眼线也太牛了吧,把自己这几天的行踪摸的死死地,更为重要的是,他自己一点都没有察觉,心下顿时有一点慌乱,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样的事虽然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老朱要是深究起来,挨两句骂是少不了的,定了定神后说道:“儿臣知罪。”
在朱元璋面前,强行解释或者是装逼肯定会死的很惨,这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好糊弄的人,没有之一。
没想到朱元璋没有丝毫怪罪他的意思,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不是什么大事,你也用不着告罪。你上的那个关于帖木儿的折子朕已经看了,你认为该如何对付这个人?”
朱楧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也明白了,朱元璋心里不是不怪他,而是现在用得着他,所以不再计较这样的小事,这便是时势造英雄,若不是老朱需要他来挡着那个吊炸天的帖木儿,今天肯定也不会对他这么客气,作了一揖道:“据儿臣所知,那个帖木儿军力强大,有数十万众,而且还装备着重炮,火器不亚于我大明,十分难以对付。不过,儿臣以为,只要儿臣凭险据守,严阵以待,再加上父皇的天威,他也奈何不了我大明。”
他说的也是实话,只有把西北严峻的形势毫不保留的说出来,朱元璋才会更加重视他,才会答应他接下来的请求。
果然,朱元璋听完后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他登基近三十年来,该打的都打了,该服的都服了,除了两个国家以外,第一个是日本,这个岛国虽然不值得他费力征讨,但是要想灭掉大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他对日本很放心。
第二个就是这个帖木儿了,他不但扣押了大明的使臣郭骥,还屡次对他进行羞辱,很明显不把他的大明朝放在眼里,再加上听说他又搞了个蒙古人联盟,时刻想着推翻明朝,重建大元,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
因为这是个不小的威胁。单论此时帖木儿帝国的军事实力来看,就算打不过明朝,也会使明朝遭受不小的创伤,万一这个时候再有谋个野心家趁虚而入,那岂不是很麻烦?朱元璋对这个帖木儿已经是十分忌惮了。
从史料中看,以帖木儿为代表的西域蒙古诸部对明朝和朱元璋的态度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老朱刚刚登基,派遣使者晓瑜四方——从今天开始,中国的天变了,朝代不再是元朝,皇帝不再是元顺帝,而是我朱某人的大明朝,你们要认清形势,早早过来归顺。
这个时候,明军对残元势力节节胜利,因此朱元璋发出的诏书的口吻也相当强硬,不过西部诸国并不感冒,只有很少的几个效果派遣使者前来。
因为这个时候,明朝虽然在长城内的统治趋于稳定,但是塞外蒙古贵族的势力仍然很庞大,他们还时刻伺机反攻明朝,希望能恢复大元的江山。因此,虽然朱元璋表现的很强硬,但是西部蒙古诸部并不害怕他。
第二个阶段是蓝玉发动捕鱼儿海之后,明朝一举灭亡北元,元朝作为一个王朝彻底终结,这场战斗深刻的震惊了其他的蒙古王朝,他们开始畏惧明朝的势力,黑的儿火者和帖木儿先后向明朝派遣使者,表示承认明朝的大哥地位。
第三个阶段是帖木儿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相继打败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后,势力急剧膨胀,野心和信心也陡然增长,开始看轻明朝,不再向朱元璋朝贡,甚至还相继扣押了朱元璋派过去的使者傅安、郭骥等人,并且屡次侮辱,对明朝的敌视态度十分明显。
目前的帖木儿就是处于这个阶段,势力大增,风头正健,并且敌视明朝,还搞了一个蒙古人联盟企图灭了朱元璋中兴元朝。
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朱元璋对这样的一个敌人不会不重视,所以肃王朱楧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就逐渐重了起来,因为他需要朱楧来帮他打帖木儿。
朱元璋听完朱楧雄心万丈的报告后,沉着脸,面无表情地问道:“你现在手里有多少兵马?”
老朱直接问他,朱楧自然不敢不说,虽然他有意隐藏实力,但是也得说的差不多点,若是被老朱发现自己在骗他,那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冲着朱元璋作了一揖,道:“回禀父皇,儿臣现在有兵马一十三万,如果打起仗来,倾全国之力可以募兵到二十万人左右。”
朱元璋的眉毛向上挑了挑,没想到肃国发展的这么快,短短地三年时间已经有这么强的实力了。这十三万兵马对于大明一百二十多万的总兵力来说虽然很少,但是朱元璋知道,他这一百二十万大军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说白了是军户的数量,真要是打起来,他是不可能出动这么多大军的,光是粮草的压力就能把他压死。而且,他一向行事稳健,不管跟谁打,都不会把老本都压上,因为战场上什么都不好说,不是你人多就一定赢的,万一要是像陈友谅、苻坚、曹操、袁绍这些人一样遇到点意外,那可能就是崩盘的节奏,将来很难翻身了,道:“你的兵力也可以,不过那个什么帖木儿真要是搞成了蒙古人联盟,那你这些兵力是很难应付的,你还有北面的瓦剌和西面的回鹘要对付。”
朱元璋不愧是一寸一寸打下江山的皇帝,账算得很清楚,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朱楧已经打算收拾瓦剌和苟延残喘的回鹘了,因为肃国的火绳枪和罐头已经研制的差不多了。
不过这些事是肯定不能跟老朱说的,朱楧摆出了一副虚心求教地表情,道:“多谢父皇指点,有父皇在儿臣身后,贼人虽然多,但是儿臣也不怕他们。儿臣一定竭尽全力替父皇守好西北。”
朱元璋看了看这个这几年声名鹊起的儿子,心中略感安慰,还有什么能比儿子能为他分忧而使得这个老人欣慰的呢,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那个帖木儿真的很厉害,他不敢确定自己的这个年轻的儿子是否能战胜他,道:“你有这份孝心很好,朕辛辛苦苦为你们打下的江山,你们兄弟叔侄几人要精诚团结守好这份家业。帖木儿要是打过来,你的肃国是首当其冲的,朕允许你跟他交战的时候,可以调集庆王、蜀王、秦王的军队。当然,这要得到皇帝的首肯。”
朱楧听到这话心脏砰砰直跳,激动之情实在是难以抑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可以和朱棣平分沿边兵马的控制权,对肃国的发展大大有好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朱楧不是傻子,立即跪下叩头谢恩道:“多谢父皇体谅,儿臣一定尽心尽力,为父皇和太孙守好西北。只是,儿臣还有一事相求。”
朱元璋的眼睛里精光一闪,还有什么要求?不过他既然话已经说出口了,也只能由着他把话说下去了,道:“你有什么事?说吧。”
朱楧抬起头,拱着手,不失时机地说道:“儿臣想把母亲接到肃国好好奉养以尽孝道,还望父皇恩准。”
这孩子还真会找时候伸手,朱元璋的嘴角挂起一丝冷笑,将他的母亲留在这里有什么用呢?宠幸就免了,自己早就不喜欢她了,扣为人质要挟肃王?别傻了,朕活着的时候肃王肯定不敢造反,就算朕死后肃王造反,新皇帝还真能把他的母亲杀了?那可是允炆奶奶辈的人啊,他就不怕被唾沫星子淹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五十九章 回国
再说了,如果肃王诚心想要造反,那就算扣下他的母亲也没有用,为天下者不顾家,当年刘邦还想吃父亲的肉呢,一个枭雄又怎么会为了一个人而放弃天下?
这个顺水人情就送给他吧,朱元璋冷哼了一声,缓缓道:“你有这份孝心是好的。朕批准你的请求,这次回肃国就把你的母亲带上吧,到了肃国要好好奉养她。”
朱楧大喜过望,叩头道:“多谢父皇恩典,儿臣替母亲谢谢父皇了。”
朱元璋微笑着摆了摆手,道:“好了,好了。一家人就不要整这些虚的了,你退下吧,朕累了,要休息了。”说完,打了一个哈欠,看来是真的累了,不是故意赶朱楧走。
人上了岁数,不服老就是不行啊。
朱楧恭恭敬敬地给朱元璋磕了一个头,道:“儿臣告退,万望父皇保重龙体。”随后,恭恭敬敬地退出了谨身殿。
这次面圣收获还是蛮大的,不仅能迎回母亲,还能节制秦王、庆王、蜀王当地的兵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朱楧并没有被这一切冲昏头脑,他知道,他能获得这一切并不是因为朱元璋宠爱他的缘故,老朱要是宠爱他,他就没有必要整天这么操心了,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多好。
他知道,朱元璋之所以对他这么好,完全是帖木儿帝国带给他的压力,坦白来说,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明朝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个帖木儿帝国了,而且他已经对大明释放出了明显的敌意。
说白了,就是老朱现在需要自己,才会破天荒的答应自己这么多要求,给自己这么多好处,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若是放到平常时候,自己敢跟老朱提这些个要求,肯定会被他骂的狗血淋头。
朱楧也就欺负朱元璋是明朝人,不知道历史上这个帖木儿在东征的时候就死了,压根儿没有给明朝造成什么压力。这些事,朱楧当然不会告诉朱元璋。
当然,他也不会因为这些事就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他所经历的历史已经跟原来的历史脱节了,之前没有打,不代表之后不会打。
朱楧回到家里后,首先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郜氏,郜氏简直是喜出望外,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答应儿子的请求。
这个皇宫对她来说是冰冷的,她早就不想待了,这个世界上只有她的儿子可以牵动她的情绪,她做梦都想跟儿子在一起,没想到这个愿望会在今天实现,看来她每天吃斋念佛还是有好处的。
接下来,就是双胞胎姐妹花的事情了,这可是他此次回京遇到的最爽的一件事情了,渠忠信那边已经都布置好了,想必不会出什么纰漏,接下来就是坐等收获的季节了。
朱楧依照双方约定好的时间来到了客栈,客栈掌柜一见他过来,立即笑脸相迎,将他引到了雅间,看这样子是信了,笑道:“公子今日一个人来啊?”
朱楧随意地坐到了椅子上,笑道:“她有些不舒服,我把她送回去疗养了。敢问令兄弟是做何营生的啊?”
客栈掌柜笑道:“都是普通的农户,日子过得也比较紧吧。”
这个答案没有出朱楧所料,明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所有的秀女都是从民间选举,而且从事商业等行业的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大部分都是出身农家。
朱楧也暗中调查了那家人的背景,知道那对双胞胎还有两个哥哥,都是骁勇有力之人,而且平时除了干活武功练得也不错,只是没有什么门路,空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他对于骁勇之人特别喜爱,这两个人用好了,那就是他的郭英兄弟,因此起了招揽之心,道:“在下在西北也颇有产业,不如请掌柜的跟他们家说说跟我一起去西北发展,总好过在这里受穷。”
掌柜的对朱楧的这个提法也颇感意外,像他这样愿意帮助老丈人家的倒是很少见,眼睛转了转,笑眯眯地对朱楧说道:“公子肯带他们家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我想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艳遇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我们的盛庸盛大才子也在旅馆里纠结了很长时间,纠结是因为选择,他现在就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个是继续留在这里考科举,等着哪一天撞大运鱼跃龙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个是跟随肃王去西北,可以立即做官,不用再过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从此距离自己出将入相的梦想就越来越遥远了,很有可能这一辈子都实现不了,毕竟他再能干也是个庶子,是个藩王,永远成不了皇帝。
经过这几天思前想后的纠结之后,盛庸还是决定走第二条路,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穷,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半,不敢再赌了。他知道,肃王马上就要回封国了,下次再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来了之后,还记不记得自己也很难说。这个机会若是错过了,万一朝廷不录取自己,那自己这一辈子岂不是要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想到自己七十多的老母和十来岁的幼子,以及自己满腹的才华和胸中的抱负,盛庸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与其就这样埋没在社会的最底层,倒不如去肃国博一把,就算不能青史留名,好歹也能混个一官半职,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谋出一条出路。
决定了之后,盛庸当场向朱楧表示了愿意去肃国之意,朱楧自然是乐得接纳,先安排他到渠忠信的店铺报到,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随着大部队一起开拔回肃国。
转眼间已经到了洪武二十九年,朱楧已经在金陵待了几个月了,这几个月以来,除了拜见老朱、朱允炆、郭宁妃等重量级人物以为,朱楧主要的时间就是打理自己的生意。
这段时间,他的各种生意都上了轨道,不过他们也是有区别的。烤鸭店和重庆火锅还好说,好吃的东西人们都不会拒绝,已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他所开设的娱乐业就颇具争议了。
京城内的一些纨绔子弟、登徒浪子自然对朱楧培训的舞团兴趣颇浓,这种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视觉冲击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他们每天都成群结队,吆五喝六地前来捧场,打赏了大把的金钱,以求能和这些异域舞娘做一些研究性质的工作。据说还有人为此而倾家荡产的。
但是,以方孝孺为主的一些儒生对此则大力批判,认为那些女人的舞蹈实在是太过露骨,太过撩人,就算是身陷青楼也不能如此堕落,也得端着点架子。
朱楧实在是不理解这群人的想法,都已经做了婊子了,还立什么牌坊,反正都是出来卖的,还将什么淑女不淑女?只要能哄客人开心不就行了?不过,想想这类人的一贯所作所为,也不难理解,毕竟他们就是这样一类人。
对于儒生们的这类风言风语,朱楧一概不去理会,干什么都会有人黑你,写个小说也会有不好黑子留差评,整天纠结这样的事,还不得把自己给累死?
这一天晚上,几个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相约秦淮河,一起结伴去了朱楧开的场子,其中一个人摇头晃脑的说道:“文远兄,你为何约我们来这里啊?你不是和你的老师方孝孺先生一直批判这个地方吗?”
文远兄拿出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