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工程师-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三十五章 算盘
吴三桂指着地图说道:“我们在宁远,北面六十里是笔架岗,再往北五十里是塔山城。塔山北一百里是杏山城,杏山往北五十里是松山城,再往北五十里是锦州城。锦州在宁远北面三百里。”
“我军原有四万援军集结在宁远,另有六万人在塔山,二万人在杏山,一万人在松山。兴国伯大军到达后,我军在宁远有五万五千人。”
“虽然我大军兵多,但鞑子猖獗,各地道路并不通畅。在塔山和宁远之间的笔架岗,就有两万奴兵扎寨阻拦我大军进路。虽然我们仍可以通过海路联络塔山,但陆路却被鞑子阻断,大军无法前进。”
“其他各城之间,也有大量的清军游骑,道路不通。如今我大军守在各城中,虽无被围之虞,却难以集兵解救锦山之围。”
“清军虽然只有七万人,但气势嚣张。而且宁锦距离辽东不远,鞑子从沈阳随时可以支援,此战胜负难解。我大军的士气,有些低迷。”
看着地图,李植心里有些惊讶。他原以为十三万明军大兵集结,虽然不一定能打得过清军,但至少也能推进到前线,和鞑子战略对抗。没想到如今十三万大军分散在诸城,只能死守城池,连城外的道路都顾不上。
鞑子竟如此嚣张!形势竟如此萎靡!
李植不动声色,朝洪承畴问道:“按督臣的计划,我大军该如何作战?”
洪承畴抚须说道:“如今兴国伯大军到达,我军士气大涨。此时正应一鼓作气,攻打笔架山的奴军。待我大军打通宁远和塔山之间的道路后,我十一万大军就能齐聚塔山,肃清宁锦之间的全部道路。”
“肃清道路后,我军步步为营,发兵锦州支援祖大寿。”
李植见自己一到宁远洪承畴就发兵,以为洪承畴这是等着自己上战场杀敌。他想了想,不等洪承畴点将就拱手说道:“督臣高见。我部火炮众多,愿为前锋,攻打东奴的营寨。”
洪承畴听到李植这话,抚须说道:“兴国伯骁勇敢战,实在是国家栋梁。只是虎贲师跋涉而来,旅途疲惫,不适合立即投入作战。本督愿意将兴国伯兵马布置在后方押阵,监督前面的兵马。若是遇到临阵脱逃的兵士,兴国伯的兵马发铳射杀之,可以稳军心。”
李植愣了愣,没想到洪承畴居然不用自己。
自己大军一到,明军士气大振。按照正常的逻辑,显然自己应该作为主力使用,打出声威带动全军。然而洪承畴却把自己布置在后面押阵,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洪承畴要雪藏自己的虎贲师?
帐中的众将也十分疑惑,杨国柱十分耿直,赶紧拱手说道:“军门,兴国伯兵强马壮,是大军之中坚力量。督战之事,虽然也重要,但随便哪部兵马都可以做。若是让兴国伯兵马督战,未免大材小用,让大军失了锋芒。”
王朴一挥手,说道:“督臣,某愿意以麾下四千兵马督战,替换出兴国伯一万五千人上阵杀奴。”
吴三桂心机倒是深沉些,他看着洪承畴,眼睛里有些疑惑,但没有多说。
洪承畴看着帐中诸将,淡淡说道:“兴国伯是我大军之魂,不能轻用。此番我五万余人攻打二万清军的营寨,大胜可期,不需兴国伯动手。以后若是小战弱敌,兴国伯兵马都应坐镇后方。若是大战强敌,兴国伯兵马方才上阵。”
听到这话,众将都沉默了。
洪承畴的意思,是要把所有容易立功的机会,让给其他诸将。而把难啃的硬骨头,交给李植去打。李植要做最苦最累的活,赚最少的功勋。
洪承畴这是和李植有仇?
众将心里嘀咕,这样的安排当然对自己有利。有李植的兵马坐镇,明军士气高涨,已经可以和清军野战厮杀。打弱敌抢战功的事情李植又不准参与,战功岂不是全落入自己这些武将囊中。而万一碰到强敌,坐镇后方的李植又会被调出来迎敌,大军没有势弱崩溃的危险。
这当然是好事。
只是这样的安排,对李植来说是不是太苛刻,李植会同意?
李植听到洪承畴的话,脸上也是十分难看。
这把自己当成什么了?抢战功你上,打硬仗我来,这是欺负自己好说话么?自己和洪承畴没有过节啊?而且以洪承畴的性格,他处处把自己高高捧起,不太可能定下这么针对自己的战略吧?他不怕把自己惹急了挥袖而去,大军走了主力萎靡不振?
李植和郑开成等人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疑虑。
而且洪承畴也没有动机做这样的事情啊。无论是自己立功还是其他武将立功,他洪承畴都有运筹帷幄之功。上次自己擅自去青山口孤军作战,最后洪承畴还是得了指挥的功劳,升为太子太师。自己这一次只要在宁锦立功,洪承畴也会得到升赏。
这样压制自己,不让自己立功的战略,不可能出自洪承畴之手。
谁怕自己立功呢?又能影响洪承畴的战略呢?
李植假装发怒,一拍椅子说道:“军门如此安排,本伯就不战了!”
听到这句话,洪承畴一下子脸上发白。他慌张地站了起来,赔着笑拱手说道:“兴国伯何出此言?这些以多敌少的小功,兴国伯不取又有什么?以兴国伯今日的身份,当然是要在硬仗中立功,才显英雄本色。”
李植看着慌张失措却不敢改口的洪承畴,确定了这战略一定不是洪承畴定下的。洪承畴背后,必有不能说的无奈。
洪承畴贵为太子太师,能让洪承畴这样无奈的,只能是天子朱由检了。
这些年自己步步进逼,如今已经控制整个天津。自己在各地杀士绅杀官员,十分跋扈,显然天子是不愿意看到自己更进一步的。
既要让自己来宁锦,确保锦州大战的万无一失。又不到关键时候不让自己上阵,尽量不让自己立功。
天子打得一手好算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三十六章 营寨
李植静静看着洪承畴,许久没有说话。
洪承畴有些紧张,看着李植说道:“兴国伯麾下不世强兵,正该在关键时刻才拔出利剑给予东奴雷霆一击。如果处处使用,却有兵老师疲之忧。”
李植笑了笑,没有说破洪承畴的心思。他站起来看了看地图,问道:“我听说鞑子练了几万火铳兵,在这营寨中,可有火铳兵?”
洪承畴点头说道:“二万清兵中有一万火铳兵,还有小型红夷大炮十几门。”
李植围着地图走了一圈,笑道:“这营寨肯定挖有护寨沟渠,里面筑有土墙。”
吴三桂愣了愣,说道:“兴国伯说得没错,这营寨外面挖有沟渠,营寨边上建有土墙,土墙上面还有木棚防雨。”
李植点了点头,知道鞑子这是把自己在青山口建造的营寨学去了。他笑道:“好,本伯便在后方督战,看各位的兵马在前方攻城拔寨!”
洪承畴听到这话大喜过望,扶着李植的肩膀说道:“兴国伯深明大义,当真是国家栋梁。”
他转身朝其他将领一挥手,大声说道:“诸位这就回去整军,明日一早我大军尽出,攻打东奴的营寨!”
诸将大声唱诺,各自退出了大帐。
李植也离开了,带领几个团长往自己的营寨中骑去。
骑到半路,郑开成说道:“伯爷,洪承畴分明是把我们当苦主来用,攻坚要我们上,争功让我们下。这算什么?”
李老四也疑惑说道:“东家,洪承畴如此对待我们,东家怎么不据理力争?实在不行,我们便回天津去,不打了!”
李植笑道:“这不是洪承畴的主意,这是上面人的意思。我看洪承畴十分听从上面人,不会轻易改弦更张。如果我们现在和洪承畴吵起来,到时候弄个将帅不和,这场决战出了一点茬漏就是我们的责任。”
郑开成问道:“伯爷的意思是?”
李植笑道:“洪承畴仗着他有四万兵马,不把两万人的鞑子营寨放在眼里。他却不知道,鞑子把我们在青山口筑的营寨都学去了,以火器守寨,这营寨不是那么好攻打的。既然洪承畴怕我们上去抢功,就让他们在前面吃些苦头,见识见识什么叫热武器吧。”
钟峰听到这里,哈哈大笑。
郑开成拱手说道:“伯爷高明!”
####
第二天,众军拔寨出征,往东北方向攻去。洪承畴治军谨慎,一路放出无数斥候,仔细侦查周围的情况,花了三天才走到鞑子扎营的笔架山。
到了笔架山,四万明军气势如虹,把鞑子的营寨团团围住。李植的一万五千兵马守在后路,作为殿军督战。
李植骑马立在中军,拿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鞑子营寨。
鞑子的营寨建在一个凸起的小丘上。那小丘不高,营寨的寨脚下面是一个缓坡。缓坡三、四米落差、四十多米长。整个营寨随着小丘的地形而建,成圆形,周长大概有五、六里。营寨外面挖了四道深深的壕沟,那些壕沟都有一丈宽,难以逾越。营寨的南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流进护寨的壕沟里,把那些壕沟变成了护城河。
鞑子在青山口吃了大亏,对李植当初建设的热武器营寨十分佩服,这一次全学去了。李植用望远镜仔细看,发现营寨外面的地面上插着地刺,再后面是铁蒺藜。在营寨的寨墙上面建有木棚防雨,让火绳枪手在雨天依旧可以战斗。
李植看了那营寨的严密布防,暗自赞叹。满清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有生命力的军事组织之一。虽然他们一直依赖的骑射本领被李植的热武器打败了,但他们马上就转过了弯,开始装备热武器迎战,反应速度实在是快。
反观明军,从朱元璋开国时候就大量使用热兵器。但这些年来,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到现在不说大量装备火铳,野战时候大炮都没有几门。如今明军和清军对战,大炮还没有清军多。
这样的兵马对抗满清,明军还能撑几年?
看到李植使用望远镜观察敌军营寨,洪承畴等人都是十分的羡慕。看李植拿着望远镜细细窥探的样子,众人就知道这望远镜肯定能看得很远。听说西夷有千里镜,可以看清十几里外的人物。不知道李植的双筒工具,和西夷的千里镜比起来如何?
李植军阵中的新式武器实在是多,每一件拿出来都十分实用。洪承畴等人有心借几具望远镜来看看,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李植放下望远镜,发现了洪承畴等人的窘迫。想了想,李植笑道:“此物名为望远镜,可以于几十里外窥探敌人的虚实,十分实用。”
洪承畴等人听李植这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准备让众人试用试用,一个个十分雀跃,纷纷点头。
“原来如此!”
李植笑道:“行军打仗,没有望远镜不行。我便送四具望远镜给军门和三位总兵!”
听到李植的话,洪承畴和三个总兵喜出望外。
洪承畴还要客气几句,接过望远镜说道:“此物一定珍贵,让兴国伯破费了!”
王朴一把从李植的亲卫手中接过一具望远镜,笑道:“兴国伯真是豪爽之人,这个恩情我王朴记下了!”
四人得了望远镜,纷纷举起望远镜往远处看去。这一看过去,众人才发现这望远镜,当真了不得。
杨国柱用望远镜看了看十里外的清军营寨,又放下望远镜用肉眼看了看,惊喜地说道:“善哉!我竟看清了寨墙后面清军的脸面!”
吴三桂用望远镜仔细看了看,说道:“鞑子的防卫严密,寨墙前面竟然有木刺和铁蒺藜!”
洪承畴抓着望远镜看个不停,说道:“这营寨外面的种种防卫当真是阴毒,处处透露着森森杀气,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想出来的。”
王朴大声说道:“想不到鞑子军中也有这样的人才。若是被我抓住了,我一定一刀剁死他,为我大明除此害!”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三十七章 杜度
李植本来想告诉他们这营寨是自己在青山口筑的。但听到王朴的话,李植这句话说不出口,转口说道:“鞑子的营寨是专门配合优势火器设计的,十分难以攻打,诸位攻打时候切要小心了。”
洪承畴听了李植的话,沉吟许久,没有说话。
王朴哈哈大笑,说道:“兴国伯,当初你在范家庄以一万二千人大败二万多清军,威震天下。我们这四万兵马虽然没有兴国伯的兵马强盛,但也是九边的强军,如今士气旺盛,围着二万鞑子打,怎么看都是有胜无败的局面。”
杨国柱抚须说道:“兴国伯勿虑,我们此战必能拿下此寨!”
李植点头说道:“若能一举拿下,自然是好事。只是清军有一万火铳兵,四面射铳,我军要冲过那四道沟渠甚难。冲过沟渠后还要越过木刺区域和铁蒺藜,才能冲到鞑子面前肉搏。诸位还是要想好对策,如何才能越过此等重重障碍。”
诸将听了这话,陷入了沉思。
想了好久,吴三桂说道:“要防鞑子的火铳,可以造木盾车。木盾车后面跟着木桥,互相掩护,上去在沟渠上架桥。然后木盾车从桥上过去,推进到木刺区域,木盾车中的士兵挖土填埋木刺。”
听到吴三桂的话,众人不住地点头。如今诸将能想出来的办法,也只有木盾车,木桥这些东西了。这些器材容易制作,只要到山里伐木结绳就能做出来,所需要的仅是一些人工。而且也确实能防住火铳。
洪承畴想了很久,一挥手说道:“进山伐木,建造木盾木桥准备攻寨。”
众将大声唱诺,策马离开,组织人手去了。
####
满清安平贝勒杜度站在清军营寨的前列,看着十里外忙碌着建造各种器材的明军,皱眉不语。
汉军旗两白旗固山额真石廷柱谦卑地陪立在杜度身侧,说道:“贝勒爷,明国的李植来了,我们要不要避一避风头,放弃这个营寨。”
满期汉军旗由满清势力中汉人组成,最初只有一旗。随着清军入关劫掠人口,汉人越来越多,汉军旗也不断扩编,成为两旗,直到现在的四旗。这四旗分别是“两黄旗”、“两白旗”、“两红旗”、“两蓝旗”。汉军旗中不设旗主,每旗各有一名固山额真统帅。
崇德四年清军入关被李植重创后,皇太极鉴于八旗满洲的骑射已经落伍,开始用火器装备汉军旗。两白、两蓝二旧汉旗的旗丁中选出三万人,装备建威铳,配置红夷大炮。同时为了对抗李植的火铳,皇太极给这些火铳手装备重甲。
石廷柱麾下,如今就有一万五千火铳手。这些火器兵,是满清用来对抗李植的利器。
不过满清的贵族们都知道,自己学李植的火器兵未曾学到看家本领——李植的火铳能打一百四十步,而满清的建威铳只能打七十步。
杜度听到李植这个名字的时候,他身子因为畏惧,下意识地抖了一下。
杜度实在是被李植打怕了。
崇德三年,杜度随岳托入关劫掠,亲眼看到岳托的三万大军在李植的火铳大炮面前灰飞烟灭,最后甚至岳托本人也被李植杀死。在青山口,杜度又看到多尔衮的七万大军在李植的营寨面前损兵折将,大败而逃。
大清对明国,本来是绝对的战略优势。明国的京畿、山西、山东,大清的勇士想入便入,随意劫掠。没有李植之前,明国的内陆简直就是大清勇士的乐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