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栖特种兵-第7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久前,麦柯请灵犀一动查找邓通的资料,已经把一些现成的说法搜集一空,大体是说,邓通如同那个算命先生所说,虽然一时富贵,天下无双,富可敌国,最后却被新登基的皇上不喜,剥夺了所有财产,变得不名一文,最后贫穷潦倒,冻饿而死。

    不过,麦柯根本不信这个说法。

    邓通是那个时代最富的人,而且是一代而暴富,显然本领非常高强。

    而且他既然富可敌国,难道就任凭自己的财富暴露于危险之中,自己的生命任人宰割,丝毫没有防护措施?

    还有,既然富可敌国,又是自己制造货币这种硬通货,怎么可能都交出去,或者放在明处,那不是存心招人红眼吗?

    因此,麦柯推断,这里面必然会有无数的猫腻。

    现在,麦柯的目标,就是那座铜山。

    这可以是历史上的铜山,因为邓通铸钱,所有的原料铜,都是产自这座铜山。

    还有一座铜山,就是一座实质上的铜山,那里掩藏着邓通的秘密,还有他真正富可敌国的财富。

    估计就是成千上万吨的铜钱。

    因为当时邓通的钱质量最高,和另一种大量流通的东吴铜钱相比,质量高得太多了。

    就在当时,邓通钱已经成了硬通货,多留在手里一段时间,它的价值就增加一节。

    当时人们不知道劣币驱良币的基理,只知道盲目攒钱。

    包括当时的最大富豪,最能赚钱的银行家邓通,也是不懂这个道理的。

    因此,他也自己积攒自己的钱,是极为可能的。

    而且,他这样做,最有条件。

    麦柯根据收集起来的资料分析,邓通是铸了钱以后,直接劈出一半甚至更多,送到储藏之地保留起来。

    这个推测基本靠谱,就看能不能找到那个铜山,也就是邓通的金库。

    找到了,不证自明;找不到,再多证明也没有任何用处。

    很快,麦柯等人就到达了邓通的老家。

    邓通当时正住在眼笑府一个名叫铜街子的小镇,那里围着一圈城墙,名叫邓通城。

    邓通由于深得建文帝喜欢,做了一段时间弄臣以后,就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邓通谢过皇恩便打车还乡,在老家偏僻的铜街子,就在皇上赐给他的铜山山脚,搭建帐篷,然后请人开山探矿,炼铜造钱,流通全国。

    不久,邓通就成了天下最大的富翁。

    他怕遭强人抢劫,又出钱万贯,大兴土木,硬是在铜街子周围修了一座十分牢固的城池,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邓通城”。

    汉景帝后来就是在邓通城抓住邓通的。

    邓通没有料到这是来抓他,还大办酒席迎接招待钦差呢。

    结果钦差一到,立马就下令把他绑了,并且果全部没收了他的家产。

    麦柯一到,看到所谓的邓通城已经是残桓断壁,只剩稀疏几户人家。

    麦柯过去问询,还真是难得,这几家竟然还都是姓邓,说是邓通先辈的直系后代。

    再一细问,才知道当时的汉景帝,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也许是忽略了,也许是祸首已除,放他们一马。

    那个和麦柯通话的人自称为邓守,逢年过节的还到那个铜山的废墟去祭奠先祖。

    正在说话,连个年轻人进来,说祭奠之物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出发了。

    原来今天正是祭奠之日。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麦柯正想过去看看!

    既然他们大白天就去祭奠,估计那个地方是个公开场所。

    于是就和邓守说了一下自己也对这位先富起来的先驱十分敬慕,很想一起去瞻仰一下,不知道能不能一起去。

    邓守苦笑到:“那里不过是一片荒场,平常从来不禁止人,岁都可以随便去!我们也是谨守祖训而已,我从小就和我爷爷一起去的,从来不间断。”

    麦柯谢了。

    这时,二个年轻人抬着一头瘦猪走了进来。

    邓守一看,不禁大怒:“这个月怎么又瘦了这么多?怎么搞得?”

    年轻人也是心情不好,沉声说:“爸,您也知道,现在收入越来越少,猪肉的价格越来越高,就是这头瘦猪,还比上个月多花了二十块呢。”

    “不行!回去换!就是我们不吃饭,这个也不能低于上个月!”

    年轻人咧咧嘴,现在都没有吃的了,还到那里去省啊。

    麦柯见状,掏出一张千元银票,这是最小的了,递了过去:“大叔,我们既然也去对先辈表示敬仰,这点钱意思一下,今天的贡物我们负责了。”

    邓守本不想收,手头又是在窘迫,一时非常非难。

    “这……”

    那个年轻人却十分干脆,拿过钱来,说道:“老爸!山穷水尽了您还犹豫什么,过了这一关,在想办法报道就行了,我去还一头肥猪过来!“

    “干脆两头,我们也改善一下,另外还要招待客人!”

    邓守也不是古板之人,立时就有了大局观。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10章 汉中大会群雄

    第1310章汉中大会群雄(大改)

    麦柯送走了五十个小分队,就打道回府,继续他的开河大业。

    因为有了第一段和第二段两个十公里作业,大家都有了经验,不管是治理河流山川,还是对付周围的乡民悍匪,后面的这些操作就很是流畅了。

    天军所过之处,一片繁荣平和景象。

    这里的一条基础性原因,就是麦柯推行一条重要的经济政策。

    这就是对新区所有的居民实施按需供应。

    就如同天军占领的其它地区一样。

    麦轲已经在圣山、伏牛山等地实施同样的经济制度,在四季果园提供了绝大部分食品以后,其它的主副食,全都采取集约生产,然后把产品放到超级商场,供那些需要的居民随意选取。

    为了适应这个制度的需要,麦轲也和圣山一样,安装了跟踪系统,这就是计算中心庞大主机的一项功能。

    这个系统,把所有居民的每日消费数量、消费品种、消费时间,全都记录下来,然后统计成总数,给那些负责生产的居民,让他们按照需要的数量安排生产。

    这些生产基地都建立在事先选好的场地,受四季果园的影响,它们的产量也基本上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当然,生产能力也不会有跟不上需求的问题。

    这样,这个新型的经济系统,包括生产、运输、交换、消费环节,就以消费为主导,畅通无阻地在这个嘉汉合流地区运行起来。

    原来那些居民每日都有的那种焦虑、缺乏、供不应求、供大于求,全都消失不见,无影无踪!

    供大于求,虽然似乎不可能,但是在靠天吃饭的地区,就是那么毫无道理地存在。

    其实,这丝毫没有减轻供不应求物资缺乏的影响,反而使供不应求更加严重。

    这个问题,只有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生活过的经历,才会理解。

    因为从一年生产的总量来说,数额是一定的,比如是365斤粮食。

    再比如每人的足额消费是一斤二两,也就是有了一斤二两,人们就能温饱。

    这个数额如果是每天生产一斤,随时生产,随时消费,那么即使差那个二两,也不是什么特大问题。

    可是农村有季节性,要靠天等雨,靠天吃饭。

    一般情况下,只有秋季才是收获季节。

    而那些粮食,也是只有到了秋天的最后一个月,才能收获。

    甚至是最后一个月的最后几天。

    因此,消费是全年的,而收获只有几天。

    这样,在收获的那几天,就有产品过剩问题。

    当然,即使是最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也知道那几天产的粮食,不能那几天都吃掉,然后其它时日喝西北风。

    理想状态是均匀地分配到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

    可是,这不是想如此就能办到如此的。

    需要计划好,需要储存好,需要保鲜保质,需要防火防盗,需要防潮湿,防虫蛀,防鼠窃,防浪费!

    同时,还有运输的问题!

    种粮食的需要吃饭,远在大城市,甚至远在京城那些做官当老爷的人也要吃!

    还有那些不生产的人,比如军队,比如商人,比如学子,也都依赖于农民这几天的收获。

    所有生产以后的这些环节,包括存储、运输、消费,都不可能再增加产量,只能是帮助消费。

    非常不增加产量,反而会减少产量。

    即使作得最好,也只能是减少对现有粮食产量的消耗。

    稍有天灾人祸,就会造成触及根本的影响。

    也就是说,农民留下的365斤,只是最理想的状态才能得到保证。

    天灾人祸一旦发生,就会从这365斤中压榨,从而减少这个基数。

    比如说,漕运出了问题,上交京城的粮食,全部损失。

    这个时候,皇上万万不能因为粮食沉了水,就不吃饭是吧?

    可是,这个粮食又不能凭空变出来!

    只有一个地方有,就是农民的仓储。

    每人的口粮中摊出来35斤吧。

    皇命难违,这是必须交的!

    边防吃紧,需要增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能让卖命的空着肚子打仗是吧?

    可是不空肚子,到哪里找粮食?

    还是农民那个仓储,还剩下330斤。

    好,国家不会竭泽而渔的,每人分摊30斤。

    还剩下300斤活命粮。

    如果认为到此为止了,那就是太美妙的理想了。

    理想一般太美妙,都是注定会破灭的。

    皇上出征,大军随行,绝户计全面实施!

    这就不是小打小闹了。

    既然绝户计,不给你一粒粮食不剩就是仁慈无比了。

    这次够狠,每人300斤的剩余取走一半!

    还剩150斤。

    绝户计还不是一次,跟着就是第二次!

    这次,每人30斤!

    不是当官的心慈手软,而是只剩下这么多了!

    麦柯等人到的时候,实际上许多人早就断粮,靠野菜树皮老鼠等充饥勉强活命。

    这些项目的建成和实施,等于救了大家一命。

    从此,人们的消费,变得和每天呼吸空气、享受阳光照射一样自然!

    至于交通,在嘉汉合流区,已经不是问题,三合一枢纽工程四通八达,可以把这里的市民从任何一地方为,到达任何一个地方为重点,用时不超过五分钟。

    所有的枢纽工程,都是全备的的夜间照明设施,把整个嘉汉合流区装点得如同人间仙境!

    他们当中基本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被那些油灯、松明亮十倍的油灯油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很担心,这么多灯,这么亮堂,那得耗多少油哇?

    其实,麦轲这里用的电,都是自然资源的自动发电,就是嘉汉合流水底发电机组。

    当然千里汉水,也是水利发电的重大来源。

    也就是说,这种资源的发电是没有什么限制的,每天流淌的水,不用它们也照样流淌。

    因此,根本不用担心浪费。

    这样,麦柯的开河工程,很快就到了汉中城。

    羊种、羊高,兄弟二人水陆会师,士气高涨!

    而汉中的守军号称汉中王的张睿,也把各地豪杰集结完毕!

    不但是人多势众,而且有不少著名的豪杰之士。

    武林之士,本着守土有责的道义,也纷纷出山、出笼、出洞,要在两军大战中一显身手!

    这个时候,羊种也从泗川出奇兵,来到了汉中城!

    羊高羊种弟兄,水路咸集,揭开了汉中大会战序幕!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09章 羊高河渠纵横

    自从羊高接替了哥哥羊种做了金沙江水师总司令,他就开始尽心尽力打造这是水军。

    虽然是被麦柯赶鸭子上架,可是他还真是有这个水平,实际也是羊种大力推荐的。

    当时麦柯搞了一个突然袭击,生生把羊种放到了泗川约盟的约盟长位置上。

    本来就忙的手脚并用的羊种,势必不能再兼任这个金沙江水师总司令,顺手放羊,就被这个重大职位交给了羊高。

    其实羊高本来就帮助羊种大哥处理舰队的日常事务,表现了他水师统领的才干。

    羊种被逼上了梁山,他也把他弟弟羊高逼上了二龙山。

    二龙山和梁山一样,也是一个强人出没的地方,虽然没有梁山那么在农民造反者心中那么名气大。

    其实,形式上羊种被赶鸭子上架,他心里倒是挺乐的。

    约盟长,在天国里应该是最有影响的高级官员了。

    只有当了约盟长,才可以不管是中枢,还是行省;也不管是军队,还是民政,都可以随意变换工作,哪个工作干着高兴,就去哪里干。

    因为到了那个级别,不管是当约盟长或者担任其他职称的官员,就都不做具体事性的工作,而是掌管大局,避免方向性错误就行了。

    同时,到了那个层次,眼界也需要更加开阔,可以应用更加广泛的知识,积累更加全面的经验。

    而羊高呢,虽然感觉压力山大,也还是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心里下定决心,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然后,他就把全部身心,都放到了舰队的预备作战方面。

    因为,他已经接到明确的作战目标,下一步就是从嘉陵江东进,取道汉水,突入汉中,配合羊种的那只陆军突击队,攻取汉中。

    他这一奋发努力,果然舰队日新月异。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提高了每只战船的单船作战能力!

    因为他知道,从嘉陵江挥师东进,最多的就是那种没有名声的沟渠河汊。

    而每一条这样的水源,都会有一方豪绅占据!

    因为在富饶的汉中地区,水源就是财源。

    没有水的话,别说发财致富,就连生存都是问题!

    所以,尽管汉中是陆地为主,水源依然是命脉。

    谁占领了水源,谁就占有了汉中!

    今天他没有忙,而是占到了大营的进口处,似乎在等人。

    没错,他是等麦柯。

    麦柯刚刚弄完铜山、铜钱的事务,安排好了邓氏家族的后裔。

    麦柯为了保证这两种战略物资的安全,不但封锁了从铜山进入铜钱堆存处的通道,也封死了内族长进入铜山中间的那条通道,大内族长和他的族人,全部迁移出来。

    然后就是内族长邓铜他们,也从内族长居留地,伙同大内族长他们,一同迁移到外族邓守他们的驻地。

    一时间那个狭小的地方人声鼎沸。

    麦柯统计了一下人口总数,共得老少妇孺六万余人;当打之年的青年壮年则有三万。

    这些人不仅仅是年轻力壮,机会人人都有武功傍身。

    武功套路就是铜人铜。

    个人的武功基本,参次不齐,高低不等。

    外族的人,除了两人以外,都在二十级以下。

    内族的人,所有的人都在二十级以上!

    而大内族的人,所有的都在四十级以上。

    武功最高的则是大内族长,竟然到了竟然的六十级。

    既然走出了隐藏状态,麦柯就和大内族长商量,把邓氏族人一分为二。

    其中一万战士,留守家园。

    二万精英跟着麦柯外出征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