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梦设计师-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能说,这是一本相当有故事的经书了。
叶超念过了这一部《心经》,感觉要义和《清静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五蕴皆空,与清静无为,不说是意义完全一样,但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83章:道不在书,佛不在经
(全本小说网,。)
佛家说的五蕴,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道家还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由气生成的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气万物。”
道生一,一就是气,一气生阴阳,二就是阴阳了,然后阴阳生三才,三才组合生万物……
叶超认为,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那么,很可能穷其一生,都不可能研究得完这些理论。
所以,他得像陶渊明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不是不求理解,而是不强求,顺其自然,能了解多少奥义就是多少啦。
其实,书是给人读的,真正的道不在书。
同样的,很多时候,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就算是天天念经也没多大用处。
禅宗甚至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妙法。
还有,据叶超所知,大名鼎鼎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根本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
但他却成为了禅宗六祖!
他,弘扬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惠能不会写字,不会读经,是《坛经》与《别传》共传的古说。
但惠能听到《金刚经》就有所领悟;一到弘忍那就会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而从《坛经》看来,惠能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都相当明了。
所以对于惠能不识字,一般都认为难以相信。
《别传》说:在到黄梅以前,曾到过曹溪,和无尽藏尼论究涅槃佛性的问题。又去乐昌从智远禅师坐禅。
所以据此而又产生的解说是:因为曾经修学佛法,所以早就有修持的功夫了。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
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
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
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
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
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
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
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慧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就让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这首偈子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首偈子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慧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弘忍考虑到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慧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
弘忍说:“我来渡你过去。”
慧能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度。”
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慧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
十余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
印宗法师把慧能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
慧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见了,纷纷礼拜,请求慧能说禅。就这样,慧能正式出山说禅。
刺史韦璩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
此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中宗遣使往曹溪召他入京,坚辞不去。
朝廷遂下令,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
惠能后来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慧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神秀大师也继承了五祖的教法,化行于北方,世称北宗禅。
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因此禅宗史上有“南顿北渐”之称。
神秀是河南开封府尉氏人,生于隋炀帝大业初年,初习儒学,博学多闻,唐高祖武德八年,受具足戒于天宫寺。后遇五祖弘忍,在其会下为首座。
五祖弘忍命弟子各以己意作偈时,见神秀“身似菩提树”偈,也予以赞叹。五祖入寂时,曾对众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神秀后来住持荆州度门寺,道誉遍天下。
但他的弟子与慧能大师的弟子,互相不服气,神秀总是告诫弟子说:“慧能禅师得到了无师自通的智慧,对大乘佛法有深刻的领悟,这一点我不如他。并且他亲自传承了五祖的衣法。你们不要一直停留在我这里,应当到曹溪去进一步学习。”
唐则天皇帝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召神秀入京,给予了极为崇高的礼敬。
京城中的士庶,每天来参拜的不胜其多。中书令张说也是他的弟子,张说对人说:“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神秀入京后,与慧安国师同住内道场,受皇室供养。中宗神龙元年(705)召请慧能入京的御书中说:“朕延安(慧安)秀(神秀)二师宫**养,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应就彼问。’”
由此可见神秀禅师谦虚的美德。
神秀的禅风,是继承达摩的一系的二入四行之说,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修持方法,而其渐修方法,又以四卷《楞伽经》为法要。
神秀开示大众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说与慧能的“佛向自性作,莫向身外求”相同。
慧能门下有四十余名弟子,其中以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特别繁盛。在行思一支,到后世分为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在怀让一支,到后世分为临济宗和沩仰宗,应验了达摩传法偈中所说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
至此,禅宗在中国蓬蓬勃勃地兴盛了起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84章:见岸不一定能上岸
(全本小说网,。)
现在叶超决定学习人家慧能大师了,打算要学就学那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法。
呃,长期积累,一朝顿悟。
不然,学完了佛和道的理论,叶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消耗。毕竟人生没有多少年,长生不老,在地球上那只是一个传说。
龙虎山无所获,青城山无所得。
叶超停留了两日,决定从青城转到峨嵋,那里是佛教圣地,据说当初佛教就是由此传入中国并大兴的。
到了峨嵋之后,叶超暗中寻访,但也是终无所获。
峨嵋有和尚,但叶超找不到能指点他的高僧,于是只好失望而去。高人难遇啊……
叶超摇着头,他不认为天天敲着木鱼就能产生什么智慧,并能顿悟,但心情郁闷的他,顺势又去看了乐山大佛。
佛嘛,这么多信它,存在,肯定有他的道理。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九十年啊,大约一个世纪。
还真的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
不过,据说呢,开凿大佛,是在做好事哦。原因,据说是这样的: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叶超去看了一下乐山大佛的地势,果真是三江相汇。
历史上那位法师,不知是看出了什么玄妙,要在此开凿一个大佛来镇压此地。
是妖气重,还是鬼气阴深?
这些,凡人都是看不出来的,不过,经常有舟毁人亡这倒是真的,水势急嘛。
不过呢,叶超在此就能感应到这里有着丰富的暗能量。
再看那乐山大佛,坐在江边,神情庄严,确实是有镇压邪气的效果。
“古代的那位高僧,果然是有道行的人,可惜到了现在,为什么就不能让我遇上一个呢?”叶超那是相当的郁闷,他天生好道,寻道人,高道不遇。
如今,他觉得寻一下高僧也不错,可峨嵋之行,让他失望了。他没有遇上什么高僧,至少,有能力指点他的人,没有。
如今来观乐山大佛,感应到此地的不同寻常,叶超是益发佩服当初那位海通禅师了。
不错,此同阴气过重,修大佛坐镇是合理的。
虽然,此举历时过久,看起来也劳民伤财,但有大佛镇压,此处不再是船家的噩梦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话,也许那位海通禅师有资格来为叶超指点迷津,可惜,末法时代,高人难遇。
假高人倒是有不少,但这种人骗骗普通人还行,要骗精通心魔术的叶超那是不可能的。
乐山大佛呢,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这个大佛呢,是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
但是,它镇压此处,靠的可不仅仅是佛像的威严哦,这个大佛本身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还可以缓解此处的水势。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