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阳公主-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方便连忙跟着她。
  崔进之站在李述身边,带着几分不满,“安乐公主这么多年了; 怎么还是这一副骄纵的性子。”
  安乐公主自小受宠,做事随心所欲,小时候没少欺负李述。十五岁那年崔进之进宫做伴读,与后宫诸位皇子公主均来往密切。尤其是安乐经常常缠着他,他便是那时候认识李述的。
  一个小黄门上前来行礼,带着他们往中宫方向走。李述道,“她再骄纵都有人宠着。”
  她没给人说过,她一直都很羡慕安乐。
  崔进之闻言停了停脚,刚想说什么,忽听身后有人道,“平阳公主!”李述转身一看,知道是含元殿跑腿的小黄门。
  小黄门长得讨喜,笑道,“给公主请安。”
  李述微点了点头,听小黄门又道,“公主倒有两个多月没进宫了,陛下念叨了公主好几回,今儿个公主好不容易进宫了……”
  李述闻言,和崔进之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神色。崔进之微皱着眉。
  中午就要开宫宴了,到那时陛下不就能见着李述了。非要这会儿召她过去?分明是有什么话要私下嘱咐。
  李述亦想到了,对小黄门笑道,“我也一直惦记着父皇,在千福寺时日日都替父皇抄经祈福。既如此,还请公公带路。”
  她看了崔进之一眼,“你先去吧,等我见过父皇再找你。”
  崔进之点了点头,目送她走远了。
  *
  李述进含元殿的时候,父皇正在左侧明间里看折子,李述屈膝行礼,正元帝从折子里抬起头来,“这两个月都去哪儿了?把父皇都忘在脑后了。”
  声音虽威严,语气却带着笑。像是寻常人家里,父亲对子女那般,又严肃又疼爱的模样。
  李述闻言笑了笑,带着些许小女儿的姿态,“父皇恕罪。”
  她走上前去,见正元帝正在批折子,便走到书桌一侧,轻撩起宽袖替他磨墨。
  “母亲去世整十年,我想着今年该多祈福些时日,因此去千福寺念了两个月的佛。”
  正元帝听了却不太赞同的模样,“你要是想祈福,在大慈恩寺就可以。何必专门跑到城外去。”
  李述执墨的手顿了顿,“千福寺清净,母亲喜欢。”
  其实她也不知道母亲喜欢清净还是热闹,她从有记忆起就在荒僻的宫殿里,那里安静极了。她们并没有选择清净或者热闹的权力。
  千福寺是李述自己出钱建造的,佛寺不对外开放,只供着母亲一人。大慈恩寺虽佛法盛名,到底是大寺,人太多了,祭奠起来不诚心。
  正元帝闻言“嗯”了一声,不怎么关心的模样。
  平阳的母亲长什么模样,他完全不记得了,那个女人也许曾经在他脑海里留存过一夜,但很快就消散。
  后宫里女人很多,女人生的子女也多,人太多了便不值钱了。不被重视的人像是野草一样,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都不会入别人的眼。
  正元帝继续看折子,宫殿里一时只剩李述磨墨的声音。于安静中各自酝酿着不同的打算。
  静默了一炷香的时间,正元帝忽然放下折子问道,“朕听说你和户部的提举沈孝走得近?”
  李述手一抖,手里的墨汁差点溅出去。
  什么叫她和沈孝走得近。她还当父皇知道自己召沈孝做面首的私事。
  旋即便缓过神来,知道父皇指的不是私事。
  沈孝为征粮跑遍了长安城的每一户朱门,这几日他一直在自己的府外徘徊。父皇问的是这个。
  李述敛神笑道,“儿臣和沈大人没什么交情。就是前几日他忽然来拜访儿臣,说是要替户部征粮。”
  “儿臣知道灾情严重,倒是想给沈大人借粮,可父皇知道,驸马督工永通渠,这几个月没少拿府上的粮食补永通渠的亏空。儿臣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
  正元帝沉默了片刻,见李述不上道,脸色慢慢沉了下去。“雀奴,你知道这旱情还要持续多久么?”
  他挥了挥手,叫所有人都退下。
  含元殿的大门悄然关闭。
  正元帝道,“钦天监的人推算过,旱情怕是要持续到八/九月份。”
  他叹了一口气,带了几分无奈,“这话朕没跟谁提起过,今日跟你交了底了。”
  李述垂着眼,不说话。
  正元帝见李述不接话茬,不免皱了皱眉,“雀奴,你说怎么办?”
  李述回道,“往年无论旱涝蝗灾,都是户部出面赈灾。今年也不例外。”
  她回答地避重就轻。
  正元帝自然知道户部赈灾,他不是让李述说这个。他皱了皱眉,还是决定把话挑明了,不然雀奴嘴利,只怕能和他绕一天的弯子。
  “你是不知道,你二哥天天跟朕哭穷。朕叫他缠得烦,昨日刚骂了他一通,朕把他分到户部去,他反而跟朕哭穷,那其他五部岂不是要饿死了。可朕一查账本,才发现户部的存粮是真的快断了。怨不得你二哥这几个月来着急上火。”
  李述心想,二哥要是不着急不上火,自己那“以粮代钱”的谋划不就白出了。
  正元帝叹道,“这里没外人,朕也不和你绕弯子了。沈孝征粮,是替户部征粮,也就是为了赈灾征粮。可三十万石粮食的缺口,他捧着朕的诏令却只征了十万石,剩下的二十万石怎么办?”
  “雀奴,”正元帝看着李述,“朕要你主动给他借些粮。”
  正元帝今日召见李述,不为别的,什么多日不见甚是想念都是托辞。
  他真正想说的只有这一句话。
  他道,“你若是都借粮了,旁人也自然要跟风借粮,户部的问题就算缓解了。”
  他见李述沉默地站着,软了声色叹道,“若是有法子,朕也不会让你借粮。可你在诸位公主中食邑最多,就是借出几万石粮都不影响。”
  这句话仿佛戳中了李述的心思,打破了她的沉默,她忽然道,“父皇,儿臣的食邑和安乐妹妹一样。”
  她说话的时候,抬起眼看着正元帝。正元帝才发现,原来她有一双通透而尖锐的眼,仿佛能直视人心。他从前都没有仔细看过。
  正元帝迟疑了片刻,解释道,“你知道安乐,她镇日只知道玩耍,哪里懂这些朝政。”
  李述闻言,看了正元帝很久。久到正元帝几乎都想要避开她的目光,李述才移开了眼。
  她微微低着头,轻笑了一声。
  不是安乐不懂事,只是父皇想保护安乐罢了。
  太子在朝中势力坐大,麾下又有无数的世家大族,各个都硬挺着不给借粮。此时谁借了粮,谁就是背叛了太子,就是背叛了那些世家大族。
  这般得罪半个朝堂的事情,父皇怎么舍得让安乐去做。
  *
  含元殿的门槛高,进门出门的时候都要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被绊一下。这不,平阳公主出来的时候就差点被门槛绊倒。一旁守着的刘凑忙扶住了她。
  公主偏过脸,对刘凑轻道了一声“多谢公公”。
  她面色算不上好。刘凑便忍不住多瞧了一两眼。似是察觉到自己的异状,平阳公主笑了笑,将一切情绪都掩去,道,“时辰不早,我还要去拜见皇后。”
  她沿着朱红长廊走远,不知是不是错觉,刘凑觉得她向来挺直的脊背却有些塌陷。
  像是被重担压迫,不知该向哪边屈服。                        
作者有话要说:  短小且手速慢的我,希望大家别嫌弃。
……
感谢客长安扔了1个地雷。
感谢“大妖”的20瓶营养液。
感谢“将离”的10瓶营养液。
感谢这个没有名字的“”的5瓶营养液。
感谢“阿”的2瓶营养液。
感谢“敬箫”的营养液。
感谢“lzzlz”的营养液。
感谢“唧唧蛋挞”的营养液。

  ☆、第 27 章

  李述到了皇后宫里; 侍女引着她进了殿门; 拐进明间。
  罗汉榻上坐着一位四十出头的妇人,朱红华服; 九尾凤簪,这便是皇后了。皇后旁边紧挨着安乐公主,安乐一边说什么一边笑着; 满是小女儿姿态。
  满堂都是人; 皇子皇子妃、公主驸马,另有许多命妇小姐,笑着看安乐公主撒娇。金城公主也在; 只是缩在后头人堆里不起眼。
  李述进屋时草草扫了一眼,金城公主朝她怯怯地笑了笑,李述对她淡淡点了点头。
  末了她皱了皱眉。
  怎么不见崔进之。
  皇后见李述来了,对安乐那种慈爱的模样便消失了; 虽仍是笑着的,只是笑得客气,“平阳来了; 来,快坐。你父皇也真是的; 这大热天,偏把你叫到含元殿去; 有什么话不能待会儿宫宴上说。”
  这话听着像是抱怨父皇大热天不知道疼人,但细品起来,总能咂摸出些许话外的意思。
  李述笑着回道; “儿臣两个月不曾进宫,父皇专门把儿臣叫过去训了一顿,说儿臣只顾玩耍,倒是忘了他了。”
  安乐靠着皇后,闻言轻哼了一声。父皇就该训平阳呢,好好训训她。让平阳总是抢她的父皇母后还有太子哥哥。
  旁人没听见,可皇后和一旁站着的杨方听得清楚。皇后轻拍了拍安乐的背,让安乐别这么肆意妄为。
  皇后虽也一向不喜欢正元帝看重平阳,但后宫都讲究个面子情,心里不管怎么想,脸上都要笑着。
  说起来其实皇后也不是不喜欢平阳,她对庶出的公主都是一个态度——既然没身份,就该在后宫静静待着,别出来乱晃,碍人的眼。
  安乐叫皇后暗自训了,撅了撅嘴,抬头又见旁边站着的杨方正对李述笑,笑容里带着抱歉,似是在对安乐方才的行为致歉。
  李述也回以淡笑。
  安乐登时就不乐意了。抢了崔进之还不够,还想抢杨方不成。安乐立刻就瞪了李述一眼。
  李述别过眼,今日懒得理安乐。
  她叫安乐三天两头地瞪,早都习惯了。安乐那个脑袋瓜又想不出什么法子对付她,也就只能不疼不痒地瞪瞪她了。
  太子见李述进来时左右瞧了一遭,知道她在找崔进之,解释道,“永通渠那头有点急事,他赶回去处理了。我让他快去快回,应当赶得上待会儿的宫宴。”
  李述闻言点了点头。
  太子妃同太子对视了一眼,走过来拉着李述的手,“不就一会儿不见么,你还到处找他。你们感情可真好。”
  李述客气地笑了笑,将手从太子妃手里抽了出来。她心里装着父皇说的事,此时不大想摆什么虚情假意的寒暄。
  安乐听得眼睛都瞪圆了。
  太子妃知道她的心病,这么多年来她就是放不下崔进之。向来没人敢在她面前提崔进之和李述的关系,可这会儿太子妃反倒恭维起李述了。
  这是凭什么?就像故意讨好李述似的。
  在屋里待了片刻,李述觉得有些气闷,寻了个借口出门。刚站在廊上透了会气,便听身后传来脚步声。
  李述不必回头,知道是太子跟来了。
  她心里微叹一声。
  太子走近了,“平阳,父皇刚找你做什么?”
  真是时时刻刻不能让她安歇。
  李述将脸上烦躁掩去,默了片刻,知道自己瞒也是无用的,瞒着反而会让太子更起疑心,还不如说实话。
  “二哥还差二十万石粮食,父皇想让我主动给他放些粮。”
  太子闻言冷笑了一声,“父皇还真是疼老二!”
  他明明才是嫡长子,凭什么父皇这几年偏要扶持老二跟他对着干。不过一个庶子,有什么资格跟他争。
  太子怒了片刻,没什么好声色地问道,“那你怎么回的?”
  他此时不是人前那幅仁君模样,盯着李述,在急迫之余带了分不耐烦。
  就仿佛对一个下人奴才一般。
  李述听出来了太子的语气。
  这才是真正的太子,什么仁君什么宽厚,都是摆出去装样子的。他从来没学着去尊重她。
  可那又怎么样。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她是攀着他有了今天的地位。
  李述将不满咽了下去,“我没答应父皇放粮的事情。”
  太子怀疑地看了李述一眼,似有些不信。
  前几日平阳刚从山里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在府里见了沈孝。太子当时便一惊,觉得平阳怕是要和自己离心。后来还是崔进之打了包票,太子才勉强放了心。
  平阳这几年翅膀越来越硬了,太子对她有些不放心。
  她早年又听话又聪明,没少替自己出主意,投桃报李,太子也相应地把平阳捧了起来。
  可这几年平阳却慢慢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如今连太子都看不懂她了。幸好还有崔进之,崔进之对平阳的影响很大,太子要让平阳做什么事,通过崔进之去传话,八/九成都能成功。
  昔年平阳刚从安乐手上把崔进之抢过去,太子还不高兴,明着暗着没少替安乐出气。如今看来这门婚事倒是个好事,若是没了崔进之,怕是他如今也笼络不住平阳了。
  正说着话,皇后身边的小黄门来叫,说是宫宴要开了,圣上马上要到。于是二人连忙回去。
  众人刚落座,正元帝就到了,坐在上首往下扫了一眼,见李述一个人坐着,皱了皱眉,“崔进之呢?”
  太子忙站起来回道,“永通渠出了点事,他赶回去处理了。”
  正元帝:“永通渠?”
  太子瞟了下首的李炎一眼,冷哼一声,“那还得问二弟,户部这几日又给永通渠断粮了,没粮吃自然要闹事。”
  李炎闻言忙站了起来,对正元帝道,“儿臣今日刚筹措了一笔粮食,下午就派人给永通渠送去。”
  说着他面露为难之色,“不瞒父皇,为了不断永通渠的粮,户部如今都被掏空了。父皇之前不是下了征粮诏,可户部的人捧着诏令,却没征来多少粮……”
  李炎瞧了李述一眼,“这几日户部有人去平阳妹妹府上拜访,本想从平阳妹妹那儿讨点粮出来,只是却吃了个闭门羹。”
  场上目光一时都落在李述身上。
  李述执酒杯的手一顿,慢慢将酒杯放了回去。
  目光如有重量,从四面八方压在李述身上。父皇的逼迫,太子的威胁,二哥的不满,还有多少王公贵族、世家大族的窥探……全都压在她身上,将她困在座位上,根本都动弹不得。
  左右支绌,前后皆困。她一个人坐在喧哗的宫宴上,周遭都是人,可只是觉得孤立无援。
  头一次,李述希望崔进之能在她身边。哪怕不说任何话,只是坐在她身边都是好的。她就能从他身上吸取力量。
  可他此刻没有。
  只能靠她自己。
  李述捏紧了手里的酒杯,指尖泛起了白。默了半晌,她强打起精神,笑了笑,“二哥知道我,我向来畏暑,天气一热就不大舒服。这几日都没看拜帖,都是驸马替我打点。”
  李述将皮球踢到了崔进之身上,也就是踢到了太子身上。
  太子一滞,没想到平阳这回倒是不替他挡着了。他愈发觉得李述和他如今离心了。
  不成,待会儿崔进之从永通渠回来,一定要让他去劝劝平阳。一定不能让平阳站到父皇那头去。
  太子没法子,只得回答这个问题。他看向二皇子,语气几分不耐烦,“崔进之忙着督工永通渠,哪儿有时间见你们户部的人。”
  正元帝闻言看了看太子,目光中似有不满。
  宫宴上凝滞着,都知道唇枪舌战下藏着刀光剑影,各个都不敢说话。
  唯有安乐听了个半懂不懂,她看了看父皇,又瞧了瞧太子哥哥,末了又扭头看了看下首的李述。
  怎么忽然都不说话了。
  她疑惑地看向身旁的杨方,杨方轻对她摇了摇头,让她不要乱动。
  皇后似嗔似笑,“好了好了,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个饭,你们倒好,又说起朝堂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