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工程师-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起让二叔李道继续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官办工厂,构建越来越臃肿的管理机构,李植更倾向于使用专利制度把产品生产释放到民间。如果让有管理能力的民间人才参加到工业生产中来,整个社会的效率会比官办巨型工厂效率更高。
李植问道:“你叫什么?”
作坊主答道:“回国公爷,小民叫章良。”
李植笑道:“章良,以后你生产本公发明的收割机,每台要付四十两专利使用费给本公。”
作坊主想了一会,点头说道:“国公爷发明的机器愿意给我们生产,我们自然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是交给国公四十两专利费,我们也还有十三两利润。”
李植笑道:“你一台机器成本只花二十七两成本,十三两利润是暴利,差不多是百分之五十的暴利!我建议你扩大生产!”
作坊主章良看了看李植,说道:“回国公爷,小民也想多买几台蒸汽机,每月多生产几十台收割机。只是小民全部家当都投在这个作坊上了,哪里还有钱扩大生产?”顿了顿,章良说道:“到银行贷款是一个法子,不过我家并没有那么多房产、田产做抵押,银行不会贷款给我。”
李植点头说道:“银行贷款确实不行,银行只赚取最高一分的利息,是无法承担你这样创业风险的。我建议你发行股票,向社会大众集资。”
章良愣了愣,问道:“何谓股票?”
李植笑道:“说来话长,到时候我再派人跟你解释。我这些天就建一个股票交易所出来,到时候你做我交易所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
五月十五,李植带着李欢去即将开业的股票交易所。
李欢已经九岁了,李植年初送给了他一匹一岁半的小马,李欢从此有了坐骑。李欢十分喜欢这匹小马,很快就学会了骑马。他觉得小马不够威风,还跟府里管事的管家要来一朵红绸花挂在小马的额头上,看上去就和新郎官的坐骑一样。
李植带着李欢走在路上,路人都十分欢喜地看着李欢这个国公世子。李植治下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但是李植总有一天会老去死去。国公的继承人是百姓好日子的保证,不少百姓站在两边,欣喜地朝李植父子作揖行礼。
骑在马上,李欢突然问道:“爹爹,何谓股票?”
“股票就是有发展前途的作坊或者工厂因为缺乏资金,向社会上的公众募集资金后,给予公众的募资凭证。这种凭证可以在市场上交易。”
李植见李欢没明白,说道:“你知道合伙经营吧?”
李欢赶紧点头答道:“知道!”
“股票就是合伙经营的一种,不过参伙的人更多,单个合伙人的资金更少。”
李欢恍然大悟,说道:“我明白了,爹爹。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合伙买卖。不过合伙者更多,动辄几百几千人合伙,每个人的参伙份额由股票证明。这种参伙份额可以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李植愣了愣,没想到九岁的李欢这么快就明白了股票的意思。
这个儿子当真聪明。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八十二章 股票
李植看了看李欢,问道:“李欢,若是天下太平,你觉得是做上市公司的东家好,还是做官好?”
李欢想了想,说道:“爹爹,我觉得做官好!”
李植皱眉问道:“为何做官好?”
李欢抬起下巴,认真地说道:“即便天下太平,做东家也只能扬善,但做官既可以扬善也可以惩恶。只有不断地惩治屑小,鼓励美善,才能守得住太平盛世。我不但要做官,而且要做大官。”
李植看着李欢,笑了起来,摸了摸儿子的脑袋。
####
五月十八日,顾老二冲进了新开张的股票交易所。
之所以说顾老二是“冲”进去的,是因为那交易所中的人实在太多。四百平方米的大厅中人头涌动,三米宽的大门口挤满了人,人们一个个握着钞票,睁大着眼睛看着大厅上方的股票价格。顾老二每挪动一步,都要和至少把两个人挤到自己身后才能前进。
津国公在报纸上宣传了五天股票交易所,说这是一个让天津和山东百姓参与到“工业大生产”,获取“社会大生产红利”的好办法。手边有闲钱的天津百姓们闻风而动,一个个全挤到交易所来买股票。
山东的百姓没什么钱,不过天津的百姓是十分富裕的。这年头农夫一年都收入几十两,谁家没有几十两,百余两储蓄啊?拿来买股票最好不过了。
不过桌子后面的工作人员办公区并不拥挤。一个交易所吏员突然大喊了一声:“章良收割机公司这次发行的股票全部售出,价格上涨一钱,每股一两三钱一分!”
听到吏员的喊话声,大厅里“轰”一声全议论开了。已经买了章良公司股票的人兴奋地满脸通红,大声和别人吹嘘着自己的眼光。
“章良的招股说明书上说了,他这个厂上市融资后今年预计能生产收割机三千六百台,盈利将达到四万六千两。如果说章良用八成资金拿来分红的话,每股能分股息二钱一分。按现在的股价,每年能拿到股价一成五的分红!”
“一成五的分红!是银行利息的五倍!”
“我看章良还要涨!”
负责报价的吏员喊完话,就用梯子爬上“牌价区”,用抹布擦掉章良公司后面的股价,用粉笔将新的股价写了上去。
说起来,这粉笔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产品,叫作钟明志粉笔公司。这家公司一口气把津国公的粉笔专利买下了,大规模向天津和山东的学校提供粉笔。虽然钟明志公司没有章良公司那么火热,但也是交易所里热门的交易品种之一。
听到吏员的报价,有些没有买章良公司股票的人十分地羡慕,抓耳挠腮地考虑要不要跟进买一些。然而这些人又担心自己一买股价就跌下去。因为交易所里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在涨,郑成功运输船队公司开盘后就一直在跌。
“郑成功最新价,三钱八分!”
随着吏员的一声高喊,交易所里响起一片叹气声。
一个握着郑成功公司股票的中年人听到吏员的报价,急得满头是汗。郑成功开盘价四钱,目前一天已经跌了二分,令购买了股票的人心急如焚。
郑成功这次成立上市公司募资三十万两,资金用途是将船队中的五艘大帆船改造成轮船。结果到现在为止只筹集了五万两,还有二十五万两的股票卖不出。已经卖出去的股票也是节节下跌。
虽然郑家现在已经是国公爷体系内的力量,但大家似乎都不看好曾经和国公爷作对的郑家人。
顾老二却不关心这些公司的股价,他好不容易挤到交易台前,看了看那个台子后面的招牌:“井边坊崔氏股票行”。
这是国公爷妻家开的股票行,是股票交易所的八家做市商之一。
顾老二正准备买股票,却突然被人从后面拍了拍肩膀。顾老二回头一看,看到了和自已一起去辽东的齐工继。
顾老二和齐工继打了一声招呼:“齐老哥,你买了什么股票!”
齐工继得意地举了举手上的股票:“章良收割机公司。已经涨了一钱了!”
齐工继凑到顾老二耳边说道:“绝对机密消息,章良公司是津国公亲自点名上市的优质公司。国公爷这半个月去公司章良看了两次!赞不绝口。”
又拍了拍顾老二的肩膀,齐工继说道:“顾贤弟不趁现在股价还低,追买一些?”
顾老二笑着摇了摇头,挤到了柜台前。他从怀里掏出两百张叠得整整齐齐的“一两”钞票,交到股票行的办事员手上:“我买四百股‘陈德阳农田服务队公司’的股票。”
那个办事员看了看牌价区的“陈德阳”股票价格,说道:“这位客商,陈德阳公司这次募集十五万两银子,目前只卖了五万一千两。你确定要买陈德阳的股票!”
顾老二点头说道:“买,就买陈德阳的股票。”
那个办事员不再多说,接过了顾老二手上的钞票,开始给顾老二办手续。
齐工继看着顾老二的动作,在那里琢磨顾老二的动机。他突然一拍顾老二肩膀,说道:“你家的辽东田庄是承包给这个陈德阳的?”
顾老二哈哈一笑,说道:“齐老哥好眼力!”
顿了顿,顾老二说道:“这陈德阳服务队做事实在是不错,我去辽东看了两次,那个服务队管理得太好了。我家的农庄被他经营得井井有条,水渠水车全部建得笔直。我看就算用人种也没有陈德阳种的好。服务队的小队长跟我说今年每亩能收七斗五升的麦子。”
“这样的好服务队,没有不发财的道理。我算过服务队的账,他们一年的毛利超过三成,妥妥的暴利。我买他们的股票不在乎涨不涨,就等着拿这服务队的分红。”
齐工继见顾老二说得这么好,有些动心。
“我还有五十两银子闲钱,我也跟贤弟一起买点?”
顾老二笑了笑,没有回答齐工继的话,而是从办事员那里接过了四百张股票凭证。办事员又递过来一本股东账册,让顾老二核对他的股票数,然后让顾老二摁了指印。
顾老二买完了股票,和齐工继打了个招呼就挤出去了。
齐工继一个人站在那里想了想,最后一拍手,从怀里掏出五十两银子塞给了办事员。
顾老二走回家里,心情很好。他反正今天请了假,所以也没有去纺织厂上班。小儿子小女儿都去学校上课去了,只有大儿子顾为升在那里看一本阮大铖写的《春灯谜》,一边看一边笑。
顾老二从厨房里取出一盘炒黄豆,又拿出一瓶浙江金华老酒,从柜子上取出前几天没时间看的《天津日报》,一边吃豆一边看报,一边吃起酒来。
坐了半天,顾老二却看到齐工继东找西找,找到了自己家来了。
一看到顾老二,齐工继就哈哈大笑:“贤弟,你不知道!刚才陈德阳公司的人跑到交易所发布了一条新消息,说津国公将十万亩抛荒旱地作为公田承包给了陈德阳公司。你是没看到,这消息一发布出去,交易所里那些人疯抢陈德阳公司的股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八十三章 泥泞
五月二十,李植带着五百亲卫和一百名仪仗人员,骑马立在辽东省道路两边的草地上,看着步履艰难的运输马车车夫推拉着马车。
这里是锦州北面三十里,是辽东运输大动脉的关键部位。如今辽东的粮食还没有成熟,辽东省内的一百多万开荒劳力、农民和奴隶全部依赖关内的粮食供给。每个月花费着李植海量的银子和粮草。
不过从关内运粮食到辽东,并不容易。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天津大沽港已经成为李植领下的粮食转运基地。这里外通渤海,台湾和山东沿海的粮食可以海运过来;内通海河,用漕船可以把粮食运往天津卫城和北京城。辽东一百多万人口的粮食,全部来自大沽。
粮食在大沽装上轮船。轮船穿过渤海将粮食运到锦州上岸,再换马车,将一车车的粮食分运到辽东各地。
然而鞑清留下来的道路实在太差。女真人以渔猎而起,总想着劫掠抢夺,没有兴建基础设施的习惯。鞑子占领辽东二十多年,辽东的交通还是依赖明朝辽东镇留下的土路。
前几天下了一场小雨,锦州北面的道路就变成了一片泥潭。运输粮食的马车一直等到今天,等道路基本干了才重新上路。但即便是这样,也时不时有马车陷入还湿软的泥泞中出不了。
李植的前面,就有一辆马车陷入了泥泞中。七、八个马车车夫聚了过来,喊叫着推动着那辆一千多斤的马车。
“嗨嚯!”
“嗨嚯!”
“嗨嚯!”
喊叫着推了十几次,马车终于被推了出来,重新回到坚硬的道路上。马车车夫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他们聚在一起蹲成一团,点着了一根旱烟,轮流抽着。休息了十几分钟,他们才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马车上,开始催动马匹。
李植吸了口气,说道:“想不到辽东的粮食运输,竟这么艰难。”
辽东巡抚郑元骑马立在李植身边,摇了摇头,说道:“国公爷,艰难的还在后面。要不了两个月,辽东的旱田就要收获了。”
郑元指了指荒无人烟的大草原,说道:“辽东地方千里,我们去年底分下去的田地就有一千二百万亩。这些田地有些产量高,有些产量低,平均算下来有七斗的收成。刨去来年的种子,辽东今年大概能收获六百五十万石粮食。”
“辽东现有六十万辽民和四十万鞑子奴隶,一百万人一年大概消耗三百万石粮食。多余的三百五十万石粮食要运入关内。按现在的粮价,这些多余的粮食价值七百万两。”
郑元又说道:“国公爷你也看到了,鞑子统治时候只想着劫掠掠夺,基本不修道路,当初辽东镇留下的道路如今已经是一塌糊涂。辽东各地距离锦州海港大都有十来天的路程。我算过,如果靠马车运送这些粮食回天津,需要二万辆马车来回运送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粮食装上船。”
“如果用四两一个月的价格雇佣这二万辆马车,这一年下来运费就是一百万两,接近粮食价格的一成半!”
听到郑元算出来的惊人数字,李植也不禁动容。如果运费这么高,辽东的粮食就要折价不少。在辽东耕种的佃农、服务队和地主们收入都会一下子下降一成半。
郑元吸了口气,说道:“这还是第一年。如今有五十万壮劳力在开荒和修建水利工程,明年起码能再把一千二百万亩抛荒旱田的水渠和水车架好,把这些抛荒田变成可以机械耕作的良田。到时候辽东粮食产量翻番,一年花在陆路运输上的运费要花三百万两银子。”
辽东的粮食大多使用李植的农业机械进行耕作,人均产量极高。这样种植出来的粮食已经超过小农经济的范畴,可以说是商品农业。对于商品农业来说,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如今的辽东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每年有几百万石的粮食要往关内运输。靠几十年前辽东镇留下的泥泞道路根本无法承载这样的运输。
郑元拱手朝李植施了一礼,说道:“所以,国公爷,我建议在辽东开始兴修水泥道路。争取做到每个千人的小镇都修通水泥路。单马马车在泥路上只能拖一千三百斤货物,在水泥道路上可以拖二千多斤货物,这样算下来路费一下子就能减少一半。”
“初始投资虽然大一些。但一旦建成,每年可以节约的运费以百万计。”
李植看了看郑元,觉得这个舅舅如今能力还可以。虽然出身贫寒,但现在做到辽东巡抚这样的高位,或者说“辽东开荒大队总队长”,却是毫不怯场。上任半年,就开始琢磨解决辽东的基础设施问题了。
李植看着前方慢慢前进的运粮车队,说道:“水泥道路作为基层道路网可以修。不过即便修了水泥路,还是无法解决越来越沉重的辽东运输问题。”
郑元愣了愣,问道:“那该如何?”
李植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尝试在辽东修铁路!”
郑元听得云里雾里,更加不明白了:“何谓铁路。”
李植说道:“所谓铁路,就是在地面上铺上光滑的钢轨,利用钢轨摩擦力较小的优势降低货车的前进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