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14010605-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命运的困境,就是死人永远斗不过活人。

就像一场政治装修,把该丢的都丢了,接着就是搬进新的家具了。这些家具有,嫡母耿贵人老哥,牟平侯耿宝,刘祜皇后阎姬兄弟阎显等人;臣官江京,李闰;奶娘王圣,以及王圣女儿伯荣。

这帮人,都是在刘祜最焦虑最难熬的时候,一直忠实站在他身边的同志。仔细研究这份名单,就会发现,名单人数不多,但是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首先,自汉朝开国以来,外戚当权,从来都是母族那边的舅舅们,现在却轮到了妻族的内兄内弟来值班了。其次,女人第一次做为皇帝密使,进入汉朝历史。而这个皇帝密使,就是刘祜奶娘王圣的女儿伯荣。

嫡母系,妻系,奶娘系,三大门派莫名凑到一块,不是历史太会开玩笑,而是一个很严肃的选择。因为刘祜生母早折,他的人生记忆,就是嫡母,奶娘以及老婆的记忆。

在他看来,没有比这些人更可靠的了。刘祜很脆弱,他需要他们,除了以上三类人物,他也没忘记忠实的支持者。于是乎,他派人去找把杜根找回来,老杜东躲西藏十五年,还真被找回来了。

现在想回起来,人生不易啊,这是打掉邓氏集团之后,刘祜最想说的一句话。人生苦短的,这则是第二句话。刘祜决定,他要出门溜达溜达,呼吸新鲜空气,释放自己那颗被压抑的灵魂。

说溜达,其实是个措辞,其实就是旅游。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皇帝旅游,跟普通人不一样。当初,秦始皇出门,一路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他是威风了,可百姓就辛苦了。走到哪里,哪里的GDP就全被他们啃光了。

秦始皇带了个坏头,搞得后来的皇帝,都想跟他比排场,结果皇帝可是爽坏了,可百姓就越吃不消了。可相对秦始皇或者是后来的皇帝来说,汉朝的皇帝还是比较收敛的。皇帝要出游,很少有为了充面子倾国倾城的上路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这方面的模范人物,出门可以,能少去几个地方就少去,决不浪费。

只可惜,眼前这个刘祜,已经得意得忘记了祖训。

许多案例已经证明,越是自卑的人,却需要撑面子充门面。刘祜被人当宠物在关在皇宫里,养了十五年,如果说他活得很自信,绝对是胡扯。现在他解放了,终于可以出笼了,为了体现他生存的价值,第一个想的就是扩大影响力。

为了影响力,他就喜欢到处乱跑,就是东边,也就是所谓的东巡了。事实上,东巡是一件很好的事。皇帝嘛,要体察民情,必须多出门,才能听到第一手民间疾苦。问题是,他不是一个人出门,而是一大帮人。

一大帮人好像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刘祜所带的这帮人,本质很邪门。汉朝上下,四海之内,全被这帮人折腾乱了。

我们知道,所谓正邪不两立,何谓正,何谓邪,话语权不是外戚手里,也不是皇族手里,更不在后宫那帮太监和女人手里。它就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在靠读书出来做官的那帮人看来,在这个政治江湖上,最正派的就是皇族,其次就是士大夫一派。其他门派掌握权力,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属于经典邪门流派。为了江湖利益,士大夫两个重量级别挺身而出,准备替皇帝清宫了。

四、过把瘾就死

要献身于汉朝,准备斩妖除魔的两个读书人,都是江湖里数一数二的高手。他们分别是,司徒杨震,尚书仆射陈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东)人,名门之后。

杨家的老祖宗,可一直追究到刘邦高祖开国时。当年,项羽兵败垓下逃亡时,灌婴属下有一个叫杨喜的年轻人,追得特别卖命。他被项羽吓跑后,又返回去追,结果还是在项羽自杀的时候,及时冲上去砍得一块大肉。因此,他被封为赤泉侯。

霍光时代,杨家又出了一个名声很大的高官。这个人,就叫杨敞,时为汉朝宰相。他做官的第一准则,就是安全第一,所以特别胆小,什么风头都不敢出,被时人称为汉朝第一胆小鬼。

事多隔年,杨家又出杨震这般宰相级的头号种子,可谓风光无限啊。到了东汉末年,杨家又出了一个天才型的聪明人,他就是特会玩脑筋急转弯的杨修。汉朝四百年风腥血雨,杨氏家族犹如五岳高山,立于天地不倒,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杨震年少的时候,就执迷于读书,且一口气读到了五十岁。最后,他也混到了一个学术界的泰斗级名称——关西孔子杨伯起。

孔子这辈子,有两大特色,一是学问高,二是门徒多。由此可见,这个杨伯起被称为关西孔子,至少他身边是聚集了为数不少的粉丝团的。但是,孔子读书时,一直都对官场念念不忘,可眼前这个杨伯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幅定力很足的样子。

自古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梦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当时有人曾劝过杨震出去做官,他就是不为所动。

难道杨伯起心中,真的已经绝了做官念头,不与世随波逐流了吗?事实上,不是杨震不喜欢做官,他是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识货的伯乐。当年,姜太公八十岁才等到了识货的人,他才五十岁,只要命够长,他还可以等三十年,急什么。

可是杨震不急,有人急。就在他五十岁这年,等到了生命中的伯乐与知已。谁也没想到,他的伯乐竟然就是被羌人搞得没勇气,被虞诩搞得被脾气,灰溜溜地请辞了大将军的邓骘。

邓骘拉杨震出道时,先是举茂才,然后是迁刺史,太守,太仆,太常,司徒。从茂才到司徒,别人几辈子都跳不到高度,他却只用了十一年。不是火箭,却胜似火箭,无不让人乍舌兴叹。

有人说过,如果你不够优秀,说明你不够寂寞。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在寂寞中煎熬,等待,锤炼与敲打中成长出来的。而杨震,就是这样的高手,五十年不移心志,专心练习武功,终于一飞冲天。

陈忠,字伯始,其父陈宠,曾做到三公之一的司空。

陈宠出来做官,主要是专业选对了,学的是法律。后来,陈忠也学了法律,一点也不比老爹差。他做过廷尉正,后来被拜为尚书。

我们知道,自刘秀起,汉朝三公都是拿来摆设的,没有实际权力。政府实力,都在尚书手里。但是,如果天下出问题了,追究责任,都是让三公去顶罪,尚书都是高枕无忧,没他的事。由此可见,陈忠能够当上尚书,那可不一般了。

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陈宠和杨震都是同一条船上的同志。因为他们无论是出身,或者是代表的阶级利益,都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可谓是同船不同心,彼此从来都是路人甲与路人乙的关系。

不能因为这个,就说他们官官相轻。陈宠和杨震搞不到一块去,主要是因为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杨震的伯乐邓骘。

说到邓骘,陈忠浑身都长嘴,直想咬人。事情是这样的:当年邓太后手握大权时,听话的张禹曾找到时为司空的陈宠,说一起联名上奏,建议邓太后追奏邓太后老爹邓训,陈忠老爹陈宠却拒绝了。陈宠拒绝的理由是,汉朝没这个惯例。

就因为这个事,邓骘恨死了陈宠,然后就想方设法的打压陈忠,让他做不了高官。

陈忠被打压多年,心里不但得了抑郁症,似乎有点变态的迹象。所以,邓太后一崩,他就像孙猴子里从石头里蹦出来了似的,卷起腿来就冲进皇宫,然后游说刘祜:现在该是你报仇血恨的时候了,对付邓家,一个都不能放过。

陈忠仿佛要告诉邓骘,你能做初一,我就能做十五,你压我一阵子,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陈忠说到,也做到了。邓骘自杀后,谁都不敢去收尸。大司农看不去,立即跳起来替邓骘申辩,但是刘祜啥都没说,把大司家贬官,赶出洛阳城。

这实在太过分了。

邓骘是外戚没错,但他的名声还不至于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份。他有一个优点,是众人都看见的,那就是能够不拘一格,推荐提拔贤才。如果不是他,杨震估计还在书堆里扎着。事实也证明,邓骘提拔的诸多人才,都不是来蹭饭的,而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没有史实证明,杨震替邓骘说过话。但是,就在刘祜把大司农赶出洛阳城后,中央诸多高官,集体上书,替邓骘打抱不平。集体的力量是可贵的,刘祜看着那么多人替邓骘说话,脸一下子都红了。

刘祜之前说过,邓骘没有参与邓太后的阴谋,准备要把他废了,所以才把他遣送回封国。现在却说一套,做一套,把人赶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人家死了还不让收尸,好像说不过去呀。

想到这里,刘祜都觉得太不好意思了。装出一幅很仗义的样子,下诏责骂地方郡守,然后派人替邓骘收尸,并且允许邓骘部分堂兄弟回京居住。

尽管陈忠没有成功的实施,对邓家一个都不能放过的计划。但是邓骘死得这么难看,对于他这个大活人来说,已经够本了。所以,他也不再去追究什么,而是潜下心来,认真做好他的本职工作。

然而很快的,陈忠发现,在官场,搞政治斗争很容易,但是想替国家做几件好事,实在太难了。

首先,陈忠看着刘祜连奶妈的女儿都提拔了,立即上书说要亲贤臣,远小人。报告打上去,人家不睬你。接着,陈忠又看到刘祜要替亲信江京这班人建豪宅,又马上上书说,国家现在穷死了,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你就省省吧。人家还是不睬他。

陈忠的状况,也就是杨震的结果。陈忠在那边上奏时,杨震也在忙活着。俩人左右齐上阵,采取了车轮似的攻坚战,意见提了好几箩筐,皇帝一个都不听。

陈忠累了,杨震也哭了,但是有人却在背地里偷偷地笑了。这些躲在暗处的,主要是三个家伙,他们分别是中常侍樊丰,侍中周广、谢恽。笑完以后,他们总结经验——貌似强大的江湖主流,已经没落了;跟着皇帝混,是可靠的;贪污枉法,是绝对安全的。

谁说老鼠不敢上街?现在的樊丰他们,就敢大摇大摆地上街,甚至敢杨震这个大病猫前面玩耍。他们修豪宅,修园林,挥霍公款,仿佛国库就是他们家开的银行,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杨震简直忍无可忍了。他满腔悲愤,再推一掌,给刘祜上了一道猛奏。

这次,他的奏书再也不拐弯抹角了,而是白纸黑字,字字充满了火药味。他这样告诉刘祜:国家不宁,地震连连,灾情不断,全是被你身边这帮弄臣引起的。苍天已经警告你了,如果再不把他们打压下去,重振国家,那就等着瞧吧。

瞧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与以往不同,这次刘祜心里却像被打了一记闷棍,窝着一肚子火。他认为,杨震你上你的奏,我不防碍你;问题是,你像个唐僧似的整天在我耳边嗡嗡嘤嘤的,已经严重干扰我的生活了。

刘祜决定修理杨震。

说修理,机会就来了。导火线是一道奏书。奏书见多了,但这次奏书不同,是一个叫赵腾的上书。奏书措辞比杨震先前的还猛,列出诺干条,指出皇帝领导下的政府犯的种种错误。

刘祜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先前杨震骂我,我忍了,那是因为他是汉朝三公之一,是关西孔老夫子。现在你个赵腾是个啥玩艺,竟然敢来顶撞我?

来人,拿下。刘祜命令立即逮捕赵腾,审讯也神速完成,判赵腾罪名为“欺骗领导,大逆不道。”这是最严重的死罪,谁都被戴上这个罪名,神仙都救不了。可就在这时,刘祜又收到一道奏书,他一看不打紧,看完就更怒了。

然而,他只能恨在心里,紧紧的抓着拳头,想打人,就是无法出手。因为,眼前这道奏书,又是杨震的。他上书只有一个目的,叫皇帝手下留情,不杀赵腾。

赵腾跟杨震是什么关系?鬼知道。杨震是关西孔夫子,其粉丝满中原,比后宫女人还多,他们要搭上线,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但由此也可见出,杨震这个老家伙,其在中央根基很深,他摇动皇帝不容易,但皇帝要摇动他,也相当有难度。

想到这里,刘祜知道怎么做了。杀赵腾,必须杀。杀鸡敬猴,就是要给姓杨的点颜色瞧瞧。于是,刘祜下达命令,赵腾就被拖出去砍了。然后,他拍拍屁股,又出去旅游了。

刘祜将了杨震一军,自以为很得意。但他不知道,自己刚出洛阳城,杨震已经在城里伸出了铁砂掌。这一掌威力十足,无人可挡,把中常侍樊丰等三个大内高手,全都震住了。

杨震这一铁砂掌,就是搜集中常侍樊丰等人的犯罪证据,而且很快的就收集整理完毕,就等着刘祜回宫,上奏弹劾。

樊丰等人害怕了。

害怕的同时,他们也暗自后悔。之前,他们就早想动杨震了。但是惧他关西孔夫子巨儒名号,如果杀了他,满天下读书人都朝他们喷口水,不要说被骂死,也可能被淹死,所以才迟迟不动手。现在好了,等知道后悔了,人家的屠刀已经架到脖子上来了。

就在樊丰等人集体悲哀的时候,他们脑中突然冒出一个神奇的念头:杨震搜集材料想靠我们,难道我们就不懂搜集材料告他吗?

主意真不错,问题是杨震这号纯良血统出身,不贪污,不枉法,工作积极,告他什么呀?事实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千古以来,有一个人的答案最为精彩。那就是秦桧加到岳飞身上的罪名——莫须有。

这个莫须有,不是真的没有,就看你会不会编。樊丰等人是这样编的,近日天上群星反常异动,这肯定是由杨震引起的。

这个编词在今天人看来,相当可笑。但是在汉朝人看来,一点都不可笑,反倒很真实。在那个天人合一的时代里,都认为人在做,天在看,如果犯罪,上苍就要用雷劈你。劈不到你,就给你来地雷,想逃不?门都没有。

况且,之前杨震就说汉朝地震连连,灾情不断,是由中常侍樊丰这帮小人引起的。凭什么你说我们小人,我们就不能说你是小人,引起群星异常?

杨震哪里表现出小人了?樊丰脑袋很好使,很快就给他加了一个前提——他是邓骘提拔他上来了。没有邓骘,就没有杨震的今天,俩人是一伙的。

有前提,有推论,有结果。证据足了吧?樊丰认为,拥有这些,足够致杨震于死地。

公元124年,三月二十九日。刘祜春游回来了。他返回洛阳,不急着回宫,而是先在太学里休息。为什么要在太学里停留呢?原因是,他要等个吉祥日子,才能进宫。

前面说过,最近汉朝的天空群星异动,哪来的良辰吉日。刘祜这一招,明显就是樊丰设计的圈套。刘祜自然等不到吉祥时辰,然后他们就会说,那就是因为杨震小人惹的祸啊。

刘祜真是盼星星,盼来了这千古杀人好时候。当晚,刘祜下诏,派使者持节去杨震的太尉府上收缴印信。说明一下,此时杨震不居在司徒府,而在太尉府。前任太尉被免职后,刘祜就任命他为太尉,所以就从司徒府搬到了太尉府了。

此时此刻,没有人不认为,杨震熬不过今晚了。但汉朝历史最神奇的一幕,就在杨震府前发生了。使者持节到敲门时,一个晚上都不见人开门,竟然吃了个闭门羹。

牛人,果然是牛啊。

第二天,樊丰联合大鸿胪耿宝,一起上书弹劾杨震。那边一呼,这边就和上了。刘祜上诏,罢免杨震官职,赶出洛阳城,遣送回老家。

这一年,杨震六十五岁。他带着全家老小,离开洛阳,返回老家。经过洛阳城西夕阳亭时,他停住了脚步,满目疮痍,慷慨悲凉。孔老夫子,周游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