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起澳洲-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信徒身份的认定上,大明也出台了明确标准。
一般来说,只要严格遵守宗教规定的生活习惯,按时祷·告、礼拜,参加宗教仪式的人。并愿意将自己的名字,收录在教会的花名册中。那这样的人,就符合信徒标准。
在信仰税上,税收的多少,不是由教会制定,而是由宗教司直接下达指令。
其中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作为历史最长,最为悠久,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教派,收税也最高。
每人每月都要上缴两华元。
虽然和个人收入相比,占的比重很小,但那么多信徒合在一起,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若是有超过半年没缴信仰税的,也要开除教籍。
所以在信仰面前,信徒们只能甘愿缴钱。
而犹太教、印度教等影响力稍差,或局限于某一特定种族的教会,税收就减了一半,每月只收一华元。
像道教,根植与华侨。但多数华侨,却不信教。或者说,不是坚定的信徒,没有登记注册。
因此这样的宗教,影响力较小,信徒不多。
每个月就只象征性的收零点一华元。
在这么多宗教里,儒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因为这是大明唯一的,不收信徒,不收信仰税。却又挂着宗教的名头,在神佑区,拥有正规宗教场所的教派。
和其他宗教不同,儒教比较现实,没有无所不能的神·灵。
它的影响力,更多的体现在道·德方面。
毕竟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儒家思想,经久不衰。在东亚文化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于是大明将其曲解、糅合了很多符合大明价值观的思想定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剔除。比如对女子三·从四·德,忠·贞的要求,就被大明改成了男女平等。至少在法律地位上,男女的价值是等同的。
这样的新儒教,几乎被改得面·目全·非。从某种程度上说,完全只有儒教的名头。
而大明,最为需要的,也是儒教的名头。
因为对华侨来说,儒家思想,在他们的文化体系中,占据了很大地位。使得他们无论到哪里,只要还会说汉话,就很难忘记自己的华夏基·因,自己的文化根源。
这对华人归心,增强华人对大明的认同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让大明没想到的是,那些澳洲土著,比华人更认同大明,也更容易接受大明的价值观。
在新儒教中,占有很大比例。
他们的思想,深受大明初建者们的影响。
看来,文化永远是最不易引人察觉,杀伤力却又最严重的武·器。所造成的影响,深远持久而又具有毁·灭性。
想想等澳洲土著们的下一代成长起来,谁还认为自己只是土著。他们的骨子里,估计比大明还大明。
于是一个民·族,一个单独的文化族群,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零二章 钢铁
(全本小说网,。)
当杨崇到达神佑区后,各个教会的负责人,都在宗教司司长的带领下,一一向杨崇问好。
看着每个教会的负责人,穿着别具特色的服饰。杨崇都有些眼花缭乱。
若是在别的地方,这些教会负责人如此友好的团聚在一起,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但大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些有着世·仇的教会,在这里,不但能和平共处,还相处得十分融洽。每个教徒都有着信仰自·由,大明不会强加干涉。
毕竟世俗社会和宗·教信仰,是严加区分开的。
这也是大明将所有宗教划定到一起,并严格限定传教范围的原因。
视察时,各个教会负责人,都详细的向杨崇介绍了本教在大明的发展情况。
随后,杨崇又带着所有教会负责人,来到大明极力扶持的儒教教堂。也就是所谓的孔庙。
并就考察的实情,发表重要讲话,给予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当然,这都是提前备好的稿子。现在这样讲,只不过是为了体现总统的英明与智慧。
因此经过广播台宣传时,就变成了杨崇总统关心教会事业,积极倡导文明信教。并督促各个教会,为大明的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美好大明,添砖加瓦。
这个行程弄完,杨崇也累得够呛。
但他还没休息一天,就被紧锣密鼓的安排了下一个行程。视察兵工厂!
说实话,这视察的差事。真不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风光无限。
那个累啊!有苦都没地儿说!
因为大明还没有后世那样的汽车,出行全靠四条腿的马。
虽然水泥路修得也很平坦。但那马车坐的,依旧颠簸得不行。舒适性和汽车相比,实在差远了。
现在杨崇出门,最怕的就是坐马车。
可惜为了视察,他还非坐不可!
按照内阁的决议,杨崇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都要亲身视察。范围涵盖各行各业。理由是,激励各行各业的进取心,鼓足他们的干劲儿。
这其中,极有工业上的各种工厂,又有农业上的丰收事宜。
基本上,只要涉及到大明发展,关系到民·生百态,他都要去视察。
且他还找不到能代替的人!
像内阁大臣南峰,精力都集中到了南洋。为了尽快消·化掉新纳入的地·盘,他更是亲身坐阵南洋,处理移民等各种政事。
而其它部长,也都有手头上的要紧事要处理。
以致整个大明领导层,就找不出个闲人。
在这种不情不愿的情况下,杨崇又来到了兵工厂。
其实这视察,就是一个面·子工程。
真要能瞧出个所以然来,那只能请孙悟·空了。毕竟杨崇只是一个普通人,没那火眼金睛的本事。
且他对很多事情,都不懂。
到了兵工厂,他也只是做做样子,说一些激·励人心的客·套话。再拿出预备好的稿子,做一番演·讲。
整个流程,就这样走完了。
不过兵工厂关系到大明的国·防安·全,杨崇即使觉得再无·聊,也不得不装得认真、慎·重一些。
于是他就耐着性子,听着穆淳讲解兵工厂的发展情况。
首先便是子弹。
虽然大明已能生产子弹,但所那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要知道,子弹分为药·筒、底·火、发·射·药、弹·头四个部分。无论什么样的子弹,都由这四个部分构成。
且无论什么用途,通用的大多是无烟火药。这其中,又分为单基,双基,三基。
现今,枪械多用单基药。
再说底火:构成要素是传火孔、发火·砧和击·发·剂。
作用是击发时产生火焰,在最短时间内,点燃发·射·药。
当发射时,击针激发火帽(底火),底火又迅速引燃药·筒(弹壳)内的******,使其产生瞬燃。同时产生高温和高压,将弹·头从弹壳内挤出。
此时的弹·头在高压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受到膛线的挤压,产生旋转,最后被推出弹·膛。
而弹壳,又是子弹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构件。
它用于盛装发·射·药,并将弹头和底火连接在一起。发射时,还要承受火药气体压力与枪械自动机的力量。
大明可借鉴的是国产56式普通弹。所用的弹壳分为复铜钢和深冲优质碳素钢。
两者相比,复铜钢的生产工艺要简单一些。但它的价格相对较贵,板材的利用率也很低。不仅要消耗铜,而且很难回收利用。
深冲优质碳素钢的生产工艺就要复杂一些,且对模具与机床的要求较高。但不需要用铜,材料也很廉价。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经济性较好。
这种钢材的前身就是碳素钢。是一种碳含量低于2%,并参杂了少量硅、锰以及磷、硫等杂质的铁碳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铁道、车辆、船舶等工业、交通、基建方面。
它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应用于工业时,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4%。因为含碳量超过这个标准后,钢会表现出很大的硬脆性。造成加工困难,失去了生产和使用价值。
当含碳量小于1。35%时,除铁、碳和限量以内的硅、锰、磷、硫等杂质,便不含其它合金元素。
如此重要的钢材,一直都是大明攻坚的对象。
自工业泡沫以后,大明更是加大对钢材研究的投入。
虽然大明相关专业人才不多。但高铁飞机上,还是能找出几个。
工业部长穆淳,先前不就是钢铁厂的老·总么?
而且他还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最为熟悉钢铁制造的各个环节。
在英国的工业设备到位后,他就带领相关人员,刻苦钻研。花费了上百个日日夜夜,终于在钢材品质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然后因为子弹的需要,又特别攻克了深·冲优质碳素钢。
与普通碳素钢相比,深冲优质碳素钢的硫、磷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较低,含碳量大于0。6%,锰含量在0。7~1。0%和0。9~1。2%之间。
猛能改善钢的淬透性,强化铁素体,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高速运转的子弹,恰好需要这样的钢铁,才能制造弹壳。
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关,穆淳他们耗费的时间,足足有一年之久。内阁的事务,也全丢给了杨崇等人。
现在看来,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毕竟好·枪配好·弹!
像先前虽然拥有三八式耐·操耐·磨的优良步枪,但子弹太过劣质,使得步枪的损坏率极高。
这放在战场,损伤的就是大明士兵。(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零三章 复杂的子弹
(全本小说网,。)
“哦!那就好!那就好!”,杨崇听着穆淳的讲解,大声赞扬道。
尽管他并不知道啥是深冲优质碳素钢,但只听这一长串名字,就不明觉厉。
如今大明能生产出来,那确实是可喜可贺的。
于是他接着道:“照你这么说,我们大明子弹的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可谁知,穆淳摇了摇头,叹道:“哎!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弹头还需要装配。”。
说着,专‘业病又犯了!开始滔滔不绝的讲着弹头装配过程。
*********
这是枪弹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终决定枪弹质量好坏的重要工序。
因为涉及到火工品和******,所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大量废品或重大安全事故。
以致这一阶段,特别关注质量和安全。
大明仿制的国产56式步枪普通弹,参数是7。62x39mm。在装配过程中,分为两步。
首先是装底火、校量、点胶和内涂口。
次之便是装发·射·药、弹头及弹头的紧口等。
最后是对枪弹的校量、检验、密封和检选。
当然,这也需要组合装配机床。
听得云里雾里的杨崇,其实一句都没听心里去。
但他的脑海里,却被另一个疑问填满。
于是他正视着穆淳,疑声道;“据我所知,你原来不是钢铁厂的吗?怎么对这子弹的事,摸·得门儿清?”。
虽然兵工厂一直都是穆淳在打理,但这细节上的事儿,也实在是太清楚了。像这机器那机器,全都如数家珍的倒了出来。
让不知道的人以为,穆淳就是从弹·药厂出来的。
听到这话,穆淳尴尬的笑了几声,不好意思的解释道:“那……那个,我当然不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不过厂里,不是有内行人吗?”。
说话时,穆淳便将厂里唯一的技术专·家请来。
这是一个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精神劲头也不错的老爷子。
名叫陈国光。之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后来归国,又被分配到了兵工厂。从一个小学徒,慢慢熬成了技术专家。
在大明,就经·验而论。他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像最开始的土法造·弹,就是这老爷子亲自指·导的。帮助大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要不是年纪限制,他还能一直亲自上阵。哪像现在,只能做个清闲的技术指导员。
在端午节那天,退休后的他和老·伴儿带着孙女,坐车南下。准备到上海,和儿子儿媳一起,过个团圆的端午节。
却没成想,就这么天人永·隔了。
幸而他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坚韧的性格,使他到了大明,也没显出多少绝·望。
并且在人才紧缺的兵工厂,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生活,又充满了干·劲!
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根·正·苗·红,思想也比较纯·粹。他在兵工厂里待着,从没倚老卖老。待人接物上,也比较和蔼可·亲。别人有不懂的技术问题,他都会耐着性子解答。
所以整个兵工厂的人,都比较敬重他。
包括穆淳,在他面前从不自称部长,只称后辈。
这些事情,杨崇也是知道的。
其实他还想好好的拜访这老爷子,可总是不得空。来了好几次兵工厂,也总没碰到人。
今天倒真是运气好,给碰上了!
因此不等陈老爷子走近,他就主动的迎了上去。拉着老爷子的,关心的问道:“老爷子,你今年高寿啊?”。
这一幕,瞬时就被随行的记者拍了下来。
估计明天的报纸广播上,又是杨崇亲民的报道。
“我……我…我七十有六了!”,陈老爷子感动的回道,声音都有些哽·咽。
尽管大明已不是后世的红·色·中·国了,杨崇一开始,也不过是一个列车司机。
但大明到底是继承华夏的衣·钵,杨崇也到底是大明的总统。
这么身居高位的人,如此敬重他这个古稀老人。这种心情,就像后世的国家领·导人,下乡看一介平民。
那份激·动,那份感·动,是真情实意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零四章 机床
(全本小说网,。)
嘘寒问暖了一番后,杨崇才问到关键问题。
“老爷子,我们啥时候能造出真正的子弹?”,他紧握着陈老爷子的双手,神情认真的问道。
听到这话,老爷子的脸上显出些许为难之色。尴尬的解释道;“这个…这个…这个可能要些时间。”。
然后又把子弹的生产过程,详细的介绍了一遍。小到火药配比,大到机床设备,都一一列举出来,说得比穆淳还要详细。
杨崇尽力装出认真在听的样子,脑袋里却有数百只乌·鸦齐齐飞过,无语至极。
如果是穆淳,他肯定会让其转移话题。但陈老爷子是兵工厂唯一的技术专家,德高望重。
他还不敢像对待穆淳那样随便。
毕竟那么多人在旁边看着,他要是做出不耐烦的神情,肯定会给别人留下不尊老的印象。
于是他就这样痛苦的,认真的,无语的,听陈老爷子讲着他完全不懂的技术知识。
穆淳站在一旁,看着杨崇努力装懂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不过这么多人在场,他还不敢失·礼。便忍住不笑,都快憋出了内·伤。
杨崇恰好蹩见穆淳的忍俊不禁,知道他在心里笑话自己。
于是想了想,计·上心·头,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