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起澳洲-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初步制定出相应计策后,南峰又让红河特区的最高行政官,亲自和越南官府,交涉越北的领土问题。
因为越北的地界,虽被大明完全占据。但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属于越南官府。使得行政任命、对外宣传上,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大明是个大国,即使做强盗,也要做个光明磊落的强盗。
像英国一样,就算明摆着欺负人,也要以条约形式,确定下来。
所以有鉴于越北的实地情况,大明决定让越南官府,将其完全割让给大明。这样对大明接下来的统治,利大于弊。
当升龙城的四大辅国大臣,接到大明的正式官方通告时,都显得比较淡定。也是越北之地,早被大明同化。越南的行政官员,也早就撤出了越北。使得当地在越南官府的存在感极低。
如果不是这官方通告,他们还不知道,大明还承认越北是越南的领土呢。
阮文名、陈文纪本就是大明安插在越南官府的棋子,因此对于割地一事,显得非常漠不关心。毕竟对他们来说,只要任何时候,站在大明一边即可。这割地,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
而阮文诚和范文登两人,则是一手建立的阮朝的功臣。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用无数将士的血换来的。对于割地一事,就显得比较抗拒。
且清化以北的越北之地,足足占了越南国土的三分之一。这一下子割出去,越南算是损失惨重了。再加上越北之地,从古至今,就是越南国发展的源·头。
即使越北民风彪悍,很多年,就不再是越南的龙兴之地。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小视的。所以割让出去,意义重大。
但大明的通告,是以命令的语气。也就是说,大明根本就没有和越南官府商量的意思。毕竟越南官府,就是大明扶持出的傀·儡。一举一动,都要按照大明的命令行事。
这越北,是割也得割,不割也得割。
不过为了安抚人心,大明还是在割地的同时,给出了一个补偿条件。那就是同意越南京师,迁回顺化故地。也意味着,越南的行政中心,不用时时刻刻,都要处在大明的监·视之下。
这对越南官府的独·立自主,有重大意义。
所以这条件,还是让不少忠于阮朝的越南官员心动。
但大明显然不会轻易放手。
在清化作为越南新都的同时,大明军队,会承担清化城的治安、城防等军事义务。使得越南官府,一直都会受到大明的军事威胁。
一旦发生不利于大明统治的事情,都会在第一时间,遭到明军的迎头痛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九十六章 交趾镇
(全本小说网,。)
尽管顺化被大明驻军一事,让越南官方,有些难以接受。但和升龙城被大明四面包围的情况相比,顺化显然要少了很多掣肘。
因此两相比较之下,迁移顺化,显然更符合越南官方的利益。
于是在这样的交换条件下,越南官方对割让越北一事,少了许多抵触。只是在具体细节上,越南和大明,还是有不少分歧。其中分歧最大的,有两点。
一是清化城以及清化朱江与马江之间的领土归属问题。
按照大明的意思,越北应该以朱江为分界线,处于河口的清化城,也在割让的范围内。依据则是朱江较短,界限清晰。
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河流长短,并不是划分边界的依据。至于界限清晰,马江和朱江,都没什么差别。
所以说到底,还是大明想扩大领土。
越南官方,第一反应,自然是拒绝的。依着他们的看法,越北应该以马江为分界线。处于朱江河口的顺化城,则不在割让的范围内。
且越南的官方的依据非常充分!
当初大明发布禁越令,是以马江为分界线的。所以在马江以南,仍有不少越人定居。越南官府,也一直对当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今割让,自然是以马江为分界线。
但谈判是建立在国力基础上的!越南只是大明的附庸与傀·儡,即使理由再充分,也不能说服大明。所以南峰直接让明军进驻清化城,封锁朱江一线。
表明这样的坚决态度后,越南官方,也只能默认事实。
以致割让协议,完全按照大明的意思执行。
第二个是顺化明军的兵力争议。大明认为,顺化国都意义重大,所以驻守的明军,应该是五千人。同时另外招募的越南本土城防军,也听明军指挥。
虽说大明的理由是,越南指挥官的战术落后。但本质上,还是为了控制越南。
但忠于阮朝的越南官方代表,以国库空虚、供养不起为由,将明军减少到两千人。尽管大明的养兵条件,确实太过优渥。但屈屈五千人,越南官方还是养得起的。
所以这拒绝,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另外本土城防军的指挥权,也被越南官方以沟通不畅为由,婉言拒绝了。虽然越南语和大明语确实有差别,但驻守在越南的明军,多多少少,还是会越南语的。并且在大明的同化政策下,越人内部的汉化,也愈演愈烈。
越人和明人简单的交流,还是没有妨碍的。
这借口,就显得比较苍白无力。
不过做这决定的,主要是阮文诚、范文登为首的阮朝旧臣。他们一直打着匡扶大·越的名号,收拢那些忠于阮朝的臣子。不管他们是真的忠君爱国,还是刻意笼络人心,这拒绝的姿态,是一定要做出来的。
否则‘匡扶大·越’的大旗,就不好用了。
对此,大明是无心理会。因为大明的意志,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等到五千明军提前进驻顺化,并就地招募了一支两万人的城防军后,越南官方的反对声音,就此偃旗息鼓。
在这些事上,投靠大·明的陈文纪、阮文名两人,似乎从始至终,都没替大明发挥作用。但事实上,这是大明刻意而为。毕竟陈文纪、阮文名两人,是不属于阮朝这个体系内的。因此他们在越南朝廷的地位,其实比较尴尬。
就算他们拉拢一批心向大明的官员,但力量实在有限。让他们站出来为大明说话,也会被那些高举义旗,忠于阮朝的官员,用唾沫星子淹没。
再加上割让国土一事,听起来就和卖·国差不多。所以听上去,很影响名誉。并且越人在数次脱离中原王朝的版图时,就渐渐培养出了独·立的民·族意识。虽然只局限于读过书的士·人阶层,但他们是维护阮朝统治的基础。
而越南朝廷,又尽是这些士人。
因此陈文纪、阮文名若是一力支持,在阮朝的地位,就更尴尬和被孤·立。
这样一来,对大明有害无益!
毕竟无论越南官方怎么反对,结果都不会改变的。
而且越南官方,若只有一个声音。那很多对大明有异心的人,就会暗暗蛰伏下来。虽然情报司的力量,也很强大。但人心,是最难把握的。所以免不了,有漏·网之鱼。
因此大明要用一个诱饵,让他们主动浮出水面。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将他们不费吹灰之力的一网打尽。
阮文诚与范文登,就是这最好的诱饵。
南峰不让廖青对他们动手,就是起了这样的心思。
在解决了这些分·歧后,大明和越南,以极快的速度,签署了割让协议。交趾镇,也成了越北的新名称。升龙城,则成为交趾镇的治所。
要知道,‘交趾’一词,最早起源于秦始皇设置的交趾郡。后来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又在越南北部,分社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大明恢复它的古称,显然有重大意义。
不过越南官方,正沉浸在迁都的喜悦中。对‘交趾’镇的成立,就少了应有的关注。
各种善后事宜,也同步进行。
由于马江以北,早被大明占·领。所以割让协议,对这里的影响不大。除了行政区划,有所调整以外。其它的,都和割让前相同。
稍稍有所麻烦的,就是生活在马江和朱江之间的越人。虽然久经战乱,但这里,还是生活了四万多人。并且因这里紧邻大明的控制区,所以各种贸易走私,十分猖·獗。由此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使不少失去土地的贫·农,迁入此地。
若是将把他们全都赶到越南官方的控制区,很可能不利于当地的安宁与稳定。毕竟以越南官方的安置能力,南迁的越人,很可能会任其自生自灭。
那样的话,很可能会大规模激·发越人对大明的仇视心理。
即使大明也不怕这些妄想作乱的刁·民,但他们若发展成起·义,就很容易影响越南官方的统治。这对大明掌·控越南,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当前大明精力有限时,更需要越南保持稳定。(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九十七章 交趾镇(二)严重火灾
(全本小说网,。)
南峰便派人和越南官方商量,让该地区的越人,按照自愿的原则,加入大明或越南。
本来这是对外保密的,各种具体措施,也没商量出来。但越南官方那边,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使得不少朱江以南的越人,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蜂拥而至的潜入朱江以北。
天明的时候,还顾忌到江面上巡逻的明军。等到天色一暗,江南的岸边,就尽是成群结队的越人。他们划着小船,悄无声息的,快速向江北驶近。
期间会因激流、险滩等自然原因,发生船只倾覆事件。也有撞船、超载等人为原因,造成船难。也是为避免被发现,所有偷渡者,都严禁烟火。若有人违·反,就被同行的越人,很不客气的扔进江面。
所以船只出事的几率,十分之高。
一般情况下,十艘船中,总有两到三艘,会沉入江底。
过往的船只,也不会理会这些落难者救·命的呼声。并且为了避免被发现,只会加快速度往对岸靠近。
以致一到白日,朱江两岸,就会多出许多破碎的木板和淹·死的浮尸。清化城的河口,接连几日,都多达上千具。使得船只的航行,都受到了干扰。
为此,明军的巡逻船,不得不在河口附近,打捞浮尸。
后来为了减轻巡逻队的负担,特意成立收尸队,负责清理河口的浮尸和杂物。
也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在大量移居大明的越人,衣锦还乡后。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越人,就对生活富足的大明,心生向往。
只是在大明严格限制越南移民的情况下,很多越人,都投路无门。现在突然间,有移居大明的捷径。这些一心想摆脱贫·穷生活的越人,自然要费尽心机的,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大明在发现偷渡现象后,也不得不派遣更多的明军,封锁朱江河面。并在晚上,加大巡查力度。可朱江不短,江面也不窄。能偷渡的范围,也十分广阔。
而巡逻的明军,更不可能无时无刻的,监视整个江面。致使偷渡的越人,总能寻得空子。
于是大明不得不知会越南官方,让其帮着打击偷渡现象。
为了减少人口外流,越南官方也是十分配合。不仅封锁了所有进江通道,还派出大量衙役,严密巡查朱江南岸。
但那些衙役,纪律性很差。只要稍稍给点好处,就放任越人偷渡。并且朱江两岸的地形,相对平坦。久经战乱下,森林覆盖率也高。人躲在里面,隐蔽性极高。
即使封锁了主要通道,偷渡者也会找到各个小路,来到朱江边上。再加上江边土壤肥沃,是传统的农作区。近些年降水偏少,朱江水量平稳。所以种下的庄稼,长势极好。
偷渡的越人,只需要往那庄稼地里一躲,就轻而易举的,避开了越南官方的巡查。若是饿了,还可以就着庄稼地的玉米、甘蔗、红薯、土豆做吃食。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越南官府的打击,收效甚微。
使得大明,不断的给越南官府,施加压力。最后越南官府,也是狠下心来。将朱江以南五里以内的村落,尽数往后迁移。并人为纵火,将范围内的森林、庄稼、村落,全部烧毁。
那大火,遮天蔽日,足足烧了十天之久。
并且因控制不严的缘故,使得大火烧进了南掌的会芬高原。不少边民,遭了无妄之灾。清化城,也被汹涌的大火烧毁。弄得大明,好一阵手忙脚乱,才将城内的居民撤离。
越南官府,也自食其果。大火一路向南蔓延,都烧到了南边的大江河。近万越人和近千村落,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之后又安置不当,使得两万多幸存者,成了流离失所的流民。致使越南民间,对越南官府的不满情绪暴·涨。为后来的越南大乱,埋下了导火索。
受山灰的影响,交趾镇的南部、越南荣市,河静、交界的会芬高原等地,出现了数天的白夜。可见度,不到十米。很多百姓,也都被诱发急·性呼吸道疾·病离世。
仅大明境内,就有两千多人因其死亡。并造成大范围的,恐慌与不安。而越南和南掌境内的死亡人数,只怕都突破了万人。毕竟两国的官方,是不会和大明一样,亲自组织医疗机·构,对染病的百姓进行救治。
但这都是后话了!
不管大火造成了多么严重个后果,越南官方最初打击偷渡的目的,却是得以实现了。并让交趾镇与越南的陆上交往,断绝了六十三天之久。
在这期间,大明通过海路,将那些偷渡过来的越人,送回越南官方控制的区域。
和大明只遣返的处罚措施相比,越南官方,显然要严厉得多。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些潜入大明的越人,都是不服王化的刁·民。所以但凡被遣·送回来和被抓到的,都要挨上三十大板,吃上半年牢饭。不仅十天半个月,下不了床。还要在牢房里,忍受极差的生活待遇。
不少挨打的越人,都因伤口感染,死在卫生条件极差的牢房里。
而朱江和大江之间的广大地域,则沦为一片廖无人烟的鬼·蜮。大片土壤肥沃的田地,也成为无主的荒地。直到几年之后,大明接收这里,此地都还没恢复到火灾之前的生产水平。
等火灾的影响完全消除,大明的行政机构,也第一时间进驻对马江和朱江的新领土。土地丈量、清查人口等基本测定,也同步进行。又查出不少,偷·渡过来的越人。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来自马江与朱江上游的南掌人。
将他们和少部分忠于越南官府的士人和地主,一起送走后。留下来的越人,有三万多人。这里面,又有一小半,是原来清化城的居民。
对于这些人,大明并没有将他们迁走。一来是现在移民船有限,顾不上这些人。二来是三万多人,并不算多。以当前越北的流民规模,完全可以同化他们。
所以就按照国内的土地标准,给这些人重新分田分地。只是和大明其它地方一样,这些人只有耕种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
另外再从边境,迁来五万流民。将他们分散安置在原有的越人村落,与原居民混住在一起。使人数上,流民占绝对优势。
只要经过一两代的同化,这些人,也就和说汉话、行汉利的明人无异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九十八章 内忧
(全本小说网,。)
在这些计划按部就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