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毅起身,缓缓踱步,不停思索着。

凭着自己两世为人的聪明才智,就不信找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实在不行,就和徐阶讲和吧?

唐毅很快又摇摇头,他掀起连番的舆论战,不断抹黑徐阶,和老徐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而且他和徐阶一样,力量都来自于心学,如果唐毅不能一鼓作气把心学和徐阶切开,只会让心学重新落入徐阶的手里。

那样一来,整个全盘谋划,就要土崩瓦解,这是唐毅更加无法接受的。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唐毅突然一抬头,看到了一张横幅,上面有四个大字,气韵十足:天子门生!

这是考中六元的时候,嘉靖钦赐的。想想当年,唐毅和嘉靖的关系远比现在好很多,处处都能得到嘉靖的庇护,闹出了事情,直接找嘉靖,麻烦也就没了。

可是眼下呢,唐毅要走重臣路线,不能事事依靠嘉靖,而且嘉靖越发昏聩,为了修玄,耗资巨万,国库亏空,嘉靖是头号罪人。帮着皇上做事,就难免被底下的人骂,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唐毅越发站在了大臣一边……

稍微走神,唐毅晃了晃头,突然他的眼前灵光一闪,似乎抓到了什么东西,闭目思量许久,突然嘴角露出了笑容。

“大人莫非心有所悟?”沈明臣好奇道。

“没错,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件事情,内阁成员的决定权不在廷推,而在陛下!”

“陛下?”

“没错,别以为天子怠政,大臣就能做主。”唐毅感叹说道:“咱们的陛下可是十五岁就和两朝元老对撕,乾纲独断,金口玉言,几十年来,他就是大明的天,不客气说,只要陛下还有一口气,谁也别想遮天蔽日,严嵩不行,徐阶不行,杨博更不行!”

提到了嘉靖,三大谋士也有了思路。

的确有些奇怪,朝局一轮一轮的风波,那么多高官牵连进入,却很少看到嘉靖发声,皇帝陛下仿佛销声匿迹,臣子们都几乎忽略了他。还以为嘉靖真的修成了太上忘情,不理俗务了呢!

显然,嘉靖不会放弃他的权柄,死也不会。

唐毅要斗徐阶,杨博想要入阁,牵连到朝局变动,最终的裁判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嘉靖,金口不开,什么阴谋算计,都没有用。

想通了这一点,沈明臣急忙说道:“大人,莫非您想让陛下否了杨博入阁的请求?”

“那还不把山西人得罪死啊!”王寅翻了翻白眼,“句章兄,拜托你多用点脑子成不?”

“哼,说的好像你挺聪明似的!”沈明臣不服气道:“有本事你想出一个好主意啊!”

“我!”王寅也被问住了。

想要左右嘉靖的想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被别人知道之后,还会后患无穷,饶是王寅,一时之间也没有了主意。沈明臣回敬了他一个白眼,装什么蒜,你也不比我高明多少啊!

唐毅呵呵笑道:“句章先生,十岳先生,你们不用争了,陛下那里我左右不了,可是我能管得住自己。”

“大人,您的意思是?”三个人异口同声。

唐毅微微一笑,“前些日子,朝天观被雷击,起了大火,上百间的房舍,无数珍贵的法器和药材都化为灰烬,保守估计,损失不下二百万两银子啊!”

朝天观着火,没头没脑,三个人面面相觑,茅坤在京的时间最长,他突然想起一事。

“大人,莫非想要上位,都要经过这一关考验吗?”

“嗯。”唐毅点了点头,“明知道考题的答案,却要故意写错,真是伤脑筋啊!”

茅坤突然笑道:“大人果然厉害,须知道答错了远比答对了要多得分啊!”

他们两个打哑谜,王寅低着头思索,沈明臣彻底蒙圈。唐毅也不说破,只是让大家伙放心。

刚刚转过天,西苑就传来了旨意,小太监宣唐毅去西苑见驾。

“唉,当了这么多年的乖乖宝,还真有些不习惯。”唐毅对着镜子,整了整头上的梁冠,掸了掸大红袍,又勒了勒金带。弄得跟要去相亲的小青年一样,等到收拾利落,才上了轿子,一路赶到了西苑。

有人带着他,来到了万寿宫前面,他刚要递牌子进去,后面突然有咳嗽声,猛地一回头,来人正是唐顺之,一段日子不见,老师的鬓角多了许多白发,神色之中难掩疲惫,和往常的谪仙人物,大不相同。

唐毅突然鼻子头发酸,唐顺之咧嘴,笑了笑,“还傻站着什么,随着为师去见陛下吧。”

第728章嘉靖的考题(下)

一段时间,唐顺之没有做什么,可是又比任何人做的都多。

徒弟和徐阁老掀起的大战,烽火何止限于京城,两京一十三省,士绅官员,无不卷入其中,内阁不稳,六部不宁,两京不安……又遇到了一个不负责的皇帝,加上四方战乱频繁,可谓是百病齐发,一起来袭。

可令人奇怪的是斗争仅仅限于官场,国政耽误的并不多,该推的政务还在推着,东南抗倭,西北对付鞑靼,都没有太多的影响,一切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如此反常,并非是大明朝洪福齐天,也不是嘉靖修道有成,百灵相助。而是唐顺之,身为次辅,甘当柱石,始终以国事为重,扛起了繁杂的公务,安抚东南将领,调和九边的督抚,把党争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他没有参与其中,也就使得在京官员不用立刻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唐顺之一手托着两边,一肩扛起朝堂。大明不乱,居功厥伟。

唐毅没有责怪老师不出手帮忙,相反他知道,唐顺之如此,才对他最为有利,唐党和徐党,其实是同一株大树的两根枝干,非要拉开楚河汉界,拼一个你死我活,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可以说是唐顺之,避免了徒弟成为千古罪人。

为了苦心维系脆弱的朝局,唐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光是从斑白的头发,就看得出来。唐毅心疼老师,难免心酸。

“行之,你不会怪为师吧?”

“弟子如何不知老师的辛苦,我们终究是大明的臣子,享受着百姓的供养,若是为了一己之私,就弄得天下大乱,祸国殃民,真的就该死了!”

“好!不愧是我的弟子。”

唐顺之微微一笑,十分自豪,有些为有所不为,什么时候,争斗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心怀着大局,就是社稷之臣。

唐顺之老怀大慰,师徒两个一前一后,来到了寝宫,向嘉靖见礼已毕,躬身侍立。唐毅想要观察一下嘉靖的神色,却没想到,有一道纱帐挡在了面前,从里面能看得清外面,外面却看不清里面,嘉靖究竟是喜是忧,心里头也没有底儿。

唐毅的小心肝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虽然来之前做好了心里准备,可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谁知道嘉靖会不会吃人啊,万一他真把自己吞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吗!唐毅满心嘀咕,小算盘响得噼里啪啦。

一声清脆的钟声,打破了沉默。

“唐阁老,近几日徐阁老请假在家,内阁都是你盯着,可还习惯?”嘉靖生意飘忽,透着一丝沙哑,听清了很苍老,不复之前的潇洒。

“回禀陛下,臣无非是萧规曹随,能处理的尽力处理,还有好些政务压着,等候徐阁老回来定夺。斟酌损益,难免有所欠缺,臣惶恐羞愧。”

“呵呵,唐阁老,你客气了,朕看这些天来你的票拟,很是合乎朕的心意,做的很不错,朕心甚慰。”

唐顺之连忙施礼,“多谢陛下称赞,臣铭感肺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答万一。”

简单的几句对答,嘉靖很是夸奖了唐顺之一番,正所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唐毅觉得一定有文章。

他提高了警惕,仔细听下去。

“唐阁老,朕记得前些日工部上来了一份重修朝天观的折子,朕怎么没有见到票拟?”

唐顺之不慌不忙,回禀道:“陛下,折子还压在内阁,不是臣渎职疏忽,而是重修朝天观花费太大,至少要两百万两以上,如此巨款,不是臣能决定的,故此要等着徐阁老回来,一起商量,才好票拟。”

“原来如此。”嘉靖却不打算放过唐顺之,他呵呵一笑,“唐阁老,虽然没有票拟,可想必你的心中,应该有了方略,朝天观究竟该如何处置,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唐顺之微微一动,按照他的真实想法,好好的皇帝,九五至尊,不住大内,住在西苑,已经过分了,不修城池,不整军备,拿钱盖道观,只为满足自己玄修的需要,实在是浪费民财,根本没有必要。

放在平常,即便是不回绝,也会想办法把工程往后压,尽量少扰民,少花钱,可是如今嘉靖提出来,情况可有些不一样。

唐顺之记忆力超强,他还急得当初严嵩是怎么倒台的,导火索就是玉熙宫的大火,严嵩提议嘉靖回归大内,或者搬到南宫,惹恼了嘉靖,大发雷霆。结果徐阶趁机提出重修玉熙宫,三月完工,嘉靖心花怒放,大大奖赏了徐阶。

新陈代谢,不到两年的时间,莫非又要旧事重提吗?

想要接替徐阶,就要替皇帝修工程,这算怎么回事啊?

……

站在老师身后的唐毅,想得比老师还多。

自从严嵩去后,嘉靖对大臣没有了太多的期待,他只有两条红线,第一是不许干涉他修玄,第二是不准窃取他的权柄。

除此之外,随你们折腾,朕都懒得管。

这也是嘉靖迟迟没有表态的原因。

眼下徐阶内忧外患,弹劾的奏疏纷至沓来,加上之前嘉靖心里头也有不满,换一个首辅,也没有什么不妥。

可是嘉靖吸取了徐阶的教训,他需要一个“严嵩第二”,而不是“徐阶第二”。

换句话说,谁继承首辅朕不管,但是必须听朕的话,支持朕修道,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上位。

这也是成为嘉靖朝首辅的最后一道考题!

唐顺之是什么人,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让他违背良心,支持嘉靖修道,甚至要像严嵩和徐阶一般,赤着脚,头上插满香花香草,一起在宫中跳大神,成为万古的笑柄,还不如杀了他来的比较痛快。

老师不会答应的,唐毅笃定地想到,可是他却想错了,只见唐顺之往前迈了一步。

“陛下,君优臣辱,君贵臣荣,陛下敬天爱民,重修朝天观,乃是顺天应人之举,臣以为当立刻派专员,尽快修复受损朝天观。”

隔着纱帐,看不清嘉靖的面目,可是他的语气之中,透着轻松和喜悦。

“唐阁老,你的提议甚和朕心,只是你以为何人督修朝天观最好呢?”

“启奏陛下,臣不才,愿意请……”

“旨”字还没有出口,突然有人低声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嘉靖和唐顺之都愣了,唐顺之一回头,只见唐毅满脸的凝重,不理会老师警告的目光,走了两步,跪在嘉靖面前。

“启奏陛下,臣以为重修朝天观,耗资巨大,保守估算,也要两三百万两银子,说的不客气一点,就是用金银堆出来的。眼下户部空虚,年初许诺赏赐宣大有功将士的赏银,还有七成没有到位,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与其修一个大而无当的朝天观,不如把把银子赏给将士,或是整修河工,才是真正利国利民之举,臣请陛下三思。”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说完,整个寝宫都傻眼了。

尤其是伺候在旁边的黄锦,他连忙用力揉眼睛,揉得眼珠子都红了。没错啊,还是那个唐毅,可是他怎么被鬼附身了?

一贯以来,都以讨好嘉靖为天职的唐毅,怎么突然就改口了?哪怕反对修朝天观,也不该如此直白地说出来啊,咱迂回婉转一点成不?唐毅啊,你的精明强干都跑到哪去了?黄锦满肚子话,就是说不出来,急得直转圈。

正在这时候,纱帐撩开,探出了一张清瘦的脸庞,两道匕首一般的目光,在唐毅身上不停逡巡。

嘉靖更不敢相信,刚刚的话是唐毅说出来的,他仿佛没听清楚,只是抓着手里的紫金杵,淡淡道:“唐毅,你有什么看法?”

唐毅挺直了腰杆,目视前方,平静如水。

“陛下,臣以为大明江山,如蜩如螳,东南倭寇还没有完全平定,西北俺答气势汹汹,西南有土司叛乱,天灾人祸不断。当此时,应该于民休息,尤其是一些享乐工程,万不可再修了。朝天观不过是皇家祭祀庙宇之一而已,即便烧了,还有玄都观可用。更何况修造宫观,就要征调民夫,眼下正是秋收之时,百姓一年的辛苦,就看这一个月了,陛下若是征调民夫,影响了秋收,数十万计的人家都要受到影响,臣斗胆请求陛下,以苍生为念,不要再修朝天观!”

天雷滚滚,雷死了一大堆人啊!

开什么玩笑啊,唐毅怎么干起了言官的活儿?黄锦偷眼看去,发现嘉靖瞳孔紧缩,下巴上的胡须不住颤抖,我的天啊,多少日子了,还没见嘉靖这么生气过!

“唐大人。”黄锦硬着头皮冲了出来,“唐大人,你以百姓为念,是一片好心,可是陛下乃是君父,数十年苦修,为的不也是天下苍生吗?众所周知,你理财有道,区区朝天观又能花费多少银子,总不能让皇爷不舒服吧!”

唐毅丝毫没有被黄锦的话打动,反而朗声说道:“正因为陛下是万民的君父,自古以来,父亲没有不爱护儿子的,臣因为陛下能以对待子女之心,对待万民苍生,这才是社稷之福,万民之福!”

疯了,真的疯了!

当初那么听话,费尽心思,帮着自己找银子的小东西变了,变成了教训君父的混账东西!

“来人,把他给朕压押下去!”

第729章触怒天颜

四个锦衣卫大汉架着,直接拖出了万寿宫。

要挨廷杖了吗?

莫非每一个想要成圣的人都要走这一步,阳明公挨过,自己怕是也跑不过……只要不死就成了,也算是资本,没看老赵整天炫耀吗?

唐毅逼着眼睛,过了许久,没人来打他,反倒是黄锦从里面跑了出来,气喘吁吁,到了唐毅面前。

“唐兄弟,唐大人,唐祖宗啊!”黄锦急赤白脸,“让咱家说你什么好,皇爷不过是想修朝天观,你那么大本事,帮忙把皇爷的心事解了,说不定就高升一步,有什么不好,偏要触霉头。”

唐毅心中苦笑,有些道理和黄锦是说不清的,也不能说,不站在那个位置上,就看不清楚,说了也白说。

嘉靖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会死死揪住任何物体,哪怕是一根稻草。这时候再给嘉靖当孝子贤孙,为虎作伥,只会落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唐毅闭着眼睛不说话,黄锦摆摆手,让人把唐毅搀扶起来。

“刚刚唐阁老用他的乌纱帽担保,说你是一时糊涂了,脑袋没有转过来。皇爷开了天恩,准许你再去对答一遍,我说唐大人,该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啊。算咱家求你了成不!”

唐毅微微摇头,“黄公公,在下不会牵连到你就是了。”

说完,迈着大步,再度回到了万寿宫中。嘉靖脸色铁青,坐在上面,气喘吁吁,别人说他也就无所谓了,唐毅啊,朕把你当做学生看待,你竟敢反驳朕,简直无法无天!

“唐毅,朕要修朝天观,你就是监工,三个月完成,朕重重有赏,三个月完成不了,朕摘了你的乌纱!”

没用嘉靖动手,唐毅自己就把乌纱帽摘了下来,放在了一边。

“启奏陛下,臣有肺腑之言,要沥血上奏!”

针尖对了麦芒,唐毅啊,你可真是好胆色!

嘉靖气得笑了起来,“哈哈哈,你讲,朕倒要听听,你能讲出什么花样来?”

“多谢陛下。”唐毅酝酿了一番情绪,而后神情凝重,肃穆,仿佛朝圣一般,这一刻他浑身是上下,都放着光明,耀眼夺目,熠熠生辉。

“启奏陛下,臣是嘉靖十七年生人,自从落地的那一天,就只有一个君父,那就是嘉靖皇帝,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