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强农民工-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辉煌悠久的历史,毕竟已是时过境迁,再加上古靖为人刚正不阿,从不结党营私,自然得不到提拔重用,只能一直窝在鸟不拉屎的塞北,一把鼻涕一杯酒的空叹岁月蹉跎。
古靖在塞北呆了二十年,直到明世宗即位,才终于时来运转,被调回了朝廷。明世宗能做到这一步,并不是他贤明,只因为他认为古靖是那个能够帮他找到神仙楼的人。
一不涉党争,二刚正不阿,三忠于君王。在朝中被留待观察了两年之后,明世宗终于确定古靖没有问题,于是就在他回朝两年之后的春天,下旨任命古靖为镇藩大将,即刻前往陇西平叛。当然,这份旨意不过是明面上做做样子,事实上明世宗早就同古靖私下约谈过了,按理说应该还有一份密旨,不过事情过去了数百年,又是机要秘闻,也没有人知道明世宗具体对古靖交待了什么。
接旨后,古靖立即前往陇西赴任,同年八月在今天的大前坡一带同西隆叛军正面交锋。古靖作战经验丰富,再加之明朝的军队素质,作战装备都要远远强于西隆叛军,故而此战大获全胜,当时的藩王巴蒂尔达仅带着十几名护卫匆匆逃回西隆,自此不敢再与明军正面交锋,只能依托地形优势偶尔搞搞突袭。
李青所见大前坡前的那座石碑,就是此战过后所立。
古靖的才能不止在于作战,他在一举击溃西隆叛军之后,便开始积除旧弊,整编户籍,修筑防御工事,同时节律性的开放贸易,想要使西隆同陇西百姓相互融合,从根本上制止战争。在大战过后,古靖没有率军大举东进,反而采取了柔和政策,使得西隆方面也是大为惊诧。所以突然之间,西隆内部的战争情绪低落,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就缓和了下来。如果按照他制定的政策一直推行下去,西隆重新归到大明的怀抱,再度成为名副其实的藩国指日可待。可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圣旨从天而降,将踌躇满志的古靖再度打回了冰冷的现实。
这道圣旨并没有削古靖的职,但却给他减了俸禄,还言辞苛刻的将他臭骂了一顿。平定藩王作乱本是大功一件,古靖非但没有受到朝廷嘉奖,反而是挨了皇帝一顿批评,何其冤枉!
明世宗在求仙问道之余,好不容易抽出功夫来看了古靖呈上来的折子,当即震怒。老子把你派去陇西,是让你找神仙楼,来助我长生不老啊!谁让你去平叛了?你就算是顺手平了叛,这种小事还用记在折子里呈到我面前么?我根本不关心这个,你把神仙楼找到才是要紧,要是连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我还留你有什么用!
明世宗这道圣旨的措辞极为严厉,无异于是给古靖下了最后通牒。其中有一句话是“臣子无功,当困西陇”。
这八个字如果翻译成普通话,便是“你如果再找不到神仙楼,就给我死在陇西吧”。
古靖为人臣子,自幼受到的便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正统教育,他接到这道圣旨的时候,自然是吓得六神无主。即便是纵横沙场的主将,也怕死啊,尤其是这种负罪而死,在古代可是要背负骂名,祸及后世子孙的。要是明世宗一跺脚,一咬牙,再来一个满门抄斩,那就连后世子孙都没了。
这位文武双全的大名主将,估计也是惊慌失措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最后恨恨一咬牙,不就是一个神仙楼么,老子去给你找到总成了吧!
可纵然有诸多野史记载,神仙楼具体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又往往是语焉不详。它似乎更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只流传在世人的口耳相传之间,从未真正显现出真身。这倒是也不奇怪,这栋九层四方阁据传建于周朝,最后作为了周泯王的墓穴。那个朝代距离古靖所在的时代也有数千年,即便是真的有这么一座古楼,又恰好真的在陇西地区,经过了数千年岁月沧桑,怕是也很难寻觅真迹了。
第841章寻觅
第841章寻觅
古靖在寻找神仙楼这件事情上,采取了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的做法,另辟了一条蹊径。如果放在今天来看,这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但在古时候这可是不小的成就,算是辩证法的一次伟大胜利。
他首先假定野史和传言属实,即神仙楼确实存在,也的确建于西周,最后成为了周泯王的陵墓。
以这个假定为前提,如果神仙楼存在,当么当初的周王室一定会想方设法去掩盖神仙楼的消息,毕竟在这栋九层四方阁里,可是安葬了一位国君啊。谁会愿意后世子孙将自己的陵墓刨开,打搅死后长眠呢?
屠杀工匠及所有知情者,自然不必说,同时这样的消息也不可能出现在正史之中。故而正史没有丝毫关于神仙楼的记载,这合情合理。到了这一步,问题就产生了,如果周王室已经将消息封锁,没有丝毫泄露,那么关于神仙楼的传说,又是如何流传下来,并见诸于后世野史的呢?
周朝是消息闭塞,周王室又有至高权威,封锁这样一条消息,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最后还是走漏了风声,并且让后世的历代帝王争相探寻,究竟何故?
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神仙楼本就不存在,只不过是后人的精心编陈。但是这个结果古靖能接受,明世宗可接受不了。想象一下,如果古靖屁颠儿屁颠儿的跑到明世宗跟前,撅着屁股呈上折子:“皇上,微臣真的是很努力的找过了,根本就没有这么个神仙楼。哦,你说那些消息啊?别放在心上,你听到的那些消息都是大家编排着,逗你玩儿呢。”
任何人都能想象得出来明世宗的反应,他一定会当场跳起来,直接让人摘了古靖的脑袋。
古靖自然也相当清楚,没办法,他只能假定神仙楼继续存在,那就只剩下了第二种假设,关于神仙楼的消息,并不是从周王室这一面传出来的。换言之,周王室已经做了全面的消息封锁,但还是留下了一个漏洞,或者是他们的疏忽,或者是他们无力为之,使得消息还是传扬给了后世。
那这个漏洞又在哪里呢?
毫无疑问,在客族。
神仙楼传说之中的女主,那名被周王室下令枭首的王妃,正是一名客族女子。
那名客族女人能够被周泯王纳为妃,在古西隆的地位应该也不会低,再加之她擅长妖蛊之术,搞不好会是祭司之类的神职。而且在许许多多的原始部落,也有择选貌美的年轻处…女为祭司,同神灵交流的传统。
欺骗一代君主的下场简直不堪设想,当时的柴达已经屈服于周泯王的雄师之下,那名客族女子不会不为自己的同族考虑。她备受宠幸,贵为王妃,不需要股编乱造哗众取宠。即便为了报仇,区区建一座九层四方阁也很难将周泯王杀死,所以这名客族女子说假话的概率几乎不存在。
“接天河倒灌,引黄泉之水,两脉交处,以古法重塑龙筋,保帝王万寿无疆。”
这句话绝不是随便说说,很有可能是起源于客族的古老传说,并且那名客族女子本人也真的相信,如果按照这句话去做,就真的能让周泯王万寿无疆。
如果周泯王一直活着,凭借他对客族女子的宠幸,柴达古国就能一直存在下去。而当时的历史条件,也只有强大的西周王朝,才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成就这样一座九层四方阁,让世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神明的力量。
无论怎么说,这似乎都是一场不会赔本的买卖,何乐而不为呢?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客族女子被枭首,柴达古国被灭,之后又经历民族大迁徙,客族人被赶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同华夏人逐渐融合,传承数千年的文明消磨殆尽。
当然,这些不是古靖所考虑的问题,他当时恐怕只是想通了这一点,既是客族根深蒂固的古老传说,又实实在在的发生过,客族人将神仙楼的消息流传出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代嘉宗设镇藩大将时就在寻找神仙楼,到古靖为止,也过去了一千余年。
一千余载的光阴,在其上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只怕是整个西亚的每寸土地都被翻过了,可还是没能找到神仙楼的下落。古靖何其聪明,历朝历代花了一千年都没找到,我派人出去搜山就能找到了?开玩笑!
依照之前的推理,他彻底的改变了调查方向,从客族人方面着手!
制定好了这一调查方向之后,古靖就深入民间,寻访上了年纪的客族老者,从他们口中以及留存下来的史料,遗迹中去探寻神仙古楼的线索。与此同时,古靖还专门组建了一支队伍,用以考察陇西的山川地貌,极力还原古柴达的城市遗址,尤其是当时客族人的大规模居住区。
为什么要探寻古柴达的遗址呢?这又要从那名客族女子身上说起。
按照后世记载,客族女子被周王室施以枭首之刑。
什么叫做枭首?枭是一种动物,传说长的和猫头鹰极为相似。当枭的孩子出生后会把父母吃掉,只剩下一个头颅。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一种刑法叫做枭首,即把人头砍下挂在城门上示众。这在古代是极其常见的刑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杀鸡儆猴效果。周王室一面要宣扬威仪,震慑客族人,另一面又要隐藏周泯王的陵墓,不被后世知晓,也着实是心累。
所以对这名客族女子的行刑条件,需要一座很大的城池,也需要相当数量的人口,才能起到警戒作用。如果能找到当年行刑的那座城池,也就能对应划定古柴达的大概位置,大大缩小寻找范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古靖做对了。
古靖做到了数千年来都没有人能做到的事情,他在陇西度过的第八个年头,终于找到了神仙楼。他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前人努力了那么久,都没能找到这处神秘所在的原因。自此以后,神仙古楼终于同镇藩大将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而这座九层四方阁的恢弘程度,也很难让人相信它是出自数千年前的人类之手。
古靖终于不负皇恩,相当圆满的完成了使命。只要将寻找到神仙楼的消息上报朝廷,迎接他的必定是高官厚禄,封侯赐爵,无穷无尽的荣耀。
可就在这个时候,古靖犹豫了。这就是他所谓的建功立业么?古靖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苦闷,他对自己的行径,深感羞耻。帝王迷信方术,醉于访仙问道,无心国事。致使外宦专权,天下民不聊生,他身为臣子,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本应谏言规劝,却反在这里助纣为虐,岂不是背尽后世骂名?
正在古靖郁郁寡欢的时候,他又遭受到了一记重击,源自于他的父亲。古父名承,也是明朝廷中少见的耿直之辈。只不过后来因为说了太多实话,不招人喜欢,便放闲在家,颐养天年。
这父子俩感情极好,既是父子,又是师徒。古承从小就特别注重孩子的培养,所以古靖的为人品性,武功学识都由其父一手栽培,颇有家门风骨。可在古靖抵达陇西三年之后,父子二人的感情彻底破裂了。
古承性情耿介,对儿子在陇西的所作所为,自然无法忍受。曾经写过数封书信劝古靖幡然悔悟,大致的意思无非就是,你小子前往陇西赴任之时,信誓旦旦向我保证,到了那里平息叛乱,安安心心治理陇西,造福一方百姓,彻底根绝边患。可怎么这才过了几年功夫,你就变成了拖垮国家社稷的祸首,帮助皇帝陛下探查什么神仙古楼来了?陇西局势一天比一天糟糕,西隆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又有了再度反叛的迹象,而你不考虑这些正经事,关于镇藩古楼的折子却一封接着一封往京城送,哄得皇帝心花怒放,连你老婆都加了诰命夫人,你到底想做什么?还认你这个爹么云云。
在古靖四十八岁那一年,其父古承去世,临死之前写下了一封绝世书,留给了古靖。
父亲亡故本就是古之大悲,可当古靖拿到这封书信的时候,才真是凉透了心。古承在信中称古靖为访仙将军,极尽调侃斥骂,并且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永远不允许他进古家的大门。父亲在临世前的绝笔,竟然是这样的一封书信,古靖只觉得心下无限悲凉,当晚直接破了守丧之俗,喝了个酩酊大醉。
他喝醉了不打紧,关键是在失魂落魄之下作了一回死,写了一封字迹潦草的谏文呈给明世宗,劝皇上幡然醒悟,不要再求仙问道,重整朝纲,严惩宵小,还政清明。
依照惯例,这封奏折用了“马上飞递”,以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等到古靖第二天早晨酒醒再派人去追,驿骑已经出了陇西,再也追不回来了。
第842章尘封
第842章尘封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句诗是唐代韩愈所作,描述的是自己向皇帝上书讽谏迎佛骨之事,结果却引得皇帝震怒,将他贬黜潮阳。
直言肯谏,却落得贬官的下场,韩愈已经相当不幸,可古靖连他的待遇都比不上。
那天明世宗起了个大早,忽闻陇西急报,当即大喜过望,连忙命人呈上来。结果不看还好,皇帝陛下一看整张脸都气绿了。原本还以为是什么关于神仙楼的下落,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个古靖胆大妄为,竟然劝诫自己不要再迷信方术,专心国事。
明世宗哪里忍得了这个?当即龙颜震怒,虚弱的身体气的一阵战栗,猛一起身蹬蹬蹬几步冲上高台,抓起一柄天子剑扔了下来。
“这个大不敬的古靖!不要让他再回来了!”
就这样,一代良臣终被赐死。而古家也终于开始了他们漫长而执着的悲壮岁月。
在古靖被明世宗赐死之后,神仙楼的秘密就被留存在了陇西古家内部。
古靖有一妻两妾,三个儿子。在古靖死后,三个儿子也算是半个代罪之身,其一是不能离开陇西,其二也是不敢离开陇西。毕竟当朝那些谄媚之臣都变着花的讨好皇上,奉承宦官,古家如今中落,后辈子孙一旦落入他们手中还指不定会是个什么下场。
好在古靖治理陇西有方,在客族人心中极其受爱戴,甚至于当地百姓会将他的泥像拿来供奉。这种情况下,古家想要在陇西地区扎根立足,并不困难。
明世宗安置的第二任镇藩大将很快就来了,这位仁兄自然是从前辈古靖身上学到了教训,开始一心一意的本本分分探访镇藩古楼。不过很不幸,他在三年之后西隆叛军的入侵中,被藩王巴蒂尔达砍了脑袋。
自此,陇西地区的大片山河沦陷,一直到明世宗驾崩,都没能再度收复回来。
西隆藩王巴蒂尔达虽然早年在古靖手上吃了大亏,可他却由衷佩服这位明朝将军的英勇,对古门后人并未赶尽杀绝,反而是颇有礼遇,还曾亲自到古靖的坟头祭拜过。
古家后人便在陇西开起了学堂,教书育人,福泽后世,一时间学风盛行。可这家人骨子里流淌着先祖的血脉,即便世事无道,在武学上也从未有过丝毫松懈。而且古靖的三个儿子也颇得其父遗风,决心将神仙古楼的秘密保守下去,永不被后人知晓。
作为神仙古楼守护者的念头,第一次在古家人心头萌芽了。最开始他们还只不过局限于隐藏秘密,到后来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消除一切敢于探索秘密的不安定因素,成为了陇西地区名副其实的地下实权家族。
明朝灭亡之后,古家在陇西的势力一度达到了顶峰,甚至出现了多位镇藩大将被刺身亡的恶劣事件,引得朝堂震怒。可派钦差下来查询案情,却往往是劳而无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