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宋锦绣-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还真的是想错了,没错,他们手中的确实是精铁,那是因为大名府提供了足够的精铁。
当然了,这个西夏人意识上的精铁,只是比起普通的最基本的铁,高出一个档次的,比如说硬度在4。5左右的,比钢要低,却比一般的铁要好很多,这是大名府的招牌,在不断的熟练,并且逐步的熟悉的前提下,大名府生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各种,质量也越来越好。
这些铁料,本身就是已经打造好的,或者是得过来的铁料,经过了军营的铁匠,紧急加工出来的,质量不能给大名府的相比,可是实际上,通过商会的订购,最少20万只各种精铁工具,已经在运送的路上,同时还订购了一批其他的器材。
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
让军械司来打造农具,那是很奢侈的行为,效率也不高,用军方使用的铁,或许不会的很差,却会相对比较浪费,因为这些不是专注于农具的,更别说,什么表面掺碳和组合钢铁的技术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术业有专攻,有时候,不是说钢就不如铁好了,在同样资金的前提下,合适的使用,不但成本会下降,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大名府的铁的产量,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别说是的二三十万各种的工具,就算是几百上千万,也不过是一段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
不过从大名府到灵州,需要的路程相对比较遥远,哪怕是用800里加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韩琦一共送过来了两封信,都是在来渭州之前送出的,一封信是给大名府,用他个人的名义,订购一批工具,这些工具会用于整个灵州的开发计划,另外一封,则交给了赵信。
不是说,韩琦要归于赵信的阵营,而是在保州和大名府的两次接触,让他感觉到,赵信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总能够想到办法。
灵州这一个动作很大,他在没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资金的前提下,也很想听听,赵信的想法。
虽然说,这个时代,距离是隔断一切的,从灵州到定海军,超过3000多里的距离,就算是800里加急,都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够赶到,可是运送一封信过来,足够了。
赵信当时已经离开了定海军,是在宿迁接到的这封信,接到之后,很是诧异。
他实在没有想到,韩琦会在胜利之后,开启了这么一个可怕的工程,这是一个好事情。
黄河一直都是整个中国北方的隐患,因为黄河所引发的水灾,不知道凡几,要知道,汴梁可是在黄河的旁边,一旦黄河大规模的泛滥,最终影响,将会不可想象。
熟知北宋历史的赵信,很清楚,黄河在庆历八年将会迎来一场改道,在有历史记载之中,黄河的大规模改道,一共有26次,其中,在北宋中期,从仁宗到神宗,不到60年的时间,就有两次,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黄河改道,开启了北宋财政巨大问题。
在赵信的计划之中,定海军的建设,到了一定的程度,当定海军拥有了足够的资金之后,他几乎必然要开启黄河改造。
这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造,会包括了黄河中上游的植树植草,水土保持,黄河中下游的加固堤坝,增强水利设施,还有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
没想到,在他还没有开启这个项目的时候,中原的叶清臣和西北的韩琦,都不约而同的开启了这个项目,这虽然不是体系化的治理黄河,但是对于北宋,对于黄河都有好处。
连韩琦和叶清臣都可以看到,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黄河,对于土地的好处,赵信当然能够看出来,叶清臣没有向他请求,也没有向他要求指导,作为一个定海侯来说,贸然的介入进去不好。
可是韩琦明确想要询问他的意见,那就有机会,相对于注重于水利设施,增加水量的中原的枢纽,在中部的河套平原上面的改变,更加的让赵信看重。
本身,黄河的变化,就是从黄土高原上面产生的,一旦黄土高原上面,水土保持增加,锁住了这些泥土的话,对于整个黄河的好处,都是巨大,为此,他不惜给出全力支持。
物资,资金,还有各种的工具,这些,只要是能够对整个工程产生作用的,敞开了供给,同时嘱咐定海军,调动了一批的工程人员过去。
资金,工具,这些东西都很重要,可是在赵信看来,工程人员更加的重要,这些工程人员数量不多,只有500人左右,但是技术的掌握着,同时携带了了大量的工具。
这个工具,可不是普通的铁锹,铁铲之类的,简单的普通的工具,他们包括了一些便携式的葫芦吊,小范围拉力装置,还有一些畜力使用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极大的提升建设的效率,这些都不是北宋拥有的技术了。
在目前的北宋,在建筑上面,想要找出来一个第一的,那就是定海军了。
赵信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还带来了大量的工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中,定海军累积完成了接近350万平方米的房屋建设,最少300多公里的道路,还有37公里的铁路环线,这中间人的作用是有,可是更多的是工具。
在大规模的重复劳动,大型水利建设之中,后世的三大工程理论非常重要,只要简单的使用,就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而效率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更快,更加节约的建设这些大型的工程。
效率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始研究,甚至连涉足都没有涉足的理论,可是对于大型工程的效率,可是实打实的增加。
完全按照传统的经验,不考虑整体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有限,到达某一个极限之后,只能够也点点,一点点的提升,这样的提升幅度很小。
可是效率,等于从另外一个层面上面进行的,用统筹的方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减少一些复杂的,重复的劳动,最终在有限的时间之中,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在定海军,通过流水线,甚至可以提升一千倍生产效率,现在小组平均生产能力,可以相当于几千个铁匠的效率,这才是定海军质优价廉的根本原因。
大型工程建设上面,不一定能够达到那种效率,提升个三四成,还是相当有把握的。
定海军的这些技术人员,远比整个时代更加超越,在定海军庞大的建设之中,逐步的完成,虽然他们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是简单的,还是会的。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这是无数专家,用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在诸多的细节,在众多的调查之中,最终总结出来的,这都是人类智慧的闪光点,经过无数年,甚至是一点点的机缘巧合,最终在出色的科学家的总结下,最终汇聚成的理论,却被赵信直接拿出来用。
有些东西,比如说,机关枪,坦克,战列舰,战斗机,这些,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除非是可以用卡牌系统具现出来,否则根本没办法在这个时代实现,基础科技,那不是简单一点点的突破,或者是意外,就能够早就的。
可是有些东西,却不受这个时代的限制,比如说这个三大体系工程,这个虽然是体系工程之中,处于最高端的,也是后世研究的最为深入的科技,可实际上,就没有那么困难。
统筹学的基础,实际上非常简单,烧一壶谁需要10分钟,买菜需要5分钟,叠衣服三分钟。如果按照顺序来做的话,最少需要18分钟,可是如果把后两者镶嵌到烧水的时间之中,就最多只用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三种工作。
真正工业化的统筹,甚至是并行工程,这需要体系研究,甚至是众多的实验和调整,可是只要有这个理论,然后按照这个理论去尝试,真的,不需要太多,在北宋就能够达到。
在大名府,在定海军,并行工程和统筹,已经开始显现作用,赵信更多的就是在捋顺这些东西,而现在,这些有一定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方法的工程人员,带着定海军特有的工具,离开定海军前往灵州的时候,这个体系就会在灵州扎根下来,并且在接下来的工程之中,迸发出了光彩。
原来,灵州开发,就比北方的开发更加的顺畅,北方有这样那样的掣肘,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白白浪费很长的一段沟渠,用于完全没有意义的地方。
可是灵州不一样,全部都是无主之地,韩琦可以在上面尽情的书画,一些低洼地,合理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最少能够节约4成以上的土方,同时密集的水网和各种湖泊滩涂,会让整体的效果会更好。
实际上,最出色的,还是庞大的人力,北方的人口更多,可是叶清臣能够调动的,只是这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只能够通过劳役的方法。
北宋的赋税并不沉重,可是之所以底层的压力巨大,实际上,还是要看各种的劳役身上,一些可怕的劳役,甚至可以让一二等户都倾家荡产。
叶清臣是清官,当然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征发,这样的话,最多同时施工人员也就是在20万左右,也没有足够的畜力作为补充,甚至有时候,耽误了农时或者是其他一方面原因,还需要停工。
这一切,在灵州,都不存在,完全无主的土地,可以自由自在的书画,不错的环境,本就让这个农田水利事半功倍,现在,又加上了来自定海军的支持,还有什么能够制约这个的。
这一个工地工程进度,韩琦非常的满意,实际上在资金足够的前提下,他得全面铺开已经展现效果了,按照这个速度,最多60天的时间,能够完成主体工程,开始注水,到时候,剩余工程,就是一些边边角角,影响不大了。
第四百零三章 技术活和商队
随着韩琦的脚步,在短短的10天时间之中,走过了众多的工地,整个灵州的工程,彻底的进入到了快车道。全本小说网;HTTPS://。m;
一条条的沟壑,一个个的池塘,伴随着这些攻城的逐步完工,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就将要在灵州出现。
原来,可能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都未必能够让灵州变成塞上的江南,可是现在在无数劳动者的努力之下,他们开始变化了。
在把握了速度,可能在60天之内,就可以完工的前提下,另外一个计划也在开启。
水利是水利,水利只是给了农田,从旱地变成水浇地,可是具体的耕种,还需要把土地开垦出来。
草地上面,不同于山林,需要伐木和烧荒,此时此刻,又处于冬季,大部分的草都干枯了,收集和翻开之后,保证大部分草籽被杀死,都未必能够保证,未来一年,甚至几年时间之中,维持住这些土地,需要工作不少。
这个工作,是相对于比较有技术,那些西夏的俘虏,简单的工作可以做,放牧更是行家里手,可是到种田上面,就不行了。
种田是一个技术活,就算是北宋的农民,也是一步步的通过锻炼,逐步的掌握这些技能,这些技能,对于西夏的牧民来说,太过高深了。
好在,在这里,因为地多人少的关系,暂时不准备如同中原地带那样,分开授地,会选择类似农场的方法,以200户左右,为一个大队这样,进行集中耕种,满意5000亩左右,为一个大队的全部土地,然后布置下来一个个的居住点。
这个效率应该是比一家一户要高,同时也能够比较好的使用各种的牲畜,现在西北,拥有足够多的牛羊,可是真的要给一家一户都配上马或者耕牛的话,有些太浪费了,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效率的发展。
定居点的分配工作已经开始,一共1000个定居点,足以容纳20万人,分配问题不大,西北比较的零散,把200户集中到一起,也容易管理,可是要找到足够数量的农民,这就有些困难了。
为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动用了10万的人员,其中平民百姓最多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剩下的全部都是军队,这些人,在这个工程上面,是没有问题的,却不可能成为农民屯田,未来灵州所要面对的压力,还是有的,就算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他们也不可能留在灵州。
200户左右聚居点,最少也需要100户左右熟练农民的,只有才能够带动剩下西夏人干活,这样下来,缺口差不多就是七八万的样子。
灵州方面,也会在整个西北,甚至是中原地带,进行招募,争取找到足够多农民,愿意前往西北,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在封建社会,近千年以来形成的小门小户,地方宗族的效应,除非是逼到绝地,否则的话,很少会离开家乡去往其他地方。
不过,那是几个月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真的当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少部分的调动军队,也是可以的,屯田也是军队增加补给的一个方法之一。
稳步开展的工程,让韩琦满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立足于西北本身的发展之上,甚至单独灵州自身,已经可以支撑起整个的发展,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只要灵州能够支撑起500万石粮食的产量,再加上少部分养殖业,就足以支撑灵州这边,养活20万以上的军队,这样就可以把军费的支出,降低到非常低的程度,这种情况下,灵州也就稳定了,再也不是中央的负担,而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这个影响力巨大,如果说,再有点其他的帮助,就更好了,韩琦不知道,他的灵州计划,已经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赵信已经开始进京,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推动一条连接汴梁和灵州的铁路。
虽然这一条铁路,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超过了定海军的发展速度,定海军刚刚建成了一条37公里的铁路,还没有在300里进行尝试,就直接的飞到了2000里,跨度太大了,很有可能,遭遇失败的。
可是赵信觉得,还是尝试一下好,不过是七八百万贯,这笔钱定海军还是拿的起,一条连接汴梁跟西北边陲的通道,这对于北宋的整体而言,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趁着这个时间推出来,是不容易遭到拒绝的。
河北为什么能够成为重要的依托不就是背靠着京杭大运河么的,大运河给河北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在发达的航运面前,很多东西,从京杭大运河,从汴梁运输到了河北前线,耗费的,可能只有一点点的运费,最关键的是效率。
虽然大部分的船,每天行进,大概就是60…70里,可是在关键时刻,军情紧急的时候,可以通过的斗舰来快速的前进,尽可能多的快速的,把物资从后方,运送到前方去,
铁路的效率,同样非常高,可是速度上面,可是比船快的多,斗舰最快的,也不过是每小时20里左右,那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接力才能够达到的,可是对于马拉火车而言,同样可以。
一匹马可以长途奔行的数十上百公里,哪怕是拉车也一样,在铁路上面,不存在什么道路不平的问题,摩擦力小,效率又高,只要在长途运输的时候,弄清楚,要多长距离更换一次马匹,一切就可以解决了。
一个京杭大运河连接的中国五大水系,让整个北宋,最核心,最精华的地方,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哪怕是在北方粮食产量,日益减少的现在,依然可以支撑汴梁百万人口的消耗,就是通过这个水道,把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汴梁,否则的话,早就完蛋了。
铁路跟水运相比,也有异曲同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