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夫-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她还未有参加选秀,他却已经赶在前头落榜了。

    或许,他当初就不该多此一言,使她心存念想吧。

    是以他下定决心将这封信送了出去,许是一件好事。

    已没有转机之事,念头自然是越早断了越好。

    也省得耽误她了……

    丁子昱眼底一派无可奈何的苦涩。

    人生最无力之事,大概便是在最落魄之时,却遇到了最想与之长相厮守之人吧。

    故而,他余生许是只能以遗憾抱之了。

    ……

    两日后。

    云南再次传来急报,称缅兵变本加厉,再犯边境百姓,且与驻守旗军发生了直面冲突,竟动用火枪,致旗军死伤过百,气焰嚣张。

    乾隆震怒交加,当朝拟旨征缅,并命八阿哥永璇挂帅,军机大臣傅恒为副帅,出征之日定在三日之后。

    其实朝中但凡有些眼力劲儿的之前都看得出这一仗必打无疑,据称内务府早早便得到了授意,连军饷都筹集完备了。

    而一直不主张征缅,且没什么眼力劲儿的王杰为此一直愁眉不解。

    自早朝后回到家中,中饭都没怎么用,只两口便打发了。

    下午告病称身体不适,未去宫中,而是在书房中闷了大半日。

    其夫人方氏听闻后,命厨房熬了解乏补气的枸杞猪骨汤,亲自端来了书房。

    她柔声劝道:“皇上既要打这一仗,老爷劝也劝不住,不如便放宽了心,莫要再多去理会此事了,也省得白白给自己增添忧虑。”

    坐于书案后的王杰一心烦闷,却也不忍在妻子面前表露过多,恐会使她跟着不悦,便颔首应了下来。

    朝政上的事情,他向来不愿与自己多说,是怕自己担心,方氏心中领会,便也未再多行追问。

    只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来。

    “前段时日同老爷说起的过继之事,韩城族中那边已有回音了,信上提起的几个孩子年纪最大的不过七岁,最小的才将满两岁……”方氏笑着说道:“老爷您看,要不要抽个空闲,咱们亲自回一趟韩城,瞧瞧哪个更合眼缘一些?”

    她与王杰成亲多年皆无所出。

    方氏并非小肚鸡肠之人,相反地,她还曾为此劝过王杰纳妾,只是王杰态度坚决,一直不愿点头。

    方氏既喜又忧。

    夫妻之间琴瑟和鸣,一心一意对待彼此,本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二人如今均已年过四十,膝下没个一儿半女的,始终也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方氏同王杰商议了许多,王杰才勉强同意从陕西韩城老家王氏一族中过继一个男孩子来养。

    王杰此时听妻子又提起此事,不由地在内心叹了一口气。

    他本意是不愿过继的,但为了让妻子高兴,也只能道:“夫人莫急,且待我忙过这段时日,便向皇上以回乡探亲为由告假。届时回了韩城,再细商此事也不迟。”

    方氏闻言欣然点头应好。

    ……

    和宅。

    冯霁雯不知今个儿究竟是什么日子。

    早上刚听闻了朝廷下旨征讨缅甸,大军不日便要出发——边境这是要开始打仗了。

    没有哪个皇帝不想扩大版图,尤其是大清如今国力昌盛,乾隆一心想成就自己的十全武功,不多打几场仗怎么能凑得够数儿呢?

    难怪前些日子那首王安石的诗得以保全被刻意传的沸沸扬扬的,原来是为了在打仗前收一收文人们的心,压一压他们手里头的笔杆子。

    冯霁雯以为,皇帝要打仗,就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个道理,况且云南离京城遥隔千里,怎么着也不至于影响到她这种不怎么关心家国大事之人——

    可不知怎地,打仗的消息刚一传开,她家里头传信儿的人来了一个又一个。

    最先过来的是奉恩辅国公弘融府上、紫云身边儿伺候着的丫鬟阿欢,说是借着出府采买的机会来替她家格格传句话,让冯霁雯去一趟国公府与其相见。

    冯霁雯听罢怔了一下。

    紫云知道她与奉恩福晋看不对眼,一直都是来和宅寻她,如今让丫鬟传话请她过去,想必是出不来了。

    这显然是被禁足了。

    冯霁雯问及紫云被禁足的原因,阿欢吞吞吐吐地道不明白,冯霁雯见她似是为难,便也不好多问,只道自己收拾一番过后便会登门拜访。

    阿欢当即便回去了。

    冯霁雯也没耽误,回了房更衣收拾。

    可就是这间隙,据小茶禀前院儿又来了人——竟是汪家过来的。

    一提到汪家,冯霁雯便要皱眉。

    汪家来人干什么?

    难道是汪黎隽的腿侥幸好全了,汪士英要摆席面宴请亲朋好友庆贺一番吗?

    她在心底翻了个白眼。

    却听小茶补充说道:“是一个瘦瘦小小的丫鬟,说是汪家三姑娘身边伺候的。”

    汪家三姑娘?

    那不是汪黎芸吗?

    冯霁雯闻言一愣。

    一码归一码,撇去对汪家的不喜,对于这个人前人后都没什么存在感的汪家表姐,几番接触下来,冯霁雯多少还是有些好感的。

    可二人顶多也就是个泛泛之交,平时遇到了会说几句话,在私下却是没什么往来的。

    于是她一面坐到梳妆镜前由小仙梳发,一面疑惑地向小茶问道:“汪三姑娘差丫鬟前来,可有说明是为何事吗?”

    汪黎芸可不像是会没事儿约她出去吃茶看戏的人。

    可她这句话刚在心底落音,便听小茶回道:“那丫鬟说是她家三姑娘病了,想请太太去说说话儿……”小茶答罢连自个儿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真是奇怪,真要说话,怎么不等病好了再请太太过去啊。”

    冯霁雯也觉得不大对劲。

    单不说病不病了,纵然是换作寻常,汪黎芸请自己去汪家说话,都已经足够异常的了。

    “你确定没听错,是三姑娘身边的人?”她留了个心眼儿。

    小茶却毫不犹豫地点头。

    冯霁雯皱了皱眉,一时略有些迟疑。

    “那丫鬟走了没有?”

    小茶:“已经走了,说是出来的急,不便多留,将话带到便抬脚离开了。”

    冯霁雯听罢更为迟疑起来。

    不是她不愿意去。

    而是汪家不是旁的地方。

    若真是汪黎芸请的她,她必然是要过去的,可怕就怕是汪家那不安生的兄妹俩又要对她使什么幺蛾子,亦或是……那位‘静姨娘’的诡计。

    好歹是被坑过不少回的人,长了记性的冯霁雯如今对待这些人格外地提防。

    她思前想后,到底没有贸然做出赴约的决定,而是对身后正为自己梳头的小仙吩咐道:“待会儿你从秦嫫那儿支点银子出来,略备些礼物去一趟汪家,就说我临时有事不便亲自登门,便差了丫头前来看望抱病的三姑娘。”

    话罢又道:“一定要亲眼瞧见三姑娘才行,探一探究竟。”

    小仙会意地应了声“是”。

    冯霁雯想了想,又对小茶道:“小茶陪着一道儿去,凡事多留个心眼,将东西送到,见着三姑娘便回来,其余的概不要去管。”万一真有什么意外,有小茶在,至少不会吃什么亏。

    “是,奴婢记下了。”

    可不料冯霁雯这厢刚将此事交待完,一个倭坠髻尚且还没来得及挽好,那边又有人上了门来——

    她暗叹一声今日可真是够热闹的。

    只是这回来的竟然是玉嬷嬷。

    玉嬷嬷之前也来过一回——是托她代太妃将棋谱转交给程大人那次。

    而由于那次她出于谨慎自作主张地收了程大人一百两银子的缘故,事后太妃还生了她一场气,觉得她没出息,那本棋谱怎么着也值个一千两,收一百两同没收有什么区别……是嫌她要少了。

    不知这回玉嬷嬷上门又是为了什么。

    这才真正是一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儿。

    冯霁雯一点也不敢怠慢她,随意从妆奁中挑了一对绿玉凝华拧金丝钗递与小仙与她簪上,略检查了一番仪容无不妥之处,便立即往花厅见玉嬷嬷去了。

    她来到花厅前,恰遇了红桃从厅内行出,手里提着茶盘,脚步匆匆,一张涨的通红的脸上神色不虞。

    “太太——”

    她略一施礼,动作不能再敷衍,侧身让了让冯霁雯,便兀自疾步离去了。

    小醒扭头望了一眼她的背影,不悦地皱了眉头。

    没规矩。

    “哪里找来的丫鬟,既没规矩又不懂礼。”

    冯霁雯刚抬脚踏入花厅之内,便听得站在一侧的玉嬷嬷如是道。

    “嬷嬷方才教训她了?”冯霁雯笑着问道。

    “不过是提点了她两句而已,岂料她脸子撂的比当主子的还快,那模样就差没将茶盘甩我脸上了。”玉嬷嬷面无表情地说道。

    冯霁雯却莫名觉得很有喜感,忍俊不禁起来。

    “太太别光顾着笑。”一旁的小醒皱眉说道:“这个红桃,是该好好地教一教规矩了。”

    她看不顺眼许久了。

    冯霁雯自也看不上红桃,但她到底不是自个儿身边的丫鬟,且人家在和宅里待的时间比她都长。

    再者自打从得了和蛔己焯铱拷辉旱拿钪螅绞币裁皇裁椿嵩谧愿龆盎斡疲鹛崾堑米锪耍识瞳|这个主子都没发话的情况下,她这个有名无实的太太也实在不好无故插手。

    “回头再说此事。”冯霁雯应付了小醒一句,便向玉嬷嬷询问了来意。

    “太太有些日子没往静云庵去了,太妃近来总有些念叨您。”玉嬷嬷看着她讲道:“太太今日若是无事,便去一趟静云庵陪太妃说说话儿罢。”

    冯霁雯听罢倍觉错愕。

    她没听错吧?

    这话的意思是太妃想她了?

    说好的回回都嫌她话太多,呆的时间太长呢?

    她家太妃娘娘的那股子高冷劲儿去哪儿了!

    这种感觉就好比是深宫里一直长时间受到高冷皇上冷落的嫔妃忽然得了皇上主动召见……令人受宠若惊。

    哈哈。

    冯霁雯在心底兀自窃笑了两声,觉得自己大约也就这么点儿出息了。

    可是,她今日似乎有些抢手,辅国公府那边的紫云还在等着她过去——

    是以唯有道:“劳嬷嬷回太妃一声儿吧,就说我今日尚有其它事情须得出门儿一趟,明日一早准备妥当了再去静云庵看望她。”

    玉嬷嬷闻言却露出迟疑的表情来。

    她打量了一番冯霁雯的衣着打扮。

    确实像是要出门的样子。

    可是太妃她……

    ====

    ps:把之后感言不显示期间到今天为止的打赏和月票名单,单独整理出来了,放在了作品相关里,很长一段,密密麻麻的大家可能也不会去看,整理起来也费了一个小时,因为要一个个地导出来,但我还是觉得不管大家看不看,是我感谢大家支持我的一个表现~以后每天都会整理在章节末尾,省得堆积在一块儿^_^

    这是今天的日常更新4000字大章,大家晚安哦。

    谢谢大家给的小法子,撒白糖的那个,我待会儿就去试试!

 177 请求

    “太太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办吗?”她到底还是多问了一句,并道:“若非是今日必办不可的急事,不若就暂时往后推一推吧。”

    冯霁雯听出了几分不对劲来。

    这作风,实在不像是玉嬷嬷。

    “太妃可是身体抱恙吗?”她不答反问道。

    玉嬷嬷闻言一怔,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所言有不妥之处,当即敛起眼底异样的神情,摇头道:“太妃一切安好,只是想找太太前去陪着说说话儿而已。”语毕,又恐冯霁雯再觉察不对一般,补充了一句:“加之太太上回带回来的玉容膏也该用的差不多了吧?该去取了。”

    冯霁雯听罢,这才笑道:“原来是这样。那玉容膏我想起来时便用,也会常常忘了抹,故而还剩了不少呢。这也倒不急,我便明日去取吧。”

    玉嬷嬷这回没敢再露出犹豫的神情,只轻轻点了点头,道了二字:“也好。”

    “那玉嬷嬷稍坐坐再回去吧?我让丫鬟备些茶点过来。”冯霁雯说罢便欲向小醒吩咐。

    “不必了。”玉嬷嬷赶在前面摇了头:“回去尚且还另有些事情忙活,便不在此多留了。”

    也不便再多留了。

    玉嬷嬷向来是个冷清的性子,做事循规蹈矩,不喜与人多言,故而冯霁雯也并未觉察出什么异常来,闻言只道:“那我让小醒送嬷嬷。”

    “不必劳烦了。老奴不过也只是个下人而已,劳不上太太差人相送。”玉嬷嬷的语气同往常一样不咸不淡。

    冯霁雯不以为意地一笑:“无妨,就让这丫头送嬷嬷出去吧。”

    在她眼中,从未将玉嬷嬷当作下人来看待过。

    而是同太妃一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

    玉嬷嬷闻言若有所思地看了冯霁雯一眼。

    见冯霁雯正对她微微地笑着,玉嬷嬷似从她眼中领会到了她的心意一般,面上原本冷冰冰的表情稍稍一滞过后,竟忽而露出了一丝浅淡的笑意来,望着冯霁雯说道:“太太今日这对钗,配得极好。”

    口气很难得地有几分温和慈祥。

    冯霁雯却险些要瞠目结舌。

    玉嬷嬷竟然冲她笑了?

    还夸了她。

    今天的太阳一定是打西边儿出来的吧……

    没出息的她,再度觉得受宠若惊了。

    “嬷嬷今个儿戴的耳坠子也很好看。”她咧嘴一笑,有几分孩子气的开怀。

    玉嬷嬷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右耳垂,其上坠着的是一只景泰蓝镶黑玛瑙椭圆形耳坠,她略有些失神地说道:“这是太妃赏的。”

    许多年前了。

    好像是她刚进宫时,才是十七八岁的年纪。

    当时得了主子这么贵重的赏赐,高兴地跟什么似得……

    一眨眼,这都三十几年过去了。

    真快啊。

    ……

    一个时辰后,和宅的马车在奉恩辅国公府门前缓缓停下。

    小醒和小亭扶着冯霁雯下了马车。

    平时冯霁雯出门儿带着的多是小仙与小茶,而这俩丫鬟今日被她打发去了汪家办事儿,故而便改为了小醒和二等丫鬟小亭作陪。

    小亭甚少出门儿,望着国公府的大门多少有些胆怯。

    小醒瞧了她一眼,遂对冯霁雯说道:“太太,不如叫小亭留在马车旁等着吧。”

    这丫头若跟进去再因胆小而出了差池,从而丢了太太的人,便不好了。

    冯霁雯不如她想得这般多,但见小亭一副战战兢兢的神情,便也就点了头。

    小醒独自一人陪着冯霁雯进了国公府,同门房直接道明了身份与来意——只道是和家的太太来看望紫云格格,劳他通传一声儿。

    门房知道紫云近来被禁足,但上门儿的客人总归不能赶,加之又是女客,也没什么值得格外避讳的,便请了冯霁雯主仆二人暂时去前厅,命了丫鬟看茶。

    暗下则又吩咐了下人去将此事告知奉恩福晋一声儿。

    奉恩福晋章佳氏听闻冯霁雯上门,自是不悦。

    她向来反对女儿与冯霁雯‘这种人’往来。

    “去告诉这位和太太,便说格格染了风寒,为免将病气儿不慎过给了她,还是请她回去吧。”章佳氏冷着脸对前来传话的下人吩咐道。

    下人刚要应下,却听一旁的嬷嬷轻声建议道:“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