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珠传说-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没看见养蚕,大家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再加上当地的语言也听得不是很懂,这次考察,最多也是走马观花,收效不大。
季节不对,大家折腾了一天,又返回了省城。
“育种应该没有季节性吧?”孙运圣问陈吉农。
这个问题,陈吉农还真不知道。陈吉农赶紧打电话,询问农资系统的朋友。
“秋蚕的蚕种,这时候已经繁育好了。育种,应该不怎么分季节的,现代科技手段,只要温度湿度控制合适,好像随时可以育种的。”陈吉农打探出这样一个消息。
陈吉农先前倒是打探出两家育种基地,而且都在省城附近。一家是省属的,省农科院下属的公司,一家是市属的,市农科所下属的公司。
不过陈吉农跟这两家公司都不熟,也没有朋友跟他们熟。太冷僻的行当,专业性太强,熟人真不好找。
养蚕,有些地方是有学习班和培训班的,基本上是县农科站搞得,派技术员到村里培训,一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二是为了顺利卖蚕种。
但是育种,就没有相关培训了,这是人家吃饭的本事,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人家靠卖蚕种吃饭呢。
第二天早上,大家决定先去省农科院下属的育种基地碰碰运气。
陈吉农对孙晓琰说:“你们几个外地口音的,扮成客商,就说来买蚕种,大量的,顺便考察一下基地。”
计划是不错,但是结果呢,孙晓琰等几个女孩子,连育种基地的大门都没进去。
蚕种属于专卖产品,销售渠道基本属于直供,不外卖。想买的话,去农资公司。
至于参观,开介绍信来,而且至少是市级农业局的介绍信,而且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想学习,门都没有,这是科研单位,核心机密多着呢。
第129章:自主研发
孙晓琰碰了钉子回来,还不死心,琢磨着再到下一家看看。全本小说网https://。
一行人又赶往第二家育种基地。
这次是由苏文龙和陈吉农出面去谈,他们俩带着工作证呢。
苏文龙说,我们县林业局计划发展种桑养蚕,想了解一下蚕种的情况,陈吉东说我们县农资公司想了解一下蚕种进货渠道。
这回大门到是进去了,但也没啥收获,只是得到了一个价格信息,大量购买,需要提前预定。
一行人又折腾了一天,不过没啥实际收获。
庙门是摸到了,但烧香拜佛都不知道找谁,参禅悟道就更别指望了。
孙晓琰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她能解决的,赶紧向何安江汇报。
何安江听了也是一筹莫展,说你们先回来吧,这事再研究研究。
何安江将此事汇报给李东文,并且建议,我们公司可以采购蚕种,价格都打听出来了,也不贵。
李东文正在现场督建那几座水库,听到何安江的建议,心说,你们能采购到“天蚕”的蚕种吗?让你们办个事真是费劲。
“我们一定要自己育种,这事没得商量。多花点钱,我们也要自己搞。这事你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李东文挂了何安江的电话。
孙晓琰几人一回到通远,就被何安江抓过来开会。
“育种这个事,老板是铁了心要干了,大家赶紧想办法,集思广益,该怎么干吧。老板还说了,不怕花钱。”何安江向几个人先做了通报。
孙晓琰先说道:“我们在三湘看见了两家育种基地,感觉也没多大地方,建设起来,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何安江:“建设不是问题,关键是技术,还有懂技术的人。”
孙晓琰顺着何安江的思路说:“有了懂技术的人,不就有技术了吗?我们直接去找懂技术的人。”
其他几个人也七嘴八舌地想办法。
“直接去育种基地挖人,咱老板不是有钱吗,直接用钱砸,还怕人不来?”
“这技术恐怕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怕是要师傅徒弟都请过来。”
“咱们直接去找祖师爷,去他们的学校把他们的老师请过来……”
“有这样的学校吗?有育种专业吗?”
“农科大学,应该有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在隔壁三秦省。”
群众的力量果然强大。
何安江综合了群众的意见,最后总结性发言:“我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方面去挖人才,从现有的育种基地入手,这事我来安排。另一方面,从高校着手,寻找育种方面的专家教授,帮助我们组建育种科研基地,这件事由孙晓琰负责。至于找人的活动经费,每各组先以一百万为基准,经费不够再申请。”
散会后,何安江又给孙运圣打电话求援。
孙运圣觉得上次没帮上什么忙,有点过意不去。
育种基地就在眼前,而且不止一家,自己都没搞定,有点掉面子。
这次何安江再次求援,而且提出“高薪聘请”,并且给出一百万活动经费,孙运圣当即表示,活动经费我们三湘出了,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再说了,咱俩都是从港岛出来的,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孙晓琰这边,赶紧发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及同学,寻找西北农大的关系。
群众的力量果然强大,从通远县这些年走出去的大学生里面,找出来一位大三的在校生,现在放暑假,开学马上就大四了,大学的课程已经已经学的差不多了,已经着手准备毕业实习了,马上就面临就业问题。
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例子多的是,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这学生叫李琳,是个女生,家是通远县城的,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肉联厂职工,在通远县来说,家境还是不错的。
小县城的关系网就是密切,孙晓琰在纺织厂找到了一位李琳家的亲戚,是李琳的一位远房姑妈。
孙晓琰拉上这位远房姑妈,就赶到李琳家里。当然不能空手去,带了一堆礼品,水果饮料还有一桶油两瓶酒。
李琳不再家里,出去找同学玩了,中学同学。
孙晓琰说明来意,请李琳同学带着她去一趟学校,介绍认识几位教授,家乡的企业,想和他们学校合作。
双方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的时间地点,孙晓琰就告辞了。
第二天上午,孙晓琰和李琳在她家附近餐馆见得面。
李琳个子不高,一米六不到,清瘦苗条,小鸟依人显得弱不禁风,不像个西北姑娘,倒像个南方秀气女子。
反观孙晓琰,标准的北方姑娘,大脸盘,大眼睛,肤色略黑,身高将近一米七,胳膊腿都很壮实,是个有力气的,像个女汉子。
李琳开学要等到九月份,现在才七月份,孙晓琰不想等了,现在就想出发。
“晓琰姐,你要找的是养蚕育种,是我们学校动物科技学院的,我是资源环境学院的,不是一个学院的,我不熟悉啊。”李琳说。
孙晓琰说:“你总比我们熟悉些。我们公司可以接收一批毕业生,帮助大学生就业,还能提供实习基地,还能提供科研经费,好处多多,你这是在为学校做贡献呢。”
李琳问:“你们公司待遇很高吗?能在大城市工作吗?我不想一辈子都生活在通远这个山旮旯。”
小妹妹,你这样会把天聊死的好吗?小县城咱么啦,山旮旯怎么啦,就不能工作了,还不能活了?
这年代的年轻人,怎么都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咋就不能踏实做点事呢?好高骛远真的好吗?
孙晓琰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李琳同学,通远是你的家乡,通远有三十多万人呢,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几千年了。国家在发展,家乡也要发展,需要更多人才来建设家乡。我们公司的待遇还是很好的,欢迎你和你同学来这里一展才华。”
李琳说:“这是我最后一个暑假了,才刚开始,我还没玩够呢,不想那么快回学校。”
第130章:水窖搞大了
孙晓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特别助理了,每天工资一百块,月薪三千。(全本小说网,https://。)”
“哇,三千块!真的吗?赶上我妈妈一年的工资啦!”李琳喊的好大声。
孙晓琰胡萝卜加大棒,终于搞定这个学生妹,当然主要还是胡萝卜的作用。
从通远到李琳所在的学校三秦省杨岭,有八百多里路,坐汽车要六个多小时,都是山路。
杨岭距离三秦省城长安不远,不到两百里,从通远到长安,要路过杨岭。
孙晓琰带着厂办一名叫胡楚月的小女孩,跟这李琳一起出发的。
清早出发,一路颠簸了七个多小时,换了两趟车,快到傍晚才来到李琳的学校。
三个女人又累又饿,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小饭馆,先填饱肚子再说。
学校放暑假,饭馆生意有些冷清。李琳点了四菜一汤,还点了两瓶冰啤酒,大热天的,来口冰啤才爽快。
这年头的大学生,喝酒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喝酒的才不正常。只是平时喝不起,毕竟喝酒对学生来说,还是一种高消费。
李琳在学校是有宿舍的,不过孙晓琰没让李琳住宿舍,而是安排她也住在了学校宾馆。这宾馆就是校办的第三产业,招待家长和一些来宾的。
三个人开了两间房,李琳单独一间,孙晓琰和胡楚月一间。李琳这间房,是方便她接待客人的,比如她的同学和老师。
学校放假了,但各个院系仍有值班的教师。第二天,李琳就带着孙晓琰开始在学校里各种找人。
李东文这段日子都在通远督工。
督工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四座小型水库已经修建完成,并且在水坝两边,预留了导流渠。羊草沟乡那个较大的水库,还在修建,预计再有一个月也能完工。
李东文正在翻看《通远县志》,查看历年雨季的情况。
他琢磨着如何利用雨季,多降点雨,现在的水库是基本建成了,但还只是干坑。
持续降雨太多,会不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呢?
桃花仙公司今年种了十万亩花生,一直风调雨顺的,长势喜人。
现在正在用木头滚子碾压花生秧苗,这是老庄稼把式总结出来的高产经验,让花生秧苗扎下更多根须,才能结出更多果实。
当然也有用脚踩的,几亩地还可以,十万亩花生,真心踩不过来。
看来行雨,还得悠着点来,分区域分时段降雨吧。
于是今年通远县的雨季,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当然不细心的人是发现不了的。
第一种现象,局部瓢泼大雨,大部牛毛细雨。
这好像也不奇怪,下雨嘛,哪有那么均匀的,有时候隔一条马路,这边下雨,那边还出太阳呢。
还有一种现象,夜间瓢泼大雨,白天牛毛细雨。
当然夜间的瓢泼大雨,主要集中在那几座水库周边,其他区域基本没啥影响,更不可能闹出水灾。
只是气象部门有些诧异,今年通远整体的降水量有些异常,超过了平均值两倍还有多。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往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是抗旱,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县都没什么旱情,仿佛庄家需要雨水的时候,降雨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桃花仙水库的坝顶足有把米宽,并排跑两辆车都没问题。谷春j县长此时正站在坝顶,望着蓄满水的水库,无限感慨,“通远县终于有了自己的水利工程了……”
陪同谷县长一起视察的林业局局长孙志林,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东文,心说,这是人家李老板的水窖,不是县里的水利工程。
桃花仙的水库,报建的是公司自用“储水水窖”,县里审批的。
如果报建水库的话,要到省里审批,麻烦事太多,说不定哪年哪月能批下来。
通远县修建水窖,太正常了,靠近山里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水窖,差别只在水窖的大小。
桃花仙公司的“水窖”,实在是大了一些。
五个“水窖”中,最小的水面都有三里方圆,上千亩水面。
羊草沟乡那个“水窖”,水面更是超过了三万亩。
三万亩也没多大,两千米宽,一万米长那么一块长条而已。但是,水面连在一起,就有一种烟波浩渺的感觉。
通远县水利局的局长于得水,看着眼前的奇景,却发出了担忧,悄悄靠近谷县长身边,说道:“这‘水窖’太大了,怕是要向省里重新报批。”
谷县长微微一愣,“水窖?你确定这不是水库?”
开什么玩笑,你见过这么大的水窖?这是你这水利局长给出的定义?
于局长也是苦笑,“桃花仙公司,当初申报的时候,是叫水窖。申报水库的话,咱们县里没权利批啊。”
谷县长:“这个,不是修建在河流上,能不能算是人工湖?”
于局长:“这么大的湖,这么大的蓄水量,客观上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迟早要上报的。堰塞湖也是湖啊。”
于局长只是个科级干部,这么大的安全隐患,他的小肩膀肯定扛不住的。
当初之所以审批能通过,是因为大家谁也没想到真有这么大的蓄水量,以为最多也就是个大点的水池子,能有多大事。现在看来,不上报是不行了。
得知这么大一个隐患,谷县长也就没心情再视察了,赶紧带领一干人马回去想对策。
桃花仙公司的“水窖”,已经拿到建设批文了,县里批过了,验收也验收过了,责任就不能归人家企业了。
当然,验收的时候,还是个干坑,没有蓄水。
谷县长和于局长等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先上报州里,让州水利局也一起帮着抗雷,咱们实话实说,请州里下来考察。
“东华州长好,我是谷春吉。我们县新修建了一批水窖,想请您和水利局的领导来视察一下,您看什么时候方便……”谷春吉拨通了庆州州长岳东华的电话。
庆州州长岳东华来视察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下旬了。
站在水库大坝上,看着眼前的湖水,岳东华问谷春吉:“这就是你说的水窖?!”
第131章:花开两朵
孙晓琰带着胡楚月和李琳,在西北农林大学折腾了半个多月,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全本小说网,HTTPS://。)//主要是学校在放假,各院系只留守了少数值班的,想找人不容易。
养蚕育种,要找的是动物研究学院昆虫系,而李琳所在的学院是资源环境学院,跨了学院的。
李琳从系里找到学院的领导,又经学院指点,找到了校里负责的部门:对外交流合作处。涉及到具体合作项目,这个部门只负责牵线搭桥,还是要与具体的院系领导洽谈。
昆虫系在动物学院里是一个较小的系,李琳他们找上门来的时候,系里只有一名老师在值班。听到有企业愿意与系里合作,值班老师很是高兴,立刻向系领导汇报。
昆虫系系主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瘦小老头,周教授,博士生导师,头发花白,还没退休。据说是昆虫系的专业人才短缺,周教授还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周教授看着孙晓琰和胡楚月两个女娃娃如此年轻,有点将信将疑,建设培育蚕种基地,这么大的事,你们能做主吗?
孙晓琰挥舞着空头支票,承诺首先赞助昆虫系里五十万奖学金,另外支付五十万技术人才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