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沟书画家-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确实,这墨的色泽,黯淡无光,但是看上去别有一番风味。细看之下,浓淡变化,好像非常容易把控!
“这……”
钟岳径直走过去,也不评论什么,对于在场大多数不太能够接触到上好松墨的人来说,他有必要科普一下,于是径直走了过去,拿起一旁的笔。
“喂,快看,他……他……”
“什么啊,结巴了啊。”
“钟先生居然拿起笔了!”不少赶过来的人都是钟岳书法迷,本来钟岳搁笔不书之后,他们就感到挺惋惜的,这次斗墨失利,不免对钟岳有些心疼起来,诸事不顺啊……但看到钟岳居然拿起笔来了,顿时精神一振!
“难道钟老师准备重回书道了吗?太好了!我早就说了,搞什么制墨嘛,好好写书法,多好啊。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然而当众人将目光回到钟岳这边时,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下来,继而又化作震惊之色!
这好像……不是在写书法啊!
钟岳如今掌握画骨八法之后,整个画风上,有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将徐渭泼墨写意花鸟的技法融入王希孟青绿山水的画法,开始用那种大写意的姿态处理山水时,原本青绿山水的秀气之貌,更增添了一层深远的意境,将山水画那种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钟岳的笔,大开大合。
画骨八法,拆开来或许并没有什么很特殊的笔法,然而讲求的就是这种千变万化的组合。之所以大多徽州的书法家不习惯用这款松烟墨,那是因为这款墨,根本就不是给写书法的人设计制造的!
虽然众人还是一头雾水,但是摄像机已经全方位地在拍摄钟岳现在作画的视角了。
画面上的墨迹,浓淡变化,仿佛是水与墨的相互博弈。看似黑白的墨笔,然而在纸上呈现的效果,居然让人感觉到千姿万彩!钟岳如今在国画上的造诣,慢慢融合着学过的技法,各个大师技法虽大同小异,但是处理技法上还是有各自的独到之处,这就要钟岳结合最基本的【画骨八法】,去模拟筛选了。
如果说钟岳的书法,是在人们视野里,一步步发展成长的——从金石气韵十足的漆书,到秀丽端庄的小楷,再到风格独特、笔势走急的行书,这是一条书道的摸索道路,那么在国画上,钟岳横空出世,没有那一段青涩稚嫩的摸索时期,这一出世,就惊艳到了众人!
“夭寿啦!钟大师的画……居然……居然比书法还要出彩!”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六三章 你们真的懂吗?!
并非是钟岳的画没有一段青涩期,而是之前钟岳的那些国画作品,大抵都淹没在了书法的光辉之下,亦或是没有曝光。
唯一能够算得上曝光度比较高的,也就是蹭了周清雨的粉丝热度,那幅专辑封面《青春》,不过这种并非是纯粹艺术角度的热度,很快就会随着娱乐圈日新月异的娱乐新闻而消散。
然而,真正见证过钟岳国画上快速成长的曹丹青,则十分明确,这段青涩时期,对于一个画师来说,是多么艰辛的一段路程,甚至于有些画作,都是绝不示人的。
所以但凡钟岳寄给他的那些作品,曹丹青除了间或通过电话提点几句,有时候来了兴致,就书信往来之外,就再也没将钟岳的画轻易示人了。
这不仅仅是对于钟岳今后作品价值的一种保护,也是让钟岳不会因为绘画成长期诸多瑕疵而受人非议,以至于画道艰涩难行。
当这幅用墨考究,宛如一位大师之作的水墨山水画跃然于纸上的时候,不少人都惊呆了。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想法,就如同那声夭寿啦似的,想着——原来钟岳钟不器,在国画上还藏着一手啊!
就连摄像的那位大叔,都有些愣住了,他这个角度看去,是最能够感受到这幅画的诡异之处的。
国画确实没有形成过一套系统的构图法则,即所谓的焦点透视法则,但是在摄像师的眼里,他能感受到的墨色浓淡,绝对是能够分辨出这幅图内远山、近山,流水曲觞,远水波光泛白,近水绿树高山倒映,这样的呈现效果。
这就是国画之中,不是法则的法则——视觉意境!
钟岳将笔放在一旁,在他作画的大半个小时内,现场陷入了一种寂静,除了最开始的那一声惊呼,大家都屏息凝神,看着钟岳在创作。就在这幅画作落下最后的几笔之后,钟岳才直起腰来,将毛笔在笔洗之中洗了洗,挂在一边的笔架上。
直到钟岳停笔,不少人才回过神来,刚刚居然跟随着钟岳的画笔,居然走神了!
徽墨协会的会长,本身也对书画略有涉及,看到这幅轻描淡写的山水画之后,更是佩服到不行。
他刚想问钟岳这画风远师何人,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场斗墨啊,并非是书画交流,轻咳了两声,说道:“评委研磨试墨完毕,下面请钟先生和曹先生各自做最后的陈述和互相评价吧。”
斗墨,其实也包含着人情厚黑学的。人总是要点面子的,其实起初的看闻听掂四字论墨上,评委包括斗墨双方心里就有个数了,若是放在古代,制墨高手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墨究竟有无胜算了,所以识趣的,都会找个台阶,自觉认输。
这样,既不伤和气,也能够得个大度的雅名,至少自己的墨今后还能卖得出去,不过钟岳没认输,所以才有了之后的承重之比。
到了承重的较量时,其实就有些撕破脸的味道了,毕竟之前的比较,那都是隐性的,也就是说好坏全凭周围人一张嘴,我们华夏民族讲究做事留一线,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即使是心里有了一杆秤,在说话上,也是尽量给斗墨人留点脸面的,但是承重的时候,那就是实打实的你死我活了,哪家的墨锭先断,那就是铁一样的事实了。
到这一步,已经不能叫识趣了,应该说如果识相一些,闷声不吭地就走,虽然斗墨输了,但至少墨锭的承重并非是评判墨好坏的唯一关键,所以不说话,没有人会一棒槌把你打死。
但是钟岳没有放弃,所以有了接下来的试墨、斗墨双方的互评,这些已经属于彻底翻脸的状态了,丝毫不留情面的终极大乱斗!
曹西岚接过话筒,说道:“首先,我很佩服钟先生的画工如此精湛,这倒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如果这次不是斗墨,而是比拼画技,那我想,就算是曹公素全体员工齐上阵,也不够钟先生‘杀’几个来回的。”
曹西岚的话,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曹西岚毕竟也是曹莫荣看重的接班人,也是心思玲珑,看得出在场的人在钟岳这露了一手之后,原本一边倒的局势,仿佛被钟岳扳回了一点点。
他不可能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说钟岳这墨锭不好,而是极为“厚道”地恭维了钟岳一句,博得众人一笑。
“但是!钟先生仿佛有点本末倒置了。这是斗墨,并非是斗画,您能用贵厂生产的松墨作画,自然用我厂这款墨锭,同样可以,所以这是您画技上的优势,而非斗墨上的加分点,也请在场的观众和评委能给比赛一个公平,至于墨锭上的高下,我就不赘述了,想必大家心里有一杆秤。”
这一通话说完,曹莫荣赞许地点了点头,带头鼓起掌来,同样,现场不少人,对于曹西岚这有点风度的话,表示赞同,也很欣赏这位曹家的年轻掌门人,可以如此冷静地坚定自己的立场。
徽墨协会的会长也帮着腔说道:“确实,钟先生的画很不错,但是曹先生这番话,也不无道理。”
场内顿时传来一阵嘘声。纷纷鄙视起这个墙头草来。协会的黄会长赶紧将话筒交给钟岳,在递过去之前,又说了一句,“不知道钟岳先生有何意见?”
钟岳拿过话筒,说道:“首先,谢谢曹先生之前对于我画工的谬赞。想必在场的诸位也都以为,我作画是在掩盖自己的心虚,不过并不是。直到现在,此时此刻,我依旧对于这款‘钟不器’百分之百的认可和自信!”
“我现在把话筒交给曹先生,或者哪位自告奋勇,也可以从我手中接过话筒,我想问的是,对于徽墨,对于松烟墨和漆烟墨的区别,大家真的懂吗?”
钟岳手臂一伸,大家风范尽显,眼神犀利地扫视周围。
这话……还在挑衅?
周围的评审,包括曹莫荣曹西岚,都愣住了。
什……什么意思?
“来。谁来告诉我?”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六四章 松墨之所以为松墨
曹莫荣拄着杖,一步一步走过去。他拿过钟岳手中的话筒,笑道:“看来钟先生对于徽墨知之甚少,那就让我告诉您,什么徽州松墨吧。徽墨传承千年,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当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还有呢?”
曹莫荣娓娓道来:“徽墨主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防蛀等特点。历代徽墨品种繁多,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往往密不外传。怎么样,我的这番介绍,钟先生可是满意?”
“最后一个问题,您还没和我解释呢。这松烟墨和漆烟墨的区别在哪里?”
曹莫荣说道:“难道我之前的介绍里,没说明白吗?这松烟墨,自然是以松木点烟取墨为原料,所制成的松烟墨,这漆烟墨自然是以油烟为原来制成的,这从字面上都能理解的,怎么?钟先生难道还要和我玩文字游戏?”
钟岳笑着走到曹西岚的身边,摄像机同样跟随着移动过来。
“既然墨分松烟和漆烟之别,那为何这紫光玉的墨色,与油烟墨无二呢?”钟岳将宣纸拎起来,在四周转了一圈。
曹莫荣眉头一皱,说道:“怎无二了?这紫光玉的墨色,明显优于您这款墨,难道你在质疑大家的眼睛吗?”
“曹老先生,请注意您的耳朵,我是问,这款紫光玉,和油烟墨,是油烟墨的区别在何处?”
“钟岳,你不要在这里混淆视听了!有你这么无理取闹的吗?”曹西岚直接站出来,看着钟岳说道。
曹莫荣将曹西岚撇开,“钟先生你继续说吧,老朽洗耳恭听。”
“既然是斗墨,咱们就斗个明白。我不知道这款紫光玉是什么年代产的,也不知道当年饱受好评的曹氏墨业到底有多么扬名。我现在只能很诚恳地告诉诸位,这款紫光玉,它根本不配称为松烟墨。”
“……”
“……”
“……”
一个站在二楼的骚年脱口而出:“钟……钟先生他是疯了吗?”
边上立马有人瞪了他一眼。
不过骚年话,貌似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曹莫荣愣了好一会儿,说道:“钟岳,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样子,可就有些丢脸丢大了。”
钟岳不去理会,继续跟着自己的思路说道:“有谁赞同我观点的,现在可以过来拿我手中的话筒。”
胡石民走了过去,想要说话,又有些胆怯。他还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过话,若是在墨房里,他必然是老油条似的开始扯皮起来。
“能给我支烟吗?”
“胡师父,这里不能抽烟。”
“……”
胡石民说道:“正统松烟墨,墨色乌黑却不张扬,浑厚,内敛,深沉古拙。多用于画人物须眉、泼墨山水等,书法上,喜好用松烟墨的也少,所以老墨厂的松烟墨一般都卖不出去,加上原料不足,所以销量不佳,停产很久了。”
黄厂长冲出来,“你胡说!我们老墨厂的松烟墨何时停过产?那……那……那款金不换,还有那款青墨,不都是松烟墨嘛?老胡,你今天酒吃饱了是吧?竟说胡话!”
胡石民摇头道:“现在的松烟墨,都是掺了油烟的,正如漆烟墨一样,我师父活着的时候说过,真正的墨分三大类,漆烟、松烟以及油烟。所谓的漆烟墨,古法是松枝沾漆,炼渣而成,油烟则是如今这套点烟取墨,至于松烟,正如钟先生这款墨的制法一样,这才是纯真的松烟墨,而因为墨色深沉古拙,被人误以为是低档次的墨品,所以一直卖不出高价,当年每两松烟墨的价格可能就是二十到三十元,而现在,自从掺了油烟之后,由于墨色也如同油烟墨一般,光亮发黑,价格涨到了每两一百往上了……”
在场之人发出一阵唏嘘声。
“我的天,这里头还有这么多门道呐?”
“我还以为这黑不溜秋的墨锭没什么花头呢,想不到里边的水这么深!”
“这次真是长见识了!”
听着周围的窸窣声,曹莫荣红着脸,怒道:“完全在胡说!你和他是串通好的!”
钟岳看着曹莫荣气急败坏的样子,说道:“我们华夏民族的近代,是坎坷曲折的,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很多的古法传统,被渐渐西化,或者说失传了。松烟墨也是如此,我很庆幸,有这样的一次斗墨,而且还是曹先生亲口说要比试松烟墨的,能让我,还有我的制墨导师胡石民先生,将真正传统的松烟墨知识讲给大家听。”
钟岳说道:“我们现在不去追究到底是从什么时代起,松烟墨内掺油烟的,也不去追究这样做究竟是配方上的自我调整还是欺骗消费者,我现在要将的是,松烟之所以为松烟,那就是它——不一样!”
“油烟墨相对来讲微微偏暖,浓墨在纸上微微反光似乎有些光泽。历史上元代以前绝大多数墨都使用松烟墨,宋代松烟墨制作达到顶峰。而油烟墨是在明代才逐渐兴盛起来并发展到最高峰。
明以后油烟墨的制作和使用慢慢超过了松烟逐渐成为了主流,尤其是等到墨汁的发明,松烟墨其实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为并非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种无光泽、古朴苍然的墨色,所以我今天创作了这一副山水画,目的并非是秀画技,而是想要告诉大家,真正的松烟墨,它无可替代!
“只有不会用松墨的人,没有松墨必须掺油烟墨这样的说法!”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六五章 最强音
制墨。
古时取黄山老松为料,因原料极佳,所以徽墨一直以来冠以“天下墨业在徽州”之说,然而随着黄山老松禁止砍伐后,松墨的原料受到了限制,烧松枝、甚至掺入其他的木料,使得松墨的神采要差很多,渐渐地,也不知道是从何时起,就开始往里边掺入油烟。
钟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
“钟先生,你这说法不对。松烟墨,是以松烟为主料,至于油烟,那是配方内的辅料而已。”曹莫荣严肃地说道。
钟岳微笑道:“古语有云‘徽之墨,松烟一斤,用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不知道什么时候松烟里掺油烟,也能叫做配料了?那您这话,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要是这墨锭磨出来的墨不够鲜明,掺点墨汁配合着使用,也算是配料啊?”
“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