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工程师-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台湾的水田即将收获,想来等今年新竹的晚稻收获时候,李植可以收获一大笔银子。这些银子,足以支撑李植使用新式火药。
无论如何,还是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更加划算。战场上单兵能力提高三分之一,有时候会让部队的整体战力提高一半,甚至更多。因为更精锐的士兵,在面对敌人时候更有把握战而胜之。
打个比方,即便是十个儿童,恐怕也打不过一个强壮的成年人。十个儿童合起来也许力气远大于一个成年人,但力量分散,会轻松被强壮的成年人各个击破。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不管怎样,以后我们就使用这种新式火药了。以后我们的火力,会更加密集。”
几个团长满脸的兴奋,热切地看着李植手上的新式火药。
####
十一月初二,满清盛京城南的汉军旗演武场,皇太极率领满清诸贝勒和大队仪仗到达,观摩汉军旗的射击训练。
一百个汉军旗士兵身穿双层重甲,走到了靶场的射击位上。他们熟练地试了试火绳,调整了一下火绳位置,然后从药壶里取出定装的黑火药,装进火门和枪膛中。他们掏出通条把圆形铅弹塞进了枪膛内,然后吹了吹火绳,瞄准了七十步外的靶子。
海螺号一吹,一百名火绳枪手开火。噼哩啪啦的枪声响彻全场,七十步外的靶子被打得木屑飞舞。
十个汉兵跑到了靶子处,观看打靶结果。每看到一个上靶的,他们就把一面三角小旗插在靶子边上。十个汉兵一一看了下来,最后一百个靶子边上竖起了九十多面小旗。
皇太极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恭顺王孔有德,问道:“汉军旗的武备,如今如何了?”
孔有德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匍匐说道:“回皇上,汉军旗的火铳已经全部打造好,锁子甲和绵甲也已经装备妥备。三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只待皇上一句话,便可在前冲锋陷阵,克敌制胜。”
皇太极问道:“大炮造得如何了?”
孔有德跪在地上,恭敬地说道:“回皇上,肃亲王豪格执掌汉军旗时候,已打造小型红夷大炮三十七门。臣这些时日抓紧匠工督造,又造小炮十六门,如今军中已有小炮五十三门。即便对上李植的炮兵,我等也可对射一番。”
“汉军旗的建威铳可以射七十步。汉军旗士兵的双层重甲,恐怕李植的火铳也要抵近射击才能打穿。如此一来,逼得李植的火铳兵和我汉军旗面对面对射。而我汉军旗人数多于李植的部队,加上八旗满洲的骑射夹击,若对阵厮杀,想来是有胜无败的局面。”
皇太极点头说道:“若是对阵普通明军,又能如何?”
孔有德说道:“皇上圣明,若是汉军旗对阵普通明军,七十步外就可放铳杀敌一次,击杀大量明军。恐怕明军未触我大军阵脚,已经崩溃。即便明军兵多气盛未被打溃,等明军冲到近前,铳兵也可以弃铳用刀,和明军格斗厮杀。”
“汉军旗的汉兵训练了两年半,三日操练一次格杀。若是对上明军边军,想来也不落下风。因此汉军旗一个兵可抵明军两个兵,三万汉军旗,足以对阵六万明军边军。”
听到孔有德话,皇太极左手边的满清贝勒们齐齐动容。想不到三万绵羊一样的汉人,经过两年多的操练武备,如今已经成为一支虎狼之师。这样的军马,就算对上人数相同的八旗满洲大兵,恐怕也不会落下风。
诸贝勒对视了一眼,眼里都有些惊讶和不安。
这汉八旗不受任何一个贝勒节制,直属于皇太极。皇太极虽然因为入关劫掠的国策失败受诸贝勒非议,但如今有这汉军旗在手,其威望,恐怕又要增加几分。
满清都察院参政,投降满清的汉臣张存仁拱手说道:“皇上,如今我大清铁骑如云,加以蒙古军士,兼有汉军旗火铳兵,即取天下亦有余力,何需死守辽东一地?如今我汉军旗已经训练完毕,正当乘此机会挥师南下,问鼎中原。”
皇太极问道:“如何取天下呢?”
张存仁答道:“臣有上、中、下三策,愿献于皇上。”
“上策是刺心之术。明国皇帝昏庸,百官糜烂,若皇上派大兵直捣明国燕京,割据河北,大事可成也。明国燕京之中多客居之人,断天津漕运粮路和西山煤路,必不能守。”
听到张存仁的话,皇太极没有说话。
张存仁又说道:“中策则是断喉之术,山海关是北京和宁锦之间的咽喉,则关外等城陷于绝经,唾手可得。”
见皇太极还是不说话,张存仁有些惶恐,又说道:“下策是剪枝之术,屯兵广宁,逼临宁锦门户,使彼耕种自废,逐步夺取锦宁,把明军赶回山海关去。”
听到张存仁的下策,皇太极才稍微动容,点了点头。
皇太极大声说道:“如今我大军已操练完成,可堪一战。便是李植全军攻来,我大清兵也不会落下风。我决定攻打明国锦州,先克锦州,再下松山、杏山、塔山,直趋宁远。”
众贝勒对视了一眼,多尔衮站出来说道:“皇上,锦州防卫严密,恐怕一时半会我大军拿不下。”
皇太极点头说道:“锦州防卫严密,我自然不期望能一鼓而下。我军围困锦州,明军必来救援,我大军在锦州城为围点打援,把明军来的援军全部打掉,此为制胜之道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一章 密诏
十一月十六日,大明皇城乾清宫内,朱由检看着洪承畴的三百里加急奏章,皱眉不语。
奏章上写的清楚:十一月十日,东奴七万大军围住了锦州城,攻打甚急。前锋总兵官祖大寿被困于锦州城中。
锦州城中只有六个月的粮草,尤其是烧火的木柴不足,只够使用三个月。如果援兵断绝,很快城中就无力支持。
锦州城是大明宁锦防线的最前沿,是大明的桥头堡。大明一年花费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宁锦防线上,可知宁锦防线在大明朝朝中诸公心中的地位。如果锦州被攻下,则宁锦防线要收缩几十里。
丢城弃土之责,谁人承担?如果锦州丢失,恐怕到时候言官纷纷要攻击天子朱由检。
不仅如此,祖大寿帐下的兵马更是关宁军中的精锐,素有骁勇敢战之名。祖大寿若是被清军杀死,也是大明难以承受的损失。
因此种种,锦州有不得不援之势。
洪承畴的奏章上说了,东奴七万人屯田义州,攻打锦州附近的大小屯堡,摆出了长期围困的姿态。而且锦州距离东奴沈阳不过五百里,鞑子的兵马从沈阳发兵,几天就能杀到锦州城下。此番若战,必是大战,恳请天子征调十万兵马支援锦州。
朱由检在乾清宫里来回踱步,似乎对有些事情无法抉择。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的脸色,说道:“皇爷,锦州有警,这是不得不援的形势啊。”
朱由检点头说道:“确实,锦州关系重大。如今东奴大军压境,必须调大军支援。只是鞑子围困锦州攻打援军,是以逸待劳。此番若和鞑子大战,鞑子肯定不会放过机会,恐怕一打起来便是决战。。。”
朱由检有些担心大明部队的战斗力。
从历次鞑子入关的情形来看,大明的边军,似乎没有和清军决一死战的能力。寻常时候,便是几千鞑子,一次冲锋就能冲垮上万明军边军。
崇祯十一年鞑子兵马入寇京畿的时候,在巨鹿,高起潜麾下四万边军迎战清军,未发一矢就崩溃,望风而逃。崇祯十二年在天津,洪承畴和陈新甲坐拥十数万大军守在天津,竟看着鞑子率领劫掠的妇孺缓缓退出关内,没一支部队敢上前截击。
从历次战争来看,普通的大明兵马要三倍于清军,才能和清军一战。锦州离沈阳那么近,东奴随时可以增兵南下,如果朝廷支援锦州,到时候洪承畴面对的可能就不是七万鞑子了。鞑子围困锦州围点打援相当于是在境内作战,反客为主,一定不会放过决战的机会。
朱由检实在不知道,十万大军送到关外去和鞑子野战,是不是去送死。大明朝没有多少家底了,如果调集十万边军到锦州去打决战打输了,恐怕天下的形势要一溃千里。
可恨自己的五万新兵还没有练出来,鞑子就来了。自己仿效李植兵马练新兵的事情,鞑子肯定知道。莫非鞑子是专门抢在自己新兵练出来之前发起决战,不愿意看到大明得到一支骁勇强军?
也许应该放弃锦州,让祖大寿突围而出?但那样的话东奴食髓知味,步步南逼怎么办?关外的整个宁锦防线全部放弃?
朱由检在乾清宫来回踱步,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王承恩看了看天子的脸色,试探说道:“皇爷担心这仗打成大战?”
朱由检站在床边,吸了口气,没有说话。
王承恩小心说道:“皇爷,蓟辽总督洪承畴是个能人,恐怕这仗不会打得太差。”
闭着眼睛想了想,朱由检说道:“我听闻奴酋皇太极演练新兵,仿制李植的兵马武装投降的汉兵,也不知道练了多少万。若是这些兵马有李植兵马一半的战力,恐怕我大明的边军就不是对手。”
吸了一口气,朱由检踌躇不定,下不了决心。
王承恩想了想,说道:“皇爷,我们不是有兴国伯李植吗?让兴国伯李植支援锦州。兴国伯两万兵马若是能出动一万五千,可抵三万鞑子。”
听到调动李植的话,朱由检脸色一黑,坐在了椅子上,没有说话。
王承恩想了想,知道了天子的心思,拱手说道:“圣上担心李植再立新功,会更加跋扈?”
朱由检说道:“如今天津一镇已经姓李了,若李植再立新功,只能封侯了。到时候他要骄纵到什么地步?”
“如果李植打退了东奴,李植要从朕这里拿走什么?北直隶?还是山东一省?”
王承恩踌躇说道:“皇爷,虽然李植骄纵不驯,但是若不调李植出战,这一仗恐怕胜算不大啊。若是让鞑子打溃了十几万边军,我大明就没有可战之兵了。”
朱由检闭上了眼睛,有些进退失据,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王承恩突然一拍手,说道:“皇爷,不如这样!”
朱由检睁开眼睛,问道:“怎样?”
王承恩说道:“不如调李植兵马到洪承畴处接受调遣,然后细细和洪承畴说清楚,若是形势有利,就不调李植兵马出战,让其他边军立功。若是形势不利,不得不用李植,就让李植的兵马上去杀贼。”
朱由检愣了愣,看着王承恩,没有说话。
王承恩拱手说道:“皇爷,若是形势紧急,还是要用李植的。即便让李植再跋扈一些,也胜于把十几万边军全折在鞑子手上啊。”
朱由检转过了头,细细考虑起王承恩的方法。
想了很久,朱由检才缓缓点了点头,说道:“如今之计,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朱由检站了起来,沉吟许久,才说道:“调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蓟镇中协总兵白广恩、蓟镇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官吴三桂及副将以下官员,步骑十三万,支援锦州,统归蓟辽总督洪承畴统筹。”
“再调天津总兵李植入援锦州,归洪承畴节制。密诏给洪承畴,不到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调用李植兵马杀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条件
十月底,李植没什么事情,稍微改进了一下硝化棉的生产工艺。
为了让子弹在枪管中得到持续的推力,需要控制发射药的燃速。在黑火药时代,可以通过控制火药颗粒大小来得到满意的燃速。如果使用硝化棉做发射药,则可以通过改变硝化棉的含氮量来控制发射药燃速。
在后世,含氮量12。5%以上的硝化棉被称为爆炸品,就是因为含氮量太高燃速太快。而含氮量12。5%以下的硝化棉则没有这样猛烈的燃速,被称为是易燃固体。当含氮量降到一定程度后,硝化棉甚至无法在密闭的枪膛内燃烧。
控制硝化棉的含氮量有很多办法,比如可以通过控制硝酸和硫酸的比例实现,当然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就是改变混合酸液中水的含量。李植穿越前看过一篇论文,知道混合酸液中水含量达到20%的时候,硝化棉中的含氮量会大幅下降到11%。
含氮量11%的硝化棉,不但不会爆燃,甚至会被用来生产赛璐珞塑料。
当然,以李植现在的工业水平,根本没法测定酸液中的各种成分含量。李植所能做的,只是试验各种浓度硝酸、硫酸生产出来的硝化棉威力,寻找一种最适合于范家庄米尼步枪的工艺制程。
忙了十几天,试验了无数次后,李植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工艺制程。在这种工艺制程下,李植的步枪能用最少的发射药达到可观的子弹破坏力。李植把这种工艺制程定下来,开始按此大规模生产硝化棉。
新的火药保存不易,但是实战效果是很好的。
十一月,李植的士兵们已经开始使用新式火药训练。老兵们稍微练习,就很快习惯了这种新火药。新火药燃烧后不会产生残渣,不需要清理枪膛,让士兵们的射击速度极大提高。原先一分钟只能打三发子弹,如今士兵们一分钟可以完成四次齐射。
十一月十九日,李植从韩金信的线报处,得知了鞑子开始屯兵义州,攻打锦州。
韩金信的线报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在大江南北都有线人。虽然韩金信还没有渗透到鞑子内部去,但在大明的宁锦一带,韩金信都是有眼线的。只要前线有什么动静,韩金信立马就能得到消息,汇报给李植。
韩金信如今已经成为李植的第三只眼睛,时刻监视着全国各地的动向。
李植得到鞑子围锦州的消息后,还是比较吃惊的。李植之前听说鞑子在关外训练火铳兵,也不知道练多少人。如今既然鞑子杀了出来,想来是这一支兵马已经练成。
李植粗知历史,知道明末满清和大明有一场大决战叫松锦大战,似乎就发生在崇祯十四年。李植知道,历史上那一场大战的结果是满清大获全胜,明军溃不成军,从此再无能力和满清对战。松锦大战之后,大明灭亡便成为一个时间问题。
李植暗道清兵既然重兵包围了锦州城,大明肯定要派兵去救。这一打起来,大概就是历史上的松锦大战了。只是这个时代如今有了自己这个变数,不知道历史会走向哪一个岔路。
但这必然是一场决定历史的大决战。
其实李植不知道,原先历史上的松锦大战发生得更早一些。而因为李植的穿越,历史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松锦大战晚了几个月的时间。
不过无论李植是否穿越,明军的孱弱都没有改变。大明这一年的四海靖平,只是因为李植一支孤军的南征北战所致。李植相信,松锦大战一旦开打,明军一定无法取胜。估计要不了多久,朝廷就要征调自己上阵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植坐在三堂里,和自己家的家人说话。
李植的女儿已经一岁了,已经长出了乳牙,上个月刚刚断奶。李植把女儿抱在怀里,笑道:“我家女儿真好看,像妈妈。”
女儿听到李植的话,仿佛听懂了,在李植怀里笑了起来。
李植的长子李欢见妹妹有人抱,爬到崔合的跟前要妈妈抱他。不过李欢已经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