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科技狂人-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心吧,我最贪生怕死了。”唐焕挥了挥手,钻进车里,离开了别墅。
邓俪珺返回后,埋怨了母亲一句,“你怎么赶人家走啊?”
邓母叹了一口气,“你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什么叫做险恶和厉害,这个别墅虽然一直保密,但谁敢保证不被有心人发现,唐焕不怕,咱们可不行啊,小心没大错。”
邓俪珺理解地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看来,要想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地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
……
见唐焕回来了,姑妈唐芸看了一下时间,似笑非笑地问,“被丈母娘撵回来,没吃到晚饭吧?”
“还是姑妈心疼我,给我留了饭菜。”唐焕坐到餐桌旁,感慨了一番。
“对了,哲儒公司的员工和出版社的人送来了一百本书,让你预先签名,免得明天的活动忙不过来。”唐芸指着两摞崭新的书籍说道。
唐焕看了一眼,顿时脸色一垮,这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力气活。
他写的那本关于ma编程技术的新书已经出版了,而且颇受欢迎,销量不错,为此,图书公司在几所大学里举办了签书售卖活动。
为了看姑妈和邓俪珺,唐焕就顺便把第一站安排到了洛杉矶。
要想刷学术声望,那就只能依靠自己,于是唐焕饭后,老老实实地在一百本书上签了名。
干完这个活,他才开始谋划传真业务这个项目。
哲儒毕竟仍然处于年幼期,而且为了在技术上做到一定的前瞻性,唐焕必须同样亲自动手。
不得不说,唐大老板的风光表象下,也是挺辛苦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0093章 华人的英文传媒
纯粹的计算机技术,其实是很枯燥的。
为了活跃签售的氛围,第二天活动的时候,唐焕找来了朱迪?福斯特现场助阵,算是给了这帮前来买书,实际上是打算一睹技术偶像风采的理工男们一个好大的意外之喜。
参与的读者大概有两三百人的样子,唐焕负责签名,福斯特偶尔也会凑个热闹,倒是忙得不亦乐乎。
唐焕给现场读者当中的学生群体出了一个颇有难度的关于算法的问题,一个星期之内将答案邮递至哲儒公司,并且被确认为结果正确的人,可以得到进入哲儒公司实习的机会,这对于好多立志成为it工程师的青年来讲,显得更实惠一些。
唐焕这么做,有公器私用之嫌,但大老板自然具备这个权利,而且不断扩张的哲儒公司也确实需要出色的人才。
不过中途出了一点状况,一个排着队伍走到近前的家伙突然开口道:“唐先生,我是《旧金山观察家报》的记者,终于找到你了,可以接受一下采访么?”
这明显不在计划之内,唐焕不悦地白了一眼对方,除了宣传技术和产品,他并不喜欢面对媒体,何况此人追到这里,肯定别有所图。
从影响力来讲,旧金山地区有两家报纸比较有名,sanfraniner即《旧金山观察家报》。
《旧金山观察家报》颇有来头,它是威廉·赫斯特所打造的传媒王国的第一个成员。
这位美国报业大亨是矿业巨子和参议员乔治·赫斯特的独子,曾经由于行为叛逆被哈佛大学逐出校门。
1887年,赫斯特成为陷入困境的《旧金山观察家报》的主编。靠着雄厚的家族资金支持和煽情的报道手法,他很快让观察家报扭亏为盈,并使其成为旧金山有名的煽情报纸。
1895年,赫斯特进军纽约,打造了《纽约日报》,并挖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编辑,和普利策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名词——“黄色新闻”,即象征着普利策《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纽约日报》竞相追求的那种高度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
为了吸引读者,赫斯特的报纸堪称不择手段,经常编造煽情的故事、伪造采访、采用假照片和歪曲真相。
靠着顶尖人才、残酷竞价和“黄色新闻”三大杀招,赫斯特创立的赫斯特国际集团,到1935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在九个城市拥有26家日报、17家星期日报、14家杂志、3家新闻社、2家电影公司和8家电台。
像针对女性读者的《时尚》、少女杂志《17》、《时尚先生》、以社会上层阶级为目标客户的《时尚芭莎》等著名时尚杂志,都隶属于该集团。
经典电影《公民凯恩》就是根据威廉·赫斯特的生平改编拍成的,可见他的媒体事业如何成功了。
赫斯特在传媒事业方面获得空前成功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谋求政治资本,他曾经两次当选众议员,但在谋求总统、纽约市市长、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先后落败。
虽然止步政坛,但赫斯特仍然可以影响美国的民意和政坛。譬如,他歧视亚洲移民,通过动用手中的传媒工具,常用“yellowperil”即“黄祸”来诋毁华人移民。
如今,赫斯特已经死了二十多年,《旧金山观察家报》也随之没有那么强势了。
在二战之后和1970年代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侧重于美国全国和国际新闻深入报道的《旧金山纪事报》,因为拥有大量的著名专栏作者,甚至有记者成了肯尼迪新闻秘书、加州参议员,实力上终于压了《旧金山观察家报》一头。
按照原本时空的轨迹,进入下个世纪后,《旧金山纪事报》最终还是成了赫斯特国际集团的囊中之物,至于衰落的《旧金山观察家报》,则转到了华人方氏家族报业集团名下。
对于现在还隶属于赫斯特国际集团的《旧金山观察家报》,唐焕当然是既防备又忌惮,这个记者尼玛鬼鬼祟祟的,估计就是来挖克里斯蒂娜和自己之间八卦新闻的。
唐焕神色不动,挥了挥手,淡淡地回答,“既然你不是读者,请把时间留给别人。”
“那我买一本。”这名记者刚说完,便被工作人员客气地拉开了。
此人很不甘心,大声地喊道:“唐先生,我只是想问一下,被亿万女富豪用价值几千万美元的私人飞机示爱,你作何表态?福斯特小姐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签售现场?”
工作人员见唐焕脸色变冷,赶紧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这个家伙狼狈地拖走了,由此惹来众人的一阵哄笑。
记者的嗅觉自然不可低估,于是活动结束后,唐焕放弃了和福斯特共进午餐的计划,直接乘飞机返回了旧金山。
这次来接机的是唐氏家族的成员,名叫唐文茂,和唐焕同辈,一直帮姑妈唐芸打理餐厅方面的工作,属于少数和唐焕接触较多的族人。
当然,随着唐焕的崛起,这种关系迅速变得亲近起来,唐焕倒也没有苛求太多,有些私事,比如帮林清瑕哥哥安排留学,都是通过此人来完成的。
由于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唐文茂逐步地赢得了唐焕的信任。
这次他来接机,主要是给唐焕带来一些华人社交活动的邀请。
做为少数族裔,借着年底的机会,华人们自然要相互联络感情,唐焕也不反感这种抱团的形式,虽然未必有多大的效果,内斗是人类的天性,自己要不是精通粤语,都未必有人理会。
对于各个邀请方的背景资料,唐文茂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毕竟人心复杂,无法排除有些家伙顶着冠冕堂皇的名头包藏祸心,不想受人摆布的唐焕自然极为重视这方面的信息,唐文茂做得如此周到,他听得连连点头,十分满意。
“方氏报业的《亚洲人周报》计划做个系列专访,报道华人在美国创业的事迹,像唐总这样的青年才俊代表,自然被他们看中了,于是特意发出了邀请,不过《亚洲人周报》资历很浅,今年8月才创刊,宣传效果有限,未必值得花费这个时间。”唐文茂尽心尽力地介绍着。
唐焕沉吟了一下,回忆着前世里成功从赫斯特家族手中拿下《旧金山观察家报》的方氏报业的资料,感觉他们的一些理念倒是符合自己的构想,虽然现在资历浅薄,但接触一番未尝不可,何况自己也着实需要一家能在美国发声的华人传媒合作者。
方氏报业是由伯克利大学新闻系硕士方大川和妻子李邦琴共同创立的,尤其这位将来会被称为“钢铁木兰花”的方夫人居功至伟。
1935年,李邦琴出生于大陆,在宝岛读的大学,1960年随夫到美国旧金山落脚,以仅有的200美元开始,做一些印刷的小生意。
期间因为丈夫病重,她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苦心经营印刷厂,并在唐人街接手了一个饭馆,结果还因此和华人帮会斗智斗勇了一次。
方氏报业由《少年晨报》、中文“电视一周”开始经营,直到今年创办英语发行的《亚洲人周报》,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观念的进步。
中文报纸固然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但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却永远无法成为主流的声音,因为美国人看不懂中文报纸。
虽然中文报纸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犹如隔靴搔痒。
通过在美国二十来年的生活磨炼,方大川和李邦琴深感,要想让主流社会顾及到你的存在、倾听你的声音,就一定要办一份英文报纸,华人绝不能只在唐人街生存。
这种走出去的战略,唐焕自然非常赞同,伸手扶持一把,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亚洲人周报》的邀请放在最前面,尽快回复方氏报业。”做出决定的唐焕吩咐道,“年底了,事务太多,还要飞去宝岛出席一个展览,你让对方尽快安排,如果今天就能完成是最好不过的。”
唐大老板的高瞻远瞩,唐文茂自然不会明白,不过他只需要忠实执行就可以了。
旧金山的住处虽然冷清,但正好让唐焕安静地继续完善传真产品的研发计划。
方氏报业的反应极为迅速,方大川夫妇当天就准备下了款待的晚宴,这种雷厉风行的效率方式,唐焕自然喜欢,于是欣然赴约。
方大川显然事先做过功课,刚一见面,便叙起了校友之谊,媒体人自然要擅长交际,这种渊源无疑会拉近彼此的关系,而唐焕也有心结交,很快就宾主相谈甚欢。
“方先生的报纸和印刷厂,正好可以为哲儒提供广告和印刷服务,我会通知业务部门进行联系和洽谈合作的。”唐焕开门见山地抛出了橄榄枝。
这可是一份实实在在的礼物,相比于几乎称得上日进斗金的哲儒,方氏报业太需要拓展业务了。
“多谢唐先生的信任。”方大川连连感谢。
唐焕微微一笑,“大家都是华人,自然要相互扶持,何况我们还是校友,而且方先生的办报理念,我非常赞同,华人需要自己的英文传媒来进军美国主流社会。”
双方志同道合,彼此交流自然极为愉快,相比于信任感的建立,接受《亚洲人周报》的专访简直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小事,晚宴过后,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搞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0094章 觊觎小霸王的跳梁小丑
第二天,唐焕到公司的时间比较晚,结果汽车被堵在了停车场的外面。
他抬头看去,只见哲儒的楼下排起了一列长长的车队,起始点在小霸王游戏机的仓库门口。
这么火爆,看到眼前的这番情景,唐焕不由得吓了一跳,不过他很快就淡定下来了,游戏机在某种程度上和电影差不多,行业风险很大,可一旦被市场追捧起来,就毫无理智可言。
前世的1982年,雅达利的销售额达到了让人眼红的20亿美元,这一数字便可以说明游戏机这个产业的繁荣程度。
唐焕拿着报纸下了车,让一个维持秩序的哲儒员工帮自己停车,他则步行来到公司门口,恰好看到一位青年正专注地观察着小霸王游戏机的热闹提货场景。
此人唐焕认识,名叫特里普·霍金斯,1954年出生于加州,哈佛大学毕业,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mba学位,1978年也就是去年进入苹果公司担任销售工作。
一般来讲,离开苹果的员工,如果来哲儒求职,基本上都会按照能力得到妥善的安置,唐焕从来没有主动去苹果挖过人,但眼前这人却曾经让他动过心思,但最后还是搁置了这个念头,毕竟大家是合作伙伴,还是尊重一些基本的底限为好。
能让唐焕纠结一下的人,自然不会是历史上的无名之辈,原本时空里,特里普·霍金斯可是电子游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1982年,霍金斯离开苹果公司,创建了一家游戏公司electronicarts,即大名鼎鼎的ea。
1991年,ea成功上市,开始四处收购,并迅速发展壮大。
这一年,霍金斯创立了3do公司,开展游戏机业务,推出了新一代游戏平台——3do游戏机,它支持最低色彩数为16位的增强色,最大色彩数为24位的真彩色,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32位游戏主机。
不过可惜,在任天堂、世嘉等厂商的围追堵截下,尤其是遭受到索尼playstation的重磅出击,最终3do游戏机彻底败下阵来,3do不得不从硬件领域全线撤退,转而成为一家纯粹的游戏软件开发商和发行商,著名的回合制策略游戏《英雄无敌》系列便隶属于这家公司。
霍金斯曾经多次自掏腰包,投入总额2000万美元的个人资金,欲救3do于危难之际,可惜到头来还是无力回天。
第一次创业9年,霍金斯功成身退;第二次创业12年,霍金斯惨败收场。
2003年,3do公司正式破产,霍金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又是同一年,霍金斯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建立了digitalcholate公司,专门为移动设备开发游戏。
商场上的沉沉浮浮是常态,霍金斯看到了游戏机和移动游戏的发展趋势,这就已经证明了他在游戏行业上的老辣眼光。
至于3do游戏机的惨败,除了价格因素和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大作之外,合作伙伴松下的不给力未尝不是一个原因。
“特里普,你怎么如此悠闲,跑到这里来看风景了?”唐焕随口打了一声招呼。
霍金斯苦笑一下回答,“苹果董事会里有人想要了解一下哲儒的运营情况,所以我被乔布斯抓了壮丁,代表他带着这几个老爷过来转转。”
唐焕了然地点了点头,哲儒和苹果交叉持股后,哲儒便给了苹果一个董事的位置,乔布斯接掌了过去,一开始隔三差五地过来耀武扬威一番,表达一下对唐焕的不满。但发现没人理会他,便逐渐失去了视察的兴趣。
而且,随着哲儒的快速崛起,其软件产品对苹果电脑市场销售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年轻的乔布斯狂妄不假,但不是一个蠢货,于是顺势收起了嚣张的气焰,不再过来添堵了,但哲儒董事的职务还由他担任着。
最近,自从心满意足地参观完parc后,雄心勃勃的乔布斯更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丽萨项目组上,争权夺力都嫌时间不够,自然不会往哲儒这边跑了,难道过来看唐焕产品大卖赚得盘满钵满地春风得意么?
“那你怎么自己呆在外面?”唐焕边走边问跟上来的霍金斯。
“那几个人想要了解哲儒的财务状况,结果被拒绝了,于是呆在一间小型会议室里等你呢。”霍金斯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唐焕微微沉吟了一下,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