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栖特种兵-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更加显得成功的重大!
一切都非常顺利,那些大洞还在不断地扩大,人也竟看不到了,只有泥团还在继续从洞中飞出。
根据他们的计划,等到离河水很近的时候,听摄灵的号令,大家一起打通洞穴,让河水倒灌入洞。
他们这些人则从水中逆流而动,进入河水,给这个八十里大决口来一个推波助澜,凡是决堤不彻底的地方,再给它掘上几楸。
等到决堤发生的时候,他们就飞快地穿过河道,到达黄河的北堤岸,逃离决堤水灾。
然后他们就可以稳坐钓鱼台,看那那些天军和居民在水中挣扎,随波逐流了。
还有一个根阴险的目的,就是在黄河中停泊的千艘战舰。
他们都是头东尾西停泊在河水中,河水决堤的时候,河中成千上万吨水量转瞬之间,都会流向南方,那大船也会随着水流而去。
但是大船是东西方向停放,它只能前进或者后退,且不能横向移动,而在决堤的短短时间内,大船根本不可能掉头。
所以,当河水突然出现大幅度流失,横向失去平衡的时候,它就只有一个结局,侧翻!
想到千条军舰一起侧翻的景象,甚至还不止一个侧翻,尤其是从黄河堤岸几仗高出翻倒堤岸底部,拿该多么精彩!
想到此处,他那永远阴沉的面容罕见地露出邪异的笑容。
正在这时,打黑给他发了信号,说已经到达预计的深度!
过了没有一分钟,二黑也发来同样的信号。
摄灵等的就是这一刻!
立刻一声闻所未闻的嘶叫声发出,声音不大,却传递到八十里河段尽头。
原来他走的不是空气路径,而是通过水路传递。
之间那个嘶声在水纹中蜿蜒而去,传到每一个黑衣人的耳中。
他们此前已经高举的铁铲,用尽力气,像面前的土壁插了进去,然后尽力向后一搂,压力巨大河水立刻钻了进来,呼啸而去!
这些黑衣人此时的铁铲深深地在插在旁边的堤岸上,防止被第一股水流冲走,然后摒住呼吸,一个猛子窜进河水之中。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幸运,也有人能力差点,挖洞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完成后面这些程序。
这些人怎么样,不去管他,也没有人顾得上管他们。
所有八千个洞穴一起冒水,八十里长的黄河大堤瞬间崩溃!
亿万吨浑浊的河水一起向黄河之南倾斜而下,涌起了四五丈高的滔天巨浪!
大水一刻不停,以雷霆万钧之势奔向人烟稠密地区!
凶悍的黄河巨龙,如同脱缰的野马,就要在黄淮下游平原肆虐,其残暴程度前所未有!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56章 黄河四更原迹
摄灵看到决堤成功,竟然咧嘴笑了起来。
虽然那笑容,让他原本丑陋的面目更加可憎。
但是笑了,毕竟是笑了,
别人觉得如何他才不管!
他只是想表达心中的得意。
决堤成功,摄灵转眼又去看那些战舰,那里有更大的胜利等着他。
一千艘战舰,每艘上面至少一千人!
一朝倾覆,船毁人亡。
起码十万人葬身鱼腹!
眼看那些大船都向南倾斜了!
歪一些!
歪一些!
再歪一些!
好!再歪一些!
马上就要倾覆了!
咦?怎么又自己校正了?
摄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那个已经倾斜了四十度角的舰船,忽然一晃,又恢复了平衡。
他使劲揉揉自己的眼睛,再看!
还是平衡地漂浮在水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天军的舰只里海到能抗衡侧翻了吗?
还是天军的舰船向左右行驶,如同向前后形势一样了?
嗯?不对!
真的南侧弦就是船头?
怎么南侧方有船头呢?
摄灵再次揉眼,按自己的情绪安静一下,再冷静的看过去。
这才看得一清二楚!
哪里是什么抗侧翻?更不是什么四面都可以行驶!
原来不知道什么,这些船都改为船头向南了!
怪不得这些船只是摇晃了几下,就自己恢复了平衡。
它们不过经历了一些波浪而已!
哎?也不对,即使它们改为船头向南,避免了侧翻,黄河决堤以后,他们不是应该顺流而下吗?
为什么那些大船都稳定地停泊在原地不动?
那么高的堤坝,即使没有侧翻,顺流而下也是三十丈高的距离,好像大船完好无损也是不可能的吧。
所有,这些大船几乎毫无例外,摔到底下也会支零破碎。
可是,为什么大船还在河水中?
摄灵目光朝南一扫,那里的景色已入目,顿时傻了!眼瞪圆,口大张,呆若木鸡!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把钱黑衣人奋力打洞的南边,超不过一丈距离,树立起一道高墙,高度比那道原有的黄河堤坝只高一尺左右。
就是这道墙,恰恰当作了决堤的洪水,让那些刚要奔腾而去的河水,乖乖地有蜷伏起来。
原来的河水,没有因为流出而减少,因此,那些大船才没有离开原地。
看到河水乖乖地驯服,那位始作俑者再也没有起初的那种得意,而是垂头丧气,形同失去灵魂的僵尸。
原来,麦轲看到那些黑衣人全力打洞,就在琢磨如何破局。
摄灵想决堤,那么关键就在于不让他决堤成功。
阻止他决堤,主要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出动原素专业队,一个洞一个洞地堵,不管是单一原素,还是混合原素,大家一齐动手。
也不管那些黑衣人的凿洞作业到了什么程度,只要找到一个,就开始攻击。
气原素,攻击的方式当然是用气原素的特长。
这些黑衣人不是进了洞吗?那就堵着洞打,把洞里的空气给抽空。
没有空气可以呼吸,那些黑衣人就是本领再大,也没咒念了吧?
火原素专家的攻击很简单,一团烈火进去,烧死黑衣人不说,那些松软的河堤也被烧得坚硬如石。
如此坚硬的陶土在这里拦腰守卫,这里是不可能在成为河水的出口了。
土原素专家当然是以土攻土,那些黑衣人不但洞凿不成了,他们自己也难免被埋在土里。
除非他们见机得快,在土原素刚刚发动攻击的时候,放弃凿洞,用最快的速度跑出来,脱离土原素的攻击。
木原素的攻击没有拿猛烈,只是把粗大的乔木栽植在黑衣人瓦的土洞中,说是乔木,却没有高大的树干,也没有树冠,只有一段树桩,洞有多高,树桩就有多长,恰恰把整个洞穴安插得严严实实。
这个洞里黑衣人,不但没有办发放水,他自己如何脱身,都成了极大的问题。
最简单的是金原素,不管那个黑衣人的凿洞是什么状态,只要一把金粉撒过去,土洞立刻被金原素冻结,人也被金原素禁锢。
除非这些天军专家有意放人,他们就只好在那里老实呆着了。
但是,用这个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致性,
解决问题的效果,完全依赖大家的默契配合。
如果配合不好,或针没有达成默契,就可能导致阻止决堤的努力失败。
即使大家的默契配合差强人意,那些黑衣人的处理也是问题。
所以,尽管麦轲在第一方法上想了很多,还是觉得不能令人满意,故而转向第二个解决方案。
第二个解决方案,就是依然请灵犀一动帮忙。
这个就简单了。
在黄河大堤的南方,大约一丈距离,建立一道大坝,不要太长,只有八十里就行,更好与黑衣人凿洞的长度相等。
大坝的高度呢,也不要太高,被原来的黄河大堤只要高一尺就行,其实等高也行。
高出一尺,为的是把黄河水限制住,至少一段时间内不往外漫溢。
大坝的厚度,麦轲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讲究,一尺富富有余,其实只要半尺就行,而麦轲办事,向来就是因陋就简,因此实际的钢板就是半尺宽度。
因为麦轲知道,这倒大坝,虽然从成分上说,也是土质,可是经过灵犀一动加工,那就比钢更结实。
从实质上说,那道大坝就是一块八十里地长的钢板。
摄灵只顾兴奋,再加上他要目睹胜利,所以根本就没有看到这块钢板。
当然也是因为这块钢板没有到达宽度,从摄灵哪个角度看,也就算一个二丈多高,半尺宽的钢条。
再加上在浓黑的夜色,钢板的颜色也特别不引人注目,就被摄灵华丽地忽视了。
而那些凿洞的黑衣人,也是一心只顾打洞,哪管身后筑墙。
还有一点,更加重要,麦轲的筑墙速度太快!
从发出指令,到大坝横空出世,只用了短短一秒。
麦轲虽然对灵犀一动办事的可靠性,具有十足的信心;但是,什么时候事实不出现,信心还是不等于就是事实。
直到眼前的这条大坝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亘在他的面前,麦轲才最后把心落到肚子里。
接着下来的事情,就完全没有出离预期的范围了。
有了这块钢板拦路,摄灵倾巢出动、费尽心机的八十里决堤彻底失败!
蓄势已久的洪水,如同出岬的猛虎,刚一露头,就被当头打了一闷棍,有老老实实地滚了回去。这时候,一声惊天炮响,从黄河北岸涌出无数人马,围向了聚集在那里的黑衣人!
这些黑衣人正在那里沮丧,劳累了一夜的决堤作业,没有想到最后一事无成、一败涂地。
这些四处包围过来的天军,让他们瞬间就失去了斗志,只好束手投降。
只有一千多人,见大势不妙,转身投人河水中。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天军舰队也来趁火打劫,派出几百艘轻便小艇,劫杀这些落入河水中黑衣人。
在河面飘荡的黑衣人,被天军用一个个巨大的网兜从河水中兜起,然后抛洒在甲板上,四马攒蹄捆绑起来。
也有的仪仗自己的水性好,潜泳功夫高,一头钻入水底。
那里知道,天军的水鬼正在那里等着,
这下子逮个正着。
天军三路协力合作,八千黑衣人无一漏网,除了二个人。
这二个人就是大黑、二黑。
他们一见决堤失败,就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竹篮打水了。
于是二人当机立断,跟着摄灵就跑了。
至于其他黑衣人,他们就置之不理了。
其实,即使他们想理,也无能为力。
解决了黑衣人,麦轲一直担忧的这个内鬼,彻底铲除。
实现了一个战略目的,麦轲小小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他的注意力又转向了那条暂新的堤坝。
就这么一会功夫,那高出一尺的堤坝又被大水漫过,河水开始往外溢流。
因为现在的大坝没有以前的土堤、草木等遮盖物,所以看得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二米多高的水浪,从高坝上翻腾而过,激起雄浑的浪花。
大坝之南,百里沃野,依然都在洪水的肆虐之下。
麦轲不得不认识到,虽然这些黑衣人的决堤阴谋被彻底粉碎,但是洪水造成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这样持续的大水,不但让大水覆盖地区的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极端严重地影响了天军的救灾进程。
这个黄河祸源必须解决!
麦轲说干就干,立刻把顾继之找来,问他彻底解决这个地上河的问题。
顾继之对这个问题,早就胸有成竹,立即说出自己的方案。
按照这个方案,黄河回归他原来的老路,不再干扰淮河流域!
麦轲大略一看,就知道这正是根治黄河的一部分,借这个黄河洪水的机会,得以解决。
麦轲立刻把这个方案付诸实施,请灵犀一动动手,从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六百年前的轨迹,行经豫鲁,北流直入渤海。
开凿新河的事情,麦轲完全交给顾继之和灵犀一动去办,他却依然在这里主持救灾。
功夫不大,高坝上的水流已经减缓;半个小时以后,竟然停止外溢了!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57章 杜师染病濒死
咸丰今天有些坐卧不宁。
他虽然开始的时候,勉强同意了摄灵这招迄今为止最毒的绝户计,可是一旦听到几百万人遭到洪水的波及,还是于心不忍。
大灾后必有大疫,这也是另一个担忧。
因此,当朝臣们讨论救灾的时候,咸丰就同意了杜受田的自告奋勇,派他过去组织抗灾防疫。
可是,今天他得到消息,杜受田病了,病得很严重。
这让他本来沉重的心情,又下降了一大截!
杜受田,作为咸丰皇帝的老师,在拥立皇帝的残酷皇室内争中,始终支持咸丰,并最终做上皇帝宝座。
然后又引介曾国藩等人进入权力塔最高层,稳固了帝位。
所有这些经历,咸丰无不与这位帝师同甘苦,共患难,因此他与杜受田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也维持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
杜受田忠君,那是绝对没的说,有史书记载,他在担任帝师的时候,历时十七年,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也就是说,他这个班主任,看着咸丰皇帝长大,从来没有让这个皇帝候选人离开他的眼皮底下。
因此,对这位皇帝的优点、缺点、能力、秉性的了解,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
他这个帝师,那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帝师。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劝告和解释,也有许多调和矛盾。
他所提的建议,不管是任免,还有决策什么军国大事,也基本上都被皇帝采纳。
因为咸丰知道老师不会害他,更知道老师的本事也比他大得多。
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咸丰离京南征,文官基本上没有带,杜受田还是过来了。
本来咸丰不想老师奔波,老师已经六十岁,到了古来稀的年岁,体力和精力大大不如往昔,再加上老师还有些饼状,经常发热咳嗽。
咸丰专门派御医前去诊治,说是没有大危险,但是需要多休息。
至于说原因,御医提出两条,一个是年轻时候的过劳;另一个就是年龄亦高。
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特效办法根除的问题。
如果只是忠君,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奇怪,因为能够当上帝师,不言自明的先决条件就是忠君。
更突出的优点,是他爱民。
他这种爱民,不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利益,而为皇帝创造好的条件,奠定深厚的基础,而是纯粹地爱民。
他真是把爱民当做天经地义第一重要的事情。
自从他后的皇帝中用以后,基本上就成了救灾专业队长,那里有灾他就跑那里去。
偏偏中国幅员辽阔,南方一涝,北方就旱;南方一旱,北方就涝。
也就是一年到头,几乎都有受灾的地方。
每次发生这样的灾害,最着急的就是杜受田,他肯定是立即上奏折,一知道皇帝批准为止。
一天不批,他那奏折就一天不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