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召唤传说-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李元霸就是一个人蹦蹦跳跳的扛着他的那一对擂鼓瓮金锤朝着李世民给他所指的那个方向去了。
徐荣和徐宁、翟长孙等人看向那瘦小的李元霸,双眼之中都是有着惊惧之色露出。
军中常以万人敌来表达对一名武将自身实力的认可,但是这并不说这名武将真的能够打一万个人了。
原本不管是徐荣还是徐宁都是以为这天下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以一敌万,能够在战场之上杀灭百人以上而且不死的人那已经是罕见的猛将了。但是李元霸的出现却是打破了他们的认知,这李元霸就像是一个bug一样,似乎是一台永远都不会知道疲倦的永动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感到疲倦。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李元霸的实力极为的强大,在李元霸被李世民带回来之后,那李世民麾下无人是那李元霸的一合之敌,李元霸仅凭手中的一对擂鼓瓮金锤就是将李世民麾下的诸多悍将击败,像那翟长孙、侯君集等人都是硬接李元霸一锤之后便是受伤数月不能下床。这还是李世民让李元霸只用一分力的情况,不然若是这李元霸全力出手,唐国这边无人能够党的过李元霸一锤。
要知道即使强如宇文成都和裴元庆这一级别那也只能挡下李元霸的三锤而已。所以此时李世民麾下都是流传着李元霸才是真正的万人敌的说法,而李元霸出现之后,李世民麾下再也无人敢自称万人敌了。
等候了一会儿,李世民便是看到那李元霸扛着一对擂鼓瓮金锤走了回来,手中拖着一具尸体,正是那李建成手下第一高手李助。不过李世民并未看到那李建成和李善长二人的身影,不知道是死去了还是逃走了。
而此时,被李世民派去观察战局的侯景走到李世民身旁,在李世民身旁耳语了几句,最终让李世民的面色是很不好看。
片刻之后,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那李渊的寝宫之中,将自己的佩剑插回剑鞘之中,道:“所有人守在宫外,我一人进去即可。”
说完李世民就是推开面前的大门走了进去,无人跟随。
没有人知道李世民和那病重的李渊说了些什么,世人只知道在第二日那李渊便是宣布将唐王的位置禅让给了李世民,之后仅仅过去了半个月,李渊便是因病而亡。
第686章 魏秦攻唐
李世民狠狠的将面前的一块玉雕砸在地上,那价值不菲的玉雕瞬间就是变成了几块碎玉,失去了价值。
李世民派出李元霸对付李建成等人,为的就是希望这没有正常人智力的李元霸可以将李建成等人解决,到时候就算世人责骂自己李世民也可以将过错推到李元霸之上。但是李元霸去了却是没有完成李世民在心中给他定的目标。
李建成、李善长和李助三人最终李元霸只是将李助锤杀,而李善长和李建成在看到李元霸锤杀李助的时候就是仓皇而逃,虽然李世民早就让玄甲军和西凉铁骑封锁了整个未央宫区域,但是那李善长和李建成筹谋多年,李世民还是棋差一着,让李建成和李善长二人逃出了未央宫,此时那是不知所踪。
李世民此时将目光投向自己面前的翟长孙和张宪二人,道:“你二人速速率领玄甲军与西凉铁骑在长安城内四处搜寻,我让仲达的风雨楼来配合你们,一定要将这李建成与李善长二人找到。
翟长孙与张宪此时都是肃然领命,而李世民的目光也是落在在了翟长孙与张宪二人身旁的一名神色阴翳的青年身上,说道:“仲达,这次风雨楼给我全部动起来,哪怕是把长安城翻个底朝天也一定要将李建成和李善长找到。”
那很久之前就是投靠了李世民的司马懿站起来,道:“大王放心,司马懿必全力以为。”
李世民摆摆手,那翟长孙、张宪和司马懿三人就是退了下去。
在翟长孙三人退走之后,李世民坐在自己身后的那张椅子之上,嘴角先是弯出一丝弧度,之后李世民就是抑制不住的狂笑了起来。图谋多时,这唐王的位置终于是他李世民的了。
虽然李建成和李善长二人现在不知所踪,但是对于李世民而言也只是有些麻烦而已,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他就可以将唐国完全掌控住,到时候即使李建成和李善长二人杀回来李世民也有着足够的把握不被二人是得逞。
而唐国发生政变,原先的唐国大王子李建成和二王子李世民在未央宫之中争权,最终李世民得胜,李建成不知所踪,而李世民也是逼迫李渊禅位于他,这一变故也是让天下之人都是惊讶无比。
已经到达并州的公孙续在当初李助死亡的时候就是得到了消息,之后通过猜测那对事实也是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不过之后公孙续在收到了明镜发来的具体情报之后才是对那一夜唐国之中发生的变化有了一个具体的认知。
而在得到了这个情报之后,公孙续也是知道这李世民从继位唐王的那一天起就将成为自己争霸路上最为强大的几个对手之一了。不过好在虽然这李世民继任唐王之位对于公孙续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是这次公孙续到并州的目的也已经是完成了。公孙续成功的在并州见到了冉闵和王彦章二人,并且在对二人许下重诺之后成功让二人归附。
不过公孙续还可以看出这冉闵对自己其实还不是太信服,不过公孙续也不在意,冉闵的实力固然很强,但是也并非是举世无敌的那种。或者说现在的天下没有一个人可以说他是举世无敌的存在,哪怕强如项羽,能够与他一战的还有李存孝、李元霸等人,甚至在和冉闵也是有着这个资格。
在得到了唐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消息之后公孙续那便是宣布立刻返回冀州邺城。公孙续有预感,这唐国的变化必然会掀起这天下又一番的波澜,虽然公孙续也很想在这巨大的波澜之中谋取一份自己的利益,开始燕国在前不久才是与匈奴一战,此时虽说不是没有战力,但是一年之间让麾下将士经历两场大规模的战斗对于燕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唐国的疆土和燕国此时相距有些远,中间还有一个魏国,所以公孙续虽然很想动手,但是在考虑了一番得失之后果断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离开并州的时候公孙续是将那冉闵给带上了,不过却是将王彦章留了下来。对于冉闵公孙续对他的期望是非常之高的,同时公孙续也明白以冉闵的高傲留在并州未必会听那徐达的命令,所以将冉闵带在自己身边是公孙续对于冉闵的安排。
现在公孙续最为紧要的事情就是速速赶回邺城,与麾下最为精锐的智囊团商议一番这次唐国发生的巨变对他们燕国的影响。
而在公孙续离开并州之时,天下人也是纷纷开始针对这唐国的巨变做出了自己的布置,其中有着几名诸侯在知晓了唐国巨变的情形之后那就是立即出兵。
魏国国都濮阳,曹操手持倚天剑,腰间还悬着另外一柄青缸剑,骑着绝影宝马之上,一身战甲铿锵有力,一系黑袍迎风而起。
而在曹操面前是他手下最为精锐的八万大军。在知道了唐国发生的变化,知晓唐王又重新换了一个人之后那曹操是与麾下的众多谋士商议了一番,最终由曹操力排众议,召集了麾下八万强军,聚集在濮阳,之后曹操不顾麾下众多文武大臣的劝阻,执意亲自出征。
而这次曹操不仅自己亲自出征,还将麾下大部分强将都是带上了,更有郭嘉、崔浩、李密、程昱、荀攸等人为随军谋士,夏侯惇、夏侯渊、曹纯、曹休、曹真、曹洪、乐进、于禁、潘凤、陈汤等人为大将,一行八万余人是浩浩荡荡的从濮阳出发,朝着唐国的国境而去。
濮阳城墙之上,魏国文臣第一人荀彧站立在城墙之上,望着那曹操率兵远去的身影,双目之中是掩饰不住的忧虑。
荀彧是很反对曹操亲自率兵出征的,但是这曹操执意要出征,荀彧也拦不住。而且由于荀彧需要镇守魏国后方,也无法随曹操一同出征,好在曹操身旁郭嘉、崔浩等人都是善谋之士,论起谋略一方面比起自己要强不少,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荀彧在心中似乎是要说服自己一般的说道。
而另外一边,秦王嬴政也是在凉州亲自为率领六万秦军向关中进发的蒙恬践行。望着一身戎甲的蒙恬,嬴政目光沉静,道:“蒙田,这次我要你活着回来,可曾明白。司隶一日打不下那日后总有打下的一日,但是你若是不在了,让本王派何人出征?”
蒙恬接过嬴政递来的酒,一饮而尽,大声道:“大王多虑了,我大秦名将何其之多,蒙田不过占了一个先机才有今日之地位,而且我大秦少了一个蒙田,还有王田、张田等人。而且还请大王放心,这次若是不打进关中,我蒙田就誓不回师。”
嬴政大笑道:“好,本王就等着你蒙田的好消息来,希望下一次和你喝酒是在长安城内。”
说完嬴政解下腰间的佩剑递给蒙恬,道:“这柄太阿剑是我嬴家家传之物,今日本王就将其赏赐于你,太阿剑至如本王亲至,谁有不服可就地斩杀。”
蒙恬双手恭敬的接过太阿剑,沉声道:“还请大王放心,我蒙田必然不会辜负大王的期望。”
望着蒙恬率领六万秦军缓缓向司隶方向行去,嬴政喃喃自语道:“但愿蒙恬这次能够攻入关中吧。”
一旁的李斯目光平静,道:“大王放心,这一次蒙恬将军必能一战功成。”
第687章 李世民亲出
曹操率领八万大军兵临汜水关,蒙恬率领六万大军直逼散关。李世民当然唐王之位才有短短的几十天,那东西两个方向的急报就是传入了长安城中。而唐国的众多文武大臣听到这个消息那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的不可开交。
太极殿内,李世民望着大殿之中的这些文武重臣这副慌乱的模样,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无名怒火。
“好了,够了!”
一声怒吼,这太极殿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之后李世民目光望向那殿内的众多文武大臣。沉声问道:“何人能够告诉本王,那秦国、魏国各自出兵多少?如今已到了何地?”
大殿之中,李广出阵道:“大王,根据散关和汜水关传来的战报,秦国出兵六万人,领兵之人为秦国大将军蒙田,如今已经到了散关之外。而魏国出兵八万人,由魏王曹操亲自领兵,也是到了汜水关之外。”
听到李广的话,这原本有些安静下去了的唐国朝堂顿时又是热闹了起来,一个个唐国重臣那都是一脸惊慌的模样,似乎天要塌了下来一般。只有这朝堂之上最为顶尖的那几个人物仍旧是身躯肃立,毫无惊慌之相。
李世民此时目光落在了李孝恭之上,问道:“李孝恭,现在我大唐有着多少可用之兵?”
李孝恭此时微微皱眉,似乎是因为李世民对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尊敬而有些不悦,不过李孝恭也并未因此而耽误正事,沉声说道:“回大王人,如今我大唐能够在短时间内集结起来并且有着战斗力的兵马仅有八万人。”
“八万人,足够了。”李世民此时自信一笑,道:“李孝恭,本王任命你为西路军主将,率领三万兵马火速赶往散关,不论如何,不能让秦军越过散关。同时李光、独孤信、李辛等人也调派到你麾下,听从你的指挥。”
李孝恭当即行礼道:“末将李孝恭谨遵大王之命令。”
而在安排好对付秦军的人选之后,李世民便是宣布了另外两道命令:“徐世绩率领五千兵马北上萧关,防备并州的秦军与燕军;侯君集率领五千兵马进驻武关不让那蜀国和楚国有着可乘之机。”
之后在满朝文武疑惑的目光之中,李世民缓缓开口说道:“至于剩下的四万兵马则有本王亲自统率,向东赶赴汜水关,翟长孙、侯景、贾诩、徐荣、徐宁、张宪、张绣等人随军,这曹操就交由本王亲自来对付。”
李世民此言一出,那李隆基就是站出来反对,道:“大王,此事绝对不行,如今我唐国各地未定,还需大王留在长安坐镇,若是大王离开长安,恐怕我唐国内部首先生乱。”
李世民却是没有听从李隆基的建议,说道:“本王已经决定了,此事不容修改,而且这大唐就算本王不在,还有王叔等人,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看着那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表情,李隆基却是一阵胆寒,震惊之下那是话都忘记说了,就这么立在了那里,半晌之后才是反应过来说道:“大王,话虽如此,但是如今这长安不能少了大王。”
李世民没有在意这李隆基的话语,转而对李孝恭说道:“王叔,这次防守散关就有劳王叔了,散关若失,秦军便是可以大举攻入关中,到时候我唐国就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所以我摆脱王叔即使不能击败蒙田,也一定要将蒙田挡在散关之外。”
李孝恭眼角余光看了那李隆基一眼,之后便是肃然道:“大王放心,有我李孝恭在,那蒙田想要踏入关中首先足要踏过我李孝恭的尸体。”
李世民道:“有王叔的这句话世民就放心了,希望这次我们叔侄二人共同努力,将这些大唐之敌人驱逐在国土之外。”
李孝恭双目低垂,说道:“李孝恭必竭尽全力。”
三日之后,李孝恭领三万兵马并李广、李信、独孤信等将向西前往散关,而徐世绩领兵五千向北前往萧关,侯君集领兵五千向南前往武关,李世民亲自率兵一万向东往汜水关而去。
当李世民赶到汜水关内之时,这汜水关已经是在魏国的攻势之下摇摇欲坠,若是李世民在慢来几天,说不定曹操已经是率兵攻破汜水关了。不过现在既然李世民已经是来到了此地,那么李世民有着足够的信心是守住汜水关,让那曹操无功而返。
甚至李世民心中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期望,希望能够在这次的大战之中留下那曹操的性命,那样的魏国必然会退兵,到时候唐国说不定还能杀出司隶。
当得知李世民已经是率领四万大军进驻汜水关之后,曹操夜里出营,身旁仅仅带着贴身护卫许褚以及崔浩、郭嘉等心腹谋士,来到了一处能够眺望到汜水关巍峨关墙的山坡之上。
望着那汜水关,曹操的心绪却是不免回到了十几年前,当初他曹操还只是一个校尉,为了讨董这一大事而在酸枣聚集起了十八路诸侯大军,只是如今汜水关虽说还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早已是物是人非了。
当初的十八路诸侯如今还剩下几人?他曹操是一个,西凉马腾算是一个,其他诸侯恐怕没有几人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甚至是一度被曹操认为是大敌的袁绍也是最终死在了公孙续的手中。
说起来恐怕当初谁也没有想到公孙续这个白马将军之子过来十几年会变成如今天下权势最大的一人,手握幽、冀、徐、青、并四个半州之地,麾下将近三十万大军,若是单论硬实力,这天下如今仅存的秦、唐、魏、蜀、楚几国之中没有一国是燕国的对手。
想到这些,曹操不免摇了摇头,又想起了当初攻破洛阳之后自己率兵追击董卓却是被吕布等人伏击,最后还是公孙续带着白马义从将自己救下。
此时正是月明星稀之际,银白月光铺满大地,曹操腰间倚天剑猛然出鞘,锋利剑尖直指汜水关的方向,大声道:“总有一日,我曹操要踏入汜水关,要成为这天下第一人。”
听着曹操的这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