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兵训练就此上了轨道,已经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方面也先不用管了,等到三个月后看他们的成绩再说话。

    这一日,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朱楧正在苦练射箭,怀恩一个人走了过来,躬身道:“启禀王上,庆王殿下的使者来了。”

    “哦?”朱楧放下手中的弓箭,饶有兴致的看了怀恩一眼,轻声的说道:“你带他去别殿,注意不要让其他人看到。”

    朱元璋为了防止藩王坐大威胁中央,明文规定各地藩王不许私自交往,但这个规定只是一纸空文,藩王们远在天边,悄悄遣使互通有无,皇帝很难察觉到。

    靖难之役的时候,由于朱允炆将藩王们都得罪光了,所以大多数藩王其实都是想着朱棣能赢的,因为这样以来他们就可以继续过着腐败的生活。不仅九大塞王都跟他眉来眼去,就连远在四川的蜀王朱椿也与四哥暗通款曲。

    明朝初年掌握国家军队的主要是藩王,其次是武将出身的勋贵子弟,朱允炆将这两个既得利益集团全都得罪光了,丢掉自己的江山一点也不冤枉。

    朱楧对自己的这个十六弟庆王朱栴还是很有好感的,首先两人出身都比较低微,年纪又相仿,因此小时候在一块玩的比较多,再加上庆王朱栴娶的老婆是孙云琦的亲妹妹孙云珠,两人既是兄弟又是连襟,感情也较其他人深厚。

    上次朱楧倾全国之力大战回鹘之时,瓦剌乘机骚扰边疆,使得肃国北部防线面临这很大的压力,若不是庆王朱栴及时派兵支援,肃军怕是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庆王的这份情朱楧一直记在心里,局势稳定下来后,还专门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去庆王府致谢,当然这也是秘密进行的。

    朱楧很明白自己现在的定位,那就是军阀。要想做一个好的军阀,有四点是最重要的第一是地盘,他有;第二是军队,他也有;第三是钱粮,他也不缺;第四是强大的盟友。

    最后一点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确实最重要的,因为人生如棋局,谁也不敢说自己能长盛不衰,谁都有倒霉的时候。当你败走麦成,处于人生低谷之时,若是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支援你一下,借点钱给你,你就有可能东山再起。否则,只能像关羽那样,谁也不来救你,最后被人杀头。

    从感情和形势上来说,庆王无疑是盟友的最佳人选,首先二人是亲兄弟加连襟,亲情比较深厚,其次,庆王的封地在宁夏,是九大塞王中距离朱楧最近的藩王,有了什么事情,照应起来很方便。

    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是住的很近的亲兄弟,这个关系一定要打牢,将来不管是面对朱允炆的削藩还是朱棣的削藩,甚至是帖木儿的挑战,自己这一边都会有强有力的支援。

    怀恩跟了朱楧这么长时间,自然知道他的心思,更何况能被朱楧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肯定也不是傻子,听到朱楧的吩咐后,弓着身对朱楧轻声说道:“王上放心吧,奴婢已经安排好了。请王上随奴婢来。”

    这办事效率,靠谱。朱楧心头一乐,对怀恩的做法十分满意,将弓箭随手扔给身边的小太监,负着手道:“向前带路吧。”随后,跟着怀恩前去接见庆王的使者。

    怀恩做事很是细腻,将庆王的使者安排到了一处不太起眼的偏殿,引着朱楧前去接见,路上也碰到了一些干活的宫女太监,这些人见到朱楧之后纷纷见礼,然后就各忙各的事去了,谁也不敢多嘴问东问西,这是在王宫里生存的准则。

    对于这些没级没品的太监宫女,朱楧自然也不会热情的跟他们回礼,就像是没有看见一样径直地走路,他是王者,本来就已经习惯这些人的卑谦与恭敬。

    怀恩将朱楧引到一处偏殿,紧走两步,上去把房门打开,弓着身恭敬地说道:“王上请吧,庆王殿下的使者已经在里面恭候多时了。”

    朱楧没有答话,负着手走了进去,里面光线较暗,在外面很难看清楚里面的情况,实在是特务接头与搞暗杀活动的最佳场所,若不是怀恩是他的亲信,这里又是他的地盘,他可不敢轻易进去。

    朱楧走进殿内,怀恩随后跟了进去,然后吩咐自己从东厂带来的人在门外放风,无论是谁都不能靠近,最后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庆王的使者见到一个衣着华贵的少年在接见他的大太监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料定他就是肃王无疑,立即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朱楧跟前,恭恭敬敬地跪下道:“草民刘禅周叩见肃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草民?”朱楧心里疑惑了一下,这人没有什么官职吗?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庆王这个人从小就胆小,比自己还要谨慎,肯定不会派王府的官员前来和自己通信,这样的话肯定是瞒不过王府长史的眼睛,他现在还是藩王,不像自己单飞了,还要接受王府长史司的监督,因此做事更加小心谨慎一点。

    朱楧绕过跪在地上的刘禅周,径直走到房间正中间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一抬手对刘禅周说道:“使者辛苦了,起来吧,看座。”这个人肯定是庆王比较信任的奴才,都是老朱家的子孙,弟弟的奴才就是哥哥的奴才,没有必要去客气。

    刘禅周跪在地上转了个圈儿,然后面向朱楧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道:“多谢殿下。”然后缓缓地站了起来,但是样貌依旧十分恭顺,看的出来是个会做人的人,始终能明白自己的定位,怪不得庆王能如此重用他。

    眼力劲爆棚的怀恩早就将一个椅子端到刘禅周的跟前,十分客气的笑道:“使者请坐。”

    刘禅周冲着怀恩报以善意的微笑,点了点头,也是十分客气的回礼道:“有劳公公了。”

    客气礼毕,宾主坐定之后,朱楧才和颜悦色地对刘禅周的使者说道:“之前,寡人与西方强国回鹘大战之时,瓦剌诸部趁机骚扰我肃国的北疆。若不是我皇弟及时派兵支援,我肃国的将士怕是要遭受巨大的损失啊。”

    刘禅周微微向前欠了欠身,笑道:“殿下客气了。殿下与我王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又是连襟,殿下倾力大战回鹘贼兵,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之际,瓦剌竟然敢无耻地偷袭殿下的后路。我王是殿下的弟弟,自小又与殿下要好,岂能坐视不理?”

    “哈哈哈,你说得对,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比不了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朱楧心中开怀,不禁仰头一笑,瞬间感触良多,之前读历史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帝王之家的尔虞我诈,手足相残,便认为帝王之家的人都像是李世民那样是眼中只有权力,丝毫不讲亲情的冷血动物,不过随着阅历、知识的增加以及穿越之后的亲身体验,他才感觉到这到底还是少数人。

    帝王家的人也是人,是人都有良心,都有感情,只要你不去动他的切身利益,兄弟叔侄之间有什么不好谈的呢?就算吵两句嘴又如何?过后就忘了。

    唐朝时期,唐玄宗的大哥就是将自己太子之位让给了只是三子的李隆基,李隆基对他也很是尊重,给他盖了很大的房子,并没有因为他是长子有着合法的继承权而要让他意外死亡。

    明朝时,朱高煦造反之心昭然若揭,朱高炽也没怎么着他,要不是他最后作死,最起码安度晚年是没问题的。朱棣时期,也有几个藩王想打着拥力朱允炆的旗号来反对朱棣,朱棣只是将他们囚禁,并没有加害。

    明朝末年的时候,魏忠贤与天启的皇后张嫣有了隔阂,他就想着利用自己手里的特务组织,搞点盔甲、书信之类的玩意儿,诬陷张嫣和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图谋不轨。

    不过最后还是被他手下的亲信太监劝住了,那位太监劝他说:“皇帝为人虽然比较心大,但是对自己的家人是很好的,你直接对抗他的老婆和他的亲弟弟,到时候肯定会死无全尸。”魏忠贤想到当初自己对几个支脉很远的藩王无礼就遭到了朱由校的训斥,于是立即作罢,将之前的部署撤了回去。

    不过这件事也使他和张嫣以及朱由检结下了梁子,同时也在朱由检心里留下了个权奸的印象,为之后二人合谋搞掉魏忠贤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事老魏也挺冤枉的,在他眼里朱由检将来无非也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藩王,对他形不成威胁,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春秋鼎盛的天启皇帝竟然会因为意外落水而死,生前还没有留下子嗣,只能由他唯一的亲弟弟朱由检继位。

    都是命啊!

    根据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记载,慈禧太后临死之时召集所有王公大臣在殿外伺候,这时恭亲王的儿子溥伟满以为慈禧会立他为新皇帝,因为他是溥字辈的最长者。于是他就满心期望的跪在殿外等着老佛爷的召见,没想到看到的却是溥仪被太监抱了进去,这才明白自己完全没戏了。

    这位溥伟脾气的也不是太好,眼见自己的皇帝梦泡汤以后,气得破口大骂,咆哮大殿。按照律法的规定他这完全就已经够得上大不敬甚至心怀不轨之罪了,但当时包括慈禧在内的人都没有追究,给出的理由是念在他父亲恭亲王之前的功劳的份上,让他改过自新。

    但其实,主要还是亲情在起作用,愿望没有达成之后骂两句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骂他一顿也就算了,一家人没有必要为了这样的事搞出血光之灾。

    众所周知的是,清朝自康熙之后是不立太子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每一位皇子都有竞争皇位的资格,这么巨大的诱惑谁能抵挡的住?因此这些皇子们生前肯定也都有过竞争,但是除了雍正以外,谁上来之后也没有搞自己的亲兄弟。

    大位的诱惑是在是太大了,谁都想做,这谁也可以理解,你们之前想想是可以的,只要等我坐上去之后就不要再有非分之想我就不会动你们,毕竟是亲兄弟。亲兄弟之间也会打架,也会有争夺家产的行为,但是能为了这事狠心到动刀子的人,不多。因为亲情,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就是走散了的父子几十年没有见过面,一旦见面也会痛哭流涕的抱在一起。这应该就是任谁也无法抹灭的自然属性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三十八章 利器

    刘禅周见到朱楧无限感慨的样子,知道他这是动了真情,忙欠了欠身子,顺着他的话恭维道:“殿下所言甚是,我王也是这个意思。这大明朝本来就是皇帝陛下一刀一枪打下了的家业,就该由殿下等这些皇上的儿孙们一起守卫。”

    朱楧嘿嘿一笑,也不知道刘禅周这句话是有意地还是无心的,反正是一句话将朱元璋的心思给说破了。朱元璋生逢乱世,这辈子见惯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今天他还在和你喝酒称兄道弟,明天就有可能从背后捅你一刀,抢走你的地盘,杀掉你的儿子,强奸你的老婆和女儿。

    这种事,他见的多了,而且他本人也亲自干过好几次。乱世之中,是人心最为混乱的年代,人的求生欲望以及潜意识里的兽性被全面的爆发了出来。

    因为纲纪败坏了。在太平盛世你要是杀了人肯定是要坐牢杀头,因此就算你真的很恨一个人,也不敢轻易去杀了他。但要是在乱世中杀了人,那简直跟碾死一只蚂蚁一样轻松,不仅不会坐牢,甚至还有可能立功受奖。

    人都是有劣根性的,越坏的事干起来就越刺激,因此在没有法纪的乱世,杀人放火**掳掠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那些施暴者不仅不会忏悔,甚至还会觉得很刺激,很兴奋,将之前一直欺负自己的地主或者自己一直羡慕嫉妒恨的财主杀死之后霸占他们的小老婆是何其爽哉的一件事,简直就是在网文中才会出现的情节。

    而这些残酷的情节却频频在乱世发生,那些以反元大义之名起兵的红巾军多多少少都会干点这样的事,以平定叛乱为名的元朝政府军也经常干这样的事。

    朱元璋的部队军纪算是好的了,也无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老朱在打天下的时候,对自己的部队每攻陷一座城池就**掳掠的事很是头痛,一直想整治这件事,但是手下的这群兄弟们拼死拼活的跟着你打仗,总是要捞好处的,一点好处都不让人家捞,那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就散了。

    于是,经过双方的一番讨价还价后,一致决定不得强抢有妇之夫,但是对于那些无主的黄花大闺女,朱元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们被自己的手下糟蹋。

    所谓的秋毫无犯都是在坐大之后为了顾及影响而做的事,而在起步阶段,谁也难免会干点强盗行径。

    还是马克思说的好,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

    朱元璋的这种人生经历也是造成他猜忌残忍性格的因素之一,因为在他打天下的年代,背叛与阴谋都是家常便饭,他见的多了,一个武将今天能背叛别人投奔你,明天就能背叛你投奔别人。

    对你忠心的人也有,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墙头草,你混的春风得意的时候过来叫一句朱元帅,你若是失利了,就马上踩上几脚另投明主,都是很正常的事,谁也不是傻子,不会白白为你殉葬。

    因此,朱元璋对他手下的这群将领从来只是用,远没有到信的地步,他为了更好的控制军队,认了许多干儿子,来壮大自己的羽翼。

    大家可以翻开史料来看一下,朱元璋用兵的规律是每当派出一个大将领兵征讨敌军之时,大多数会派一个干儿子做副将,充作监军之用,等那位大将将地盘打下来后,朱元璋就会命令他班师回朝,而派他的干儿子在当地留守。

    猛将开僵,心腹守土。是朱元璋一贯的用人法则,同时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就以世守云南的沐英为典型代表。

    征讨云南之时,傅友德是大将,蓝玉、沐英分别是第一、第二副将,结果胜利之后,傅友德和蓝油这两位猛将都被召唤回京,而沐英却是捡了个大便宜世守云南。从明朝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傅友德和蓝玉都没有好下场,只有沐英混的相当不错。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于他手下的这般大将是极其不信任的,这也是他为什么采取分封制,大力封建藩王的原因。从常识来看,父子之情总是要比君臣之情牢靠,朱元璋也是宁肯相信血浓于水的亲情,也绝不会相信江湖哥们之情。因此,在他统治时期,逐渐的将明朝的军权从武将手上转移到他的儿子们手上,最终到达其“以同姓治外姓”的基本国策。

    朱元璋构建的明朝统治阶层大致分为三块,第一就是宗室藩王;第二是外戚驸马都尉;第三是武将勋贵。正如他在前文跟朱允炆所说的那样,这三类人跟国朝的利益是一致的,就好比是附着在皮肤上的汗毛一样,若是明朝亡了,谁还让他们接着干藩王,接着做外戚,接着做贵族来享受特权?想都不要想!

    因此,这三类人对于国朝是最忠心的,对于保卫大明是最尽力的,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明朝完了,他们也就完了,就算能侥幸保住小命,那也只能像一只哈巴狗一样摇尾乞怜,再也别想过上之前的特权生活。

    依靠既得利益阶层来统治王朝才是最有效最稳固的,不用愤世嫉俗,世界就是这么现实!

    而那些文官呢?正如三国时期鲁肃劝孙权时所说的那样,他们既可以做孙权的臣子,也可以做曹操的臣子,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因此是不会在乎你的江山的,丢了就丢了,反正不是他家的。

    典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