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妹妹是偶像-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简单的来说就是,西医可以容纳中医,但是中医却永远只能做纯粹的中医。
因此华夏要想将华夏向全球输出,就必须妥协与改良,精神产品的问题当然与经济有关,但更加重要的不在那里。出不了某种艺术作品的原因,既不在经济条件,也不在“国际化程度”,更不在“市场细化”不够,而在于我们社会文化和心理格局,在于我们民族的(至少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文化趣味。
如果这方面没有变化,我们肯定做不出属于华夏文明的文化输出产品,更加出不了足以感动全人类的文学作品。
可是大部分民众并不太懂的“华夏文化”的症结所在,他们只会跟着舆论走。
其实“罪恶王冠”在欧美走红,这本身应该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但实际上在华夏文化圈,不认可的声音却居多,因为让“罪恶王冠”享誉国际的,并不是华夏流行音乐,而是彻头彻尾的西洋音乐。
音乐圈反对的声音倒是不多,毕竟大家都要赚钱,又不是程晓羽一个人这样干,说不定自己也要跟着走上这条路,但是荣誉感自信心爆棚的华夏文化圈却认为这是失败。
仍谁都没有想到,这下引发了********。
《华夏文艺》发文称:“罪恶王冠”的音乐能登上欧美音乐的榜单当然是件好事,起码证明了我们华夏人能做出好音乐,可是遗憾的是这些音乐,从里到外,连骨带皮全是西洋音乐的东西,只是这个乐队在华夏而已,很可惜这些音乐没有一丝一毫和华夏相关。
程晓羽先生做为一个成功的音乐人,应该更多的关注民族音乐,更多的把属于华夏的好音乐带给世界,做为新一代最优秀的音乐人之一,这是一个华夏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艺术家》发标题为《西洋音乐的胜利》通稿称:这是属于西洋音乐的胜利。
纵览华夏历史上的音乐成就,宋代之前音乐作品的丰富度、艺术高度俯瞰世界。宋代之后发展停滞。明代中叶后,逐步落后欧洲音乐。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的华夏流行乐团缺乏创新和融合,一直在模仿西洋音乐,从未曾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只有一个“毒药”在试图改变,但只是披上了华夏外皮,骨子里依旧还是西洋音乐。
但好歹毒药还在致力于为华夏文化张目,可“罪恶王冠”这种彻底抛弃华夏文化的态度,实不可取。
虽然音乐没有国界,可我们艺术家是有国界的,希望程晓羽先生能用自己的才华为华夏音乐做一些贡献,担负起属于华夏音乐的骄傲。
《娱乐圈》也发文道:说道如今最好的制作人,不能不提三钻王程晓羽先生,准确的说应该是四钻王,熟悉的乐迷一下就知道我们说的是谁,没错“亚洲天团”“偶像计划”的监制。
可能他还有一个身份知道的人就少很多,“罪恶王冠”的键盘手,兼同名专辑的监制。在欧美大火的三首歌全是出自他的手笔,不能不说是“音乐天才”,“华夏之星”了。
只是很可惜,他很可能是美国人,从小在美国长大,在美国学习的音乐,自然而然写的也全是美式流行音乐,那些喷他不知道为民族音乐做贡献的人,实在是冤枉他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华夏人嘛!
《瘦狐娱乐》也不忘踩上两脚道:国内目前唯一能和程晓羽一较高下的就是“毒药”了,其实说起来能和程晓羽比较也许是抬举了“毒药”,毕竟两者的唱片销量实在不是一个级数。
但是就宣扬华夏文明这一点上,小编无条件的站在“毒药”这边,《娘子》、《尚海一九四三》、《东风破》全都洋溢着浓浓的华夏风情,尤其是《东风破》是小编全家上下都喜欢的歌曲,它还确立了一种叫做“华夏风”的流行音乐曲风。
因此对于华夏乐坛的贡献,程晓羽先生只是赚了钱却输了口碑。
“毒药”先生,虽然从未大红大紫,但是却赢得了尊重。
名眼的观众一看就知道,两者的格局如何,高下立判,我想能够青史留名的一定是低调做音乐的“毒药”,而不会是专注于赚钱的程晓羽先生。
当然不是说程晓羽先生的才华不够,小编自己就是“偶像计划”的粉丝,只是爱之深,责之切。
希望程总监能突破自己,借由“偶像计划”和“罪恶王冠”的影响力,把属于华夏的流行音乐带给全世界,而不是仅仅出于商业的考量做靡靡之音。
当然也不是全都是批判的声音,属于“兮羽”的媒体也发了不少赞扬的稿子,只是这个时候的“兮羽”还远远算不上传媒巨舰,而且程晓羽是美国人这点实在让很多民族主义者毫不讲理的厌恶。
其实程晓羽早在十八岁生日那天的时候选择加入了华夏国籍,
也有一些媒体知道程晓羽的背景,但只是默契的不去攻击程晓羽的身份背景,他们觉得不触碰苏家私生子这条红线,他们也无所畏惧,毕竟他们是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的。
苏家鉴于程晓羽的赚钱能力实际上已经认可了他,只要他服句软,也会乐意帮他解决麻烦。
只是程晓羽根本不会开口跟苏家求和,撤掉关于自己的负面争议,他更加不想进入苏家族谱。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零一章 吐槽大会
其实要说媒体攻击程晓羽也算不上,因为他们往往在评论后面要加一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或者“爱之深,责之切”,大部分媒体追求的只是制造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至于对当事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他们是一概无视的。
他们选择性的忘记了《梁祝》、《one。night。in。beijing》也忘记了《醒来吧》,这也怪程晓羽一向对待媒体的态度十分冷淡,媒体也就生出了这货自视甚高,没把他们当回事的感觉。
因此程晓羽被黑也有他自己的因素在里面,倘若他红包发的勤快,又习惯接受采访,也不至于如此。更何况他窜起来的实在太快,没有预热就掀翻了整个音乐圈,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再加上他资历还如此之浅话题度又高,媒体不在他身上找事,又在谁身上找?
按俗话说,这就是典型的招黑体质。
至于“华夷之辨”这个问题,程晓羽也懒得去回应,反正这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他脑子里倒是有一些东西会放出来,但是他不会刻意的迎合媒体,显得他急不可耐的表达自己一样。
他的细语底下倒是也有不少乐迷主动替他撕比的,因此评论看上去还算是和谐,基本上没几个拿音乐说事的,大多都是嘲笑或者讽刺他是个美国人的。
说起来这一点华夏人和欧洲人都喜欢吐槽美国人,比如英国人就爱说:““fortheavoidanericanenglish。thereistheenglishlanguageandtherearemistakes。“(这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叫做「美式英语」,只有英语和错误。)
而法国人以高傲著称,经常就爱说“愚蠢的美国人”这样的话。不过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法国人其实现在深深的被美国文化影响。打开电视全是美国电视剧和音乐,即使是法语歌曲也有很多事模仿美国的,引以为傲的电影也远远不是美国电影的对手,只能玩玩艺术电影。
而欧洲其他国家也是瞧不起美国人,除了日本以外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民众不喜欢美国人,也是有原因的。身处美国的程晓羽就十分清楚,说起来美国的国民教育并不算成功。大多数人对美国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尤其是地理方面的知识,所以被称为dumbamerican,很多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美国人也会拿这个词自我调侃。
而欧洲人对美国人的“歧视”严重到什么程度?有一些独行的美国背包客会对欧洲人谎称自己是加拿大人。。。。。。
当然这也有吃不到的葡萄说葡萄酸的心里,因为当初去到美国的那些人,都是在欧洲混不下去的盲流,但现在这个国家却成了世界第一强国,自然做为曾经的世界中心的人民心中会泛酸。
而华夏人对这个和自己国家摩擦不断地国家也是相当反感,尤其华夏人最讨厌的就是明星或者富人换国籍这种事情,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背叛。
因此希望他澄清这件事情的人实在太多了,虽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国籍并不重要,但华夏一向都是对外国人宽容,对自己人反而严苛,即使程晓羽从小出生在美国,也一样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来喷他。
程晓羽看了下他细语底下的留言,有不少拿他的国籍说事的,当然也有不介意他的国籍的,但也有很多留言表示不能接受,只是说话还算克制和理性,并没有无脑谩骂的。
当然也有像这样的比较激烈的言论,比如:“我就想呵呵!这样的明星值得你们去追捧?赚华夏人的钱摇身一变成外国人还要不要脸?改了国籍有本事别回中国啊!”
“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赚钱也是可以的,脑残粉喜欢送钱就去送吧。”
“看来要重新选择喜欢的明星了,华夏人还是拥护华夏的明星。”
“呵呵!笑了,那些说国籍没有问题的,华夏人为什么要加入到其他国家?难道我们国家不够好?既然不够好就别回来啊!”
“外国籍不是问题,问题是也不能入美国籍啊?粉转路人了!”
程晓羽这下不能无动于衷了,毕竟“不爱国”的标签可不能被随便贴,无奈之下只能上传了自己的身份证的照片,但是大家都懂的,他身份证上面的照片还是原来最胖的时候照的,本来就形象不佳,又还是身份证照片,自然好看不到哪里去。
这下围观群众又换了吐槽的方向。
“对程总监的形象有点幻灭!还以为会弹钢琴的人一定帅气又有气质,结果有点胖啊。。。。。。。。”后面跟了一个流泪的表情。
“程总监还是很萌的,能把自己的身份证照片贴出来,实在需要莫大的勇气。”后面跟了一个大拇指点赞的表情
“看了程总监的身份证照,我对‘偶像计划’就放心了。”后面跟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程总监的才华让人敬仰!不要理那些以貌取人的喷子!坚持做好你的幕后工作就好了!”后面还跟着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如果程晓羽的才华和苏虞兮的美貌,你会选择哪一个?毫无疑问我会选择苏虞兮。。。。。。。”
“程总监,你这照片有毒啊!”
“程总监,坚持做自己,你是最棒的!”
“程总监,男人有才华就是帅!心疼你!”
“简直帅的一塌糊涂啊!程总监顺便说一声,你还是该减点体重了。”
程晓羽接着发了条“细语”说道:经常说你傻的人,不会嫌弃你傻;经常说你笨的人,不会在意你笨;经常说你丑的人,不会介意你丑;经常说你胖的人……你就削他,往死削,臭不要脸的,吃你家大米了?挡了你家信号了?还是占了你家地?吃了你家小龙虾了?
一向高冷又傲娇的程总监,怒而发声,立刻就转发无数,尤其这句话道出了无数胖子吃货们的心声,许沁柠也转发了这条“细语”,并回复道:“来吃我家大米啊!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外婆红烧肉。”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零二章 猝不及防的打脸
许沁柠转发并回复之后,接着成秀晶又不甘示弱的晒出了围着围裙的厨娘照,转发并回复了程晓羽的“细语”,“来吃我家的小龙虾吧!”
裴秀智一看这还得了,大家都发了,那我也得发啊!立马从手机里选取了几张拍的沪上美食的照片拼接在一起,转发并回复道:“同样作为一个吃货,晓羽哥哥,我陪你吃遍沪上美食,我带着你,你带着钱。”后面还跟了一个含羞的笑脸。
景雪绚本来想晒程晓羽现在的照片替他正名的,但是翻了下居然没有瘦了之后的合影,也没有照的特别清楚的,也就只能发了一张情人节在东京的游轮上偷拍的程晓羽弹钢琴的照片,虽然只是一个模糊的侧面,也远远不如现在的程晓羽那么俊美,但是看上去还是很有气质的。“没有人能比弹钢琴的晓羽哥更有型了!”
网络上因为这几条回复又是一阵喧闹,不过几人关系好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程晓羽的“细语”并没有受到“fff团”和“偶像计划骑士团”的围剿。
这也顺利的带歪了节奏,关于程晓羽的音乐太过商业化也缺乏民族的争论逐渐平息了下来。
眼见马上就要开学了,程晓羽估计得十月份才能去上学,他也问过苏虞兮选了哪所学校,只是苏虞兮的选择让他相当的惊讶,他实在没想到苏虞兮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开学前,李大龙主演的《精武门》上映在即,主题曲还是李大龙专门通过gg音乐网找“毒药”邀约的。
地震之前,李大龙自导自演的《精武门》后期马上完成,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主题曲,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双截棍高手,自己的女儿给他推荐了《双截棍》,听过之后李大龙大为惊叹。
因此李大龙通过gg网总裁找到了刘斌,希望能和“毒药”合作,刘斌给程晓羽打了电话,程晓羽一听电影的名字叫做《精武门》,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几天时间就制作完成了《霍元甲》这首歌曲给李大龙,李大龙听过之后如获至宝,当即拍板就定了这首歌做主题曲,并相当兴奋的要给“毒药”打电话说感谢,但刘斌联系程晓羽时,却被程晓羽拒绝了。
他叫刘斌回应李大龙道:“我非常喜欢华夏功夫,也是您的影迷,能为华夏功夫和华夏电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值得感谢,希望李大龙先生能够将更好的功夫电影带给全世界观众。”
李大龙是什么人?那可是被誉为功夫皇帝的人,华夏为数不多享誉全球的超级巨星,在好莱坞身价都是上千万美金片酬起步,和功夫喜剧巨星陈港胜同是华夏功夫电影的金字招牌,能获得这样的人的友谊,毒药想都不想,说拒绝就拒绝了,让刘斌也是大跌眼镜,尽管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了一番,但程晓羽就是不干。
刘斌无奈只能将程晓羽的这番话有些忐忑的传达给李大龙,原本以为贵为巨星的李大龙会不爽,哪想到从少林寺出来的李大龙,却愈发欣赏宠辱不惊的“毒药”了。
电影上映之前,李大龙在央视参加了一个访谈节目,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到有关新电影的话题,主动替“毒药”宣传道:“这次的电影我非常的有信心,这一次不仅改变了传统武侠的叙事结构,就连音乐风格也有很大的改变,我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天才创作人‘毒药’和他合作,今天我看到了霍元甲的mv,感觉非常的震撼,因为武术搭配上让人热血澎湃的音乐是那么的激动人心,我之前一直在担心,功夫电影这样拍会不会不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听了这首名叫《霍元甲》的歌之后,我一下就把我身上所有沉重的包袱都甩掉了,甚至觉得自己现在就可以开拍续集了。”
“我实在没有想到,华夏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音乐的完美结合,能把我从四十多岁带回到十多岁在少林寺练功夫的岁月。v将在全球同步上线,会随着电影放给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人去聆听,我衷心地祝愿‘毒药’能够坚持这种属于我们华夏风的创作态度,带给全世界人民最叼的音乐体验。”
记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