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球成名-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到不是不重视他们,只是两人毕竟年龄都还不到17岁,找来更多是为了将来打算,并没有着急着马上看到效果。
德国人在循序渐进这种事情上,已经保守到了顽固的地步。卢伟和尤墨跟队训练快一个月了,连随队客场看比赛的希望都没有。
两人在训练中的表现其实相当抢眼。
巴西留学带来的提高很明显,放在卢伟身上,那是典型的实用派拉丁技术流,动作永远不夸张不花哨,效果却永远不多余不好防。
放在观众眼里,就是感觉防守队员像傻子一样,很难判断准确,跟上动作,即使偶尔跟住了,也是步子踉跄,动作狼狈。
无论是传,停,加速,变向,或者是稍微复杂一些的转身,交叉步,假动作之类,特点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简洁。
当然,如果非要再加一个的话,那就是再加一个字好了——快!
170的身高在德国长人中间简直是小矮人一般的存在,低重心高脚频带来的好处很直接:一对一很少有人能完全防住他!
不过,身体对抗上的劣势还是明显。成年队的训练中,对抗要求是很高的,裁判的尺度也比较宽松,更鼓励那些敢于拼命的家伙。一对一防不住他,那就二对一,还不行的话就层层设防,重重保护,惹恼了就用犯规来解决战斗。
卢伟其实也无心炫耀脚下技术,只是新来乍到还不太了解队友,很多时候单打独斗的效果更好而已。
主教练弗里德尔对他也是颇为赞赏,评价很高。当然,评价归评价,落实到行动中就有些无力。
还是小了点。而且,太瘦弱的话难免容易受伤,慢慢等机会吧!
尤墨的表现不如卢伟抢眼。
巴西留学两年带给他最大的成长,就是更加合理的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
初一看有些不太科学:咱去巴西不是学技术的吗?为毛更会使用身体了?
其实略一分析。就一目了然了。
脚下技术这种东西,想在两三年之内大幅度提高是不太可能的。对他来说,真正能从桑巴足球收获的东西,是通过身体来释放创造力,用那些常人难以达到。或者根本就想不到的方式,来完成动作。
换句话说,他去巴西两年半,就是玩儿去了!
他以前的比赛,透露出来的信息很明确——无论合不合理,他的选择都比较个人化。
这种随性的踢球方式,在熟悉的,有默契的队友们帮助下,会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但在陌生的环境下,套路明确的战术中。他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朱广护很懂因材施教的道理,这两个得意弟子更是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打磨的方式也是下了很大苦功。尤墨这种训练方式,其实更多时候依然游离在比赛之外,并没有强制要求他按照战术的套路进行。
获得极大的自我选择空间后,他的创造力也频频让队友们傻眼,很多时候都是用自觉效果平平,别人镜片碎一地的动作来完成挑战。
当然,即然是挑战,那失败的次数也不在少数。
一个月左右的训练中。他和卢伟在训练中的优异表现确实有差距。一方面是成功的动作虽然惊艳,但失败的动作也很容易被人记住,留下出风头的不良印象。另一方面自然是来自队友的支持不够。
这种情况没什么好办法,语言完全不通的情况下。卢伟那种战术大师都经常和队友们不搭调,他这种孤魂野鬼般的踢法当然被人视为异类了。
不过主教练对他的期望值还是蛮高的。毕竟那届比赛他的表现太过抢眼,这又去巴西学了两年多,水平见涨是肯定的。
还有一点原因弗里德尔没太想到——这家伙个子不高但力量着实不错,天生适合对抗激烈的德国足球。
语言过关了,应该就能获得机会了吧!
————
尤墨和卢伟当然不清楚主教练大人的想法。他们也没兴趣四处打听求证。每天就是按步就班的训练,学德语,看比赛,偶尔还会下下厨房,帮着做做家务活。完全没有打不上比赛的焦虑感。
两个姑娘学习进度比他们快多了。江晓兰就不用说了,简直是如鱼得水。王丹虽然语言天赋比她差了一截,但出国经历其实不少,语言学习上更懂就地取材。
一个月下来,口语水平上王丹完胜众人,文字水平上江晓兰傲视群雄。
两个学中医出身的家伙就惨了,无论是口语还是文字,“渣”字都不足以形容,还得加上一个“烂”字才贴切。
更可气的是,两人居然丝毫不以为耻,还经常拿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听懂的德语来交流,完全不顾里面搀杂的汉语有多么的让人蛋疼。
被两位姑娘教训次数多了,尤墨干脆地耍起了无赖。
“有你们呢嘛,我慢慢学就是了!”
“卢伟那个货教我的,说加上中文学的更快!”
“放心啦,打不上比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这人就是耐性好!”
江晓兰忍不住又念叨:“蒋叔叔上次都说了,主教练挺看重你的,等你过了语言关,能和队友们在场上交流了,就会有机会上场!”
尤墨当然知道她们在担心什么,笑着劝慰:“没事的,我才不会和国内媒体较劲,非要证明什么。”
说这些话自然事出有因。
他们出国踢球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国内了,议论声也是大片大片的。和川中媒体的态度差不多,国内媒体也早就打算好了:一切都要看事实说话!
这眼看已经过了一个月,他们连德乙联赛的出场机会都没捞着,这算哪门子出国闯荡嘛,简直是去丢人!
媒体这种奇特的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没耐性。一个月简直超出他们的忍受范围,没看到有利好消息出来,就直接把大帽子扣上,冷嘲热讽不断。
远在德国的他们。其实本来并不知道国内媒体会如何评价他们,也没有兴趣打听这些无聊的评论。
不过,他们不在乎,有人在乎!
王丹以前可是圈中人。即使到了德国,还是和一些人保留了联络方式。这些能让她视为朋友的家伙,还算比较靠谱,忠实地纪录下报道的细节,一一转述给她。
知性姐姐会如此在意。原因还是之前的围攻事件。她在潜意识里,把那次让他受尽屈辱的经历,一直归咎于自己和家人。
但事情已经发生,挽回已经不可能,她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顺利适应环境,尽快获得上场机会。用行动和成绩,让那些人统统自己打自己脸去!
可身为多年的媒体人,她的职业病也一样——没耐性!
她以前可没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所以很多地方还是不太了解。开头几天新鲜感一过。洁癖加身的知性姐姐就怒了!
懒成这样的家伙,到底是怎么被自己看中的!
而且,何止是看中哟,自己居然还着急着献身呢!
个人卫生就不说了,标准不一样但差距不大,将就点也就罢了。家务活也只是小事情,自己和江晓兰多忙活忙活就是。
可语言学习的不用功就是大事情了!不努力学习的结果,会直接导致他们在主教练心目中的印象不好,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前景,甚至让此行蒙上阴影都有可能!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王丹停止了念叨,找到江晓兰,让她好好和他谈谈,顺便也要来了郑睫的电话。准备让卢伟也接受下再教育!
知性姐姐还是知道自家脾气爆的,也不想在异国它乡和他吵架,于是一再叮嘱她们:此事非同小可,必须让他们重视起来!
“我知道你们不在乎国内的那些评论,但你想想,你还有干爹干妈。丹姐还有父母,卢伟还有郑睫和她家人,对了,还有娟姐也在国内。他们如果看到这么多对你们不利的评论,心中担心难过会有多重?”江晓兰忧心忡忡地继续劝说。
“好啦,肯定是丹姐派你过来的。放心,我们不是不好好学,只是那种方式不适合我们,强迫自己适应的结果,就是更不适应。”尤墨难得认真起来,语气诚恳。
“不是偷懒吗?”江晓兰一脸怀疑。
“当然不是。不过,不能上场比赛也不见得是坏事情。”尤墨微笑着看她。
“嗯?”
“说了你也不懂。。。。。。你别掐我。。。。。。就和你说。。。。。。”
“说吧!丹姐说你懒还真是说对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成熟的职业俱乐部,成年队的更衣室水很深。主教练的态度只是个重要因素而已,远远不是全部。在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很难让自己的高光表现一直维持下去。搞不好还会引起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徒增困难。强龙不压地头蛇,并不是因为地头蛇压不住,而是压住了地头蛇,弊远大于利。”
“球队必须做为一个整体,才能爆发出足够的战斗力。可要想真正融入进去,一来需要时间,二来需要机会。一上来就竭尽全力的表现自己,只会让别人反感。你想想,哪有小弟一上来就威胁老大位置的?别人能不防着你?”
“德国人其实挺实称的,但这毕竟是成年队,里面还有不少德甲打拼多年的老家伙。没弄懂他们的规矩,就想直接获得他们认可,难度太大。”
“我们并不打算认个老大,拜个山头什么的。那样效果虽然快,但不合我们的性子。现在我们只是凭着感觉,找机会结交一些真正的朋友,慢慢进入圈子内部,才能真正的显山露水。”
江晓兰越听越楞神,听完了还没反应过来,呆呆地看着他。
“好啦,忙活你的事情去吧。我和卢伟没你们想象的那么懒,看,我这一晚上做了800个俯卧撑,够不够格把3个月的时间缩短一点?”
江晓兰一脑门的黑线,伸手在他的大脑袋上敲了两下,转身就走。
“本来准备说服你的,结果还得去说服她。说客这个职业,我是当不了!”(未完待续。)
十二章 你的样子
没有职业运动员在健康的状态下不渴望比赛。
能不能克制住欲*望,冷静地分析状况,是优秀和顶尖区别。
卢伟和尤墨,并没有心机深沉到在训练中故意留力的程度。可踢过球的人都知道,职业表现和拼命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职业圈的内行们其实都很清楚:竞争激烈的队伍,训练水平和对抗程度往往能超过正式比赛!
在这种训练氛围下,按步就班地适应环境,循规蹈矩地按照教练的要求来,甚至加练什么的都不主动。这种表现给人的感觉,除了有点不思进取,就是觉得他们很安全。
德国人其实并不十分排外,但骨子里血统的骄傲感无处不在。日尔曼人优秀的教育系统造就了普遍较高的国民素质,随之而来的,是心中的评价门槛较高,想获得他们的认可,必须经历严峻的挑战,很长周期的考验。他们性格或者沉稳,或者火爆,或者外向,或者内秀,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直爽。这种性格特点,让他们一旦心里对你真正认同了,绝对是死心塌地的支持!
深知这一点的两个人,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场下,从来都没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一直用一种人畜无害的表现,度过了他们在凯泽斯劳滕的第一个月。
蒋律华心中略略有些失望,没事的时候很少过去看他们训练了。
他虽然已经绿卡在手,已是国际友人一枚,但骨子里还是期待华人能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能在从未踏足的领域中,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可这两个小家伙实在太老实了一些,既不拼命表现,也不主动跑上跑下寻找机会。这种和期望有差距的表现让他心凉了半截,考虑再三,还是给朱广护打了个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
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
老朱居然笑呵呵地让他不要担心!
蒋律华对他可不客气。立即反驳:“我觉得他们缺乏进取心!德国职业足球竞争有多激烈,你又不是不知道。在这种环境下你不拼命表现自己,很容易就被其它人抢了风头!眼下球队在乙级联赛表现并不好,出场阵容也是换来换去的。现在正是年青人抓住机会的时候!”
老朱还是笑。随意地聊了聊其它情况,就挂了电话。
蒋律华自觉已经尽了义务,也就撇了撇嘴,暂时断了念想。
————
德国乙级联赛已经进行了快两个月,结果7场比赛凯泽斯劳滕3胜2平2负。这种中游表现对于一只志在返回顶级联赛。重现昔日辉煌的球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弗里德尔心知肚明这一点,脸上虽然沉着冷静,心中的焦躁却越燃越旺,脾气也敏*感了很多,发火次数在直线上升。
俱乐部高层也不满意,主席昆茨过来看训练的次数在逐渐渐增加。他的表情到是没什么变化,和主教练交谈时也并无激烈言辞,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再不用场上表现来挽回的话。时间就不多了!
德国人炒教练不算频繁,乙级队也不会有太充裕的资金供其挥霍,弗里德尔并未因为主席频繁到访而慌了心神,不过他也清楚明白着——年底大概就是极限了!
现在还有两个半月的时间,算一算的话刚好10场比赛。
不能赢下6场的话,自己的位置就要保不住了!
主席施压,教练发火,这种状况带给球员们的刺激也非同小可。
对眼前战绩他们也不满意,个别心高气傲的家伙脾气也大的很,让他们不顺眼的小弟级别家伙就遭殃了。场上场下都遭呵斥。
虽然更衣室氛围不好,但德国人向来以意志坚定著称,球队表现并未乱了阵脚,只是其中的大佬们。心中失望是可想而知的。
队长莱因克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球队91年夺取顶级联赛冠军的主力门将,他可是拒绝了很多球会的邀请,坚持留了下来,目标当然不会是在乙级联赛鬼混。他今年只有29岁,这个年龄对门将来说,最少还有五年的黄金职业生涯。这眼下球队表现如此不堪,重返顶级联赛都困难,更别说重现昔日辉煌了!
球队的问题出在哪?
看起来其实一目了然!
进攻太无力!
德甲是五大联赛中0:0出现比例最少的联赛,崇尚进攻的日尔曼民族本身就侵略性十足,把足球比赛当成战争来打是常态认知!
德乙联赛就更夸张了。好胜心强的德国佬没有几个甘心在次一级联赛混日子,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加血性,宁愿冒险也不保守,宁愿站着死也不想跪着生,宁愿比进攻能力也不想通过防守来获取难看的胜利!
凯泽斯劳滕为何在91年还能夺取顶级联赛冠军,今年还能力压沙尔克04勇夺足协杯,最后却落个降级的命运,原因当然很多,最大的一条就是资金链不稳定!
以1954年世界杯冠军,西德队灵魂人物,队长弗里茨*瓦尔特的名字命名的体育馆,在前年大幅翻新后,球队的资金就开始出问题了。开不出高额薪水留下主力球员的话,身价高昴的进攻球员们就成了主要交易对象,失血慢慢加重之后,球队开始积重难返,最终一败涂地!
莱因克看的清楚明白,此时怨气虽重,心中也深感无奈。
在这土生土长的他,对这支球队感情深厚。可无米下锅的窘境,实在不是一个门将能左右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干好老本行,顺便在年轻人中间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