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听到这晴天霹雳一样地诏书,居然是要自己去监李孟地军,要自己去辖制李孟,陈敏前些日子还保留的那一些矜持心防,这一刻瞬间坍塌,心里只是大骂,崇祯皇帝糊涂,要害死自己这样的无辜之人。

今天之所以来到这城外的校场,那是因为亲兵营的人直接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过来的。

按说同为内监,见面之后总要先招呼客气一下,可战战兢兢的陈敏一心观察李孟等人的神色,跟钦差莫太监仅仅是打个招呼,这倒是让莫太监颇为的火大,心想你个陈敏成了镇守中官,虽然尊贵,可你前段日子品级还不如咱家,今日骤达,居然这般地目中无人,咱家回去一定要在各位内相面前给你上点眼药。

李孟对这圣旨上地内容无可无不可,只是要在这件事情借借力罢了,他和莫太监见礼之后,也就淡然的站在一边。

胶州营受阅领赏地一万五千名士兵,在一干人等走上木台的时候,就开始鱼贯的进入校场,列队台下。虽然心情激动,部队也不是按照原有建制调动来的,但是入伍以来的训练,还有挨的那些军棍,还是发挥了作用,这些新兵步伐整齐,列队丝毫不乱。李孟看来只是觉得手下们练兵还算尽心,却不成想那莫太监却是看的呆了,心中有喜有忧,喜的是这李总兵挖地皮的本领原来如此了得,居然在山东这么个破地方养了这许多的家丁,看来宦囊一定丰厚的紧,,看来自己这次传旨,好处有的拿了;忧的是,这李镇东,兵马如此雄壮,比那左平贼都不遑多让,要是跟左平贼一样飞扬跋扈,威福自用,那自己得放低点姿态,免得惹毛了他。

看着一切都已经是完备,就有人压低声音和钦差建议说,现在时辰正好,最好尽快宣旨颁赏。莫太监被这木台下的严整军阵震撼的不轻,原本就很忐忑的心情,变得更加的担心,听到说宣旨颁赏,连忙的答应了下来。看这山东兵马森然的模样,实在是让人不舒服。

一边有人唱礼,一边山东地文武百官都是跪了下去。校场上的士卒们本来也是要跪的,不过一来这些人太多,让他们都跪下,莫太监总觉得没这个胆量,二来木台比地面本就高许多,也就马虎过去了。

传旨地莫太监展开圣旨,尖利着嗓音大声的宣读,每说一句,还是和从前的规矩。下面的亲兵护卫,都是扯着嗓子把每一句话复述出去,由近及远,每段距离都布置着喊话的人。

在接旨之前。总要三呼万岁,这时候,校场上的气氛山呼海啸,极为的高涨,被李孟征召来当兵的这些士卒,都是农户出身,若不是当兵,甚至是连七八品的小官都未必能见到。

可今日,却能见到从前只是在戏文和评书里面出现地钦差,那种打扮的太监。在那里捧着圣旨宣读。实实在在的就在自己眼前。

朝廷眼中有我们,派钦差来褒奖我们,每个营的队伍中,除却把总和千总面无表情地看这眼前的这一切,下面的兵丁和小军官都是心潮澎湃,一腔忠君报国的心思越发的强烈,恨不得此时鞑虏流贼就在校场之外,除去这就决一死战,尽忠报国。

“……。左都督、山东总兵李孟。剿贼平乱有功。加镇东将军号,挂印佩剑……”

圣旨的宣读这句话一说完。下面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大将军威武”,下面的各营都是跟着应合,每名士兵都是红着脸,大声的喊着“大将军威武”,在这场中的每一名武人都是李孟的嫡系。

不管方才有什么忠心爱国地念头,对李孟地崇拜和忠心也是实实在在的,李孟的光荣就是他们的光荣,李孟已经是镇东将军,挂印带剑的大将军,今后胶州营和山东兵马也会跟着步步高升。

眼下的胶州营,从书办、主簿到武将、士卒,甚至是商行的伙计,都是有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胶州营在,每个人的幸福,或许仅仅是温饱地生活就能持续,如果胶州营不在,那么一切都不复存在。

莫太监宣读完那句话之后,发现自己话语自己都听不到了,下面地军兵大声的呼喊声淹没了一切,这种兴高采烈,群情激奋地场面,莫太监还是第一次看到,心中也是觉得跟着很兴奋,自然不会去做什么扫兴的事情,含笑看着眼前这一切,等士兵们消停下来。

不过在木台上的人神色却各不相同,胶州营在老营的高级武官都是李孟带出来的军将,对大明的军制,特别是总兵再往上如何封赏,都是不太明白,对他们来说,自家大帅加了个镇东将军的名号,总归是好事,值得高兴,戏文里面那些名将,也都是有个什么将军号的嘛。

但在台上的文官,除却山东巡抚颜继祖和已经知道旨意内容的人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变了脸色,那些李孟系统的官员更是不愉,有几名脸上更是出现了怒色,杂号将军在蓟辽之地,湖广周围已经根本不值钱,只要是稍有军功,或者是飞扬跋扈一些,就有个将军的名号给过去。

可李孟这样的大功,按照众人的估计,最次最次也应该像左良玉一样,有个“平”字的将军号,也就是大明的正印将军。

谁想到朝廷居然这样的凉薄,众人心中虽然不忿,可也知道,这毕竟是朝廷的钦差,不好有什么越界的行为,特别是看李孟神色如常,众人不敢造次。

欢呼了一阵,李孟举起了手,木台下的各营迅速的安静下去,莫太监这才是清清嗓子,又开口宣旨道:

“……。陈敏,功勋卓著……升为山东监军镇守……督促诸军……”

一听到这个旨意,台上的反应已经是哗然,台下的士兵们更是惊讶,在各营中有那“有心人”开始小声的解释,说这镇守中官,可是负责监视、管领咱们大帅的。

到底是什么人,居然能在我们大帅的上头,而且这陈敏是谁,下面的兵丁连听都没有听到过。

不管是太监到底有好有坏,但在民间的印象里面,凡是太监。就一定没有好人,肯定是祸害忠良的奸佞之徒。

莫太监说完之后,本就没有指望下面会有什么反应。但这个任命说出来后,最起码新任地山东监军陈敏要领旨谢恩,可一直没有听见回应,莫太监脸色禁不住沉了下来,心想,虽然是升官,也不能这样的跋扈无礼,圣上的恩典,你作为天子内臣。居然连句谢也没有吗?

跪在地上地文武官员也不吭声,谁也不去理会陈敏是不是接旨谢恩,莫太监忍不住抬眼望去,却看见跪在第一排的太监陈敏。浑身颤抖的好像是筛糠一般,两只手臂拼命的撑着,好像是想要抬头,但却好像是头部有千斤重,根本抬不起来。

而跪在后面的山东文武官员,各个神色古怪,有的人直接是直起身来,朝前张望,来看这陈敏的热闹。

这山东到底还有没有规矩体面,官员怎么都这个模样。这是宣读圣旨的场合。怎么众人一点庄重也没有,莫太监皱眉刚要呵斥,却听见校场上的嗡嗡鼓噪地声音越来越大,莫太监心中一凛,到嘴边的话就没有出口。

跪在那里的山东总兵李孟,一直是不动声色,听着上面一直没有动静,也有些奇怪,抬头一看顿时是明白过来究竟。伸手拍了一下身边的陈敏。颤抖不停地陈敏身体好像是被雷击般,差点就瘫倒在木台上。

看到拍他的人是李孟。陈敏的脸色变得煞白,嘴唇都是颤抖起来,说的话都不成语调,上面宣读圣旨,还在等他去接旨,可陈敏先要顾得的是身边的总兵李孟,但不管是怎么镇静,他都是说不出话来,显然是惊吓的太过。

陈敏的这副窝囊模样,让李孟皱了皱眉头,淡然的说道:

“陈公公,谢恩吧,莫要让钦差久等,失了礼数……陈公公,不要发呆,谢恩吧!”

李孟说了一句,这陈敏根本没有什么反应,加重语气又说一句,陈敏才算是从惊骇中回过味来,颇为失礼的盯着李孟地脸看了会,这才是确定了对方并不是说反话,好歹镇定了些,这才是磕头谢恩。

莫太监看着陈敏谢恩,总算是松了口气,这传旨真是麻烦,怎么有种下不来台地感觉,好在接下来都是恩赏,是朝廷发银子,给钱的事情,想必大家不会有什么牢骚。

“……赏银八百两……。”

本来对于太监陈敏的授官,下面的嗡嗡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但这“赏银八百两”的旨意一宣读出来,在经过那些大声复读的士兵们大喊,全场猛然是安静了下去,而台上跪在那里的官员,有人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校场上站立的那些士兵,每个人方才地激情澎湃,忠君爱国之心,都被这“八百两”地数目彻底的打消。

老营有不少士兵是没去打仗地,可他们都知道,胶州营差不多动员了四万人去河南和流贼的几十万人死战。

这四万人朝廷一共赏赐了八百两,就算是足色足量的银子,落到每个人手里才十几文钱,在胶州营,足饷的那些兵丁自然不必说,就连那些庄丁出身的,每天在军营中都是吃饱饭,这又是多少钱。

十几文,对于拼死作战的军兵来说,自己的性命自己每日辛苦的训练,就值这十几文钱吗。

一万五千名士兵,安静下来之后,都是不发一言,在下面死死的盯着木台上的宣旨太监,还是李大帅待我们亲厚啊!这朝廷下来的人真不是东西,完全不把我们的人命看在眼中。

从喧闹到安静,这个过程很迅速,莫太监本来注意力一直在面前的这些文武官员,被这突如其来的安静一下子吓到了,惶然的四处张望,却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山东巡抚颜继祖叹了一口气,把身子伏的更低,也不抬头,刚刚镇静下来的陈某身体又是颤抖起来。

周围这种安静,是李孟最希望得到的一种效果,不由得脸上浮起笑意,开口大声的说道:

“臣李孟谢主龙恩……”

场中仍然一片安静,此时已经是寒意颇重。莫太监却觉得背后一阵阵汗发出来,听到李孟谢恩,心中禁不住长出一口气。连忙把圣旨交给山东巡抚颜继祖,勉强说了几句鼓励恭喜的话语,急忙忙的走下木台。

那边有马车等待,山东方面对钦差地接待做的还算是到位,这校场的场面如此,自己还是不要在这里自寻没趣,快些走吧。

来这里接旨地官员,李孟系统内,除了几名送钦差回城的官员。其他人都是留了下来,颜继祖和陈敏那些人自然也是跟着回城,而且这陈敏还要被士兵们押回软禁他的院子里,看守的措施要更加的严密。

在钦差这些人离开之后。台下军兵的嗡嗡声又是大了起来,千总、把总们预先得到了吩咐,根本不去约束。

这微薄之极的赏赐已经是让下面的士兵怒气迸发,在那里低声的埋怨,小声地咒骂,李孟送完钦差,又是走回了木台的上面。

他不动声色的走到木台的前沿,扫视台下地军兵,被李孟目光看到的士卒们,都是安静了下来。这安静也是逐渐的传递了出去。没过多长时间,整个校场又是变得鸦雀无声,李孟没有发出什么命令。

李孟对下面的反应很满意,这种无言的互动,说明他李孟在士卒心中的威信到了一种程度,这样的程度让自己可以去试探一些事情了。他冲着身边的周扬和王海点点头,然后转过了身,继续欣赏台下的部队。

不多时,在台下的那些骑兵已经是纵马跑到了军阵之中。在台下列阵地这些胶州营士卒立刻都是凛然。还以为大帅对方才地嘈杂不满,要来纠察军纪。

不过那些骑兵们纵马奔驰。却都是在哪里扬声的大喊:

“你们每天能吃饱饭吗?”

每名骑兵都是这么喊,这问题颇为的奇怪,站立在哪里的步卒们不知道该什么回答,但他们的千总和把总以身作则的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扯着嗓子大声回答:“能吃饱!!”校场上稍微一停顿之后,立刻是大吼声此起彼伏“能吃饱!!”“能吃饱!!”

“你们每天能穿暖吗?”

又是此起彼伏,群情激动的大喊回应“穿的暖”“穿的暖!!”

“你们地家人平安温饱吗”“平安温饱!!”“平安温饱!!”

“大帅克扣过粮饷吗?”“十足发放!!!”“十足发放!!!”

喊声愈来愈高,方才朝廷那宣旨太监所宣讲地那些东西,让每名兵丁心中都有一股郁郁之气,那种从期盼到失落的落差,朝廷如此凉薄地态度,让许多对朝廷还有所期盼的胶州营新兵们心都是彻底凉透。

方才彼此交谈,怨言多多,更是把这种不满和怨气放大许多,此时来阵列周围来回奔驰的骑兵一喊,士卒们立刻是借着大声的回答,把心中的怨气发泄了出去。

可一问一答之间,许多士兵突然发现,足饷足粮,家人的温饱平安,今后的前程,自己的一切一切,给他们的是李孟,今后能给他们的还是李孟。

要想维持住这一切,并且要获得更多,途径只有一条路……

“你们拿的是谁的粮饷!!?”

“大帅!!”这次的回答没有丝毫的迟疑,甚至不用军官们的带领,所有人,甚至是在台上的文官们都是跟着喊了出来。

“谁给你们家人平安温饱!!?”

整个校场的场面都已经是癫狂,所有人都是在喊着“大帅”,他们的一切都是李孟给的,眼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李孟一人的功劳。

每句话的节奏,千总、把总的如何的率众回答,这预先都有些计划,不过,在所有人的情绪被煽动起来之后,也就不用引导了,全场的人们嘶吼着回答,他们已经是完全的狂热。

在“大帅”“大帅”的喊声稍微停歇之后,那些奔驰的骑兵又在各处的大吼,不过这次不是询问,而是喊出了口号:

“为大帅而战,为大帅效死!!!”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家 为天下 为谁
莫太监在宣旨之后,得到了山东巡抚和布政使的热情接待,山东总兵李孟自然还有厚礼呈送,在校场上遇到的小小不快,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

在济南府一共呆了五天,临走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有几名济南城内的平民百姓突然出现在钦差宅邸旁边,外面李孟的护兵看守的严密,这些人好不容易得了个空隙,才从后院一处坍塌的墙那里混了进去,交给了莫太监一些文件,又谈了会,这才是悄悄的跑出来。

莫太监这才是完全的放下心来,来山东宣旨本来就是个麻烦事,还好明里暗里的所有差事,这次都是办完。听方才这些锦衣卫的暗探禀报,说是山东总兵李孟虽然跋扈了些,威福自用,甚至都有些瞧不起巡抚和镇守了,不过却没有什么异心,他是一个粗陋的兵痞,出身及其低下,没什么见识,也就知道搂钱搂权抓女人,每日里跟那两个秦淮名妓宴乐,不过及其的粗鄙无文,闹了很多的笑话,比如说他写过一些打油诗,及其的可乐。照这么看来,山东的局面一切还算是正常,老莫自己也不用担什么责任了。

这都是锦衣卫埋伏在此地的暗桩,他们所说的可信度应该很高,莫太监心想,若是把这些消息回报给京师,皇帝和大臣们一定会很放心。

第二天,莫太监走的时候,巡抚率领着一干文武又是来恭敬的相送,客客气气。钦差队伍里面地人都觉得这次没有白来,看不出山东是个穷苦地方,但送礼还是很舍得花费,差事都是完满的办完,走的也高

那些“锦衣卫”的暗桩,出来以后,走出钦差居住的那条街道,就被武装盐丁的人带走,关在屋子里面分别的复述今晚在钦差那边说了什么。

文报之类的好说,那本就是胶州营的书办们自己写的。说了什么,尽管也有事先地安排,但总要询问之后才能确定。

几个人说的话,稍微有不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