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工程师-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范家庄,李植就开始整理队伍,准备北上。
这一次,李植带上了一直跟随自己转战京畿的三千名辎重民夫,用三千辆马车运送物资。
李植这次带上了八千石粮食随军。这些粮食足够一万人吃五个月,足够让士兵们坚守在营寨里不愁伙食。
实际上清军入塞一般选择的都是冬天,出塞一般都在三月,不会在正月以后还打持久战。
清军在东北种的是春小麦,三月播种七月收获。鞑子中的披甲人虽然大多有包衣阿哈种田,自己不需要下地,但主人不在管理上会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春播的妥善。而且鞑子中还有几万辅兵跟役,这些人大多需要自己耕种粮食养活自己。对于这些人来说,误了农时是要饿肚子的。
所以鞑子每每在七月收完麦子,忙完入仓磨粉,就举起刀剑到关内劫掠一番后,然后在第二年春播前就赶着回东北。
更何况鞑子这次劫掠这么多人口到辽东去,这一年的粮食压力更大,更需要赶回去给这些新奴隶分地耕种。
不过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怕万一鞑子发疯了长期包围李植,不攻不退。所以李植还是带上了足够的腌白菜,肉干。如果真的被清军包围几个月,维生素和蛋白质也不能太缺乏,否则会生病。
当然,建设营寨需要的铲子,锯子,锤子和扁担等工具也要带够。范家庄经常开垦新田修建城墙搞土木工程,这些工具倒是不缺。
和李植一起出发的还有申余吉的医疗队三十余人。这次入卫畿辅的战斗中,申余吉的医疗队立了大功。以前中了鞑子毒箭的伤员往往就要截肢,但有了外科医疗队后,这些箭伤伤员都被妥善医治,往往一个小手术就解决问题。大量的重伤员变成了轻伤员,可以说救人无数。
####
正月二十七日,李植率领兵马北上,前往青山口。
青山口位于抚宁县城北五十里,是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于洪武十四年重新修建的,万历四十年再次重修。青山口长城建在群山之中,地势险要,敌楼众多。关口南部设有守备一员。当然,如今这些敌楼和守备署都已经落入清军手中。
李植率兵快速前进,用了十天到达了青山口关下。
快节奏走了十天,士兵们都感觉很辛苦,尤其是临时征召的辎重兵。好在到达青山口后可以休息两天。李植在青山口南面十里扎营,派兵在附近侦察了两天后,决定在当地人称为马里沟的一个峡谷中建设垒寨。
这个峡谷是从南面进入青山口关口的必经之路,南北长十几里,东西宽三里,东西两边都是无法行走的大山。山谷中间有一条小河流过,小河不深,可以步行涉水而过。如果在峡谷中间建设营寨,整个峡谷的东、西都在炮兵的射程之内。
在炮兵的威胁下,清军的三十多万人畜是无法顺利通过的。
青山口关口里的两千清军见李植在外面扎营设寨,派了几十个斥候出来侦察了一番。这些斥候开始时候仗着弓马娴熟还很嚣张,但是一靠近虎贲师,就被荡寇团士兵的一阵排枪打溃了,慌不择路地逃了回去。从此以后,关口里的两千清兵再不敢出来侦探。
寻找好了地点,李植就开始建设营寨的工事了。
首先是挖出阻敌的壕沟。
李植设计的壕沟是三米宽,两米深的大沟。这样的大沟在营寨外面围着四圈,从距离营寨边缘两百米处到距离营寨边缘八十米处,每隔四十米就挖沟一圈。八十米是清军弓箭的射程,不越过这四道大沟,鞑子的弓箭手就没法和李植的步枪手对射。
沟的内侧上面还堆有一堵五十厘米高的矮墙,保证鞑子的士兵和战马都无法跃过壕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六十六章 狡猾的尼堪
一边挖壕沟,士兵们一边为火炮建造土炮台。
李植的火炮是装在炮车上的,炮口距离地面有三尺的高度。士兵们在这个高度以下的位置用夯土堆积成墙,将火炮保护起来。有了土炮台的保护,如果清军的大炮和李植的火炮对射,处在土炮台中的六磅炮中弹几率一下子减少一半。
火炮炮台修在步枪手射击位的中间,散布在步兵队列的空隙处。
然后就是为步枪手修建防御土墙。
步枪是抵在肩膀上射击的,士兵的肩高一般在四尺以上,所以李植就在营寨四面的射击位置前面修建了四面四尺高的土墙。土墙厚一尺。在土墙后面射击,能够减少士兵被清军弓箭射中的概率。
在土墙的上面,还为步枪手建造了一个雨棚。雨棚高五尺四寸,宽六尺,有一个尖尖的棚顶,上面铺满了茅草。这个雨棚可以为步枪手们遮蔽雨水。
燧发枪在毛毛雨时候也是可以战斗的,但雨大了,击发的概率就会直线下降,甚至无法战斗。在野外下雨时候遇到敌人可以撤退,退一两个小时雨就停了。但是在营寨里却不能撤退,只能修好遮蔽雨水的设施。
有了这个雨棚,暴雨时候也能战斗。
当然雨天清军的弓箭手也无法战斗,清军一般不会在雨天开战。
雨棚不高,棚顶刚刚在士兵的头上一点,还可以为士兵们遮挡抛射的弓箭。在这样的保护设施后面和清军弓箭对射的话,伤亡率要下降好几成。
然后就是建设木刺。木刺由木头砍断,削尖头部做成。使用时候把尾部埋入地面。木刺高半尺,上面木头头部是砍尖了的,零零散散插在地面上。木刺被布置在雨棚前面的八十米内。放了木刺的地方清军无法通行,只能绕过木刺才能冲到虎贲师阵前。
想拔掉木刺需要的时间就多了,基本不可能。清军想冲阵只能走没有木刺的几条曲折通道,这就大大迟缓了清军接近虎贲师阵前的速度。
最后,李植这次带来了大量的铁蒺藜,李植在木刺后面,雨棚前面还铺设了好几层铁蒺藜。想穿过这些铁蒺藜占据的区域,清军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布置完这些,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月。
二月十三日,清军七万人押运着三十多万人畜,各种财货物资,浩浩荡荡开到了青山口。
清军的前沿斥候到了青山口,一下子就被李植建设的营寨震惊了。那几道壕沟,那些土墙和雨棚等防御工事像是刺猬的尖刺,让清军无法靠近。而防御工事后面的那些步枪手,则将步枪架在土墙上,对着外面的清军虎视眈眈。
关键是这个刺猬一样的营寨不拔掉,清军就无法进入青山口。马里沟这个峡谷只有三里宽,李植的大炮往中间一摆,清军穿过峡谷要遭到大炮轰击,没法通行。
有一队斥候试着从峡谷的边缘地带冲过去,结果被十门大炮齐射,被打死了一半人,狼狈不堪地退了下来。
而那营寨里,似乎有一百多门炮。
也许七万清军士兵不计伤亡地从边缘地带冲过去,牺牲几千人大概能全部通行过去。但是那样的代价也太大了,众贝勒不能让大清的勇士这样白白牺牲!而且那样冲过去的话,清军押运的人畜物资怎么办。尤其是那些汉人尼堪,估计大炮一轰炸这些尼堪就要全部乱掉,到时候一哄而散,清军不知道要杀多少人才能把他们追回来。
看到李植建设的寨垒,清军停在了马里沟前面,没有前进。
清军的中军,一众清军将领们骑在马上看着李植的营寨,表情各异。
豪格用马鞭狠狠地在空中抽了个响鞭,大声骂道:“这个李植!是想要我们七万人的命吗?我们已经放弃济南,全速赶到青山口只求出关了!他居然还来青山口修了个寨垒对付我们!”
阿巴泰咬着拇指,说道:“这个营寨卡在峡谷的中间,我们劫来的尼堪和牲畜冲不过去。。。”
杜度在范家庄被李植大败,知道李植的战力,此时脸上已经十分慌张了,他大声说道:“奉命大将军,我们弃了劫来的尼堪和牲畜冲过去吧,越往后后拖形势越糟糕!”
多尔衮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入关这几个月折损了两万勇士,全靠这些尼堪补充人力。如果这次弃了人畜,以后我大清的勇士就再没有勇气入塞劫掠了!”
“那样的话,我大清对明国的攻势就算是到头了。。。”
听到多尔衮的话,一众将领们都冷静下来。李植的营寨再坚硬,也不能为了一个营寨改变大清的国运。如果以后再不敢入塞劫掠,那大清就会飞速的衰弱下去。
豪格大声喊道:“奉命大将军,我们把这个营寨攻下来!他毕竟只有一万人,我们有七万人!”
豪格似乎突然想起了军中的大炮,大声说道:“拿大炮轰他,我们有五十多门红衣大炮,和他对射,把他的大炮打掉。”
阿巴泰咬牙说道:“李植有一百多门大炮,我们的炮怕是打不过他。。。”
豪格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看了看前面的那些壕沟,豪格说道:“那些壕沟也有办法,我们砍伐巨木做成木桥,架在壕沟上冲过去。”
众人听到豪格的话,眼睛一亮。
豪格又说道:“只要架着木桥冲过四道壕沟,我们的勇士就能在阵前和明军对射!到时候一边射箭一边冲上去,我们勇士就能和明军肉搏!我们有七万人!”
从一里外,清军的将领们看不到李植阵前的木刺和铁蒺藜,还以为冲过那些壕沟就能和李植的兵马肉搏了。
听到豪格的话,清军的众将都有些心动,一个个骑在马上沉吟不语,思考着豪格战术的可行性。
阿巴泰突然说道:“我们可以驱赶尼堪挖土填埋壕沟,如果明军不射击,我们就一路填过去!如果明军射击,死的也是尼堪而已。”
杜度在范家庄被李植打败过,当真是被打怕了。听了众贝勒的话,他脸色依旧慌张,张了张嘴,充满了畏惧地说道:“奉命大将军,那明军李植十分狡诈,我看他的手段不止有这些壕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六十七章 木桥
豪格不屑地看了看杜度,说道:“杜度,你是被李植打怕了,那李植野战厉害,守城不一定厉害。”
杜度慌张说道:“我们可以放弃青山口,攻击其他的长城关口!从其他关口出塞去!”
听到杜度的话,众贝勒都有些轻蔑,觉得杜度真是被李植打垮了。
临时去攻击其他关口,谈何容易?大明经营长城几百年,长城的各大关口都是高墙深壕,严阵以待。清军历次入关,都是要细作配合,在各个长城关口中仔细侦查,知道哪个关口防守空虚,才能强攻。
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攻陷,还要细作配合,等待天时地利的良机,才能破关。比如这次入关,就是在细作侦探得到情报,在大明总兵吴国俊前往祝贺监军邓希诏生辰,喝得大醉时候,突然发起攻击才得手。
有时候京畿附近的边墙防守严密,无懈可击,清军为了入关甚至要绕道几千里到宣府、大同甚至山西,才能从某个防守空虚的要塞破关。可见破关的艰难。
只要防守稍微严密的长城关口,都不是多尔衮可以攻破的。清军的攻坚能力并不强,只要不是明军太弱,清军一般对于坚城都是无可奈何。济南城上只有一千弱兵,这一次多尔衮几万大军围了济南两个月,也没能拿下。
此时多尔衮在大明境内,遍布大明各地的满清细作对皇太极汇报,多尔衮一时之间得不到情报,根本不知道明军长城各关口的虚实,根本无法破关而出。硬攻防守严密的关口,是白白把大清勇士的性命送给明军做战功。
如果因为李植的四道壕沟,就放弃青山口去攻击其他高墙深壕的长城关口,无疑是弃易求难。
阿巴泰根本不理睬杜度的话,而是对豪格说道:“用巨木做木桥跨过壕沟,倒是可以一试,只要冲过这四道壕沟,我们七万人就可以打败李植的一万人!”
豪格点头说道:“奉命大将军,我们可以试一试,如果七万人因为四道壕沟就放弃青山口,以后我们的勇士哪里还敢和李植碰面?那我们的勇士还怎么入关劫掠?”
豪格说的是正理,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最讲究士气。如果七万大军因为几条壕沟就逃了,以后遇上李植,清军只能一见面就逃跑了。
多尔衮想了好久,转身看了看身后。
多尔衮的身后,七万清军士兵列在中军之后,仿佛一片如火如荼的铁甲海洋。七万人立在山谷中,铺满了山谷的每一个角落,看上去无边无际。那几万勇士头盔上的缨穗随风甩动,看上去就像是春天山谷里开满的花朵,令人目眩。勇士们背上插着的旗帜,连成了一片又一片的云彩。七万人浩浩荡荡,让人感觉无坚不摧。
这样的大军,岂能因为李植一个小小寨垒就止步不前?
多尔衮大声说道:“就按豪格说的,做木桥!”
众将领大声唱喏,各自带人下去扎营,生火造饭,准备去附近山上砍伐树木做木桥了。
####
李植亲自爬上了望杆车,用望远镜观察着前面的敌人。
清军的人数太多了,足有七万人,那浩浩荡荡的气势令人望而生畏。再加上劫来的二十多万大明百姓,清军的队伍一直铺到了十几里外的山谷外面。从望杆车上望过去,清军给人感觉就像是占据了整个大地的一片蚂蚁,无边无垠。
天地之间,仿佛都充满了清军的大军。
李植吸了一口气,用望远镜仔细观察那浩荡清军的细部。
李植仔细看过去,只觉得清军号令有方,布置合理。各个旗的战士分批在谷中扎营,专选那地势较高,又容易取水的地方,安排得井井有条。清军中军旁边的辎重车前面等着推着小车的辅兵,一个个肃然站立,没有明军分粮时候的拥挤喧闹,显然清军军中军纪严密。二十万大明百姓被分成二十个大群,安排在清军的腹部。虽然押着二十多万大明百姓和十几万牲畜,但清军的阵中丝毫不乱。
清军的游骑和哨兵密布在营寨外面的两里范围内,阻拦盘查任何试图进入营寨的人。虽然李植的兵少,清军还是在营寨外面挖了两条拒敌的壕沟。作为战争民族的建州女真,打起仗来丝毫没有漏洞。
此时的大清士兵,放在全世界范围做比较,也是一支精锐的兵马。要不是李植掌握了远超过这个时代的武器,又岂敢和这样的敌人硬碰硬。
即便是在寨垒前布满了各种工事,防守严密,然而此时亲眼看到清军的浩荡声势,李植还是为那气势所摄,有些紧张起来。
李植又看了看自己寨垒前面的各种严密布置,才稍微心安了一些。
此次清军以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有八旗满洲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五旗兵马。八旗蒙古的各旗则是倾巢而出,全部参战。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明军已经基本搞清楚了清军的配置。这七万人中,大概有八旗满洲的战兵二万五千,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的两万战兵,另外还有二万多的辅兵杂役。
这样浩荡的一支大军,足以击败十几万明军。所谓投鞭断流,无外如是,李植却要凭借一个寨垒阻住他们。
李植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自己的阵前布置,反复设想哪里有漏洞。
####
二月十六日早上,李植正在马上用望远镜观察清军,却看到清军营寨中中门大开,清军士兵举着巨大的木桥走出了营寨。那些木桥一台一台地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