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魔王-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洛阳的百姓远远地看着冲天大火,又是兴奋又是心慌,互相争论着,有人说只烧了金銮殿,有人表示反对,说这火好大,肯定是将宫城里所有的楼阁都已点燃。
在庆功酒会上,李世民对众将官宣称:“论起功劳,徐世绩当初进献擒获窦建德的计策,黄君汉飞夺洛口断敌粮道,这两件功劳,位于众人之上。”他随即站起身,专门向两人敬了酒,众将官发出热烈的喝彩。
几天后,皇帝李渊下诏加授徐世绩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去王爵,于是改封为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任命黄君汉为夔州都督、封虢国公,食邑三千户,任命郭孝恪为上柱国,任命薛收为秦王府记室参。其他众将也都各有封赏。
同时对李世民的封赏也下来了,他被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
程知节听到了李世民的封赏,哈哈大笑对秦琼和段志玄道:“李渊这是老糊涂了,竟然自取其乱。这天策府明明就是一个小朝廷吗?他这么一干李世民权力大增,已经不次于太子李建成;兄弟猜忌,早晚必有一战。”
秦琼和段志玄默默点头,表示赞同。程知节心中暗暗好笑,李渊和李世民这一对父子可真够奇葩的。李渊这么做引起兄弟相残,到了李世民丝毫不引以为戒。
他可怜二儿子李恪没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直接让他管理军队;喜欢三儿子李泰文采出众,赐给他开府养士的权利;结果造成兄弟猜忌,这些人全部谋反被诛。
“魔王,现在王世充和窦建德都已经被平灭了,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魔王?”
“哦!二哥在说什么?”
秦琼无奈至好又问了一遍。程知节笑道:“咱们这一趟出来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就不跟着李唐欢庆;还是会咱们的山东吧!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得做了,裴仁基老将军是被王世充杀的,咱们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得和李世民商量一下,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他除掉。”
七月九日,秦王李世民率军回到了长安。皇帝李渊为唐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李世民为上将,李元吉为中将,李世绩为下将,三人都身穿黄金铠甲,后面跟着屈突通、殷开山、刘弘基、尉迟敬德等,一共二十五员战将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再后是铁骑万匹,甲士三万人,由雄壮的《秦王破阵乐》伴奏,押着装在囚车里的枭雄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以及隋朝皇帝乘舆、御用器物,前往太庙献祭。皇帝李渊按照盛大的礼仪,请各位将领一道参加了接风酒宴。
第二天,皇帝李渊召见了王世充,数落了他胆敢抗拒大唐的罪行。王世充答道:“臣罪之大,固然应该诛杀,但陛下爱子秦王已答应饶臣一命。”
七月十一日,李渊下诏赦免王世充为庶人,连同他的妻妾兄弟子侄一同流放到巴蜀。
窦建德被拉到街市上斩首,一代英豪魂飞碧空,时年四十九岁。
王世充即将起程前往巴蜀,大唐官吏却有意拖延,声称随行的差役没有调遣上来。
王世充一家人便在雍州廨舍住着等待。突然有一日,外边有人声称奉皇帝旨意要见郑王,王世充与哥哥王世恽赶紧跑出来,却见到两位高大的男子手执长刀向他们凶狠地砍来。
王世充和哥哥两忙招架;可这时身后突然出现一个铁面将军,手中两条短铁棒,一下子就将王世充的头颅打碎。王世恽尖叫一声扭头就跑。那两个高大的男子冲上了挥刀就砍,王世恽躲避不及,身中几十刀,最后脑袋也被割掉,扔到了一边。(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六十一章 平定江淮
(全本小说网,。)
李渊闻报大发雷霆,命令严查凶手。最终凶案告破,两位杀手是定州刺史独孤修和他的弟弟。
两年前,他们的父亲、皇泰主手下的司隶大夫独孤机因为密谋联络唐军偷袭东都城,被王世充满门抄斩;现在,在几乎没有遇到防卫和抵抗的情况下,他们成功地为父亲复了仇。皇帝李渊得知后,仅仅将独孤修免除官职了事。
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及家族其他男子,走到半路上又被大唐朝廷以谋反的罪名全部诛杀。
通过曲折的手段解决了王世充家族后,皇帝李渊心中总算石头落地。
李渊以为天下业已平定,四海一统,便宣布大赦天下;但仍下令追讨窦建德的余党,抓捕后充军流放到边疆。
治书侍御史孙伏伽上书劝谏道:“孔子有言,兵、食可去,信不可去,陛下既然业已宣布大赦天下,又继续将窦建德的部下流放边疆,是否违背了本意,让臣下不知到底以您哪一条诏令为准呢?再说连王世充都作了宽大处理,何况是窦建德的余党呢?臣以为应该将已抓捕到的全部予以释放。”
李渊接受了孙伏伽的建议,但并没有下文取消以前的诏令。河北各地官吏继续搜捕窦建德的将领。
窦建德败灭后,他手下的将领都带着多年积攒的财物回到了乡里。当地大唐官吏想从中抽肥,便想方设法借用法律条文来处置他们,抓起来后,有时还苦刑拷打,弄得窦建德的旧将个个惊惶不安。窦建德的主要将领范愿、王小胡家在洺州,他们打算偷偷带着家产逃亡外地,官府追捕得很急,他们只好逃到贝州。
这时,他们又得知朝廷征召窦建德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以及等人的消息,便坐不住了。
“不公道啊,真是太不公道了!”将领们互相感叹着,愤愤不平地说,“王世充拿洛阳降了唐国,他的将相大臣段达、单雄信却被杀掉了。我们这些人到了长安,必定免不了要被砍头!十年来,我们身经百战,早就该死了,现在何必贪生怕死?不如起来造反得了!看我们的夏王,死得好冤屈啊——他抓住了李神通和那李渊的妹妹,都用客人之礼接待他们,可是那李渊抓住了夏王,却把他杀了!真是太没有良心了!我们都是夏王所信赖的人,现在我们如果不起来为他报仇,我们还是人吗!还有脸活在这个世上吗!”
“反了吧——就是死了,我们也要轰轰烈烈地死!”
于是众人决意造反。他们焚香占卜。神明指示他们说,奉刘氏为主,一定大吉。于是他们偷偷潜往漳南,去拜访窦建德的旧将刘雅,将他们的密谋告诉了他。
刘雅拒绝出头为主。“天下刚刚安定,”他对昔日的同事说,“我打算终身耕田种桑,不愿再起兵了!”
众人大怒,认为他没有良心,又害怕他泄露了密谋,便将他杀了。
窦建德所封的汉东公刘黑闼这时也隐居在漳南;众人前去拜访,将密谋告诉了他,刘黑闼高兴地允诺愿意领头造反。众人大喜;于是他们暗暗地招兵买马想要再次造反。
在李世民平灭王世充的时候,在江淮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杜伏威和李子通这对老冤家终于发生了火并。
杜伏威和养子王雄诞带领着三万人来攻打李子通,他们在青松岭对峙。杜伏威看出李子通已经被大魔国打怕了,现在是色厉内荏。
他们就派人多造旗鼓,夜间则虚设灯火,尽力制造数十万大军的假象。可能是上次被夜袭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李子通草木皆兵之下,居然自行烧了营帐,连夜全军撤退。王追击到杭州城下,李部崩溃,李子通穷蹙投降,杜伏威独占江淮。
在消灭李子通后,杜伏威又派王雄诞进攻江淮间其他独立势力。很快将他们一举扫平,成了江淮霸主。
李唐当然不可能在任由一个新的对手成长起来,这时李世民刚刚打败了王世充,就趁机带着大军道和江淮接近的边境,炫耀军威。
此时的杜伏威连遭打击已经没有以往的雄心壮志,加上家里辅公佑争权夺势越来越激烈,再被李世民这一吓唬,使得他明白唯一还能对李唐构成威胁的就是自己了。
杜伏威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心中十分不安,担心成为李唐下一个进攻目标;终于心灰意冷,决定撂挑子不干了。
于是杜伏威突然下了一个决定,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李渊收到报告后自然高兴,批准杜伏威入朝。于是杜伏威将江淮军交给义子王雄诞,自己带了少数亲信于当年七月到长安朝见李渊。
杜伏威的主动献忠心让李渊很是满意,同时也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个样子,李渊加封杜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元吉之上。
杜伏威离开后,江淮军很快出了大乱子。当年创立江淮军时,最高领袖是杜伏威和辅公祏两个人,二人自幼为友,长大后又共同起义打天下,号称刎颈之交,辅公佑比杜伏威年长,杜就称辅为兄,军中称辅公佑为“辅伯“,辅的地位与杜相当。
但随着势力的壮大,在权力的引诱下两人的友谊终于出现了裂痕,杜伏威认为辅公祏的地位过高影响了他的领导权,因此杜夺了辅的兵权,只让他担任位高而无权的仆射一职。
辅公祏对此心中不平,于是借口与故友左游仙学神仙术,主动退出权力之争,平时不理政务。
杜伏威临去长安时,将政务交给辅公祏,而将军务交给了自己的心腹义子王雄诞,同时秘令王雄诞监视辅公佑。当年的好友如今竟成了提防的对象。
辅公祏毕竟不是甘心雌伏的人,杜伏威一走,他就和左游仙密谋发动兵变。
辅公祏唯一的障碍就是王雄诞,王雄诞是杜伏威的义子和最宠爱的大将,绝对忠于杜伏威,他手握江淮军军权,不除掉他兵变就不可能成功。
于是辅公佑使出反间计,伪造了杜伏威的笔迹写信给王雄诞,信中无缘无故地责备王雄诞有贰心。
王雄诞在战场上是有勇有谋的良将,但讲到政治斗争就不是对手了,收信后王非常伤心,就此托病在家不再沾手军务,想以实际行动向杜证明自己的忠心耿耿绝无贰心。
王雄诞的行为正中辅公祏下怀,辅公佑乘势而起就势接管了江淮军,又伪造了杜伏威密令,说在长安受到虐待,要辅公祏起兵造反。
以辅公祏在江淮军中的号召力,加上又有杜伏威的密令,兵变非常顺利,江淮军于武德六年八月宣布脱离李唐重新独立,辅公祏自称皇帝,国号宋,以左游仙为兵部尚书。
辅公祏派人到王雄诞家中劝他归顺,王雄诞才终于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但大势已去,已无法阻止。王雄诞尽忠于杜伏威,严词拒绝了辅公祏的劝降,力战而死。
李渊听了大怒,就命令李孝恭为总管,李世绩为副总管带领着杜伏威的军令;还有跟随杜伏威来的另一位义子西门君义前去平灭辅公佑的叛乱。
西门君义和王雄诞并称江淮双雄,他的武艺虽然不及王雄诞,不过铁面无私,一直被杜伏威维以重任。而西门君义也做的很尽心,一旦发现违纪者无论亲疏尽皆处罚。
两军一对垒,西门君义催马到了阵前大声喝道:“你们可还认得西门君义?为何敢反叛总管?我这里有大总管的军令在此!尔等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江淮军一听个个惊骇,裹足不前;有的甚至直接放下武器投降。
辅公佑一看赶紧命令自己的嫡系上前维持阵型,斩杀叛乱者,没想到这一下激起兵变,反抗更加剧烈。
李孝恭一见大手一挥,唐军一拥而上,将江淮军打得大败。现在李唐军队刚刚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士气正旺;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
而江淮军连逢大变,阵前又被西门君义扰乱的军心,一阵而溃。李孝恭看到一路穷追猛打,根本没有给辅公佑一点调整的时间。
唐军接连攻克辅公祏所占据的芜湖、梁山、丹阳等地。唐军到达丹阳时,辅公祏畏惧而带兵逃跑,唐军在后追击。
辅公祏逃到武康时,当地农民将其抓获,送到丹杨。辅公佑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大概是不甘心一个人上路,辅公祏向唐军主帅李孝恭揭发杜伏威才是谋反主谋,有密令为证,就是这回来的西门君义也是谋反中人。
李孝恭趁机诱杀了西门君义,随着这最后一员大将的死去,江淮军从此烟消云散。李孝恭随即禀报李渊,说发现杜伏威才是谋反的幕后主谋,人证物证俱全,于是李渊动手剥夺了杜伏威的官职爵位并籍没其家眷。(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六十二章 萧铣作死
(全本小说网,。)
一年后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死因不明。据说是杜伏威好长生药,误服云母中毒而死,只怕中毒是有的,但如何中的毒就很难说了。
江南的萧铣称帝后,设置百官,全都依照梁朝旧例。追谥从父萧琮为孝靖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亲萧璇为文宪王。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
隋朝将领张镇州、王仁寿进击萧铣,不能取胜。后得知隋朝灭亡,便与宁长真等人率领岭南州县归降于萧铣。当时林士弘据有江南,萧铣派遣部将苏胡儿攻拔豫章郡,派杨道生夺取南郡,张绣略定岭表。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
萧铣的实力已经有了和李唐划江而治的权利;不过萧铣此人心胸狭窄,嫉妒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他起事前只是一个县令,只因为是西梁皇族,这才被推举为首领。
等他称帝之后,这些元老也都被封为一字王,并且手中把握着兵权。而且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便想出了一个奇葩的注意扬言休兵以便农耕,以罢免将帅兵权。
如果是和平时期也还罢了,可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时候,天下人都嫌自己的兵马少,也就这位梁王敢这么冒天下之大不韪休兵还农。
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为将军,他心怀不满,谋图作乱,因事泄被萧铣所杀。董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下书赦免他,并将他招还江陵。
董景珍害怕被牵连,派遣使者前往江淮李孝恭处,举地归降唐朝。
萧铣派遣张绣进攻董景珍,董景珍去信给张绣说:“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您没听说过吗?何必互相攻讨?”
哪知张绣根本不回答,进兵围城。董景珍不是对手突围而走,被其部下杀害。
萧铣提升张绣为尚书令。张绣此人一向目中无人,此时更是居功自傲,逢人便说如果没有自己大梁朝早就不存在了。
萧铣又气又妒,于是趁着朝会的时候,突然出手又杀了张绣。萧铣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嫉妒胜己者,因此大臣旧将都怀疑惧怕,往往叛离;萧铣不能禁制。经过这么一连翻折腾,梁朝日渐衰弱。
梁朝这么一乱,有两处势力就都订上了他。一处是接受了董景珍投降,结果还没有出手,董景珍就被消灭的李孝恭;另一处就是占领了南阳的李靖李药师。
李孝恭和李世绩回到长安,向皇帝李渊当面陈述此时,并极力要求起兵攻打梁朝。
李渊深以为然,于是命令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率水陆十二支军队从夷陵出发进攻萧铣。不过李渊又任命李世绩为长史,又以为李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三军之任,一以委绩”。李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