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阳公主-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伺候崔进之睡下之后,青萝轻手轻脚地收拾了地上的碎碗,出了营帐。
  刚走一两步,崔林不知从哪个拐角冒了出来,对着她连忙拱手。
  “多谢青萝姑娘替我瞒谎。”
  青萝浅笑了笑,低声道,“没什么。我若说我主动来看望他,他总不会怪罪我;可若是你主动带我过来,他怕是要怪罪你。”
  崔林去平阳公主府请了医官,本想请李述去永通渠照看一下崔进之,可李述那张脸总是淡漠,叫人看不透她到底是关心还是不关心。
  于是崔林回程路上拐了个弯,把青萝带了过来。
  没成想青萝和公主却碰上了面。
  崔林此举是擅自行事,这是做仆人的大忌。若被知道了,崔进之定会罚他,世家大族管束奴仆的规矩都严得很。
  万幸青萝姑娘替他瞒了谎,叫他躲过了这一劫。
  真真是要感谢她。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晚了,抱歉。
吹空调吹多了,有点头疼,所以这一章写的慢。

  ☆、第 22 章

  从永通渠回城,经由明德门,从朱雀大街一路行到底,沈孝的轿子在含光门外停下,步行进入皇城,回到了户部。
  此时已是下午时分了。
  户部一片忙碌景象。
  自关中大旱以来,户部从上到下都绷紧了一根弦,生怕出现一点错处以至于酿成大祸。三月初“以粮代钱”这个政策落到了户部头上,更是加重了户部的负担。
  沈孝刚进了厅堂,还没坐下,就见二皇子身边的侍从跑了过来,道,“沈大人,二皇子请您过去。”
  时间卡的准,简直就是专门在等他。
  官署内忙忙碌碌的声音静了片刻,一时数道意味不明的目光落在新近的八品提举身上。
  二皇子近来十分看重这位寒门出身的沈大人。
  沈孝只当察觉不到这些目光,跟着侍从便出了正厅的门,沿着走廊往后一进院子走去。
  为增加政事经验,成年后诸位皇子一般都会挂着各衙门的差事,权算作是名誉指导。许多皇子也纯粹是挂名而已,一年到头都不来官署一趟。
  但二皇子却不同,他几乎是天天来户部,直接管着户部的大小事宜。无论能力如何,这份勤政的态度亦是难得。
  沈孝跟着侍从过了走廊,进了后一进院子,入了正厅,二皇子李炎正在左间窗边主桌旁坐着看折子。
  沈孝进来,先行了个礼,然后直起身子。
  李炎搁下折子,看了沈孝一眼,笑道,“去永通渠一趟折腾你了。”
  声音十分亲切。
  沈孝一本正经道,“这是下官职责所在。”
  他后背一层薄汗未消,但屋里四角都摆着冰盆,他的燥热也慢慢散了。
  沈孝不喜欢那些你来我往的寒暄,浪费时间。他顿了顿,将言辞理顺,然后将今早在永通渠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炎。
  李炎听罢冷笑了一声,“为了逼我,崔进之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他手掌握拳,指节轻敲桌面,一下、两下、三下,似是陷入了思索。
  片刻后李炎抬头,问道,“沈大人,你有何看法?”
  沈孝道,“从去年夏天起,关中降水便偏少,民间收成不好,陛下仁慈,去年秋天收税已少收了一成,因此户部余粮一直不多。如今关中大旱,处处都在向户部讨粮食,户部更是捉襟见肘。再加上崔侍郎奉命修永通渠,粮食耗费巨大,而且……”
  沈孝顿了顿,继续道,“永通渠那头怕是个无底洞,永远都填不满。”
  李炎点了点头,心想沈孝当真是个通透人。入自己麾下不过短短数日,就已将太子和他之间的矛盾看得一清二楚。
  可不是无底洞么,太子手里攥着永通渠这张王牌,就等着把他拖垮呢。
  李炎叹了一口气,“你说的本王都明白,可崔进之问本王要粮,本王总不能拖着不给。可本王若是给他拨粮,他总有法子消耗粮食。”
  这是个两难境地。
  沈孝点了点头,“殿下说的是,没有拖着不给粮这个道理。所以户部给永通渠拨粮,势在必行。”
  李炎盯着沈孝,“可叫崔进之这么耗下去,不到三个月,户部就会被他彻底拖垮。沈大人,你有什么法子?”
  不过片刻,二皇子李炎就向沈孝问了两次“怎么办”。
  沈孝微微垂着眼,目光凝在光滑的青砖上。黑羽般的长睫遮住了他的眼神,浓郁的目光里,盛着孤注一掷的野心。
  片刻后,沈孝抬起眼来,一字一句地说,“臣有一个法子——征粮。”
  李炎目光一亮。
  沈孝道,“按户部如今的存粮来算,就算接下来三个月内其他各官署不来要粮,可也万万撑不住永通渠的消耗量。更何况崔侍郎那边一定会想尽法子问户部要粮,不把户部耗空不算完。钱粮一事,无非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可如今‘节流’是不可能了,各部门都向户部伸着手,永通渠那头更是怠慢不得,那就只剩下‘开源’二字。”
  沈孝素日是言辞稀少,此刻说起筹划来却是条理清楚,不急不慢,显然他心中已谋算多时了。
  “皇亲国戚、世家大族,名下的土地田产数之不尽,只要户部能从他们手中征些粮出来救急就好。太子给皇上下了军令状,三个月后一定要修通永通渠。三个月内,永通渠工期不顺,是户部的错;可三个月后,永通渠再修不通,那就是崔侍郎的过错了。”
  只要户部能撑过这三个月,那二皇子就是撑过了太子的施压,还能牢牢将户部握在手里,与太子依旧是旗鼓相当。
  夺嫡之争,胜负仍未定。
  沈孝抬起眼,目光坚定地望向李炎,慢慢地跪了下来,“下官不才,愿替殿下分忧征粮。”
  沈孝说罢,李炎仿佛等了许久一般,立刻从书桌后站了起来,极激动地绕过书桌,直奔沈孝而来。他连忙扶起沈孝,激动地拍了拍他的背,“好!本王没有看错你!”
  沈孝顺势站了起来,听李炎又道,“陕西清吏司的郎中快致仕了,此事做成,本王定会推你上去。”
  沈孝笑了笑,轻道一句,“臣,定不辱使命。”
  户部陕西清吏司的郎中,这是正五品的官职,管的是关中一带的税收钱粮,虽不如江浙一带的清吏司差事肥,但关中到底是天子脚下,管着天子脚下的税收钱粮,就是掐住了多少豪门世家的命脉。钱不多,但权却极大。
  这将是他应得的,沈孝想。脊背挺得笔直。
  李炎亲自将沈孝送出了门,站在正堂檐下目送着他一身深青官袍沿着回廊越走越远。
  他眯了眯眼,忽然笑了笑。
  “二哥,这世上哪有绝路,太仓的粮没法动、民间的粮吃空了,可长安城这么多世家大族,谁的府上没有粮仓呢?”
  李炎的脑海中回响着那日在平阳公主府门前,李述对他说的话。
  他闭了闭眼,仿佛看到李述那张冷淡而轻嘲的面孔就在他眼前。
  征粮?笑话。
  大邺立国百余年,皇亲国戚、世家大族在关中盘根错节地扎了根,向他们征粮,就是明着割他们的肉,谁会愿意?此举无疑是和所有的功勋贵族结梁子。
  再者,大半以上的世家大族都投靠了太子,小半中立的,也不敢冒着得罪太子的风险给二皇子放粮。
  这是个得罪满朝文武的任务,更是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炎早都想通了这一点。
  从头到尾,沈孝他不过是一个弃子而已。
  李炎利用沈孝,给皇上做出一副勤恳征粮的模样来,只等三个月时间一到,然后将征粮不利的罪责全都推在沈孝身上。
  到那时他虽免不了会脱一层皮,可沈孝却会替他去死。
  要熬过以粮代钱这道坎,必须有人被送上祭坛。
  这才是李炎启用沈孝的真正目的。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今天字数不多,因为中途去看了德国队的比赛,我很难受_(:з」∠)_
今天走剧情,不走感情线,希望你们别觉得枯燥QWQ。
沈孝终于要开始征粮了,前面各种感情线铺得稍微长了一点,这个情节就往后压了,很抱歉。
…………
昨天忘了感谢大家的营养液,抱歉,今天一并感谢了。
感谢“眉毛弯弯”的6瓶营养液。
感谢“长记秋晴望”的10瓶营养液。
感谢“青青子菁”的2瓶营养液。
感谢“ann”的5瓶营养液。

  ☆、第 24 章

  
  沈孝在平阳公主府外已站了近三个时辰了。
  无论如何,他今日一定要见到李述,并且劝服李述。
  距离交粮的日子还有一个月,可缺口却还有二十万石,长安城里能一口气拿出二十万石粮食的人凤毛麟角,平阳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但这不是沈孝盯着李述不放的原因。
  纵然豪奢如平阳公主,一口气掏二十万石粮也是件伤筋动骨的事,况且她和自己又没有交情,怎么会做这种事。
  沈孝从来就不指望李述能捐多少粮,重点不是她捐多少,重点是她捐不捐。
  哪怕是捐一万石,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信号——
  李述的身份十分特殊,一方面,她是陛下最宠爱的公主之一,她若是愿意捐粮,那就相当于皇亲国戚这头松了口;另一方面,她又是崔国公家的嫡媳,虽说崔家如今没落了,但昔年那可是关中世家的领头人物,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崔国公家的嫡媳都捐了粮,那就相当世家大族这头松了口。
  可以说平阳公主的态度稍微变一下,整个长安城的形势都会逆转。
  二皇子与太子的夺嫡之争在征粮一事上彻底爆发,而征粮能否成功,关键点只在平阳公主身上。
  不是沈孝非要盯着李述不放,而是他只能盯着李述不放。
  短短一个月内想要征够二十万石粮食,唯一的突破点就是李述。只要李述一松口,那些皇亲国戚、世家大族也大半都会松口。
  不仅是沈孝,长安城如今无数双眼睛都在紧紧盯着平阳公主府。李述这两个月躲到山里去,不单单是为了躲沈孝一个人。更是为了躲避各方的劝说与游走。
  日头酷辣,可沈孝站在府外一动不动。
  他下了决心,今日一定要见到李述。
  见不到李述,征粮结束后他只有死路一条,沈孝心里清楚。
  可是……她到底愿不愿意见他,这却是个未知数。
  平阳公主这样的人,算计的只有权力与利益,手狠心冷,是典型的政客模样。沈孝唯一见她透出一丝人气的时候,还是那日在永通渠,她急慌慌地冲进营帐里关心崔侍郎受伤的时候。
  他这么干站着求见真的有用么?
  正当沈孝自我怀疑的时候,紧闭的朱红大门忽然吱呀一声,侧门开了一条缝,一个模样机灵的小黄门探头看了看,见沈孝还直挺挺站在台阶下。
  小黄门哀叹了一声,恨不得去撞墙,认命般地从门后钻了出来——得了,这位沈大人真是有耐力,简直是拼了命都要见公主。厉害厉害,他赢了,公主还真没法看着他在府外暴晒。大热的天气,要是晒出个三长两短来,平阳公主虐待朝廷命官的脏水可就洗不清了。
  小黄门垂头丧气地下了台阶,对沈孝弯了弯腰,无奈道,“沈大人,公主有请。”
  小黄门领着沈孝进了平阳公主府邸。
  头顶上太阳正烈,再加上二十万石粮食的缺口沉甸甸地压在沈孝心头,他闭了闭眼,觉得眼前有些眩晕。
  沈孝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这才继续迈着脚步往前走。
  平阳公主的府邸十分宏阔,雕廊画栋连绵成片,若是有好事者给全长安城的豪宅弄个排行,平阳公主府邸就算入不了第一,却也绝对跌不下前三。
  沈孝当了三个月的官,耳朵里也飘进了不少小道消息,譬如李述的母亲是个连名分都没有的舞女,出身卑贱,早年她在宫里头的日子颇为悲惨。故如今得势了,似是为了弥补早年贫困,平阳公主的日子过得十分豪奢。
  豪奢,换句话说,也就是又有钱、又俗气。
  沈孝从前还不信,毕竟皇家贵胄,哪能像暴发户一样。可此时打眼一瞧,竟然真觉得……李述的审美堪忧。
  廊柱上的画饰是以金粉绘成,在六月如火的太阳光下一照,晃得人眼睛都要瞎了。还有那游廊拐角处摆的绿植,栽在硕大的青瓷花盆里,生怕别人不知道那是官窑烧出来的上等瓷器。
  沈孝没忍住,嘴角浮起个淡笑来。心想,没想到平阳公主看起来冷眉冷眼,生活作风上却是……跟长相不大相符。
  这么个反差,反而倒是透出些别样的有趣来。
  更有些人气了,沈孝想。
  胡思乱想间小黄门已带着沈孝走过了曲折的回廊,眼前是一倾波光粼粼的湖泊,隔着湖水,沈孝看到对面的凉亭上隐约有个人影。
  小黄门对着凉亭方向一伸手,“沈大人,请吧。”
  沈孝走过湖畔的抄手游廊,来到了凉亭外头。
  他呼吸吐纳了一回,让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又将言辞理顺,然后抬起头来准备行礼,可摆好了姿势的拱手、到了嘴边的问安却骤然间都停住了。
  沈孝的大脑瞬间空白。
  凉亭的四周拢着薄如蝉翼的纱帘,平阳公主李述今日未穿华服,只是一件素薄单衣拢在肩头,里头穿着件浅色的诃子。透过素纱单衣,隐隐可见瘦削的肩膀,算不上丰腴莹润,却透出股玉质的清淡来。
  头上亦没带首饰,唯有一只朴素的金钗斜斜簪着,几缕发丝沿着耳侧垂下,顺着脖子一路滑在胸口处,余下的风光便被诃子挡住了。
  从前竟未察觉,原来她生得极白。
  大邺民风开放,女子好坦胸,一件抹胸诃子外罩一件极薄的纱衣,是如今流行的装扮。可沈孝素日见李述都是在正式场合,她总是一身严谨端整的衣裳,并不喜欢显露身体,难得像今日这般随意模样。
  沈孝做官这三月间,跟着二皇子也出入了不少贵族宴席,见惯了席上的歌姬舞女。可纵然那些女子言行更放浪、衣着更暴露,可他一向都不为所动。
  但此时此刻,骤然间看见平阳公主一身纱衣,随意坐在凉亭石凳上的模样,沈孝不知怎得,忽然觉得有些……晕……
  头顶的太阳愈发炙热,眼前忽黑忽白,恍惚间面前出现了三年前自己被逼着侍寝的画面——满床红帐,美人如玉……
  沈孝咬紧牙关,想要将思绪拉回来,可忽然觉得唇上湿哒哒一篇,他伸手一摸,却看到满手的血。
  鼻血。
  “咣几”。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晕在了李述面前。
  李述:“……”
  她心里正琢磨着怎么赶紧把沈孝赶走,最好让他彻底打消了从她手上征粮的妄想。谁知道沈孝以不变应万变,直接来了个五体投地的见面礼。
  沈大人真是……好客气啊。
  凉亭上顿时一片忙乱,红螺连忙叫一个手脚麻利的小黄门去请医官过来。
  沈大人别是死了吧?
  红螺一下子就慌了,他要是死在了府上,公主可是有口难辩。平阳公主谋杀朝廷命官,真是年度好消息。
  红螺慌张张地看向李述,李述脸色也变了变,连忙蹲下身子,伸手探向他鼻端。
  呼,还活着。
  李述放了心,见沈孝面色潮红,鼻血横流,估摸着他是晒太阳太久了,中暑了。她吩咐道,“把他抬去客房躺着,房间里多摆几个冰盆。”
  这算什么事,一句正事还没说呢,自己反倒要腾间客房来帮他治病,他沈孝今天莫不是专门来碰瓷的。
  *
  沈孝猛然睁开了眼。
  他记得自己方才明明是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