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完美如意-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amd比英特尔钱少很多,但是amd可以和英特尔竞争,重要的就是有董这样的人。

    因为amd只要设计出好的产品就行,它与英特尔比设计,张忠谋的台积电和英特尔比制造。i

    英特尔自己又要设计又要制造,设计和制造的人都要养起来,然后又要自己去投资生产,因为那个设备从留出经费、发出经费、赊出经费一直上去。d设计,台积电为它制造,用制造和英特尔拼。

    到最后,因为英特尔的制造比台积电贵两倍,品质比别人差,所以英特尔的制造就变成了英特尔的包袱了。

    英特尔的品牌是资产,设计是资产,但是英特尔的制造是它的包袱;那amd的设计也很好,台积电的制造很便宜,所以就可以咬住英特尔,打出自己的品牌,整个策略就是这样形成的。

    张董的台积电价钱比英特尔宜这么多,公司的毛利还能达到50%,由此可见半导体行业暴利。

    可以说,他重新定义了一个产业。

    对于这么一个人,江辉和梁猛松商讨的时候,希望还是尽可能取得谅解,放梁猛松去光辉芯片的。

    “小梁,你从1992年来到公司,到现在已经整整15年了吧?”,张董坐在梁猛松对面,给各自倒了一杯茶说道。

    “准确的说是14年零9个月12天,基本上我人生最重要的时刻都是发生在台积电”,梁猛松说道。

    “前段时间,公司内部有一些关于你岗位变动的传闻,你不要放在心上,那只是个别董事在瞎胡闹,我觉得你在现在的岗位做的挺好的”。

    由于梁猛松的性格原因,很是得罪了一批人,前两个月开始,台积电内部就有传闻说要把梁猛松调离现在的岗位,去到一个闲职上搁着。

    “张董,台积电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管理和研发机制,对于台积电来说,单个技术人员的才华如何,意义并不是特别的大,现在靠的是体制的力量与其他人竞争”,梁猛松说道。

    梁猛松说的这个情况,其实基本上市每个大企业都会面临的情况。

    大公司的白领们,其实和富土康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穿得精致漂亮,在漂亮的写字间里,有咖啡喝,看上去更有品味而已。

    一般大公司的培训制度都会给得很完善,所以特别会“洗脑”,这类培训包括工作方法,工作思维,工作流程等等,这类培训确实会给人在工作效率上得以提高,但是从某种本质上来说,它更像是把每个不同的人打造像标准化零件一样的人,不需要你有太多的想法,只需要服从和执行就可以了。

    相对来说,小公司的人员综合能力会强一些,因为工作职责没有分的那么细致,什么活都要干一些,什么都懂一些。

    到底大公司好还是小企业好,还真不能一言而概之。

    总的来说,在大公司里的领导看来,小公司管理不规范,小公司培养出来的人才通常是很杂的,综合性很强的,不适合大公司的专业化分工,所以从小公司再跳到大公司是有很大难度的。

    而对于小公司来讲,比较喜欢接受大公司里的人,在小公司里的管理者,看来,大公司里的人经受过专业的训练,专业化水准比较高,对小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从大公司往小公司跳相对容易一些。

    “小梁,如果是其他的工程师离职,我觉得你这个说法还是非常正确的,台积电少几个普通工程师,对公司的运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你不一样,我想你对自己的技术水平应该是很有信心的吧?”。

    “张董,我很感激这些年您对我的呵护和照顾,但是我觉得我在台积电已经没有太多的职业发展前景了。并且,我一直有一个愿望,我希望能够自己设计、自己生产一款属于自己的芯片,而不是单纯的代工”,梁猛松找了一个看似比较好理解的借口。

    “你是技术专家,全球芯片行业的生存情况你是最清楚的,代工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张董说道。

    作为芯片代工的创始人,张董重新定义了芯片行业的生产规则,甚至“代工”已经是张董的信仰之一,自然不会轻易放下这种观点。

    并且冲后世台积电的发展情况来说,张董的这个坚持也不能说是错的。

    在江辉重生那会,台积电的年利润已经超过了100亿美金,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

    “张董,我知道你担心什么问题,我可以承诺,我离开台积电之后,终生都不会去三星、联电、英尔特、amd、ibm、中芯等台积电的竞争对手那里,你完全不必要担心我的离开会对台积电造成什么损失”。

    一般来说,竞业禁止协议是规定三五年内不准从事相关职业,并不用承诺终生。

    但是江辉和梁猛松商量之后,觉得为了打消张董的顾虑,梁猛松离职的时候可以签订一个竞业禁止协议,里面具体的列出不允许去的公司的清单。

    由于光辉芯片现在压根就连注册都还没有注册下来,这个清单肯定是没有光辉芯片。

    这么一来,既避免了梁猛松在光辉芯片的工作受到限制,又打消了台积电的顾虑。

 第855章 放人(上)

    作为台积电的董事长,普通员工的离职信息是到不了张董手上的,但是梁猛松显然不是普通员工,看看这几年梁猛松参与的台积电的项目以及所做的贡献就知道了。

    但是,就像是梁猛松所说的,台积电这种大规模的企业,已经不再依赖某个人的技术水平高低,而是借着体制的力量在推动着公司的前行。

    所以,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梁猛松从台积电离职,对台积电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当然,前提肯定是梁猛松别跑到台积电的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要是像前世一样,梁猛松跑到三星电子任职,把台积电的领先技术透露给了三星,让三星在短短几年内就追上了台积电,这个损失对于台积电来说就太大了。

    这种情况也是张董需要极力避免的。

    但是现在,梁猛松主动的提出自己从台积电离职之后,终生都不会去到台积电现在的竞争对手那里工作,张董心里一下就松了一口气。

    这么一来,不管自己能不能说服梁猛松留下来,都不会对台积电的发展造成多大的影响。

    “小梁,之前一直都有传闻你要去三星电子,方便和我聊一聊吗?”,张董听到梁猛松提出的竞业禁止协议里面的清单之中第一个就是三星,虽然心里松了一口气,但是新的疑惑又上来了。

    梁猛松的老婆是韩国人,这在台积电的高层之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三星电子的会长曾经亲自来宝岛挖过梁猛松,张董心中也是知道的。

    但是现在,梁猛松居然自己说终生不会去三星工作,这就奇怪了。

    “不瞒您说,三星是由请过我去他们公司,但是我没有答应。在芯片领域,我觉得三星将是台积电最大的敌人,甚至是唯一的敌人。作为在台积电工作了15年的我,公司就像是我的家,我是不会去到三星工作的”,梁猛松肯定不会说自己原本确实想去三星上班的,甚至连条件都已经在谈了。

    只不过半路杀出个光辉芯片来,梁猛松发现自己一下子有了更好的选择。

    张董作为一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来梁猛松的真实想法。

    本身梁猛松就是搞技术的,肚子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台积电出去的人,去哪里我都可以忍受,但是去三星,那绝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小梁,我不管你刚才和我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希望我这个忠告你能听得进去”。

    三星电子自创立至今,其产品开发战略演变大致经历了“拷版战略”、“模仿战略”、“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和“技术领先战略”四个阶段

    就2008年的芯片领域来看,三星还是处于“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的阶段,说的更加直白一点,三星现在在芯片领域就是把台积电作为自己的目标,希望超越台积电。

    对于这么一个对手,张董肯定是要多方堤防的。

    不过,说起来三星能够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并且最终实现了自己“技术领先战略”,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甚至这个战略用在光辉芯片上也未尝不可。

    拷版战略是指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技术、设计和零部件完全依赖外界的供给,该企业就像另一家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只是依样画葫芦地进行组装而已。

    拷版战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打入市场。

    三星电子1969年进入家电和电子产业,是因为家电和电子产品市场在当时已显露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以电视机为代表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处在迅速普及阶段;新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彩色电视机已进入市场成为热销产品,利润丰厚。然而,三星电子选定的第一项产品却是已经进入产品生命周期衰退阶段、利润率不高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这一特定产品。

    三星电子当时制定的产品开发战略是:从索尼进口黑白电视机成套散件和基本的组装技术,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组装,生产处在衰退阶段的低档产品销往海外低端市场。这一战略体现了当时条件下的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合适匹配。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三星电子进军dram市场之初,因不掌握关键技术,奉行的产品开发战略也是拷版战略,即从外国公司进口64kd ram芯片进行封装,封装技术依赖外国公司,生产低档产品供给低端市场。

    模仿战略是指一个企业所开发产品的关键技术虽然不是企业自己创造发明,但企业通过种种途径已经掌握了这种产品的关键技术,能够在模仿产品的行业主导设计的基础上对产品的设计和零部件设计作出改进或一定程度的创新,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有所不同,更适合某些特定市场的需要。

    模仿战略可以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努力提升自身产品、市场和技术匹配的档次。

    光辉芯片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模仿战略来走的。

    三星电子的低档12英寸黑白电视机和低档dram在它所选择的市场上取得的业绩很不错。但根据当时与外国公司签订的技术支持协议,三星电子很难获得基本的组装技术之外的关键技术。

    三星电子当然不甘心停留在这种目标产品关键技术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的市场、产品和技术的低水平静态匹配。

    为此,三星电子一方面仍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外国技术;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大力开展对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掌握。

    在黑白电视机产品上,三星电子避开外国公司的耳目,对关键技术秘密地学习。他们做了广泛的调研、讨论和探索,最终克服了似乎难以克服的困难,掌握了黑白电视机的必要技术。在这基础上,三星电子根据当时韩国国民收入较低、对电视机需求大的特点,利用已掌握的技术,在1975年开发了符合韩国国民特殊需要的修改版经济型l2英寸黑白电视机,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

    在这阶段,除了广泛利用反解工程方法外,三星电子还采用了另外一些方法来获得关键技术,如:在外国小公司中寻找技术来源;聘请在海外受过训练的、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韩裔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美国硅谷和岛国东京建立研究与开发中心;让设在韩国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和设在外国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并行地开发同一新产品,开展内部良性竞争等等。

    这些做法所产生的协同作用,对于三星电子打破外国公司的技术封锁,促进外国公司向三星电子转让先进技术,加速三星电子破解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三星电子技术起步水平和总体技术能力,提升三星电子的市场、产品和技术匹配的档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现在,三星电子已经完全进入了用先进技术开发处在生命周期导入阶段的新产品,占取中高端市场的“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阶段。”

 第856章 放人(下)

    三星的半导体事业进入了“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阶段,而这个“领先者”主要就是指台积电,这也就难怪张董对三星电子的怨气那么重了。

    其实在江辉看来,三星和台积电之战,最终结果是很明显的。

    如果把台积电比作一艘超级战列舰,那么三星就是一个航母舰队。

    战列舰再强,你只是自己一艘战舰在作战,但是人家三星是有一整个产业链来支持,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来支撑。

    像是芯片,台积电做的再好,也就是多接一些代工的单,无非就是代工的单子技术含量高一些还是低一些的问题。

    但是三星不一样,他的芯片可以给到三星手机使用,可以给到三星电脑使用,可以给到三星电视使用,可以给到三星洗衣机使用,可以给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星已经实现了产业链的闭环控制,竞争力根本不是外面某一家公司单打独斗可以干过他。

    这一点,三星集团和光辉集团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都是航母作战的方式,动起来就环环相扣,多重手段一起来。

    “张董,不管您信不信,但是我这辈子是绝对不会去三星,您完全可以放心”,听到张董似乎是忠告,由似乎是威胁的话语,梁猛松立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方便具体说一说你下一步的打算吗?”

    “也没什么,即使我现在不说,不用过多久你就知道了。我准备去大陆上班,从零开始自己设计、生产芯片,走英尔特和三星的路”,梁猛松说道。

    “不是做芯片代工?”,张董疑惑的问道。

    作为台积电出去的人,虽然去三星、英特尔这些公司也是有用武之地,但是实际上,去到和台积电一样定位为芯片代工厂的企业,也许会更加的如鱼得水。

    “不是,是一家芯片公司,从设计、生产、封装、测试和销售,全部都是公司内部自己搞定”。

    听到梁猛松这么说,张董有点困惑的道:“投资这么一家公司需要的资金至少需要1000亿新台币,我没有听说最近有哪家公司还在搞这种大手笔投资”。

    一颗芯片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一条生产线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2000…5000道工序。就拿台积电这种代工厂来说,需要先将“砂子”提纯成硅,再切成晶元,然后加工晶元。

    晶元加工厂包含前后两道工艺,前道工艺分几大模块——光刻、薄膜、刻蚀、清洗、注入;后道工艺主要是封装——互联、打线、密封。其中,光刻是制造和设计的纽带。

    其中许多工艺都在独立的工厂进行,而使用的设备也需要专门的设备厂制造;使用的材料包括几百种特种气体、液体、靶材,都需要专门的化工工业。

    另外,集成电路的生产都是在超净间进行的,因此还需要排风和空气净化等系统。

    这么多的共享下来,整个项目的投资绝对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字,张董说的1000亿新台币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一个数据了。

    “不,张董您一定听说过这家公司。您想一想,以前我们公司有什么信息要公布,一般都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通过想熟悉的记者透露出去,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